歐元誕生十周年:為何沒能打敗美元佔據霸權地位?

歐元誕生十周年:為何沒能打敗美元佔據霸權地位?
  發布者:孟憲華(mengxianhua.sd) 發布時間:2009-04-09
繼續我們貨幣戰爭的報道。今天讓我們關注世界幾種主要貨幣中最年輕的歐元。從1999年誕生至今,歐元僅僅只有10歲。但它已經迅速成為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國際貨幣,目前已有16個國家加入到了歐元區,還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把歐元作為儲備貨幣之一。歐元的崛起對於美元的霸權地位會形成怎樣的挑戰呢?

   《羅馬條約》樹立了歐洲貨幣一體化歷史上第一個里程碑

二戰結束之後,歐洲大陸已經是滿目瘡痍,戰爭期間巨額的軍費開支,使歐洲各國債台高築,背負了上百億美元的赤字,工業生產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失去工作,短時期內幾乎看不到經濟復甦的跡象。

孫傑:"歐洲在二戰中受到的影響是最大的,那麼它當時在整個世界經濟和政治當中處於一個非常微妙的這樣一個地位。"

而在此之前的1944年,在美國新罕布爾什州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美元已經確立了作為世界貨幣的霸權地位,為了謀求擴張,1947年,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開始實施所謂的"歐洲復興計劃",名為復興歐洲,實則控制西歐,馬歇爾的主張一推出,就被形容為"如同拋給正在下沉人們的救生圈"。根據這個計劃,從1948年至1952年,英國、愛爾蘭、丹麥等西歐國家得到來自美國的借款高達131.5億美元。

吳念魯:"所謂叫恢復經濟,這一系列的動作我覺得跟美國全球的一個戰略上的一個霸權分不開。"

通過馬歇爾計劃,到1950年,西歐各國生產已經達到了戰前水平,到1952年,英國、法國、義大利工業生產分別比戰前增長13%、29%和48%,西德的工業生產1952年增長為115%。

與此同時,戰爭的慘痛經歷使歐洲各國逐漸認識到,只有走聯合的道路,歐洲才能遠離戰爭的泥沼,經濟發展壯大。

孫傑:"由於他們之間的貿易的逐漸的發展,那麼又是歐洲的關稅同盟,關稅同盟以後又開始變成經濟同盟,經濟同盟完了以後,最後才走到貨幣同盟。"

而要讓歐洲真正聯合起來,關鍵在於法國和德國的和解,實現兩國工業聯合。1950年4月,法國的一位叫莫內的公民起草了一個後來被稱之為"舒曼計劃"的歐洲煤鋼聯營計劃,該計劃指出,"法國政府建議將法德兩國的煤和鋼的全部生產置於同一國際組織的領導之下,並使該組織向歐洲其他國家持開放態度,允許歐洲其他國家參加。"這一計劃得到了當時的法國外長羅伯特·舒曼和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的支持。1951年4月18日,在美國的支持下,法國、西德、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6國根據"舒曼計劃"在巴黎簽訂了《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條約確定共同體的基本任務是建立煤鋼單一共同市場,取消關稅限制、對生產、流通和分配過程實施干預。

向松祚:"這個是歐洲貿易和經濟一體化非常重要的一個起點。"

1955年6月1日,參加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六國外長在義大利墨西拿舉行會議,建議將煤鋼共同體的原則推廣到其他經濟領域,並建立共同市場。被譽為歐元之父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就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景。

歐元之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1955-1956年,我正在倫敦學習,恰逢歐洲決定建立共同市場建立之際,我想這是一種正確的直覺--既然各國在貿易方面一體化,建立自由的共同市場,為何又在貨幣問題上分而治之?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所以,我開始思考最優貨幣配置這個問題,一兩年之後,我產生了最優貨幣區的想法,並嘗試著發展這個理論。"

1957年3月25日,全羅馬的教堂敲響了鐘聲,歐洲煤鋼共同體6國的政府代表走進羅馬市政廳,簽署了《羅馬條約》,該條約第二條就提出要"建立經濟和貨幣聯盟",樹立了歐洲貨幣一體化歷史上第一個里程碑,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

這邊是歐洲為了對抗強勢的美元在苦苦摸索,而另一邊美國想要稱霸的雄心卻無所遮攔,1961年越南戰爭爆發,為了支付高達2500億美元的軍費,美國所有的印鈔機開足馬力。

向松祚:"越南戰爭,美元貨幣非常的擴張,貨幣政策極度的擴張濫發貨幣,濫發貨幣使得歐洲積累了大量的美元鈔票。"

濫發貨幣,造成美元大幅貶值,讓歐洲這些國家承受了巨大損失,1965年4月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6國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建立歐洲共同體,歐共體的建立,使成員國實現了"自由貿易區"的設想,從而促使各參加國經濟發展,同時,歐共體成立時還許下了建立單一的共同貨幣的願望,以反抗美元霸權。

歐元,30年的"孕育"歷程

1969年3月,歐共體海牙會議上,時任盧森堡首相的皮埃爾·維爾納發出歐洲貨幣融合的倡議,建立歐盟貨幣聯盟的構想由此萌發,這被視為通向歐元道路的第一座里程碑。

也正是在這一年,歐元之父蒙代爾撰寫了《歐洲貨幣案例分析》、《歐洲貨幣規劃》,更加明確的表達了建立共同貨幣的主張。

蒙代爾:"我們(我以及歐共體)幾乎是同步展開了這種思路,開始設想一種共同貨幣,我的規劃被廣泛地討論,1970年,歐洲委員會邀請我到他們那裡去,討論施行歐洲共同貨幣的不同方法。"

為了了解人們對共同貨幣的看法,是從這時開始,蒙代爾的腳步遍及歐洲大陸各個國家。

蒙代爾:"我當時走訪了很多中央銀行,談論這件事情,我去過荷蘭央行,他們說,誰需要這種歐洲貨幣?!我們已經有了美元!"

雖然遭到了不少類似的冷遇,但仍有國家對蒙代爾的觀點很感興趣,在法國曾有人做過這樣的測算:如果一個旅行者拿著100法郎從巴黎出發去歐洲各國旅行,每到一個國家就換一次當地貨幣,在旅行過程中,假設一分錢都不花,當他回到巴黎的時候,口袋裡就只剩下不到50法郎--僅僅是換匯就讓這個旅行者損失超過一半,因此,法國人熱衷於蒙代爾建立共同貨幣的主張。

蒙代爾:"我走之後(離開法國之後),法國的一個領導人還給我打過電話,這就是後來1979年當選法國總理的雷蒙·巴爾,他說,告訴我,蒙代爾教授,告訴我,假設我們有了這樣一個歐洲貨幣統一的政治協議,你認為(貨幣統一)過多久才可以真正實現?我說:哦,你知道,創造貨幣還有一些技術上的問題,你得就很多不同的事情做出決定,想出一些解決辦法,我想,推出這種貨幣至少需要3個星期的時間,雷蒙·巴爾笑了。"

然而,蒙代爾當年表達的"三個星期可以推出歐元"的言論,後來被證實不是三周,而是整整30年。

蒙代爾:"為什麼歐元推出花費的時間不是3周、不是3年,而是30年,這有兩個原因,一是,人們花了20年的時間才在政治上達成了協議。"

此時,西德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出口國,西德馬克也成為世界主要的貨幣,法國經濟也是迅猛發展,由於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利益和動機,使得這些國家在政治上很難達成一致。

1971年,美國爆發的經濟危機使歐共體各國貨幣匯率劇烈波動,迫使歐共體採取浮動匯率制,而歐洲歷史上匯率浮動帶來的惡性通脹尤其讓德國深惡痛絕。

向松祚:"當時德國惡性通脹到達一個程度,就是這個通脹率,已經是就是物價上升那個速度,每天可以達到百分之幾萬,你拿到工資以後,你必須要跑步,以你最快的速度,比劉翔那個速度還要快,你要跑到米店去買米,否則你到那,那個價格它已經變了。"

為了迴避浮動匯率所帶來的危害,1972年,歐共體部長理事會決定,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對美元匯率的上下波動幅度為2.25%,而歐共體各國貨幣間的波幅為1.125%,即"蛇形浮動機制"。

孫傑:"但是真正在發展過程中,各國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各國宏觀政策之間的差距,經濟增長速度方面的差距,那麼就導致這種固定匯率維持出現問題。"

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接連貶值,在美國的煽動和支持下,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在中東地區的戰爭一發不可收拾,石油價格一夜之間提高了幾倍,從而導致了二戰以後,影響最大、持續時間在最長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西方各國深受打擊、無法自拔,義大利、英國、愛爾蘭、法國紛紛退出"蛇形浮動機制"。

蒙代爾:"引進了浮動匯率制之後,每個國家都花費了大量時間達成不同國家之間的共同協作,因此,他們想試著調和不同國家,實現一種共同貨幣。"

實現共同貨幣的設想再一次被提了出來,1978年7月,時任法國總統德斯坦和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在歐共體首腦會議上,聯合提出了建立歐洲貨幣體系的建議,在法、德兩國的推動下,法國、義大利等歐共體8個成員國達成了協議,決定於1979年建立"歐洲貨幣體系",這個貨幣體系的建立以擺脫對美元的過分依賴,削弱美元在歐洲貨幣市場上的作用。

然而,歐洲貨幣體系運行十年來,由於德國馬克的強勢,整個歐共體實質上成為了馬克區,德國中央銀行實際上相當於歐洲的央行,歐洲貨幣體系內在的缺陷使得實現單一貨幣聯盟的設想又擺在大家面前。

1989年底,時任歐共體主席德洛爾提出了建立歐洲經濟和貨幣聯盟的計劃。

蒙代爾:"1989年,德洛爾制定《德洛爾計劃》,為歐洲貨幣聯盟做出了貢獻,是"歐洲經濟貨幣聯盟之父",在他做出的計劃中,歐洲貨幣這種新貨幣將會取代各種國家貨幣。"

也就在這個時候,1990年10月3日0時,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歐洲的政治格局也因此改變。

吳念魯:"但是情況有點變化,變化在哪兒呢?當時東德和西德突然統一,為什麼呢?因為如果西德是5000多萬人口東德是2000多萬人口,3000萬人口不到,一統一以後8000萬人口,而法國當時6000萬人口,比德國多,我人比你多我地方可能還比你大,但是現在一來一統一以後,情況就變了,因此當時法國當然有點想打退堂鼓,這邊德國也想不幹,我現在我有8000多萬人口,我給你干我不一定有更多,原來的想像好處,但是後來這兩個,我所謂政治家,他有一種想法就如果這個時候,不採取歐元,不統一又沒有機會了,另外如果說這個不採取歐元的話,那麼你要,永遠這個貨幣的霸主地位被美元掌握,永遠你得屈服於美元,屈服於美元,而且歐洲要一個聲音說話,在政治上、經濟上一個聲音說話更不可能,如果你貨幣統一以後,你可以更好的一個聲音說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它克服了種種的不同的意見,但最終一致,這個把歐元推出來了。"

蒙代爾:"當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前往其它國家詢問是否同意德國重新統一時,科爾做出的許諾是,如若德國統一,他將帶領德國加入歐洲貨幣、政治同盟。"

政治格局的改變也推動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1991年12月,歐共體首腦聚集在荷蘭小城馬斯特里赫特,歐共體12國首腦簽定了歐洲貨幣聯盟的綱領性文件--《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歐盟成立了。

蒙代爾:"很快,在荷蘭簽定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歐洲國家都同意實行歐洲共同貨幣,並對未來的歐洲政治聯盟表示同意,這就是著名的1991《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為實行歐洲共同貨幣)設定了最後期限--最早1997年,最遲不能超過1999年,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條約。"

《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對歐洲實現單一貨幣作了這樣安排,最早1997年1月、最晚將於1999年1月1日,建立統一的歐洲貨幣-----歐元。

向松祚:"實際上當時歐洲政治家為什麼有這個強烈的願望要推出歐元,正是因為他們看到了美元霸權貨幣這個一股獨大的貨幣,對整個世界貨幣體系它是不穩定的。"

歐元的提出迎來了一些政治家們的擁護,大家在竭力推動共同貨幣的推出,但更多的政治家卻在遲疑。

蒙代爾:"如果沒有歐元,他們可以繼續保有自己的貨幣,他們可以讓本國貨幣貶值,產生通貨膨脹,可能會在某些方面有所幫助,但現在他們卻不能這麼做了,所以他們不喜歡。"

就在這個艱難時刻,"歐元之父"蒙代爾四處奔走的步伐更加頻繁。

蒙代爾:"在這段時間裡,我跟很多領袖、金融界人士、央行人士都進行過交談。"

儘管歐洲單一貨幣已經明確命名為"歐元",但最終何時推出仍舊沒有達成一個最終協議,1995年,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三國的元首在西班牙的巴倫西亞聚首,然而會談中,各個國家卻是各懷心事。

蒙代爾:"後來當選歐盟委員會主席的義大利總理普羅迪來到巴倫西亞,想勸說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德國人、法國人放緩建立貨幣聯盟的步伐,把1999年這個最後期限推遲,推遲到2001、2002,因為義大利需要更多的時間做準備,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你一旦推遲了,你就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它,整個計劃最終可能赴之東流,西班牙總理說這當然不行,我們西班牙得抓住這個機會在1999年加入貨幣聯盟組織,我們不想推遲。"

幾經波折,1996年12月,歐盟首腦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舉行會議,最終敲定,1999年1月1日為歐洲貨幣聯盟起始的日期,歐洲統一貨幣歐元也將在這一天投入使用,1998年5月2日歐盟確定比利時、德國,西班牙、法國、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奧地利、葡萄牙和芬蘭11國為歐元創始國。1999年1月1日,歐元在經歷了30年的痛苦孕育後,破繭而出。

而蒙代爾由於在30多年在《最優貨幣區理論》一文中,率先提出共同貨幣理念,摘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桂冠。

蒙代爾:"我們在我義大利家裡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慶祝,我在義大利買了一個城堡,從一個天主教堂手裡買來的,我得知了這個消息,所以,我們大大慶祝了一番。"

歐元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貨幣,成為美元最強的競爭對手

歐元誕生後,歐洲人的慶祝還沒有結束,各種言論便紛紛擲來。"歐元存在的時間不會太久",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給出了這樣的論調;諾貝爾獎得主米爾頓·弗里德曼也是同樣的預測;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則說得更加直白:"歐元是個"病態的早產兒""。美國甚至發出了威脅的聲音。

向松祚:"就是那個《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就是現在的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就是NBER的主席,這個人叫馬丁菲爾德斯坦,這個馬丁菲爾德斯坦在美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而且他擔任過里根的經濟顧問委員會的主席,他寫一篇文章說什麼,他說,這個題目就是這麼說,就說歐元必將將歐洲再次拖入戰爭,這個言下之意就是你們不要搞,你們搞以後會帶來災難。"

蒙代爾:"很多美國人不喜歡歐元,甚至說很多經濟學家,大家預測(推行歐元)不會發生,即使弗里德曼也預測不會發生。"

然而正是在質疑聲音中,歐元卻迅速的成長起來,在1999年啟動數日,兌美元匯率就上升至1歐元合1.18元的高位,到2004年,創下1歐元合1.36美元的新高,2006年,歐元兌美元匯率穩中有升,在國際舞台上迅速佔據了第二大貨幣的地位。

吳念魯:"歐盟三億多人口,歐盟整個的經濟,它的GDP差不多和美國抗衡可能差一點,就差不多,另外它的貿易它的經濟各方面那完全和美國可以平起平坐。"

張明:"他是真正意識到歐元是一種威脅,是一種他從來沒有感受到過的威脅。"

歐元異軍突起,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為了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美國可不會手軟。

張明:"當時在2001年至2003年這個階段,歐元是對美元是不斷的升值,所以說到了2003年美國覺得有必要敲打敲打歐元,所以當時就利用科索沃衝突爆發之後,那麼就把歐洲的局勢給攪亂了,特別是中東的局勢,那麼影響了當時歐元區進一步東擴的步伐,那次戰爭爆發之後,那麼歐元兌美元的匯率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來自美國的打壓使歐元區產生波動,歐元也未能撼動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霸權地位。

孫傑:"我在歐洲買一些東西,我去之前我是在國內換好歐元了,這時候我覺得歐元是國際貨幣了,跟美元一樣了,那麼我到歐洲去花歐元去買完東西,有些東西就要退稅,我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歷,當時我覺得非常地,給我一個小小的一個震驚,退稅的時候給我,我想理所當然的應該給我歐元,但是他退給我的是美元,當時我就想,為什麼?潛台詞就是我還是承認美元是國際貨幣,歐元不是。"

雖然歐元區推行統一的貨幣政策,但歐元區各個國家卻實行了各自獨立的財政政策,長期以來歐元區也沒有發行債券。

余翔:"任何一種貨幣,他要想真正便強走向國際他必須是財政貨幣跟貨幣,財政政策跟貨幣政策共同支撐,現在就是說(歐元)成為一個跛腳的。"

蒙代爾:"歐元資本市場的發育還很不完全--沒有歐元債券,無歐洲政府,歐盟又不發債券,這就不像美國政府,擁有很大規模的國債,歐盟沒有國債,每個主權國家各自發行自己的國債,同樣,歐盟還沒有國庫券,沒有歐元區統一發行的歐洲國庫券,雖然有德國國庫券、法國國庫券、義大利國庫券,但都不足以與美國國庫券抗衡。"

張明:"對,他只有統一央行沒有統一的財政部,那麼這一次,從對次貸危機爆發的救援來看,這也是歐洲比美國差的一個根本原因,這個危機不但爆發,美國可以同時實施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都是對歐元區國家而言,就因為他們是各自為政的,他們可以統一降息,但是他們迄今為止沒有達成一個跨區域的一個財政刺激方案。"

為了使歐元能夠與美元抗衡,蒙代爾也曾做過努力。

蒙代爾:"我鼓勵過歐洲人去發行債券,發行歐元區債券、發行歐元區國庫券,只是這麼做需要經過成員國的同意,而成員國們卻不同意,它們還沒決定是否這麼做。"

歐元區發行債券,意味著歐元區將出現一個統一的債券,然而,長期以來,德國、法國、義大利都各自擁有大量的本國債券,他們不願意輕言放棄。蒙代爾告訴記者,除了打破分割的財政政策,積極發行債券,加重歐元區與美國抗衡的另外一個砝碼就是英鎊。這個歐洲大陸歷史最重要的貨幣,到目前為止還遊離於歐元區之外。

孫傑:"英國是歐洲不可忽略的國家,不管是歷史、文化、傳統上還是從人的心理上還是從金融發展程度上,從各個角度,你談歐洲,你離不開英國,那麼在今天,英國沒有加入歐元區,那麼顯然歐元的發展它還是有很大的一個欠缺的地方。"

蒙代爾:"英國如果最初加入的話會很好,而現在歐元的波動幅度這麼大,英國再想加入反而更難了,如果英國之前就加入了(歐盟),那麼歐元就會更加堅挺,因為這樣的話,歐元區GDP將會達到約1.55萬億美元,和美國的1.45萬億美元幾乎持平,那麼整個版圖就改變了,歐洲變得更加重要。"

儘管沒能撼動美元的霸主地位,但歐元已經毫無疑問成為了世界第二大貨幣,成為美元最強的競爭對手。

蒙代爾:"今年是歐元自1999年誕生以來的第10周年,如果你去看看歐元價格的穩定性,你會發現驚人的財富增長和一個更加有效的市場,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在所有事物上,我們都看出了全球化傾向,而全球化其中一項就是錢的全球化,世界經濟需要世界貨幣。"

   半小時觀察:經濟全球化需要世界貨幣

歐元誕生至今只有十年,和使用了幾百年的英鎊、美元相比,今天還顯得有些稚嫩,可是很多人都認為,歐洲大陸國家創造出來的這個貨幣新貴,正是未來世界貨幣的先行者,對它寄予了無限希望。

不過,當我們站在歐元之上憧憬著未來的時候,更應該看到歐元前世今生所經歷的複雜而漫長的歷程。孵育歐元的歐洲,自從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經濟聯合、政治聯盟的道路上已經走了半個多世紀,歐洲一體化的概念已經在政治經濟文化乃至社會心理層面深深紮根。即便如此,歐元的產生也經過了長期準備,從1969年維爾納計劃提出,到1999年歐元誕生,中間整整三十年的艱難探索和磨合,遠遠超過歐元之父蒙代爾的想像。更重要的是,歐盟各成員國在這個過程中的宏觀經濟目標、實際經濟指標、經濟運行周期都在逐漸趨於一致,各國維持了比較穩定的財政狀況和比較充裕的外匯儲備,具有較強的調控能力,為歐元誕生提供了必要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正創造歐元的並不是蒙代爾個人,而是歐洲政治經濟長期演化的結果,沒有歐洲一體化的集體意志、願望和行動,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看到的歐元。

顯然,歐元的誕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的特殊歷史環境,經濟全球化的終極目標,必然也會創造出一種類似歐元的貨幣,它不僅將超越國界,還會超越洲界,超越區域經濟體,超越窮國和富國的道道鴻溝。也正因為如此,這個世界貨幣的醞釀和誕生,一定會比歐元更加複雜、漫長,對人類的智慧提出更高的挑戰。(主編:盧小波 記者:劉瑩 攝像:樊金峰、沈焱、劉勛)

推薦閱讀:

許家印身家已達到316億美元 超越王健林成地產首富|許家印|王健林|地產
俄羅斯放棄使用美元會造成什麼影響?
中國生產,美國消費這一模式中,美國可以大印鈔票來換中國的勞動產品,中國如何獲利?這模式又是怎麼運行的?
為什麼當年中國要實行強制結匯制度?
耐心等候近兩周,昨晚我的「空美元」策略終於趁著美國GDP逆消息大勝

TAG:歐元 | 美元 | 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