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期: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契合點研究(三)
作者/張連傑 ⊙ 編輯/張宏婉
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契合點研究(三)
4. 5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在技擊上的發展與提高
4. 5. 1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發展與提高趨勢上的契合
創新與超越的辯證關係。只有創新才能生存和發展,才會有超越和突變,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大特點,通過古代「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至理名言即可見一斑。武術也不例外,作為中國武術奇葩的太極拳與少林拳更不例外,只有創新才能更好的發展和提高、才能充分體現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的勃勃生機和永葆其青春魅力。指在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發展的過程中,注意把技擊、文化、藝術等不同的方面綜合在一起,使其得到平衡與協調,以適應社會需求。而沒有繼承的「創新及超越」是淺薄的。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均是在彙集諸家之長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和發展,進而形成別具一格的武術技擊,並通過競技武術將藝術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如「北宋年間,福居和尚曾邀全國十八家武術名流齊聚少林,通過虛心與各派切磋技藝,一博採眾長,匯成《少林拳譜》」。明代曾隨抗倭名將俞大猷從軍學藝的少林僧宗擎、普從,在軍事活動過程中盡得俞氏劍技之妙傳,歷年後重返少林傳授所學。而且少林寺作為武術聖地和禪宗祖庭,吸引著眾多習武人士前來切磋技藝或出家修行,少林拳藉助如此優越的條件博採眾長,並集精華於一體,發展為完整的少林拳體系。另少林寬容開放的胸懷,集百家之長,不斷創新發展,並且超越性的與中國文化結合形成禪宗,禪拳合一。陳王廷依據祖傳一百單八式長拳,並博採眾家技藝精華,結合陰陽五行的拳理,參考傳統中醫學中有關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之術而創編的太極拳。陳王廷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創新,並且超越祖傳拳術,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在武術漫長的歷史演進中,繁衍派生出眾多的拳種,但凡生命力強的拳種,大多都是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與超越。
武術綜合創新與超越應強調兩點:一是尋找、選擇最優的組合要素,二是研究、確定最佳的組合結構。因此要求我們不斷尋求能夠推動現代武術創新與超越的最優組合要素及組合機構。
4. 5. 2陳氏太極拳自身技擊上的發展與提高
陳氏太極拳技擊要求不傷人而勝人,這點比傷害而戰勝的要求更精,水平更高,這也充分反映了陳氏太極拳技擊的魅力、價值和特徵所在,並且彰顯陳氏太極拳追求創新與超越的精神內涵。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大力倡導助推武術發展的同時,陳氏太極拳也迅速發展壯大。1956年《簡化太極拳》的創編對太極拳普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986年太極拳成為競賽項目,大大促進了太極拳運動水平的創新與超越。如運動強度、技術難度、動作速度、結構布局變化以及規範化上提高很明顯,尤其是競技能力和體能水平。但是在繼承和發展傳統太極拳技術上仍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如下:1)動作形象上重視優美舒展、忽視攻防嚴謹。太極拳動作形象應當是攻防嚴謹、飽滿而含勁的形象,有些人過分追求舒展,姿勢美,造成下肢出現大弓步、虛步,收胯變開胯等等,從而導致身體偏斜。2)內容上缺失對傳統的汲取,表現單調的傾向。武術競賽中,運動員缺乏創造和鑽研精神,對傳統套路不能汲取並結合競技運動特點進行改進和再創造。3)對動作方法的理解不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導致動作缺乏魅力,缺乏個性的一個原因。通過理解和反覆體驗動作內涵,才能充分展現勁力、節奏和精神。「神形氣兼備、內外合一」,才能稱為「至善」[24]。4)忽略運動技術風格。就是不甚了解太極拳的基本技法和運動規律。運動技術風格是個人體能特點、思維特點與該項技術風格的契合。因此,現在太極拳應建立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與超越,進行再創造,推陳出新,技術上的百花齊放是太極拳發展繁榮和提高的重要問題。
4.5.3少林拳自身技擊上的發展與提高
少林拳從北魏起源到現在己有1500年的歷史,興旺於唐、宋、金、元,極盛於明,衰落與清,解放後再度興起。從北魏到清代少林武僧習武、演武的情況看,歷史上少林拳的功能及特徵非常明確,就是用來強身健體和軍事格鬥。其技擊的招招勢勢,都是圍繞這個目標進行的。從20世紀起少林拳就被「改良和創新、異化」所鞭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動作速度上,競技少林拳運動速度大大加快,並以迅速剛猛為其基本特徵,即現在人們常說的「節奏快,拳法緊」。這樣「快捷」的拳術,增加了觀賞性。速度的加快,使傳統少林拳練氣、練力衍變成競技體育的追求短時間內釋放最大的能量。這樣對於年長者少林拳就不適用了。2)拳腳曲直的變異。競技少林拳要求直臂直腿,達到舒展大方的視覺效果。3)動作幅度的變化。競技武術的美學特點要求站的直、踢得高、蹦的遠、伸的舒展。4)招式的變化。競技少林拳動作整齊劃一,優美大方,簡捷、直觀並適合表演和觀賞,很少講究招式的進攻防守功能。5)修身健體功能。競技少林拳以剛猛迅速、跳躍翻飛為主要格調,這種類同競技體育的武術,雖然對鍛煉人的脛骨有一定的益處,但由於過於迅猛剛烈,修身和健身功能較差,且不能持久練習。
根據調查發現,除了少數老拳師在傳授傳統少林拳,傳統少林拳在社會階層中尤其是主流階層並不是很受重視。很多人對於傳統少林拳的技擊和勁力的展現,只是聽說過但沒真正見過。雖國家有關部門對傳統少林拳的保護力度和宣傳舉措不斷加強,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傳統少林拳受到的衝擊,並且農村的「根據地」也在逐漸消失。並且受西方體育的衝擊,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面臨衝擊,漸漸成為隱藏在百科全書中的一個詞條或者民俗紀錄片中一閃而過的鏡頭。
目前己創編出八個少林拳競賽套路,這的確是少林拳向有利於比賽走出的可喜的一步,並且少林拳傳統套路已被列為武術比賽項目。但也存在一些技術、風格以及傳統文化繼承、創新及超越方面的問題。因此,新的少林拳套路應當是在對傳統少林拳套路的調整與補充,應當是傳統少林拳風格的繼承和發展。既要求傳承其作為少林拳的獨特性風格,又要求在保有原汁原味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使其更完美、更適應世界各地大環境的要求。為做好這一工作要正確了解傳統少林拳的風格特點、結構特點、表現特點[25]。
通過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自身技擊上的創新與超越可以看出傳統武術已經處於社會文化的邊緣地帶。「現在面對市場經濟的強勢抉擇和西方娛樂方式的侵入,民間武術傳人常常嘆息,沒有合適的傳人繼承優秀的武術精粹。而許多傳統武術的功法會隨著傳人的離世而『藝隨人絕』。傳統武術由於受競技武術的衝擊和傳統武術自身的困惑而黯然無光,使得真正具有文化內涵和技擊精髓的傳統武術在沒落和冷靜中艱難前行」23。所以應從歷史的蘊涵、技術的層面、文化的角度進一步的挖掘、繼承和整理傳統武術。
4.5.4陳氏太極拳在少林拳技擊上的發展與提高
翻開中國武術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在技擊發展中的創新與超越。其一,在陳氏太極拳的創新和超越過程中吸收其它領域對自己有益的東西和成果,特別是少林拳,通過這些優秀部分來充實完善自己,為己所用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早在1917年考古學家,太極名師吳圖南先生就曾訪問過陳家溝,並親耳聽到陳鑫的介紹。據陳鑫講述:「陳家世傳炮捶,屬少林拳,已有幾百年歷史,村人稱他們為『炮捶陳家』」。另外唐豪先生多次訪登封、陳家溝進行考證,證實陳王廷創編太極拳時間接吸收了少林拳法。
結合生物力學、歷史學等來推演少林寺千佛殿內地面上的的腳坑的技擊方法。觀察腳坑可見,每個坑洞基本是以中間磚塊為圓心,四周向下深陷,從力學上推出這個力是垂直向下的,就要求下踩得這個力與生理垂直線平行。自古軍事戰爭的特點就是人多,人多最容易產生的問題就是踩踏,如此多的人首先被踩或摔倒的,是那些根基不夠好的人。拳法中的五寶之一,「四平大馬」,是最快的增加平衡力、腿力及協調性的方法。清朝禁武,練習轉移到室內,室內空間狹小,基本是以原地練習為主,此時「四平大馬」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少林拳自古至今絕大部分招式,都是開步與肩同寬。基本姿勢是馬步,但開步與肩同寬,那麼怎樣用力才能產生一個垂直向下的勁呢?從生理學的角度,不難得出,此動作是大腿以髓關節為軸的大腿向前屈膝抬起,然後豎直踩下。這就是少林拳中的「震腳」,至今在傳統少林拳的「心意拳」中還能見到。陳氏太極拳「金剛搗碓」的「震腳」要求腳掌踏平,兩腳距離與肩同寬,松胯屈膝,基本姿勢是高馬步。這姿勢也是陳氏太極拳的一大特點。其二是陳氏太極拳在創新中突出自己的風格特點,把自己優秀部分通過升華並結合吸收的優秀成果,融合創新最後實現超越。對拳諺「快打慢」的理解。少林拳經的解釋,嚴密而無可挑剔,但在《太極拳論》中,王宗岳有如下論述:「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在這裡王宗岳對「壯欺弱、手快打手慢、有力打無力」當做旁門功夫做了批評、批判。是不是太極拳法就不講究「快打慢、強勝弱、大力打小力」了,不是。太極拳講究「意在人先,尚意不尚力」等法則,是不崇尚弩筋突骨之外力。其已經將「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不尚力之攻防方法,立為準則。實質上講,粘走相生,化打合一是諸拳法當中最快捷便當的打法。什麼一觸即發,沾衣十八跌,渾身無處不太極、挨著何處何處發,皆是「快打慢」的最精良之方法,絕不是肢體的盲目妄動之快,而是有備無患,意在人先之快,此快不在外形之動變中顯現出來,故有拳訣曰:「善變無形又無窮,不疾而速得真宰」。其三,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的創新與超越要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同我國武術發展戰略緊密結合,科學地、健康地、本著武術源於中國,屬於世界的精神,推動武術的國際化進程。如陳氏第14代陳長興,在祖傳老架套路的基礎上,將太極拳套路精鍊歸納,創造性地演變為陳氏太極拳一路和二路炮捶,後人稱為太極拳老架或大架。陳氏第14代陳有本在原套路基礎上又有些改動,逐漸捨棄了某些難度和發勁動作,架勢與老架一樣寬大,後人稱為小架。陳氏第15代陳清萍經過修改,形成了一套小巧緊湊、逐步加圈、由簡到繁、不斷提高拳藝技巧的套路,後稱趙堡架。陳氏太極拳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衍變,衍生了楊、吳、武、孫各具風格的四大流派。隨著競技體育的出現,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先後被列為競技比賽項目,因受「高、難、美、新」競賽規則的影響,現代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技擊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競技武術為武術發展營造廣闊發展空間的同時,也引起了傳統武術繼承的困境。
總之,武術技術既需要繼承傳統,又需要發展創新及超越。傳統擁有雙重力量,它可以是創新超越的阻力,也可以是創新超越的出發點。傳統武術是武術發展的根本,通過傳統技法的研究,對現代武術作一番點石成金的再創造。但「還有一個值得關注和研究的極為重要的現象,競技武術套路成為武術發展主流的今天,傳統武術亦受到潛移默化的滲透,在技術規範和風格上出現了長拳化的傾向,而勁力和技擊韻味作為傳統精華被淡化了。這一趨勢對傳統武術的發展產生許多不利的影響,使傳統武術在追求『體用兼備』的思想下陷入南轅北轍的困境」。
4. 6當代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的比較
4. 6. 1從現代代表人物視角研究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的比較
人的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眾所周知,人在社會生產實踐中起著決定性的,因此在武術發展過程中人的作用必然是決定性的。
如彭芳,呂韶鈞,孫富強《武術拳種的理論闡析》25中講:「拳種產生和成熟與拳種代表人物有著必然的聯繫」。拳種代表人直接影響到拳種的發展方向。因此,探討當代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代表人物對彼此拳種的看法是關係到當代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契合研究的至關重要的一環。
為推動當代大中華武術的開展,增添新的活力,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武術國際化、社會化、產業化的過程中湧現了一大批優秀拳師,專家,學者。如陳氏太極拳四大金剛:陳正雷、陳小旺、王西安、朱天才;少林寺重要代表人:梁以全、釋永信、鄭書民、呂宏軍、鄭躍峰、梁松華等人。因其開闊的視野,先進的思想,使他們敢於廣開胸襟,排除門戶之見,曾多次進行交流,並相互借鑒。
如陳小旺回國演講提及:「少林拳和太極拳都是中華武術的奇葩,近些年少林拳通過一些現代化的推廣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國內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中的一些經驗值得太極拳學習。」、「在國際國內,少林拳和太極拳應該聯合起來,吸收更多國家參加武術聯合會,這樣才能促使武術項目的發展」。
訪談梁以全老師時,也提及:「梁以全先生與陳氏太極拳陳正雷、陳小旺、朱天才、王西安都是好友,從建國初期到現在武術發展過程中,少林拳和太極拳多次共同參加傳統武術比賽並進行理論上的交流」。
4.6.2從傳統與競技套路視角研究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的比較
余秋雨先生說的:「傳統不是已逝的夢影,不是風乾的遺產,『它』是一種有能力向前流淌,而且正在流淌,將要繼續流淌的跨時間的文化流程」。對傳統武術的保護除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加以保護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歷史流淌之中完成創新與超越,適應當今時代和未來的發展。以免傳統武術的精髓在傳承過程中逐漸淡化,最後成為「拙劣的模仿和蒼白的演繹」。「現在很多優秀的傳統武術功法、技擊招法已經成為「廣陵散絕」,是令人痛心的」。
中華傳統武術經過千年積澱,已在全世界範圍掀起了東方文化的狂飄。隨著開放時代的到來,中西文化交融更加緊密。中華傳統文書跨出國門走向世界並在國際上受到青睞的同時,拳擊、柔道、蹌拳道、瑜伽等國外拳術也大舉「入侵」中國,既帶來新鮮的理念,也對我國傳統武術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與衝擊。20世紀50年代開始逐步形成發展的競技武術套路是建立在傳統武術套路基礎上的。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歷史文化聯繫,但也表現出很大的差異。
在技術特徵上,傳統套路以形架入手,不斷追求脫化神明,而競技套路則強調動作規範作為目的的始終。作為競技武術比賽項目的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必然會發生衍變。競技套路將強調動作規範作為訓練目標的起始與終結是受競賽機制影響的。由形架入手,以求最後脫化神明的傳統訓練全過程,但是在競技套路的訓練環節上發生了斷裂,而且這種斷裂是致命的。無論陳氏太極拳還是少林拳的傳統套路均講「體用兼備」的技擊,而競技套路是為參加符合規則比賽的要求。這種技擊層面上的衍變,必然會引起主體價值發生觀念換置。
所謂主體價值,是指客體對主體發生的諸多效應中最根本的效應。根據陳氏太極拳及少林拳的史料記載的各種功法練習,都清楚地顯現了傳統套路的主體價值。「即健身與修性是通過提高武術技擊能力為價值取向的習武過程來實現的」。
雖然陳氏太極拳與少林拳競技套路與傳統套路存在許多不同之處,但競技套路也是從傳統中來的,也應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競技與傳統是武術整體的兩個方面,不是對立的兩個方面,他們既有區別,又相互融合。
在武術的歷史長河裡,陳氏太極拳和少林拳都保持著武術的技擊本質屬性,但是兩個拳種並不僅是並駕齊驅向前發展的,而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時時、處處存在交融,這些交融使兩者特別是對於發展時期較短、還不是很完善的陳氏太極拳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借鑒,吸收,發展,創新的機會,最後與少林拳一同,為推動武術走向世界作出巨大的貢獻。
[本文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碩士論文,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所發表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太極禪話慧館 丙申猴年七月二十六697期
推薦閱讀:
※少林拳 | 羅漢十八手對練
※一路少林六合拳
※少林禪醫告訴你生病治療期間一定要注意的「發物」
※少林內廊秘法拳六合八式
※南少林八寶拳門的培元丹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