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運賽場看家庭教育,教會孩子輸得起!|深度好文
里約奧運會
北京時間8月6日,里約奧運會拉開帷幕。
然而,很湊巧的是,
當天中國隊吃了一個金牌的零蛋!
計劃中的四大沖金點全部落空。
杜麗、易思玲沖金失敗,
龐偉沖金失敗,女子重劍沖金失敗,
孫楊沖金也失敗……
當我們用「痛失金牌」報道這些新聞時,
我們在向孩子傳遞什麼價值觀?
銀牌、銅牌怎麼了?
突破自己難道不是成功嗎?
甩開對手爭金奪銀,是一種超越。
淡定從容享受快樂體育,又何嘗不是一種超越!
「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啦!」奧運會上,傅園慧挺進仰泳決賽後的率真回答和「鬼馬錶情」,一時間收穫無數激賞。隨便一張截圖都是一個行走的表情包!
你隨便感受一下↓↓↓
賽後,記者問:今天用了什麼力?
傅園慧:「我昨天把洪荒之力用完了…」
記者問她:「你只和亞軍相差0.01秒,什麼感想?」
傅園慧:「可能我手短吧。」
記者跟傅園慧說她獲得100米仰泳第三名,
傅園慧:「啊?真的嗎?」
在競爭中,幽默豁達的心態遠比獎牌和名次更為珍貴,對我們的運動員如此,對我們的孩子更是如此!
在生活中常常能看到一些孩子成績低就一蹶不振;做遊戲死不認輸,甚至亂髮脾氣;手工做得不好,就把作品往地上一扔,鼓著嘴生氣……專家認為,培養孩子承受挫敗的容忍力,讓孩子擁有一份「輸得起」的精神,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抗逆力」,使他日後在遇到挫折時不容易跌倒,以正面、樂觀的心態戰勝困難。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輸得起」的精神呢?
孩子為什麼「輸不起」?
心理承受能力差
孩子從小在讚美中成長,缺乏合理的批評和必要的懲罰,心理很脆弱。
現在提倡賞識教育,「你太棒了」「你真聰明」,讚揚之聲泛濫無敵,我們在努力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傷害。誠然,積極的鼓勵,確實很重要,但是也不能盲目表揚,從來沒有受過批評的孩子,自然發展到了「說不得」的地步。
所以,在遊戲中,在比賽中,在競爭中,孩子明白:只要我贏了,爸爸媽媽老師同學就會說我好棒!而一旦失利,孩子就會否定自我,認為「輸」是丟臉不光彩的事。
如果家長總是把孩子誇得太強、捧得太高,讓孩子產生錯覺:我什麼都會,我什麼都行,我最厲害,我最聰明……那麼,孩子就會只愛聽表揚、受不了批評,只能贏、不能輸,一旦不如意,就會失去心理平衡,精神防線崩潰,無法面對失敗。
缺少挫折經歷
父母包辦代替,孩子沒有自己經歷困難和解決困難的機會。
孩子自己想疊被子,興緻勃勃,手忙腳亂,不亦樂乎,媽媽卻說:「你這麼小,哪疊得了這麼大的被子,媽媽來弄,你去玩吧!」話音未落,被子已經疊得整整齊齊。
由於父母總是幫助孩子打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務,孩子無憂無慮,什麼都不需要操心,沒有機會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也不會想辦法解決困難。如此一來,孩子無法承受挫折,只會耍賴、逃避、退縮、放棄。
當孩子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煩」,父母耐心的指導比簡單的包辦更有效,要讓他體會到做好一件事情的不容易,要讓他擁有戰勝困難、克服障礙的信心和動力,要讓他感受到從失敗走向成功這個過程的快樂。如果父母的好心,讓孩子喪失了嘗試的機會和努力的慾望,這絕不是幫助!
缺乏適應力和抗挫力
父母排除一切干擾,打造一帆風順的環境,孩子缺乏適應力和抗挫力。
父母總是希望竭盡所能為孩子提供盡量好的成長環境,孩子從小便是一帆風順、養尊處優,沒有磨難。當面臨別人或者社會施加的壓力時,孩子缺乏適應環境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遇到失敗,又怎能「輸得起」呢?
要讓孩子「輸得起」,父母該怎麼做1.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和成敗觀
不要以為孩子小,其實很多道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要讓孩子明白: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每個人都會面臨挑戰、遇到挫折,唯有接受了「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敗乃成功之母」,才有信心和勇氣去戰勝困難,有了輸的積累,才有贏的希望!
每個人都有所長、有所短,你不可能在所有的競爭中都是強者。比如,幼兒園演出,別人唱歌唱的比你好,但是你畫畫更出色。競爭中輸和贏都是自然的事情,我們應該坦然接受!
追求某件事情的成功,不是為了得到表揚、為了虛榮,而是因為發自內心的喜歡,興趣是一種動力,從中獲得快樂。所以,「成功」是把一件事情盡心儘力地完成,而非把別人打敗!
2.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有進步就是收穫
可能每個孩子都會經歷「輸不起」的心理階段,別著急,讓孩子慢慢成長,慢慢理解「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享受過程比贏得勝利更重要。
引導孩子不要把「結果」作為唯一的關注重點,只要孩子勇於嘗試,並且付出了努力,那就是最大的進步。我們在競爭中發現了許多的樂趣,玩的很開心,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能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完,即便失敗,也不代表自己沒用,我們要分析原因尋求解決之道。
3.家長給孩子樹立榜樣,示範自己對待輸贏的態度
身教大於言傳,當父母自己遇到問題時,展現的態度就是很好的機會。比如,媽媽燒焦了一鍋菜,與孩子分享:好可惜啊,不過沒關係,我已經知道秘訣,下次一定能做的很好吃!比如,爸爸修理電風扇,屢試不爽,與孩子分享:怎麼這麼難呢,不過沒關係,我再仔細找找哪裡出問題了!
當孩子出現「輸不起」的狀況時,等他的情緒緩和之後,父母可以情境重現,模擬孩子剛才遇到的問題,示範正確的態度。比如,搭積木,為什麼我搭不高呢?啊,我發現了,因為下面的根基不穩,我再來一次,一定能搭好!比如,下棋,你比我快,沒關係,我要向你學習!還可以假裝學孩子的樣兒耍賴發脾氣,讓孩子反過來安慰你、教育你。
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也有許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失敗並不「丟臉」,我們可以從失敗中學會很多東西。
4.讓孩子感受競爭,嘗試「輸」的滋味,家長不能總是「讓」
童年的主題是「快樂「,孩子的任務就是「玩」,遊戲大概是孩子最樂於接受的教育方式,也是最不留痕迹的教育方式。石頭剪刀布,打撲克,下棋,比賽拍球、跑步,等等,通過各種遊戲,讓孩子有機會在玩樂中嘗試「輸」的滋味。
剛開始,家長可能會故意輸給孩子,激發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是,不能總是「讓」,孩子絕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孩子必須有一些輸的慘痛經驗,必須親身體會一下內心的失落,這時,家長要給予安慰和鼓勵,輸贏很正常,鍛煉其心理承受能力。
5.讓孩子多參與集體活動和比賽,在實踐中增加認識,積累經驗
人總是要融入群體的,與人交往的能力很重要。集體遊戲中,孩子一方面要學會如何和同伴友好相處,共同合作,另一方面,還要面對夥伴之間的競爭,面對比賽的規則,面對失敗,這些磨練有助於提高孩子的適應力和抗挫力。
6.藉助動畫片和童話故事,讓孩子理解抽象的道理
給孩子講道理,要用孩子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找一些有關成長的童話故事和動畫片,和孩子一起閱讀和觀看,別忘了一定要和孩子進行討論:故事裡的小朋友為什麼輸了?他遇到了什麼困難?他是怎麼做的?對不對?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做呢?
7.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鼓勵孩子獨立思考,解決難題
輸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輸了就失去信心。鼓勵和信任,是在孩子經歷挫折時,最需要從父母那裡獲取的東西。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導孩子反省自己,獨立思考,想出辦法,讓孩子明白:方法不當、努力不夠、條件不足等等都可能引起失敗。在「輸」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繼續努力,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8.為競爭對手鼓掌,向競爭對手學習
輸了之後,不能故意貶低對方,或者心生嫉妒仇恨,為競爭對手鼓掌,和戰勝你的人握手,由衷地欣賞對手,向對手學習他的長處,這是一種人格的魅力!
感謝對手,感謝困難和失敗,讓自己看到自身的不足,看到努力的方向!失敗除了可以顯露不足之外,還可以讓人們學會謙虛。
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經常和孩子聊聊:某某小朋友有什麼優點?你可以從誰誰身上學到一些什麼?這樣當孩子在競爭中面對比他強的人,就能夠坦然接受。
9.培養孩子樂觀豁達的心胸
要想讓孩子「輸得起」,就要培養孩子心胸寬廣,樂觀豁達。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比你強,你會在不同的場合承受失敗,要平靜從容地面對,不唉聲嘆氣,不怨天尤人,微笑著挺起胸膛,看到積極的一面,內心強大,充滿希望。
作為教育主體的家長,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承認失去」的智慧,有時候,表面上,你是失去了一點點,但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你其實得到了更多。
參考文章:
人民日報微信《看了里約奧運會,才明白中國人徹底變了!》
教子有方《競爭時代,怎樣讓孩子「輸得起」?》
家庭教育之聲《奧運賽場看家庭教育,教會孩子,輸得起才能贏得起!》
推薦閱讀:
※她殺子後自殺:心理諮詢之路任重而道遠!
※家庭中的性別分工合理嗎?
※好男人,懂得怕老婆 ← 婚姻家庭智慧 ← 智慧身心健康網
※我能說服很多客戶,但就是無法說通爸媽 | 與父母無法溝通怎麼辦?
※14,矛盾立場與矛盾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