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化發展階段的旅遊業:經濟促進、社會貢獻與對外影響

□中國旅遊研究院課題組

四、旅遊業與社會發展

旅遊業不僅是經濟產業,同時也是社會事業。在今天,旅遊業對於社會發展的貢獻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旅遊消除貧困

旅遊業被普遍認為是消除貧困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專門成立了可持續旅遊扶貧基金會,到2012年已在32個國家開展了約101個相關項目。我國多數貧困地區位置偏遠,傳統產業發展潛力有限,脫貧致富難度很大,但旅遊資源卻往往較為豐富,通過旅遊業發展消除貧困能夠有所作為。重慶市武隆縣是典型的國家級貧困縣,基本上沒有工業和大型企業,也沒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自1993年開始旅遊創業之後,經濟得到較大發展,2012年人均GDP將近4500美元,在重慶市38個區縣中位居第21名。目前武隆旅遊收入佔GDP比重已達到48.6%,旅遊業已真正成為武隆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主力軍。

——旅遊拉動和促進就業增長旅遊業是拉動和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目前,全國旅遊直接從業人數超過1350萬,帶動相關行業就業超過8000萬,旅遊就業佔全國就業人員的10.4%,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據世界旅遊業理事會(WTTC)測算,在中國,旅遊業所創造的就業崗位數是汽車製造業的5倍以上,是採礦業的10倍以上,是化工製造業的6倍以上。和其他行業相比,旅遊業創造就業需要投入的單位成本較低。WTTC的測算表明,旅遊業每投入100萬美元產生的就業崗位是金融服務、通訊和汽車製造業投入100萬美元所產生的就業崗位的兩倍。在中國,旅遊業上每投入100萬美元,就會創造出144個就業機會。旅遊業產業鏈條長、關聯面廣,旅遊就業乘數效應較大,旅遊業直接就業能夠帶動大量間接就業和相關就業。世界旅遊組織的研究表明,旅遊行業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崗位,社會就能增加5-7個就業機會。

旅遊就業層次多,有一些崗位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對於解決農村居民、移民人口等特定人群的就業具有優勢,在一些地區,旅遊就業甚至成為特定人群就業的主渠道。到2009年6月,三峽重慶庫區15個區縣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8.8萬人,其中,庫區移民直接就業人數為1.76萬人。在我國,旅遊就業還是解決下崗

職工再就業、大學生初次就業的重要途徑。199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切實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把旅遊業作為下崗職工再就業的主要方向之

一。

——旅遊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隨著我國旅遊業進入大眾化發展的新階段,旅遊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成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標。目前我國城鄉居民年人均出遊次數已超過2次。近年來出境旅遊逐漸成為廣大民眾所嚮往的活動,我國積極推動出境旅遊的便利化,與世界各國和地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讓更多老百姓實現了出境旅遊夢。目前與我國簽署ADS協議的國家和地區達到146個,正式實施的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達到114個。

旅遊業發展讓更多百姓得以分享改革開放成果。近些年來,國家和地方推出了一系列旅遊惠民便民政策,全國各地的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紀念館等陸續向社會免費開放,各地還依託「中國旅遊日」、「黃金周」、小長假等推出門票價格優惠、特價旅遊線路、飯店住宿優惠等豐富多彩的利民惠民活動,一些科技、教育、傳媒、服務機構等社會單位也通過設立「開放日」的形式,為大眾提供更多的便民惠民服務。部分地區還通過發放旅遊消費券、推出旅遊聯票年卡等,讓越來越多的民眾能夠分享到旅遊業發展的成果。

旅遊發展推動了宜居宜游環境的建設。現代旅遊活動已經深入到目的地的每個角落,對城鄉建設和管理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因為旅遊業的發展,很多城市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完善,公共服務水平得到了提升,城市形象煥然一新。如延安市遊客滿意度長期靠後,延安市委、市政府深入研究了旅遊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了旅遊環境綜合整治方案,明確了整治工作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要求,落實了各級各部門工作責任。經過三年長抓不懈的旅遊環境大整治,延安的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治安環境、市場規範、城市管理水平、市民文明素質均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不僅遊客滿意度排名連續上升,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也有了較大提升。

——旅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旅遊業是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產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優勢產業。自

1999年國家旅遊局首次將「生態環境游」列為當年的旅遊主題以來,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以世界遺產、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水利風景區為主要載體的生態旅遊產品體系,基本涵蓋了山地、森林、草原、湖泊、濕地、海洋、荒漠以及人文生態8大類型。生態旅遊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

旅遊者遊覽和體驗的是優良的生態環境,旅遊活動有利於增強人們的生態意識,越來越多的旅遊者以負責任的方式進行旅遊。旅遊業的發展提高了當地居民的收入,也提高了破壞環境的機會成本,居民會更加自覺地成為生態環境的守護者。旅遊業的發展還為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邊遠山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優化提供了資金。黑龍江省鐵力市是傳統的林業資源型城市,原來當代居民經濟來源主要依託林業資源生產、加工,發展旅遊後,當地群眾紛紛「放下斧頭當導遊」,既增加了經濟收入,又更好地保護了生態。

——旅遊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創新發展

我國旅遊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得益於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文化資源,同時,旅遊業的發展也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2011年,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體育、信息、物流、建築等產業融合發展」,「要積極發展文化旅遊,發揮旅遊對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

發展旅遊業是歷史文化保護和利用的重要途徑。通過發展旅遊業,能夠使很多「地下的東西走上來、書本的東西走出來、死的東西活起來、靜的東西動起來」。以北京故宮、曲阜孔廟、西安兵馬俑、杭州靈隱寺等為代表的文物建築,以雲南麗江、山西平遙、江西婺源、安徽西遞宏村等為代表的古城鎮、古村落,和以濰坊風箏、景德鎮陶瓷、楊柳青年畫、華山老腔等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依託旅遊業發展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利用,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發展旅遊業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近些年來,依託於持續擴大的旅遊市場,在全國形成了一批廣受歡迎的文化旅遊項目,如以歡樂谷為代表的主題公園,以印象系列為代表的旅遊演藝,以北京「798」藝術區為代表的文化創意園區等。一些文化單位通過和旅遊業的結合成功實現了體制改革。如深圳歌舞團原為事業單位,效益不太理想,後通過轉製成為華僑城集團下屬文化企業。依託華僑城每

五、旅遊業與對外開放

年幾百萬觀眾的市場規模,深圳歌舞團這個品牌不僅沒有丟,而且獲得了新的提升,極大地盤活了國有文化資產,實現了資源整合和合理配置。

發展旅遊業還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與其他文化傳播方式相比,旅遊能夠以更加貼近生活、更加貼近實際的形式,來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通過發展旅遊業能夠讓人民群眾在精神享受、身心愉悅的氛圍中主動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熏陶。目前紅色旅遊已經成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載體,年接待遊客達6億人次,佔到國內旅遊人數的1/5,延安、井岡山、遵義、瑞金等一批革命老區已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人員流動特性使得旅遊業天然和對外開放聯繫在一起。旅遊業的發展有利於促進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提升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整體形象。

——旅遊促進民間交往和相互了解

旅遊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樑。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在入境旅遊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儘管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有所波動,但是入境旅遊市場依然保持較大的絕對規模。2012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為1.32億人次,為全球第三大入境旅遊接待國。隨著我國經濟和國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加上政策環境的逐步寬鬆,我國出境旅遊也相應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國際旅遊完成了從單向輸入到雙向互動的歷史性變革。2012年,我國出境旅遊人次達到8318萬人次,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為加強國家之間的友好往來,我國先後與俄羅斯、法國、泰國、美國、義大利、印度尼西亞等互辦旅遊年、旅遊月等國家層面的專項活動,通過旅遊交流密切了雙方的經濟文化聯繫。其中,2012年通過「俄羅斯旅遊年」活動的舉辦,中國赴俄羅斯旅遊人數增加46%,兩國雙向往來達330萬人次。目前,我國已有49個內地城市開放港澳自由行,26個大陸城市開放赴台旅遊業務,旅遊業在港澳台事務處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旅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

旅遊業是國家形象傳播和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旅遊業作為民間外交的主渠道,是不同國家人民之間自發的文化交流與思想溝通。現在每年有來自100多個國家與地區,多達1.3億人次的入境遊客來華觀光,入境遊客可以通過親身體驗和參與的方式,了解中國真實的社會。大規模的中

國公民出境旅遊,塑造並推廣了我國熱愛和平、睦鄰友好的負責任大國形象。通過入境旅遊與出境旅遊發展,中國拉近了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距離,加深了相互之間尤其是他國對中國的理解程度及好感,促進形成了支持和理解中國政策的國際輿論環境。中國出入境旅遊的發展,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國參與多邊國際組織和國際機制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以服務外交為基本出發點的ADS政策已經成為配合支撐外交、貿易、金融、能源、環境、和平戰略的典範。通過中美省州旅遊局長合作發展對話會議、中日韓三國旅遊部長會議、中日韓與東盟(10+3)旅遊部長會議等,中國還在與美國、東北亞、東盟等國家或地區合作當中增強了主動性。

——旅遊優化投資環境

旅遊業是我國對外開放最早和開放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也是國家確定的外商投資優勢產業。2007年,我國提前全部兌現旅遊領域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旅遊相關領域逐步對外開放。旅遊業引進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和服務規範,對於提高各行業管理水平和服務意識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促進了整體投資環境的優化。同時,旅遊業的發展帶來眾多境外遊客,提升了我國及國內各旅遊目的地的國際知名度和認同度,促進了境外人士對我國及國內各旅遊目的地的了解,增加了他們的投資意向。旅遊業發展還為目的地建設提供了國際化的視角,目前國內有100多個城市在創建國際旅遊目的地,在這一過程中城市國際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

——旅遊促進企業「走出去」和全球配置資本

出入境旅遊的發展,為不同國家地區人員往來創造了條件,特別是境外為招徠中國遊客,採取了簡化簽證、建立和優化國際航線、提供中文標識和培養中文人才等便利化措施,有利於我國人員進行國際考察以及企業更便捷、更經濟地組合各種生產要素,提升了中國企業「走出去」和直接參与對外投資的可能性。面對龐大的出境游群體和強勁的消費能力,一些有能力的旅遊或相關企業採取了跟隨戰略,即出境業務在哪裡,分支機構就設在哪裡。目前銀聯業務開通國家和地區已達142個。2012年,中國內地對中國香港、東盟、歐盟、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日本七個主要經濟體的投資達到599.9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77.6%,我國「走出去」企業的投資版圖與我國出境遊客的旅遊目的地分布高度契合。

結束語

在充分認識旅遊業的發展成

就,以及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入境旅遊發展面臨著下行壓力;人民群眾對於旅遊服務質量還不是很滿意,社會各界對於旅遊市場秩序、旅遊景區和交通價格等還有不少怨言;很多老百姓的旅遊是出於事務性目的,還沒有能從休閑旅遊中真正享受到精神的愉悅,2011年的抽樣調查數據表明,在農村居民中以觀光遊覽和度假休閑為目的的出遊人次僅占出遊總人次的34.1%;旅遊權利還沒有形成社會共識,帶薪年休假有待進一步落實;旅遊投資中還存在一些非理性行為,旅遊發展的市場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旅遊業發展長期依靠外延式增長,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對增長的貢獻還非常有限;旅遊發展受到了各地黨政幹部的重視,但是旅遊業的科學發展水平還有待於進一步提升,轉變旅遊發展方式和旅遊工作方式還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旅遊業的綜合功能也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大眾旅遊發展的新階段,貫穿始終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且不斷變化的旅遊需求與相對滯後的旅遊供給之間的矛盾。

2009年12月出台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提出「力爭到2020年我國旅遊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基本達到世界旅遊強國水平」,旅遊業要想實現上述三大戰略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緊緊圍繞「更多參與、更高品質」發展國民旅遊,以「促進不同國家地區人們的自由往來」為宗旨發展出入境旅遊,以旅遊和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旅遊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體化為主要途徑來實現旅遊業綜合功能的更大發揮,以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和商業模式創新為主要手段來促進旅遊業的現代化升級。

政府需要進一步增強旅遊業發展的統籌協調能力,減少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將監管重點從准入監管放到運營監管上來,加強規劃、引導、促進等宏觀調控功能;要通過深化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貫徹實施《旅遊法》、《國民旅遊休閑綱要》等,進一步優化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法制環境,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著力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市場主體;要以培育和踐行旅遊行業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提升旅遊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加強國民文明旅遊消費意識。

愛旅遊、愛生活,美麗中國、滿意出遊,我國的旅遊產業和旅遊事業明天更美好!


推薦閱讀:

你所不知道的高爾夫,這些版本都太恐怖,大眾根本不敢產
拒絕套路,拋棄大眾套娃臉的T-ROC甩出競品十條街
大眾普及姐妹篇:民間神奇的極簡至易中醫外治法傳奇(轉載)
【行業 新聞】定製男裝走向大眾,量體裁衣受關注
當了一千多年大眾情人的神秘美女

TAG:社會 | 經濟 | 旅遊 | 發展 | 影響 | 貢獻 | 旅遊業 | 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