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覺醒第一篇「觀」

正文字體大小:中曾冠茗式一百分教室之:心靈覺醒第一篇「觀」(2012-04-27 13:17:20)標籤:哈哈星球心靈覺醒2012佛祖老子分類:哈哈星球:心靈覺醒系列大家好,這是我們哈哈星球心靈覺醒的第一篇,今天我們的主題字是一個字:「觀」字。我們哈哈星球的主旨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希望,所有的人都是快樂的,所有的人都是幸福的,願全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夠哈哈笑,這就是我們的主旨。所以我們後面一系列的,音頻也好視頻也好,都是圍繞怎麼樣讓大家開心和幸福快樂的主題來進行。為什麼我們來宣傳這些道理呢?我們發現啊,很多人都不開心,都不快樂,都不幸福,現在其實很多人的生活,已經蠻好的啦,可以說,能夠吃飽穿暖,基本想要的東西都能夠得到。那為什麼,還是不滿足,不快樂,不開心呢?那是為什麼?大家都不明白。你看,開心,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字眼,什麼叫開心啊,開心的意思,就是把心打開。心沒有打開,就叫不開心,就好像用一個東西把它綁住了一樣,你說什麼東西把它綁住了呢?我們又要怎麼樣去解脫這些捆綁呢?事實上,讓我們開心的學問啊,從古到今,聖賢們一直都在講,一直在宣傳,只不過,很多道理流傳到現在,大家反而不明白了。那這些聖人,比如像孔子,像老子,像釋迦牟尼佛,你看他們,大約都在2500年前的啦,他們現在都已經不在了,很可惜啊,但是非常慶幸的是,他們留下了很多書,留下了很多所謂的經典,這些東西留給我們子孫。那這些經典啊,包括浩浩瀚瀚的佛經,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儒釋道三教的這些書籍,其實現在來說,我們的出版界,非常的興盛、繁榮,這些書籍隨處可得,去哪一家書店都可以看得到,買得到哦,但是我們發現,很多人對經典的解讀,事實上有一些偏頗的地方,往往是很多的誤解在裡面。這個千經萬典啊,所指向的真理它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啊,很多人還不一定能夠真正了解。這個寶藏,還沒有人去把它挖出來。我們來看看,像《金剛經》,《金剛經》是佛教最重要的一部經典之一,它裡面有一首非常有名的偈語:它說:「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一首偈語大家應該聽得很熟悉。到底是講什麼意思啊?你看,他說一切有為造作的方法,都好像夢、夢境,幻、幻像,泡、氣泡、水泡、肥皂泡,影、影子,你看,講的這些是什麼東西啊?都是虛而不實的,容易變化的;然後,如露亦如電,露、露水,電,閃電,你看電光雷鳴,電一閃就不見了,一閃而過,露水呢,太陽一出來就消失。他講的這些,都是非常容易變化,非常不真實的,那這一切都不真實,都是不究竟的,那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那要怎麼樣做才是正確,有為造作的方法都好像這些東西一樣,那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應作如是觀,那什麼叫如是觀啊?我們來看看「如是」這兩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是,就是如其本來的樣子,是,就是它本來的樣子,如也可以說是是,是也可以說是如,如是是兩個同樣的東西,它們是體用的關係,它們也是能所的關係,如是合起來簡單一句話來說,就是如其本來的樣子。觀,就是用眼睛看叫觀,用心去體會也叫觀,對呀,不單是用眼睛去看是觀哦,如是觀是觀什麼?這裡面是很重要的啦,你看《金剛經》它主要是講什麼?是講我們修心的學問啊,各位,那修心的學問,你說要觀,觀什麼?觀外面的夢幻泡影嗎?觀這個閃電嗎?觀這個露珠嗎?不是的,它是觀心的意思,如其本來面貌的去觀心,對啊,那為什麼他這樣講啊,這個如其本來面目的觀心,觀什麼呢?心在哪裡呢?這些問題啊,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各位,我們的心是什麼東西啊,心在哪裡啊,有沒有人去想過這個問題啊。哦,有人說,我的心臟在這。各位,這個心它是喜怒哀樂的心,它不是心臟、肉長的那個心,當你喜怒哀樂來的時候,那個肉長的心啊,它依然是平靜的在那裡跳動。但是感覺喜怒哀樂的位置啊,很明顯就不是心臟的位置,它在那個地方啊?這個《黃帝內經》裡面有講:「膻中者,心主之宮城,喜樂出焉。」膻中是什麼地方啊?這是中醫裡面的說法,這個穴位就是在我們胸口的正中,兩乳之間,心窩的位置。心窩什麼叫做心窩,我們知道鳥窩就是鳥居住的地方,心窩呢?就是心居住的地方,這個地方不得了,在這個地方,喜怒哀樂從這個地方生髮出來,你的心情快樂或是難過,就所謂天堂和地獄都是這個地方製造出來的。大家不要被西方的解刨學誤解了,它們研究的是死的東西,活的東西和死的東西有很大的不同。不同之處在哪裡?活的東西有感覺,有喜怒哀樂。有這些是因為,有一個靈魂在這個軀體之內。這就是人生的真相啊,人死了並不是燈滅,什麼都沒有啊,你的靈魂還在,很多人很怕死,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就是你根本不會死,死的只是你的軀殼而已,你的靈魂是不會死的,這就是人生的真相,你是幾百幾億幾十億年存在的老靈魂,你是不會死的,但是你會有輪迴。當然這些我們後面還會講到,這裡先不加以闡釋。我們剛才說心窩,這個地方有很多種別名和不同的說法,佛經記載:這個地方叫做心,心臆或是靈台,密宗稱之心輪。道家的說法這個地方叫做中丹田,儒家的說法這個地方叫做方寸,或者是寸衷,中醫的說法是膻中穴,還有說法叫黃庭,真正的心就在這個位置,喜怒哀樂在這裡感應其實是最為明顯的,有經歷過失戀的朋友就明白,那種悲痛欲絕的感覺就在胸口的正中,你會完全明白,心痛它絕對不是腦袋瓜的事情。那我們觀心,就是覺察心窩位置喜怒哀樂發生。當喜怒哀樂這些煩惱、這些苦惱來到心頭的當下,只是靜靜的覺察它,這種方式就叫做觀心。觀,就好像是一個科學家,手裡面拿著一個放大鏡,去觀察這些物理現象一般,這些喜怒哀樂來到我們的心頭上,這個時候,我們只是靜靜的去覺察它,這種方式叫做如是觀心。這――可是非常重要的學問啊,對啊,因為,所有的、所有的經典,它們最重要教我們的學問,就是覺察心的真相,那什麼是心的真相,就是佛家所謂的實相,就是儒家所謂的誠意、正心,就是道家所謂的清凈,這就是實相的種種說法,拋開這些說法,究竟什麼是實相啊,實相就是實際的樣貌,實際的樣子,叫做實相。你像,這個喜怒哀樂它來到心頭了,你只是覺知它,感覺它,哎,你會發現,這個喜怒哀樂它本來,它的背後,在心的位置上,只不過有一些動蕩的感受,一些起起伏伏的感受,一些緊緊的感受或者是一些鬆鬆的感受,它並沒有你想像中:這個是很難過,這個是很煩惱,這個是很痛苦,它並沒有你想像的那些東西,那些東西是你的心攀附上的東西,當你仔細的往那裡覺察和體會的時候,你會發現,慢慢你才能夠發現,它這個心背後的這些,情緒背後的這些實際的樣子,這是千經萬典所教我們的學問啊。我們再回到偈語前面的部份。一切有為法,什麼叫有為法,哦――有為法不好理解,我打一個比喻,就是一顆小樹苗在那裡生長,他只要安安靜靜的吸收這個陽光,吸收這個雨露,然後他就自然而然按照老天爺的造化,一天天長高長大,然後開花,然後結果,這個給他陽光給他雨露給他施肥,這些其實都不是有為法,因為都沒有違背這樹生長的規律來做的,這個都是叫做無為法,不叫做有為法,那什麼叫做有為法,那就好像我們是一個非常靈巧的花匠,這個時候一看,哇,這棵樹長成這個樣子,嗯,不符合我的意願,然後呢,拿出他的剪刀,把這個樹枝啊,剪一剪,把這個葉子呢,修一修。或者是一看,這個樹長成這個樣子,我給他淋一點墨水,我覺得這棵樹會愛喝墨水,因為很多人都喜歡喝墨水,好,給樹淋了些墨水。或者是給他吃一些油漆,各位你覺得這顆樹高不高興啊,不高興,樹的本性是不需要這些東西,這種就叫做有為造作的方法,這種有為造作的方法在心頭上也是如此,這個喜怒哀樂的情緒一來,來到你的心頭上,就是好像是天上來了一朵雲一樣,你的心可能會把這朵雲定義成喜的雲,怒的雲,哀傷的雲,對於喜的雲,你會很高興,但是對於你不喜歡的雲,你可能就會想辦法趕走它,一般人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於是就喝點酒,或者是抽支煙,或者去轉移注意力,這種種的方式都可以稱之為有為法。因為你不能接受它的存在,你想轉移或是消除它。但是,雲就是雲,是老天爺造化裡面本來就要有的東西,你為什麼要趕跑它呢?你說這朵雲是高尚的雲呢?還是卑賤的雲?雲就是雲,它本來就是自在的,這個很難用邏輯去理解。但是,我們只要靜靜的覺知,往心頭內去觀察的時候,喜怒哀樂情緒它的真相,它的實相就會露出來,它只不過是我們心頭上一丁點的感覺,僅此而已。各位如果能夠覺察到這樣的真相的話,那也叫做開悟,什麼是開悟啊,各位,它不像我們所想像中的那麼難,它是非常簡單的道理,悟這個字,你看看,左邊一個穿心,右邊一個吾,這個字合起來就是我的心,開悟就是找到我們的心,明白我們心的本質,心的實際樣子。當你的喜怒哀樂這些情緒一來的時候,你往心內去覺察,結果發現這些喜怒哀樂,只不過是一些氣血在那裡動蕩,只不過是一團能量在那裡動蕩,是一個鬆鬆緊緊的感受而已,各位你要是能夠看到這樣實際的樣子,你就能夠明白情緒的本質,這個時候,就可以說你是一個開悟的人。為什麼有一些禪宗的高僧大德,他要拿一個棒子去打人,或是大喝一聲,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啊?目的他就是一個,就是大喝一聲,讓你的心頭一跳,一恐慌的當下,然後覺察那個情緒,覺察那個恐慌的那個感覺,然後你覺察到那個感覺的時候,咦,它只不過氣血在心頭上一動蕩,一動而已,它的實際樣貌並沒有你想像的那種,恐懼在那裡面,它只是氣在心頭上一動蕩,激烈的動蕩一次,它僅此而已,一旦你能體會到這一點,心只是一團氣,或者是西方所說的一團能量,或者是一團光,剛才說的一朵雲在那裡動蕩的話,你當下你也能夠開悟,不難的,就是僅此而已。你看,像這個佛經,浩浩瀚瀚的5000卷,濃縮下來就是《金剛經》一卷,然後《金剛經》再濃縮下來可以說是《心經》,《心經》如果再濃縮,那就是三個字,它開篇的三個字,「觀自在」,觀什麼自在啊?各位,觀心自在。心在哪裡啊?我們剛剛所說的,我們胸口的正中,膻中穴,寸衷,心窩的位置。觀心自在啊,心沒有被綁住的時候它就自在啊,所謂的開心,就是心沒有被捆綁,所謂不開心,就是心被煩惱,被各種貪嗔痴,各種情緒所捆綁,觀自在的意思,就是《金剛經》裡面所講的無為法,也是一切一切的千經萬典所指向的道理,觀心自在,情緒自己就在那裡,你不必要去干擾它,不用去推波助瀾它,不必要去消除它,你只需要在這個情緒來到心頭的當下,就覺察它,這就是觀自在。所以《心經》一開篇就點明了這三個字,大家覺得這些字眼重不重要?它非常重要,但是這樣一指向我們心頭的感覺的話,那大家就會發現它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它就是讓我們回歸到這個心,去感受,回歸到這個心去覺察,它講的都是這個道理而已。我們前面所講的煩惱,它就是在我們心頭上上演的,一幕幕的震蕩不已的氣而已。有人說:我感覺我的煩惱就是煩惱啊,我的心就是那麼痛啊,我的心就是那麼難過,為什麼呢?各位,我們觀心,不要問為什麼,你說為什麼的話,那個原因很多啊。一上街,哦,一不小心踩中狗屎,或者是他為什麼要瞪我一眼,為什麼他不理我,你說為什麼的話,原因很多啊,沒有人可以解決你的問題。但是我們不問為什麼,我們只問有什麼,就是這個煩惱它來到了我們的心頭,哦,有一個東西在這裡,對不對,我們只是在那一個當下,活在那一個當下,靜靜的與它共存,靜靜的覺知它,觀察它,體會它,這就是觀自在,這就是如是觀,這就是無為法。講到這裡大家如果能夠明白的話,那麼,所有的經典就能夠貫通了,因為它們都是講述這個道理而已。當然經典裡面還有很多其他的內容,但是這個觀心的方法是解脫情緒捆綁的不二法。什麼是不二法,就是唯一的方法,不二就是心頭上沒有分別取捨,對於心頭上的貪嗔痴、喜怒哀樂等情緒皆任其自在。那為什麼我們觀心,就能夠解脫這個煩惱,觀心就能夠解脫這個掛礙,解脫這個困擾?為什麼可以呢?哦,打一個比喻,比如說我們的房間,哪一天呢,它來了一個賊,這個賊呢他準備要偷我們的彩電,這個時候我們剛剛好回家,打開門一看,哇,這屋裡面有個賊啊,各位,你說啊,這個賊我們都已經知道他了,你說他還能夠偷我們的彩電嗎?他搬不走我們的彩電了對不對?所以說,觀心它為什麼就能夠解脫這個煩惱,道理也是如此,當你覺察這個情緒的時候,你慢慢的練習往內去覺察的時候,你覺察的次數越多,你會發現啊,這些讓你掛礙不已的東西啊,它只不過是一團能量在你的心頭上上演而已,只不過是一個動蕩,或是一個鬆鬆一個緊緊的感覺在那裡上演而已,你說所以它何來的煩惱痛苦,一旦你能夠覺察到這樣的東西,然後你每天,就會活的非常的自在,什麼叫自在,因為心沒有被綁,沒有被綁就自在,自在就是快樂啊,什麼叫自在啊,自在就是情緒在那裡自來自去的。如來佛的如來也是這個意思,就是代表情緒的心無所從來無所從去,如其本來,自在無比的,以這樣而覺悟的人稱之為如來佛啊。什麼叫自由,也是心沒有被綁住,所以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自在,都是直指你的心而言的,所有的經典,老祖宗教我們的智慧都要我們往內去找,回到我們的心來生活是有非常深刻的意義的,我們現在很多人之所以不快樂,之所以不開心,之所以被煩惱捆綁住,那是因為他不懂得往內去覺知自己的情緒,往內去體會自己的感覺,因為他一天天往外去找,外面的東西,變化無窮,當然不是說外面的東西不重要,但是說,外面的東西他終究是外面的東西,你的情緒,你的感覺,才是你快樂最本質的東西,你的心才是你快樂的根源啊,如果你想要開心,想要真正的快樂的話,那你就必須的、必須的要回到你的心上來生活。我們接下來再來引證一些經典,來論述這個觀點,達摩祖師的《破相論》有講,達摩祖師是中國禪宗的初祖,他是個印度人,他將這個佛祖的禪法從印度傳遞到中國來。《破相論》達摩祖師所論述的,裡面有人問:「若復有人志求佛道者,當修何法最為省要。」就是說有人問達摩祖師,如果有人想要求成聖成佛的道路的話,那要修什麼樣的法門才最簡單直接,直指機要呢?答曰:「唯觀心一法,總攝諸法最為省要。」達摩老祖說觀心一法最簡單,最直截了當。觀心。問曰:何一法,能攝諸法?那為什麼觀心就能夠征服各種情緒呢?答曰:「心者萬法之根本,一切諸法唯心所生。」心是什麼?心是萬法的根本,各位你看萬法是什麼?萬法是心頭上的種種情緒變化,情緒變化就稱之為法,你看法這個字,三點水一個去,它就比喻這個情緒啊,好像這個水一般在奔流不息的樣子,稱之為法,法就是情緒,萬法,就是一萬種情緒,當然是一種概述啦,就是比喻心頭上的種種煩惱掛礙,心者萬法之根本,指的心是一切情緒的根本所在,所有的情緒都在心頭上上演的意思。「一切諸法唯心所生」,一切的情緒都是由心所生出來的,凡是講到法,大家都可以往這個情緒上去解。我們以前很多人在貼標籤,在批評佛法啊,就是因為這句話,就是說:萬法唯心這句話。然後把佛祖的言論把它打成什麼?唯心主義,因為你萬法唯心,什麼東西,外面的什麼東西都是心造出來的,這樣講的話,實際上,就完全曲解了佛祖本來的意思啦。萬法唯心,這個法剛才已經講了,法就是情緒而言,情緒是心生出來的意思,所以叫萬法唯心,他並沒有說外面的一切事物都是心生出來的,他並沒有這樣講啊。是大家誤解了。事實上佛祖,釋迦牟尼佛他所傳的東西,他字字句句都是指向自己的心而言,他沒有否認心外世界的一切,從覺察心頭的真相而言,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實證主義者,如果要貼一個標籤,那麼他是一個完全的唯物主義者,這跟大家的認識是不是恰好相反。所以說唯物和唯心的標籤不能亂貼,這是其中的一個對遠古老祖宗的智慧的誤解,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誤解啦,我們後面的篇章再一一的揭示。達摩祖師剛才說的觀心一法就能照見本心本性,解脫煩惱就是這麼簡單。再看《六祖壇經》,六祖是禪宗第六代傳人,六祖是中國人,是不識字的和尚,不識字的都能夠學佛法啊,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有心啊,每個人都有情緒,每個人只要往內覺知情緒,都能夠看到心的本貌,都能看到實相,都能夠開悟,它講的不是文字上面的東西,而是文字所指向心頭上感覺的東西,所以說,你說要不要識字?根本不需要嘛,跟文字無關啊,所以這《金剛經》裡面所講的:「若以色見我,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講的是什麼?用聲、色,就是語言或者圖像,大腦的邏輯思維這些東西,或者是用文字這些東西,來求佛法,能夠求得到嗎?求不到啊,因為佛法所講的是一種心頭上的感覺而已,感覺所在文字就不達,但是你可以依著文字所指向的地方,去找到那個感覺來體會,這個時候你就能夠明白上面所講的意思。不能見如來是什麼意思?別誤會,不是去見如來佛祖啦,是不能照見到你心頭上情緒的本來面貌的意思。我們來看《六祖壇經》這一段:「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你看也是以智慧觀照啊,觀照什麼?觀照心頭上的法,你看,「於一切法不取不舍」,不管心頭上升起的喜也好,怒也好,哀也好,傷也好,憂也好,懼也好,種種的法嘛,然後你只是在旁邊靜靜的覺觀它,不取不舍,靜靜的在旁邊覺察它,那這樣一個簡單的方法就能夠讓你見到自己的真如自性,什麼是自己真如的自性啊?就是你的自性它本來的樣子。就能夠看到你自性本來清凈的樣子。呵,這個時候你就能夠見性就能夠成佛,什麼是佛啊,佛就是覺悟的意思,什麼是覺悟?就是由感覺而悟,那感覺又是哪種感覺啊?感覺還分為兩種哦,一種是身體的感覺,一種是心的感覺,那身體的感覺包括:冷啊、暖啊、酸啊、麻啊、脹啊、疼啊;或者是嘴巴裡面的酸甜苦辣;鼻子聞到的香臭;這些是身體上的感覺。心頭上的感覺是哪一些?喜、怒、哀、樂、憂、思、懼;這些合起來就是所謂的七情六慾。我們觀,觀察哪裡啊?主要是觀察心頭上的感覺,因為身體上的感覺,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冷熱酸麻的感受,這些事實上它都很清凈的,只有心頭上的感覺才真正讓你煩惱,所以,要觀,觀哪裡?就是觀心頭上的感覺,剛才六祖所說的見性成佛是什麼意思啊?在你見到清凈的內在,見到心的本貌的時候,這個時候你這種感覺啊,跟佛他那個清凈的感覺是一樣的,大家都是一樣的,所以那一刻,你當下跟佛沒有什麼兩樣,我們就可以說見性就成佛,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就好像蠶蛹轉變成蝶的機制一般,這個機制還要在你見性的時時刻刻當下,然後一步步的展開,能不能時時刻刻都像佛一樣清凈自在快樂,這裡面還有一些大自然的秘密機制。怎麼說呢?再打個比喻,就好像有一顆小樹在那裡生長是不是,小樹苗就照著自然內在的規律,然後它一天天就能夠生長,小樹苗每一天都照著它的性,都能見到它的性來生長,但是它是不是立刻就能夠長成一顆大樹呢?沒有。它需要一步步的成長,還有個造化的機制一步步的推動它,然後它逐漸的長大,然後一天天開花,一天天才結果,它是要有一個過程的,所以說你見性的當下跟佛祖清凈的感受沒有什麼區別。但是,你每一天能不能都像佛祖一樣清凈自在快樂呢?這就是程度的問題,需要更加長時間的觀察練習,當內在的自性沒有被心的貪嗔痴扭曲時,內在的佛性才真正的展開它的造化,進一步像蠶蛹化蝶,雞蛋變成小雞一樣,蛻變出來。當然這裡有非常重要的道理,我們後面還會講到。這個佛就是覺,就是由感覺而開悟,覺察內心情緒真相而開悟的人,就稱為佛。所以它也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他是由人變成的,因為人都具有這樣的能力,具有觀察內心情緒真相的能力,所以說每個人都具有佛性,講的就是這樣的道理。我們再來看,道家經典像《清凈經》裡面所講的:「吾自無量劫以來,觀心得道。」他說我從累生累世以來,就是靠觀心,覺察心性得到真道的,是不是都講觀啊。像老子的《道德經》所講:「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這句話很有名,講什麼?「常無欲以觀其妙」,心頭上沒有煩惱,處於平靜的時候「觀其妙」,往心內覺察的時候,看見了內在本真的樣子,內在的實相,非常奇妙,非常奧妙,神奇的造化在裡面展開,稱之為妙,可以看到裡面清真的樣子稱之為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有七情六慾、慾望來襲心頭的時候,煩惱掛礙在心頭上攀附的時候,「觀其徼」,這個徼呢它是城鎮的邊郊,它是一個引申的啦,它是個比喻,所以說這個時候,有慾望的時候,有七情六慾煩惱掛礙的時候,只能看到什麼?這個城市的邊緣啊。你只能看到外貌而已,你看不到它城市裡面,它是個比喻啦,比喻在煩惱來襲的時候你看不清情緒的本質真相。你看到覺察到的就是情緒本身。所以這兩句話描述的是兩種情景,沒有煩惱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奧妙,看到裡面的清真,有煩惱的時候看到煩惱。都是講觀心的學問。再看《道德經》另外一句:「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你看在這個虛極靜篤的時候,比如說一個人正在打坐修鍊,往內覺知心性,在虛極靜篤的時候,萬物並作吾以觀復,萬物,什麼是萬物啊?不是外面的萬物啊,它是一個類比,凡是這些經典都是一個類比,因為它講心性的這些感覺呢,沒有辦法用很多語言來描述清楚,因為它是一種感覺,只能拿來一些比喻,但是你跟著我的比喻然後往內去覺察,才能找到它說的真相。比如說什麼叫萬物呢?就是心頭上升起的種種感受,喜怒哀樂種種情緒,跟前面說的萬法是同樣的東西,萬物在心頭上並作,生起了,吾以觀復,我只是在旁邊靜靜的覺知它,靜靜的觀察它,就是這樣子而已嘛。這就是無為法,整本《道德經》都是講這樣的無為法,都講這樣一個觀心法,就是這麼簡單一個東西,就讓我們能夠回到內心它本來的樣子去生活,然後每天都非常的開心,非常的快樂。比如說像《孟子》,他說:「天下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他說:哎呀,我的內心的造化機制一切都具足了,所有的東西都配備給我了,我只需要反身而誠,就是往內心去反觀,誠,就是真誠嘛,往內去覺察那個本貌,往內去覺察獲得清凈解脫的時候,樂莫大焉,這個是多麼快樂,多麼自在,多麼逍遙的事情啊,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所以,各位你看我們的經典是講什麼東西呢?都是要我們往內去覺知,往心頭上去尋找,往內去觀察,都是講這樣的東西,為什麼往內去觀察那麼重要,它就是解脫捆綁讓我們開心,所以說,所有的經典都是講,讓我們開心,讓我們幸福的學問,絕對不是一個怪怪的東西啊。經典之所以被誤解,因為大家不了解它們所指向的內容,所以它就變得怪怪的,因為大家不了解。心性解脫的學問這些它不是文字上的東西,不是邏輯上的東西,它是用文字來指向你內心的方向,讓你從心頭上的感覺去尋找,就是這麼一個學問。以前我看到一個廣告片非常的有趣啦,它說:「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只在乎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時的心情。」有看過這個廣告嗎?拍得多美啊。在旅途的過程中,外面的風景時時刻刻都在不停的變化,每一刻都有不同的風景,這個時候,我們只是在旁邊看風景而已,那一刻你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哦,我匆匆忙忙趕到目的地,然後,哦,那個才是風景嗎?觀風景的途中也是風景,但是最大的風景是在我們的內在,心頭上的風景你看看,多少在那裡上演,喜喜怒怒,各種各樣的情緒在那裡上演,我們呢,只是做一個觀風景的人,這樣我們的心就會時時刻刻的得到寧靜,得到內在的安樂,得到真正的幸福。2000多年前,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你看這些人都得到類似的結論,什麼叫做省察?就是往心內覺察,往心內去反省的意思。跟我們孟子的反身而誠簡直如出一轍。如果你都從來沒有往內去覺知,去反省,去觀察的話,你怎麼能看清人生真正的意義呢。他都是說同樣的道理。講到這裡的話,我再引用一個人的話,你看我們的魯迅先生,哦,他非常的正氣的啦。他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什麼啊,最猛的人,敢於直接面對他的情緒啊。不管是慘淡的人生也好,淋漓的鮮血也好,最終它都是要落到我們的心頭上啊,是不是?真的勇敢的人能夠直面心頭上的情緒,這樣人稱之為真正的勇士。你要是去到一些寺廟,就會看到寺廟裡面它一定有什麼,一個大雄寶殿,這個什麼叫做大雄啊,那你看一般的英雄的話,像成吉思汗,你看,砍掉了多少人的腦袋啊,是不是?征服了多少廣闊的疆土啊,是不是?你看這種人呢?我們可以稱之為英雄啊,是不是,但是真正的大英雄,不在於他砍掉了多少人的腦袋,不是征服了多少疆土,那種老實說,充其量來說只能算是小英雄。真正的大雄,就在大雄寶殿裡面住著,那個是誰啊,那個是佛祖,那個是真正的大英雄。為什麼佛祖是大英雄?因為他征服了自己內心的貪嗔痴,征服了自己,征服了自己情緒的人,是獲得完全完滿自在的快樂幸福的人,這樣的人稱之為大雄。道家稱之為大仙。儒家稱之為聖人。所以各位,大家聽完了這個錄音,到底想不想也做一個大雄啊,真正的大英雄。當你能夠時時刻刻往內去覺知,時時刻刻回到你的心中來生活,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獲得內在的這個幸福跟快樂,都能夠獲得內在的寧靜,這個也是我們後面所有的篇章所要涉及的內容。那我們這一次的分享,這個開心的方法,觀心的學問,那就分享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哈哈星球的計劃,再一次的感謝各位。
推薦閱讀:

家中風水禁忌,禁忌破解大法,想發財的別錯過!(增運第一篇)
中環陸羽茶室: 曼哈頓愛情故事(1):怎麼開始,才是愛 第一篇「愛情」故事要從上海說起。Dawn在大... - 雪球
論語第一篇
高血壓的氣功治療法第一篇
從風水的精髓--形派(巒體)真訣談起【19】--第一篇陰宅【第二節 砂訣】第二部分:朝山

TAG:心靈 | 覺醒 | 第一篇 | 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