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輔導 生西法師 第八品問答 三億文庫
第150節課
787、按照小乘觀點,什麼是聖者種性?大乘又是如何定義的?怎樣讓自己具備這一功德?這樣有什麼好處?
答:1)按照小乘的教言,少欲不貪是聖者的境界。《俱舍論釋》中說,聖者有四種種性,一是以菲薄法衣而滿足,二是以粗糲齋飯而滿足,三是以簡陋床榻而滿足,四是喜歡聞思修行,這四者都是知足少欲的自性。
2)大乘《涅槃經》云:?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少欲就是對一切沒有特別的要求,任何時候都很隨緣;知足是即使得不到自己的所求,也不會有悔恨、痛苦。其實,凡事不計較也是一種知足少欲,如《佛說大乘無量壽經》中說:?不計眾苦,少欲知足。?所以,應當在此生淡泊知足,斷除對財物、身體等的貪執,否則對今生來世的危害很大。
3)對身體不要太過貪執,不要讓它有增長貪心的機會,不然快樂不會有,修行也不會成功。比如小乘《毗奈耶經》和有關論典中說,修行人不能打扮,不能使用花鬘香水,也不能過於飽脹,必須過午不食……這些都是使身體不要貪得無厭的手段。如果過於貪著所求之法,將會招致各種痛苦。
4)沒有貪慾的人不管在哪個地方,城市裡也好、寂靜地方也好,不會整天愁眉苦臉,心情坦然、快樂、洒脫,沒有畏懼、痛苦、擔憂,就像日月在空中運行一樣自在,臉上時刻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一旦達到沒有什麼可貪的境界,那已經獲得了最妙的財富,即使你身無分文,也是真正的富翁。
788、為什麼說看得破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你對此有哪些體會?
答:看得淡、看得破,是人生中最大的快樂。蓮池大師說過:?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有了知足少欲的功德,貪心、嗔心、慾望、擔憂、煩惱及生活的壓力,統統都會去除的。有些在家人說:?我們生活壓力太大了,好重喔!實在撐不起來。?但如果有了知足的妙藥,即便你變成路邊的乞丐,也照樣會很快樂。
789、有些人認為不耽著受用是合理的,但貪著身體理所當然。對於這種想法,你怎麼看?請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並說明怎麼樣正確對待這個身體。
答:1)事實並非如此。暫時把身體當作修法的工具是可以,但如果拚命打扮身體、執著身體,這是完全不合理的。原因有三:
(1)?可怖不凈身?:前面再三地分析過,這個身體的組成物質令人見而生畏,活著的身體和死後的屍體沒什麼差別,原來是皮膚、肌肉、骨頭、內臟,死完了之後依然是這些。所以米拉日巴尊者說:?見而生畏之屍體,本為現在之身體。?
假如有人覺得自己的身體不可怕,很可愛,那把可愛的部分割一塊放在盤子里,你吃一下,或是讓你最好的朋友、對你很有信心的人吃一口,看害不害怕?所以,身體的上上下下沒有一處是乾淨的,沒有一處是不可怕的。現在很多人拚命去打扮、整容,主要是不了解身體的成分,不知道它是什麼組成的,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因
41
此在這上面一直很迷惑。
(2)?不動待他牽?:身體本是無情物,就像石塊、木頭、牛糞一樣不能動,只有靠心的力量來牽引,才能走路、說話、睡覺等。所以身體跟屍陀林里的屍體沒有差別,完全是依靠心識和風的因緣暫時顯現的?起屍?,不應該去貪著它。
(3)?火化終成灰?:身體終將在火化場里變成一堆灰,因此是無常無實的東西。
明白這三點之後,為什麼還要貪執身體呢?
2)不管是從小到青年、中年、老年活著的身體,還是最後得重病離開人間的屍體,這個身體若沒有用於佛法方面,則跟糞便、煤炭、石頭、木塊沒有差別,沒有絲毫實質可言。龍猛菩薩云:?身際如灰干際墜,終究不凈無實質。?故不應該特別貪執,一定要斷除我慢,依靠它為眾生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並且認真學習佛法。
790、名詞解釋:慢我慢
答:1)慢:本來沒有的卻認為存在,這就是?慢?。
2)我慢:本來身體沒有什麼功德,但偏偏特別貪執,執著身體為我,這就是?我慢?。
791、很多人修行不成功,主要是因為什麼原因?明白此理之後,你自己有什麼打算?怎麼樣去幫助周圍的人?
答:一是心裡對佛法有懷疑,對上師起邪見,被很多邪見和懷疑阻擋著;還有一個就是心力不夠。如果心力特彆強,像米拉日巴尊者、無垢光尊者那樣把身體當成一堆草,且不說一生當中成佛,至少也獲得了不墮惡趣的把握。
792、請從名言和勝義的角度分別說明身體的本質是什麼?你依靠何種方法對此生起定解? 答:這個身體從勝義角度講,如《般若經》中所說,是遠離一切戲論的大空性;從名言角度講是痛苦的本性,誠如月稱菩薩所言:?如鐵物熔化,豈性變液體?如是苦性身,豈能成樂性??
《中觀四百論》講了凡夫的四種顛倒執著,一旦通過聞思修行破除了迷亂,就能見到萬法的名言真相和勝義真相。
第151節課
793、世間人貪愛身體的新聞,你最近聽到哪些?對於這種現象,請以佛教的道理進行剖析。 答:請自己發揮。
794、為什麼說身體就像木頭一樣,對苦樂、毀譽無動於衷?明明讚歎或辱罵這個身體時,我們會或喜或怒,這是怎麼回事?
答:1)因為身體是無情法,只是四大假合,沒有任何感覺,對它讚歎和辱罵就像空中的風一樣無利無害。雖然《俱舍論》裡面講了身受和意受兩種受,但身體
42
的感受其實是意識在接受,如果沒有意識,身體單獨不會有感受的。
2)讚歎或辱罵這個身體時,我們會或喜或怒,這是妄想分別在中間作怪。對身體過於執著,不明白佛教道理,本來不是自己的東西反而當成自己的,本來不幹凈的東西反而執為乾淨的,這些都是顛倒的執著。
795、有人說自己愛護身體,是為了讓眾生喜歡,能與他們成為好朋友,這是度化眾生的方便。對此你怎麼看?
答:這個理由似乎比較充分。假如純粹是讓他人高興,想利益眾生,這也沒什麼不可以的,因為哪怕讓眾生產生一剎那的快樂,大乘菩薩也應該全力以赴去做。
但如果他真有這麼一番發心,那天下無邊所有的眾生,大至天人,小至螞蟻,沒有一個不愛自己身體的,他為什麼不愛所有眾生的身體呢?因為他愛護身體的唯一理由,就是要讓眾生歡喜,但眾生歡喜的因不僅僅是他的身體,眾生對自己的身體更是關愛,如此一來,為何不去愛他們的身體呢?但實際上恐怕不是這樣,他只不過是說漂亮話而已,歸根結底就是為了愛自己的身體,不是愛其他的眾生。
796、世間上有哪兩種愛?請分析母子、男女、朋友、佛陀的愛分別屬於哪一種,並說明理由。
答:世間上有兩種愛,一種是自私的愛,一種是無私的愛。
自私的愛就像世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只是互相利用,有時其樂融融,有時反目成仇,這不是真正的愛。而無私的愛是以對方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佛教的博愛就屬於這一種,不管是什麼樣的眾生,都沒有條件地讓他快樂,這種愛是非常偉大的。
797、身體既然是萬惡之源,是否就意味著應該徹底捨棄它?為什麼?請用教證和比喻加以說明。
答:不是。身體雖有諸多過患,但如果善加運用,也能成為解脫的工具。誠如聖天論師所說:?雖見身如怨,然應保護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前行》中也有頌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脫舟,此身造惡便是輪迴錨。?從輪迴的此岸越過生死大海,到達涅槃的彼岸,一定要依靠身體這個船隻,沒有它的話,不可能接受佛陀的甘露教法,也不可能到達目的地。
月稱論師在《四百論》的講義中,用過一個很好的比喻:譬如昔日有大商主,他的兒子跟盜賊同流合污,犯了法,最後被關在監獄裡。商主明明知道兒子的劣跡,但因為家業還要靠他繼承,所以並沒有捨棄兒子,還是對他很關心。同樣,我們的身體雖然在往昔造了很多惡業,也有很多壞毛病,但也不應該捨棄它,假如沒有身體的這個船筏,那解脫生死大海靠誰呢?
所以,有這樣的身體既要歡喜也要謹慎,應該自己行持善法,也盡量讓別人行持善法,如此活在人間是有意義的。《中般若經》云:?任何菩薩自己行善並勸勉他人行善,即成為具義暇滿人身。?
43
第152節課
798、什麼是愚行?當今社會有哪些行為屬於這一類?怎麼樣才能斷除愚行?
答:?愚行?即愚昧無知者的行為,指不明佛法的凡夫眾生執著自我,與解脫大道相乖離的身口意三門行為。具體說,我們執著自我,追求名聞利養等世間八法的所作所為,全部都是愚行。並且了知:名聞利養等世間八法,只是誘惑我們的幻象,究竟而言沒有任何意義。
第二問請自己發揮。
一定要追循前輩大德們的足跡,認真憶念本論第四品《不放逸品》、第七品《精進品》所講的教言,龍猛菩薩在《經集論》和《學集論》中也講了很多不放逸的教言,努力斷除昏沉、睡眠等禪定的五種障礙。
799、什麼是禪定的五種障礙?請引用教證一一說明。
答:龍猛菩薩在《親友書》中云:?掉舉後悔與害心,昏睡貪慾及懷疑,當知此等五種障,乃奪善財之盜匪。?
1)掉舉和後悔都是心外散,算為一種障礙;2)害眾生的心是第二種;3)昏沉和睡眠都是心內收,昏沉是內收,睡眠是極其內收,這兩個也算為一種;4)對有漏欲妙的貪求;5)對基道果的懷疑,這五種障礙是掠奪禪定善財的盜匪。
800、龍施菩薩的公案對你有哪些啟示?精進和不精進的結果有何差別?請以你所了知的事例加以分析。
答:請自己發揮。
801、初學者一開始修行就不思善、不思惡,這樣合理嗎?為什麼?瑪哈雅那的公案對你有何觸動?請具體說明。
答:除非是具有特殊善緣的弟子,一般來講是不合理的。
抉擇了很高的見解而對世俗法並不重視,麥彭仁波切把這種人歸為?盲修無念和尚宗?。雖然在勝義中,心的本來面目沒有任何執著,但如果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不知道六道輪迴的基本道理,就一味追求什麼都不執著,造惡業隨隨便便,造善業也無所謂,這樣一定會墮入三惡趣。自己趨入歧途,還帶著很多人盲修瞎煉,這個罪過非常大!
802、什麼是三摩地?本品中的三摩地是指什麼?學習了本品之後,你打算從哪些方面讓自己斷除它的違品?
答:一般而言,三摩地就是寂止,即心如如不動地安住於一個境界中。還有一種三摩地,是安住在心本來面目的境界中。但在本品,三摩地則是遠離自私自利心,安住於自他交換或自他平等的菩提心。
後一問請自己發揮。
44
初中一對一輔導價格廣告和男人睡 .過 .的女人,看了不要臉 .紅~~~搜狐網3-9美女在野外干這件事:看後讓男人猛流口水復興軍事網3-9
推薦閱讀:
※問答 | 妹子突然變冷淡,80%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智力問答73
※藏密問答錄
※【念佛問答】什麼叫老實念佛?(8點細說)
※南懷瑾老師講座問答集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