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專修無常法最為重要
06-21
索達吉堪布:專修無常法最為重要2015-01-29藏傳佛教寧瑪傳承 一位居士曾問博朵瓦格西:「如果想專門修行一法,修什麼法最為重要?」 現在也有很多人提倡專修一法,其他什麼都不用修,那最好是修什麼法呢?有人可能回答念阿彌陀佛,有人說要修禪宗以明心見性,有人覺得修光明大圓滿最好,有人堅持鑽研因明極有必要……世間上有許許多多說法,每個人也喜歡不同的竅訣,但博朵瓦格西是如何回答的呢? 格西答道:「如果想專修一法,無常最為重要。為什麼這樣講呢?倘若修行死亡無常,首先可作為進入佛法之因,中間可作為勤修善法之緣,最後作為證悟諸法等性之助伴。」 最初: 一個人若無常修得好,首先可以趨入佛法。現在很多人之所以不願意學習、修行,就是無常沒有修好,總以為還有大把的光陰可以揮霍,根本沒有絲毫緊迫感。倘若明白死亡無常之理,就會覺得來不及了,很快的時間便會去修行。 記得《釋尊廣傳》中講過: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轉生為一名叫牛圈生的婆羅門,智慧超群、能力出眾,國王大大小小的事都仰賴他。後來,他厭倦紅塵準備出家,就跟七位國王說:「我打算出家修行,你們日後有何打算?」國王們異口同聲答道:「如果上師能等七年,待我們兒子長大後,將王位交予他們,那時我們定隨上師一同出家。」 牛圈生感慨地說:「七年時間太漫長,貪慾很容易就能生起,受用也輕易能令人陶醉,而壽命卻朝不保夕。所以,我七年後能否出家很難斷言,故一定要先行出家。」 眾人一看上師不答應,於是就開始從六年講起,五年、四年……七個月、七天,如此一路縮減下來,但牛圈生始終不同意。(就像我們這裡的好多人,剛來學院便急著出家,但我一直強調必須要等四個月。不過他們今天學了無常之後,是不是可以用這個理由來反駁我?到時候我該怎麼回答呢?得再好好想一想。)到了最後,這些國王當天也隨他一起出家了。 因此,行持善法一決定下來,最好不要再拖,否則很可能出現違緣。常聽有些道友說:「我先要回去處理一些事,掙一點錢,跟單位安排一下,兩年後再到這裡出家。」結果他回去之後,出離心慢慢就沒有了,周圍的人勸他不要學佛、不要出家,他也開始隨順他們,原來的壯志豪情逐漸蕩然無存了。所以,要造惡業的話,我們應該盡量拖延,明日復明日地一直拖下去;但若是行持善法,則應以最快的速度去行持。 中間: 倘若無常修得好,這會成為勤修善法的助緣,不管是想修慈悲心、菩提心、皈依、禪宗境界,馬上就會修,不會拖拖拉拉。有些人對無常觀得不錯,每年都會抽出時間閉關,每天功課也安排得很滿,從不輕易浪費時間。其實一個人修行好不好,關鍵在於相續中有沒有無常觀。如果有的話,早上肯定會起得早,晚上也不會天沒黑就倒下去,在中間的修行過程中必定很精進。 最後: 修了無常之後,最初入佛門很懇切,中間修行特別精勤,最終證悟法性也不會有困難。所以,看看歷史上的高僧大德,他們並不是無緣無故就開悟了,還是有一定的因緣和精進。 博朵瓦格西又云:「倘若修行無常,最初可作為斷除此生繩索之因,中間可作為捨棄貪諸輪迴之緣,最後可作為趣入涅槃聖道的助伴。」 最初: 修了無常,首先會斷除對今生的貪執。如果沒有觀無常,不要說長期,就算短短几天,也會對親友家眷放不下,地位財產、名聞利養舍不掉,認為這些至關重要。 中間: 修了無常,就不會希求輪迴的安樂,不願轉生到天界去,只會一心一意地希求解脫。 最後: 修了無常,趣入解脫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為你懂得一切皆是無常,無常皆是痛苦,而解決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依止菩提妙道,獲得無上涅槃,故必定會為此而努力。《中阿含經》也說:「如是諸行不當樂著,當患厭之,當求舍離,當求解脫。」意思是,對世間一切無常諸法,不應該去希求耽著,我們要了知它的本質,對其產生厭噁心而捨棄,唯一追求解脫之道。 不管是過去的高僧大德,還是現在有些老修行人,正因為心裡有無常觀,覺得人生很短暫,為了積累更多的善法資糧,他們每天都起得特別早,一生中不斷地修行,從不放逸。在座很多道友,平時修行也非常不錯,不像有些人那樣懶惰懈怠。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不僅與自己前世的善根習氣有關,與今生觀修無常也有密切聯繫。如果你無常觀得好,不可能隨便浪費時間,當天的事定會當天完成,該修的法絕不會一拖再拖。反之,假如你沒修過死亡無常,一輩子懵懵懂懂地過日子,很可能會造下許多惡業。 前段時間,有些老年人感慨萬分地說:「我們學佛太晚了,什麼道理都記不住。如果年輕時就覺悟過來,那該多好啊!」確實,他們說得很有道理,故我們應勸年輕人盡量學佛,他們若能早點醒悟,知道輪迴的真相,肯定會認真修行,這樣到了老年時,心裡也有一定把握。否則,等人生都過一半了,才開始接觸佛法,想想以前所造下的無數惡業,勢必會後悔莫及。誠如《入行論》所云:「放逸我未知,死亡如是怖,故為無常身,親造諸多罪。」 那天我看了一下菩提學會的學員年齡,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幾乎沒有。年輕人總是忙於工作、家庭、名聲、感情,認為這些是最重要的,根本不明白人活著是為什麼。直到自己學佛或出家後,回顧以往的經歷,才會突然如夢初醒,知道那個時候特別迷茫,所追求的無有任何意義。因此,大家一定要找准人生目標,在學佛的過程中,務必要好好觀無常。 博朵瓦格西還說:「觀修無常,最初可作為生起信心之因,中間可作為精進之緣,最後可作為生起智慧的助伴。」 最初: 剛開始因為修無常,了知一切皆無實義,臨死時唯有上師三寶能救護自己,因而對其產生無比的信心。 中間: 為了獲得解脫,特別精進地修持正法。 最後: 通過這樣的努力,在相續中定可生起無我的智慧,或是禪宗明心見性的境界。 博朵瓦格西還說:「如果觀修無常,並且能在相續中真正生起的人,起初可成為求法之因,中間可作為修法之緣,最後作為證悟法性的助伴。」 最初: 如果生起無常觀,不可能天天耽執世間瑣事,必定會拋棄一切,前往寂靜地方依止善知識,認真求法。 中間: 不斷精進修行。 最後: 必定獲得證悟。 就像現在城市裡的居士學佛,有些完全是一種表面形象,只是報個名、領個法本而已;有些則學得特別好,最初聞思的意樂很強烈,中間每個步驟、每個要求都認認真真去執行,最終雖不敢說大徹大悟,但對佛法還是有一定認識——原來對無常一點都不了解,而現在徹底明白萬法是剎那變化的,沒有什麼實質可言。能了知這一點,也是一種開悟。有些人總以為,所謂開悟必須要超凡入聖,但這對一般人來講,有點不太現實。實際上,只要你明白以前不明白的道理、知道以前不知道的功德,也算是一種「開悟」,只不過是個小開悟罷了。 博朵瓦格西還說:「倘若修行無常,並且能在相續中生起無常觀,則初始可作為擐甲精進之因,中間可作為加行精進之緣,最終可成為無退精進的助伴。」 最初: 懂得諸法皆為無常之後,就像戰士入沙場前先要披上盔甲一樣,自己定會披上精進的盔甲,發誓從今以後一定要好好修行。 中間: 在實際行動中,必定會真正去行持,而不只是口頭上說說。 最後: 這種精進永不退轉,不像有些人那樣,開心就去做做,不開心就完全放棄,因自己的心情、忙碌而改變。 因此,這三種精進都依靠修無常而得到。 綜上所述,博朵瓦格西簡明扼要地宣說了觀修無常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真的生起無常觀,許多修行境界自然而然會獲得。 帕單巴尊者也曾說:「如果相續中生起了無常觀,最開始可作為步入正法的因,中間可作為精進的鞭子,最終也能獲得光明法身。」 最初: 如果自己生起了無常觀,最開始可以步入佛門。有些道友也經常說:「我如今之所以能在學院出家,是因為當初發生了一些無常……」 有些人喜歡口口聲聲說無常,開始時是覺得比較好玩,但慢慢思維之後,發現事實的確如此,里里外外的事無一不是無常。於是產生了一種緊迫感,覺得人生不能白白浪費,為選擇今後的道路,自己通過不同的因緣來到學院,在這裡長期聞思修行,一呆就是十幾年——學院很多道友出家學佛,都有這個緣起。所以,無常最初是趨入正法之因。 中間: 一個人沒有無常觀的話,天天都會懈怠散亂,而一旦觀修過無常,就像有條鞭子在抽打自己一樣,修行始終不敢放鬆下來。 最後: 通過修持無常,很快就能獲得光明法身。記得以前有個國王,他最寵愛的王妃被判定只有7天壽命,無奈之下,國王只好將其交給一位女阿羅漢。女阿羅漢讓王妃剃髮出家,並囑咐其觀修無常。7天之後,王妃果然離開了人間,但因無常法的加持力,她轉生於天界。後以天人的身份,來到釋迦牟尼佛面前聆聽正法,最終現見了真諦。可見,無常法只要在耳邊聽到,然後對其進行思維,就可以斷除輪迴的根本,獲得真正的解脫。 反之,倘若你沒生起不加改造的無常觀,僅僅在表面上求求法、修修法,則只能成為佛教油子(原註:佛教油子:入佛門聞法修法越多,其相續越難調化,終成與佛法背道而馳之人)的因。何為「不加改造」呢?法師給你講無常的時候,你覺得對對對,下課後看世界、有情世界也都是無常的,這是一種勤作觀修的無常觀。而你什麼時候自然覺得一切都是無常,地位也好、財富也好、別人的評論也好,均無實在意義,對這個虛幻的世界不會貪執。就像大圓滿的修行人一樣,境界中是愣然、明然、恍恍惚惚的感覺,這才對無常之理有了一定體悟,生起了「不加改造」的無常觀。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育兒‖如何和寶寶分房睡,掌握方法更重要!
※職場上的儀錶著裝是一個重要本錢
※練好太極拳的重要環節
※成熟的關係比成熟的男人更重要
TAG: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