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烏克蘭危機是誰造成的?

這個問題是國關係列的大問題,現實情況大家都清楚,烏克蘭現在是無腦投靠美國,七師弟閱覽了很多問題和答案,覺得還是補充下烏克蘭的一些歷史節點,留作看官進一步了解烏克蘭。

1、今天的烏克蘭土地,是最早東斯拉夫文明的發祥地,這塊地區由於是大面積的平原,所以一直算是糧倉級別的富饒地區,先後經歷過波蘭以及之後的沙俄統治,在被統治時期,俄羅斯人自稱大俄羅斯,把烏克蘭稱為小俄羅斯,那個時候開始,烏克蘭就已經和俄羅斯不對付。

七師弟按:南北不服,早已有之。南邊烏克蘭人嫌北邊窮困惡劣,北邊俄羅斯人嫌棄南邊氣質軟弱。這是最早一波仇恨。

2、二月革命,俄羅斯帝國崩塌,一群烏克蘭人在基輔建立了一個組織叫中央拉達,當時中央拉達的領導人和左翼集團,和布爾什維克有過一些共患難的基情,於是布爾什維克是堅決支持拉達獨立建國。列寧曾經親自撰文拉攏過拉達,列寧在十月革命前三個月的《真理報》上撰文稱:「我們認為波蘭、芬蘭、烏克蘭及其他非大俄羅斯的土地都是沙皇和資本家侵佔的土地。」在十月革命之後,中央拉達眼見布爾什維克成功奪權,立馬宣布獨立。

七師弟按:在尋求獨立的過程中,這是烏克蘭與蘇聯的第一次基情。

3、布爾什維克徹底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並穩定掌權後,列寧一改態度,要求獨立的烏克蘭建立蘇維埃政權,否則咱們就不是盆友。烏克蘭中央拉達沒有服從。於是列寧鼓動並堅決支持著烏東建立了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立馬雙方就開戰了。

七師弟按:注意這裡烏東勢力就首次登場了,原因是俄羅斯民族居多,且工業發達,工人階級基礎雄厚。烏克蘭人認為布爾什維克出爾反爾,這是又是一波仇恨。

4、一年後德國和波蘭趁火打劫,直接出兵烏克蘭,沒拿下烏東的蘇維埃共和國,但是原先中央拉達建立的共和國被拿下,最終形成了波蘭和蘇俄瓜分東西烏克蘭。瓜分之後,西邊波蘭開始野蠻波蘭化烏克蘭,東邊斯大林開始肅反和農業集體化。這一波斯大林更恨一些,加上天災引發大饑荒,餓死數百萬人,注意是數百萬。

七師弟按:這是烏克蘭對蘇俄最重的一次仇恨,民族主義者認為這是對烏克蘭的種族滅絕。這是第三波仇恨了。

5、二戰爆發後,德國和蘇聯瓜分了波蘭,蘇聯自然也就分到了原先的烏克蘭西部部分,斯大林又在烏西地區進行肅反和農業集體化,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更加痛恨蘇聯。

七師弟按:這雖然不算一波仇恨,但是被其他民族奴役的血淚史集聚了烏克蘭人的仇恨。

6、41年納粹進軍蘇聯,在烏克蘭西部地區遭到了當地民眾的夾道歡迎。。。德軍士兵寫到:吃到了基輔美女送來的麵包。然後納粹扶持的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者,屠殺了八萬波蘭人。期間烏克蘭人基本都在幫助納粹坑蘇聯紅軍,這在世界史上也是奇葩。

七師弟按:納粹遭到烏克蘭人夾道歡迎,吃到了麵包,吃沒吃到豆腐就不知道了,烏克蘭憤青將仇恨傾倒在波蘭人身上,一口氣殺了八萬人。。

7、在二戰戰場上,屠殺波蘭的烏克蘭憤青們組成了納粹黨衛軍114師,而蘇聯紅軍里的烏克蘭人也組成了紅軍烏克蘭方面軍,不過烏克蘭紅軍更厲害一些。

七師弟按:這個114師後來被派到南斯拉夫去打游擊隊,作風跟土匪差不多,於是國際輿論成為烏克蘭屠夫。

8、之後德軍失勢到失利大家都知道,而斯大林戰後對於烏克蘭的憤怒也是可想而知,不僅大規模肅反,而且是白色恐怖般甄別,所有涉及到起義軍(極端憤青)的家庭,大部分流放西伯利亞。

七師弟按:這是俄烏強勢積累的第四波仇恨了。

9、這也算奇葩事件,一次赫魯曉夫喝醉了,一高興就把克里米亞送給了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

七師弟按:誰敢反對?

10、大家最熟悉的事情,俄白烏三兄弟脫離蘇聯創建獨立體。烏克蘭肥肉最多,分到將近80萬軍隊,千顆核彈頭,一流重工業體系。

七師弟按:分蘇聯時簡直桃園結義情,但是分黑海艦隊時就開始和俄羅斯很不愉快。

11、亞努科維奇暫停簽訂歐盟聯繫國協定,直接被親歐派烏克蘭民眾暴動趕下台。

七師弟按:出身烏東部工人家庭工人出身的亞努科維奇,不跟歐盟走很正常。但是美國後面這一波煽動很厲害,嚇得土耳其軟了後來直接要求加入北約。

12、17年底前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掀起反對現任烏克蘭總統的遊行。

七師弟按:美國嫌波羅申科還不夠親美,懟俄羅斯不夠強硬,在敘利亞和克里米亞這兩件事情上非常不夠強硬,所以,已經打算讓薩卡上了。

所以我們看待烏克蘭危機時,可以看到其複雜性,從二月革命以來,俄烏之間,就只有短暫且不真實的友誼,卻又實質且長期的仇恨,我們不能簡單的說烏克蘭為了美金拋棄了老鄰居,也不能說俄羅斯就一直仗勢欺人。粗略地梳理下來我們可以有個起碼的結論,那就是對於克里米亞來說,俄羅斯確實沒幹什麼太壞的事情,對於整個俄烏局勢來說,美國也真的沒幹什麼好事情。


推薦閱讀:

烏克蘭姑娘嫁給中國小伙,產子三個月恢復苗條身材
普京保留對烏克蘭動武權 無意吞併克里米亞
男遊客當心回不來!烏克蘭旅遊,街頭美女泛濫成災很愁嫁!
烏克蘭大饑荒
中國留學生烏克蘭冒險記

TAG:危機 | 烏克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