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幸福的四件事:看孩子玩耍,聽妻子說情話,幫媽媽做飯,陪爸爸喝酒

有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就有奮鬥的勁頭。

母親節這一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張非常扎心的圖片:

過節回家,無非就是摟著父母擺拍,然後發個朋友圈,湊個熱鬧。

過完節,該幹嘛幹嘛。

工作第一,朋友第二,父母家人則排最後。

我們把老人家變成了「留守父母」

作家鞏芳講過自己家的事:

有一天,母親從路上撿回來了一隻貓崽和狗崽。她喂它們吃雞蛋、喝牛奶,小動物在家裡簡直撒瘋似地生長。

鞏芳親自打了個電話回家,說了一大堆,最後建議扔了。

母親只回了一句:「這麼久不打電話回來,今天難得打來就為了這事?我跟你爸商量下吧。」

第二天,鞏芳收到了堂弟發來的一段小視頻。視頻里,她爸坐在沙發上,用一根香腸逗著貓咪和狗崽玩,看他們打架,哈哈大笑。

剛看完,母親就給她打電話說:「你爸喜歡看它們倆打架,說是跟你們姐妹幾個一樣。哎,可是你們現在不一樣咯。」

鞏芳突然想起了:他們家姐妹三人,她遠嫁千里之外,兩個妹妹雖然嫁得比較近,但也是一年回不了幾次家的那種。

從前,他們五口之家其樂融融,現在就變成了老兩口守著一個空蕩蕩的家。

老人養寵物不為什麼,只為有種家人團聚的錯覺。

工作在外,為了得到更多資源和幫助,我們巴不得把朋友、客戶當做「家人」來親近、討好,卻把真正的家人晾在家裡。

家人是拿來幹嘛的?回家的時候指指點點,不回家的時候直接忽視。

曾經,我們愛家人就像愛生命

可是,中國人對家人的重視曾經舉世無雙。

就拿唐朝詩人孟郊來說。

孟郊自幼家貧,父親很早去世了,是母親把他拉扯大的。

每回進京趕考,母親都給他縫衣服。一針一線紋路細膩,深怕兒子受凍了。

孟郊的科舉,從少年考到中年;母親的寒衣,從滿頭青絲縫到老眼昏花。可是母親一直給他縫,只盼著兒子有金榜題名的一天。

孟郊五十多歲才考中進士,得到了一個小官職。他第一件事就是把母親接到身邊——

媽,我終於能養活你了。

就在這一年,他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寸暉。」

功名再晚來也無所謂,富貴再少一點也無妨,只要有家人在,我們就會覺得心安。

現在的我們,只會在失去家人以後悔恨

而現在,我們只有失去過後才懂珍惜。

《見字如面》里,曾經讀到曾世傑寫給兩個兒子的信。在信的一開頭,他「抱怨」孩子上了大學以後打電話回家少了。

「子揚的手機總打不通。周末見面,分手時,我說:到了宿舍打電話回來喲。子揚也會忘了打。」

作為一個大學校長,事業成功而忙碌,他為什麼這麼在意這些小細節?

因為,他不想兒子再重蹈自己的覆轍。

雖然擁有完美的事業,但曾世傑一生有個最大的遺憾——妻子的死。

他是一個執著工作的人。就連原本說好的暑假要去歐洲旅遊,他都以工作為由臨時缺席了。

兒子曾經跟他說:「爸,你為什麼上班這麼久,回家還要工作?」他經常無言以對。

而孩子的媽媽,卻總能以家庭為中心:她帶一家人看櫻花、看螢火蟲、等候流星雨。

在妻子生命的最後時期,曾世傑才想起自己對家人的虧欠:

那一晚他請了假,駕車開了幾百公里,就為了第二天一早攙扶著妻子去看阿里山的神木。

曾世傑感慨:

「為什麼人的生命會短到必須用『轉眼成空,如飛而去』來形容呢?而在苦短的生命中,為什麼我們可以矜誇的,就只有勞苦煩惱呢?」

是啊,為什麼一定要等到家人病重、去世,用他生命的隕落敲碎其他人的幻夢,這才讓他們醒過來,享受家人擁抱在一起的現實溫存呢?

無論如何,曾世傑都留下了終身遺憾。

他給兒子寫下了那封信,提醒兒子家人團聚的獨有性:

「我希望我們的家,和以後你們結婚後的家,都常有這般的溫暖。那樣,等到真的要分離時,我們才不會因錯過什麼而留下遺憾。」

人到中年,才明白人生最幸福的四件事其實很簡單:看孩子玩耍,聽妻子說情話,幫媽媽做飯,陪爸爸喝酒。

簡簡單單,卻比一切事業成功帶來的喜悅都要濃烈醇厚。

有家的人,才會心安理得

十年前的汶川地震,頃刻間粉碎了多少家庭。

比如張雲一家:原本齊齊整整的大家庭,卻一下子沒了老婆、孫子、二哥、四弟……總共七個人。

震後,周圍的人撮合他和二嫂在一起:「你們兩個組合家庭就安逸了!」

二嫂起初有些顧慮:「害怕大家笑話。」連女兒都怕別人的閑言碎語。

張雲的態度卻很堅定:「不管!」

現在大家庭沒了,他就成了最大的長輩,「得把小輩們都照看到一起啊」。

生死過後,他越發知道一個完整家庭對人的價值。無論別人多少閑話,一家人過好自己的安生日子最重要。

女兒都沒話說了:「只要他們兩個過得好就對了。」

張雲和二嫂在一起到現在,已經十年了,還沒領證。

張雲有時會開玩笑說:「沒結婚證不踏實。」

二嫂馬上「回懟」:「不踏實?不踏實都十年了,快十一年了!」

張雲說:「走掉的人你把他們想不回來,要想就是想現在的日子怎麼過。」

家破了,不要緊,總會重建得起來。只要家還在,做人就踏實,這日子就能過。

愛家人,只欠一種表達的契機

中國人愛家、想家,渴望成家。但對於家人的愛意,我們總是缺乏開口的勇氣。

我們天生的含蓄,導致親情在欲言又止中淡漠疏遠。

記得大學畢業的時候,爸爸特意買了一瓶酒為我慶祝。

那一晚上,我們爺們倆就著花生米、喝著小酒,天南海北地聊,聊他追我媽的情史、聊我以後的人生軌跡。

我感覺,我們一晚上說的話比之前二十多年說過的話都還多。

對中國人來說,我們不是不想表達,只是缺乏表達的渠道。酒,就是情感的催化劑,幫助我們將心胸放開,大膽表達。

就像精心釀造的勁酒,酒入豪腸為我們的愛意注入濃情:

一杯敬父母,從此挑起未來,肩負人生重擔;

一杯敬伴侶,從此風雨同路,比翼雙飛;

一杯敬手足,從此肝膽相照,恩深義重。

無論是過年、中秋,還是普通周末放假回家,只要是家人團聚時刻,來一杯勁酒,飯桌上就多了幾番熱情,少了很多不開口的遺憾。

無論咫尺天涯,酒杯碰到一起就是一家。

無論掙多掙少,只要回家就好。

不管粗茶淡飯還是山珍海味,和家人一起吃才對。

人生不易,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卻時刻美好,和誰在一起都沒有和家人在一起有勁兒。

勁酒,敬奮鬥勁頭每一寸,敬美好生活每一刻。

推薦閱讀:

爸爸媽媽給你壓歲錢,那麼借方一定是Cash,貸方貸什麼呢?
「媽媽,弟弟下雨天就會回家嗎?」4歲小男孩的一句話,讓億萬人淚流滿面
媽媽,請不要為我而活!
她鉤的相框太好看了,竟然每個媽媽都想要
媽媽不愛我,那又如何呢?

TAG:孩子 | 人生 | 媽媽 | 幸福 | 情話 | 玩耍 | 妻子 | 看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