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蛟龍衛海疆 曆數中國海軍水面主力艦發展歷程 

中國海軍第一代導彈驅逐艦研製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末期,海軍與七院組織人員開始進行導彈驅逐艦的總體方案論證、探討和預研工作。1960年中期,中央軍委為配合國產洲際導彈海上試驗的需要,正式批准海軍自行研製第一代導彈驅逐艦,用於承擔洲際導彈試驗的護航、警戒任務。第一代驅逐艦由七院701所承擔總體設計任務,李復禮、潘鏡芙等主持設計工作。在海軍的組織下,經多次論證後選定的總體方案為正常排水量為3000多噸、採用大功率蒸汽動力裝置、高幹舷平甲板型,此艦型也就是後來的051型驅逐艦。

資料圖:051型導彈驅逐艦「南京」號

1967年6月,國家計委、國防工辦、國防科委組織專家對051型導彈驅逐艦的總體技術設計進行審查,審查通過後批准了051型艦的技術設計,701所隨後轉入了總體施工設計。1968年底,051首艦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該艦於1971年12月交付海軍。1973年9月,該艦在海軍試驗基地進行導彈飛行試驗獲得成功。70年代中期,海軍和六機部對051型導彈驅逐艦的導彈發射裝置進行了設計鑒定後,又對發射裝置進一步改進,改善了導彈貯存的環境與操作使用條件,提高其在中、高海況下的適應性和抗核爆炸能力。051型導彈驅逐艦的研製過程充滿艱辛,其研製所需要的732項材料、1240項配套設備和110多項新研設備由多個工業部所屬的工廠和研究所承擔,可以說,051型導彈驅逐艦是集全國之力而發展出來的。

051型導彈驅逐艦裝備兩台大功率蒸汽透平機和4台鍋爐、18台蒸汽輔機及27台電動輔機,共同組成了051型艦的推進系統。051型艦初始設計的風道進風阻力過大,而兩台透平鼓風機安裝得太靠近,這導致鍋爐供風量不足,20隻油頭不能充分燃燒。首艦試航時,主機的最高轉速無法達到額定值,直接影響了航速。701所會同中華造船廠和杭州汽輪機廠研製了幾種不同類型的風道模型,從試驗著手進行阻力分析,改進導流帽線型和風機間距離,採取減少渦流損失等措施,並通過風洞試驗得出理想結果。其後又在風機廠按實際尺寸對風道進行試驗改進,最後選出達到設計要求的最佳方案,解決了兩颱風機的搶風現象,使鍋爐全部油頭能完全燃燒,051型艦的航速也達到了設計指標。

1975年12月,海軍集中了大連船廠、廣州船廠和中華船廠這三個船廠的的首制艦,在海南島以東,西沙群島以北,水深450米的大風浪海域進行了5個小時20分鐘的耐波性考核試驗。在最高浪高為6米的試驗海域中,051型驅逐艦與波浪成各種角度的航向、不同的航速、減搖鰭裝置工作、減搖鰭裝置不工作等各種工況的試驗,在頂浪航行試驗時,051型艦加速到28節的高航速航行半小時,沒有出現艦艏埋沒和螺旋槳出水面的現象,艦載設備和系統均經受了考驗,一系列的試驗證明,051型驅逐艦的性能達到設計要求。

80年代初,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對051型驅逐艦進行現代化改裝並研製改進型。1983年,七院組織701所、709所、716所和724所,進行051型導彈驅逐艦改進型艦載作戰系統的方案論證,701所為主要技術責任單位。改進型導彈驅逐艦的673型作戰情報指揮系統的主要設備於1986年12月成功地進行了陸上對接聯調試驗,其後安裝於改進型導彈驅逐艦。724所突破雙波束平面陣列天線和全固態前向波發射機技術,並採用以計算機為中心的頻率捷變和數字動國標顯示,研製出381甲型相掃三座標對空警戒雷達,該雷達具有抗干擾能力強、功率大、效率高、信號適應能力強、結構緊湊等特點,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051型導彈驅逐艦的改進型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於1989年年12月交付海軍服役。

在此期間,中國軍方曾經打算與國外合作改造051型導彈驅逐艦,由於各種原因,此計劃未能實現,中央軍委決定將原擬用於與外國合作的專款轉撥給有關工業部門作為研製經費,國防科工委隨即向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和各有關工業部門布置了研製計劃,此即052型導彈驅逐艦。

資料圖:青島號 052型(旅滬級)導彈驅逐艦

052型導彈驅逐艦於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由701所設計、江南造船廠承建,共建造兩艘,首艦112艦於1994年5月服役,113艦於1996年5月服役。052型導彈驅逐艦為高平甲板型、CODOG柴燃交替使用聯合動力裝置、雙調距槳、雙舵的中型導彈驅逐艦,正常排水量約4500噸左右。052型導彈驅逐艦是中國海軍首次採用新型「集中指揮、綜合組織、三級管理」模式的作戰系統體制的軍艦,具有較強的對空、對海和對潛作戰能力。因限於當時中國船舶工業的水平,052型導彈驅逐艦使用了一些國外設備,如LM2500燃氣輪機、德國MTU柴油機、塔維塔克指控系統、海響尾蛇對空導彈系統、海虎搜索雷達等等。

052型導彈驅逐艦在服役後歷經多次改裝,在早期用國產海紅旗-7系統換掉海響尾蛇艦空導彈系統、用國產ZJK-4型作戰指揮系統替換塔維塔克指控系統、換裝國產309聲吶和518型警戒雷達等。而在前幾年的改裝則進行的更為徹底,除艦艦導彈系統、艦空導彈系統和主炮系統進行同型號升級之外,作戰系統其餘的子系統如電子對抗系統、通信系統、導航系統、副炮系統、反潛武器系統、水聲系統等十多個系統近千台設備全部予以更換,並增設了數個新的子系統,而作為大腦和中樞的作戰指揮系統也換裝為國產最新型號。052型導彈驅逐艦在經過此次改裝後,信息化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軟、硬武器系統的綜合作戰能力也均有較大的的提升。

中國海軍在與052型導彈驅逐艦同一時期還建造051B型導彈驅逐艦,該型艦在研製時使用了051g3的型號,051B型導彈驅逐艦由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701研究所設計,大連造船廠承建。051B型導彈驅逐艦的研製,既有中國海軍正常新老艦艇替換的因素,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就是香港回歸的時間已定,而作為一個收回殖民地一雪前恥的大國,竟沒有一艘像樣的大艦充當駐港部隊的旗艦,故此,研製051B型導彈驅逐艦在香港回歸時充當駐港部隊的旗艦也是一種政治需要。但是這一計劃實施的並不順利,當時軍工產品訂貨數量少,很多廠都多年沒有軍品生產任務或僅維持基本的修理配件生產,人才流失、技術生疏,這導致167艦生產的質量問題層出不疊和進度上的拖延,未能趕上香港回歸這一時間節點。167艦在交付時,軍方查出的問題多達5000餘條,軍方拒絕接收,限期整改,而且啟動了問責制度,同期建造的駐港部隊的037型導彈護衛艇也出現了一些質量問題。051B型導彈驅逐艦採用國產蒸汽輪機而未採用較為先進的燃氣輪機,以及作戰系統全部採用國產設備,這與當時的西方國家對中國武器禁運有著直接的關係,西方國家的武器禁運使中國無法得到先進的艦用動力系統和電子設備,這雖然導致051B型艦的總體技術水平並不十分突出,但也降低了研製的難度。051B型導彈驅逐艦隻建造了167艦一艘,後續沒有再建造,但051B型艦的平台則在051C型艦上得到了延續。

資料圖:051C型防空驅逐艦瀋陽號

上世紀九十年初期,支持台獨的李登輝就任台灣地區領導人,九十年代後期,李登輝公然拋出「兩國論」,將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定位為國家與國家的關係,至少是特殊的國家與國家的關係;其後,主張台獨的陳水扁又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台灣的形勢較96年台海危機時更為惡化,和平統一的願望漸成泡影,為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中國大陸開始實實在在著手進行對台軍事鬥爭的準備。這一時期,中國大陸的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政策很多都有著強烈的「台灣」色彩,如烏克蘭的「瓦良格」號航母當時中國並未計劃將其改裝成自己的航母,但得知台灣有意將其購回時,中國的領導人下決心將其購回並安全返回大陸,為此付出了較高的經濟代價。台灣因素在這一時期嚴重干擾了中國大陸的軍事現代化進程,大陸不得不將寶貴的人力、物力用在對台軍事鬥爭準備上,這使得該時期中國大陸的很多軍事裝備都帶有強烈的時代烙印,如大批量生產的22型導彈快艇、071型綜合登陸艦、516火力支援艦等等。

051C型導彈驅逐艦就是這一特定時期的產物,具有濃重的時代背景。具有艦隊區域防空能力是中國海軍夢寐以求的目標,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海軍就開始研製具有防空能力的053K型護衛艦。如何快速得到區域防空能力是世紀初期中國海軍面臨的一個難題,當時雖然紅旗-9型地空導彈上艦工作已經在著手進行,但試驗、定型工作都尚需時日,無法滿足當時特定環境下中國海軍的需求,引進俄羅斯「里夫(SA-N-20)」艦空導彈系統成為中國海軍快速獲得區域防空能力的選擇。引進SA-N-20艦空導彈系統後安裝的平台成為一個難題,052型導彈驅逐艦的排水量太小,且動力系統受到制約;新研製一型平台的周期太長,這與當時加快對台軍事鬥爭準備的方針不符,無法滿足當時中國海軍對台軍事鬥爭的需要。

當時中國海軍較為接近能滿足SA-N-20艦空導彈系統安裝要求的平台只有051B型導彈驅逐艦,但俄羅斯專家對此提出了他們的疑問,他們認為SA-N-20艦空導彈系統的安裝平台起碼應不低於8000噸級,051B這樣6000噸級的平台是無法安裝的。中國海軍和艦船設計師在經過嚴密的、科學的論證後所得到的結論是051B型艦的平台可以容納SA-N-20艦空導彈系統,用051B型艦的直升機庫位置安裝SA-N-20艦空導彈系統,事實證明,中國的設計是合理可行的。當然這樣的設計也有其弱點,這就是需要取消直升機庫及部分與直升機相關的設計,如噴氣燃料艙,這降低了對艦載直升機的保障性,但051C型導彈驅逐艦的設計目的在於快速得到區域防空能力,這是主要的,是一種權衡的結果。由於取消了直升機庫及部分艦載直升機保障系統,051C型導彈驅逐艦在後來的亞丁灣護航任務中一直未能參與。使用051B型艦直升機庫安裝SA-N-20艦空導彈系統也帶來一個後果,就是艦的重心會升高,可能帶來初穩性的降低。對於此問題,中國的設計師通過大量的計算和試驗後得出的結論是,初穩性指標會有所下降,但完全滿足國家軍用標準的要求,實船驗證的結果也支撐了中國設計師的設計結果。

資料圖:「中華神盾」導彈驅逐艦

在九十年代中後期和本世紀初期,提高艦船防空能力是中國海軍追求的主要方向之一,此後誕生的052C、052D型導彈驅逐艦和054A導彈護衛艦就是這種追求的成果。而在本世紀初期建造的052B型導彈驅逐艦和054型護衛艦則較為特殊,有著特殊的背景,是一種平台等設備的特殊狀態下的產物。

052B型導彈驅逐艦在平台設計時,海紅旗-9垂直發射艦空導彈系統和346相控陣雷達系統還不成熟,尚在科研和試驗鑒定階段,不具備上艦的條件,而對台軍事鬥爭形勢又迫切需要擴充海軍的艦艇實力。基於這種情況下不得已採用了俄羅斯的「施基利(SA-N-12)單臂發射艦載防空導彈系統,另外,引進俄羅斯的這種單臂防空導彈系統還有深層次的目的,基於這兩種因素,產生了052B型導彈驅逐艦。事實上,直到2003年052C型導彈驅逐艦下水之時,346型相控陣雷達尚在中國海軍891號綜合武器試驗艦上進行海上試驗,這雖然有悖中國海軍武器裝備研製程序,但這個問題需要結合當時的特定的歷史背景去看待,而從中也看出中國海軍對防空型艦船的迫切性。首批兩艘052C型導彈驅逐艦在2008年完成設計定型,此時,國產QC-280燃氣輪機的研製也具備成果,後續052C型及其改進型052D型導彈驅逐艦也進入批量建造。

資料圖:054型護衛艦「馬鞍山」號 054型護衛艦的產生與052B型導彈驅逐艦有些類似,也是平台等設備的結果。當時054的平台設計已經沒有問題,2001年底開工054型導彈護衛艦,共計建造兩艘,舷號525、526。054型導彈護衛艦採用新的3600噸級的平台,特徵為長上層建築、前後橋樓的船型結構形式,採用CODAD全柴聯合動力裝置,雙槳雙舵。054型艦的作戰系統能力較053H3有所提高,但仍然採用海紅旗-7型艦空導彈發射系統和360警戒雷達等較為早期的電子武器裝備,主要是紅旗-16導彈系統研製進度落後於艦船平台,而此時海軍需要具有更好的防空能力及噸位更大、遠海適航性更好的護衛艦替換053型系列護衛艦。在1999年底開工建造舷號為566和567兩艘053H3型導彈護衛艦後,於兩年後的2003年中左右中國海軍又追加了兩艘舷號為527、528的053H3型導彈護衛艦的建造,用以補充艦艇數量的不足。2003年年底,054A型導彈護衛艦開工,此時相關的艦載設備研製尚未全部完成,如382三坐標雷達至2004年底才完成試驗、魚-8魚雷至2006年才完成定型,而此時紅旗-16艦空導彈尚未完成系統閉合迴路試驗。054A型導彈護衛艦與054型導彈護衛艦的平台一致,主要變化在於換裝AJK16型艦空垂直發射導彈系統、加裝366超視距雷達、用382三坐標雷達替換360型警戒雷達、用730近防武器系統替換630艦炮武器系統等。

這一時期是中國海軍裝備發展較快的時期,但時代色彩較為明顯,有些艦船型號的出現是符合當時特定環境和需要的,但這並非是試驗性質,中國的設計師在艦船設計中完全能控制艦船平台的設計質量,不會低級到需要用實船去試驗,何況以當時中國的國力也無法支撐如此數量的試驗性質的艦船,中國海軍需要的是戰鬥力。針對當時一些艦載系統落後於平台的狀況,中國海軍提出了艦船平台及作戰系統體系結構一步到位,電子武器逐步實施,裝備實現模塊化的指導方針,這無疑是極具前瞻性的。在此方針下,中國海軍的驅逐艦從052B到052C再到052D採用同一型平台逐步發展,隨著中國的電子技術的進步和武器裝備的發展,作戰能力得到了飛躍,而減少並統一艦船平台的種類,也給勤務保障帶來很大的便利性。(作者署名:鼎盛 pop3)

資料圖:054型護衛艦「徐州」號
推薦閱讀:

東海艦隊再添神盾艦 中國海軍裝備「井噴」
1950年後台灣海軍的艦艇命名
2017年世界海軍艦艇服役噸位「三巨頭」
中國海軍兩年造艦速度世界第一 堪比曾經美軍(圖)
2018年中國海軍服役水面艦艇猜測

TAG:中國 | 海軍 | 發展 | 中國海軍 | 深度 | 主力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