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以戒為師,清凈持戒 益西彭措堪布講授

《正法明燈》益西彭措堪布講授之節選清凈持戒 1、為什麼要受戒 2、破戒的過患 3、如何守戒 清凈持戒大恩上師強調的第二點是「守持清凈戒律」,守持好戒律,對於講法者來說,一方面以身作則,作了行動上的示範,培養大家把佛法落實在行動上的習慣,另一方面,清凈的戒律也能使自己具有威望,使聽法的人信服。對於聽法者來說,清凈地守持戒律不但是學佛進步的基礎,而且還能保證學法者團體的清凈,促進大家團結和合。1、為什麼要受戒我們都希求解脫,能讓我們獲得解脫的因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三學,在三學當中,持戒是禪定和智慧的基礎,這樣就知道:沒有戒律,一切佛法的功德都不可能產生。所以,龍樹菩薩在《親友書》當中說:戒律是一切功德的依靠,就像一切有情和無情都必須依靠大地一樣。從修道來看,具不具有戒律,受持戒律的多少,對於功德的積累有很大影響,戒律上持守得越多、越清凈,功德就越超勝。比如,我們平常念佛、放生、布施、供養等等,如果自己具有清凈的戒體,善業的力量會成倍地增長。《雜寶藏經》當中講了這樣一個公案,古代在罽賓國有一條惡龍興風作浪,其他的阿羅漢施展神通都沒辦法把它趕走,後來祗夜多尊者來到毒龍旁邊,只是彈指三下,惡龍就乖乖地遷單了。祗夜多尊者和其他阿羅漢,在獲得漏盡平等法身這一點上沒有什麼不同,他能具有更加超勝的威德力,是因為他從凡夫時起,一直都很精嚴地守戒,以戒的威力,所以能輕而易舉地驅逐惡龍。再從為眾生祈福超度來看,如果自己的戒律清凈,加持的能力就很大;若從弘法利生來看,戒律清凈,教化眾生力量就強,利生的事業也會興盛廣大。戒律就象雙腳一樣,只有依靠三乘的戒律,才能走向善趣、走向解脫、走向成佛。具體來說,有了五戒十善,才能得到人天善趣的身,進一步,只有守好以出離心為根本的別解脫戒,才能真正趣向出世間的解脫,只有守持以菩提心為根本的菩薩戒,才能成就佛果。如果想趣入密乘,修學快速成佛的道,它的基礎也是三昧耶戒,只有守持三昧耶戒,才能現前密宗殊勝的功德。大恩上師在《忠言心之明點》當中說:「猶如空中建花園,增上定勝諸圓滿,無戒無此機會故,念知謹慎調自續。」在佛臨近涅槃的時候,阿難請問佛:在佛涅槃之後,比丘們以誰為導師。佛說:「以戒為師。」《佛遺教經》當中,佛也說:「你們比丘在我涅槃以後,應當尊重別解脫戒,就像黑暗之中遇到光明、窮人獲得寶藏一樣,要知道,這是你們的導師,如同我住在世間一樣沒有差別。」聖教的根本就是別解脫戒,要想使佛法住世,一定要守好戒律。《阿含經》上說:「持戒具有五種功德:一者所求如願;二者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住之處,眾人愛敬;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如果能守持好戒律,以戒律清凈的力量,這一生睡也安樂、醒也安樂,內心一直都處在清涼當中,遠離身心的熱惱。到了臨終,回顧自己的一生,所作所為都和戒相應,這時內心沒有憂惱悔恨,很安祥地去世,不會有一般人四大分解的痛苦。從名聲利養方面來說,內在成就了戒德,自然美名會傳遍整個世界,白法方面的護法神都會日日夜夜聚在身邊恆時保護,一切邪魔外道都無法干擾,不必要歷經艱辛凡是心中的願望都能如願以償。尤其在目前五濁深重的末法時代,持戒的功德遠遠超過在正法時期和在清凈剎土持戒的功德。佛在《三摩地王經》當中說:在恆河沙數的大劫中,一直在無量的諸佛面前,以眾多的幢幡、明燈、花鬘、飲食等供物不斷供養,而這樣所獲的福德,比不上一個人在正法失壞佛教將要滅亡的時期,一日一夜持一分戒的福德。因此,今天能夠精勤持戒,一天之中就能積累無量無邊的功德。2、破戒的過患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議,但是破戒的過患也很可怕,因此我們要十分謹慎,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破戒會導致哪些過患。《比丘珍愛經》當中說:「或有戒為樂,或有戒為苦,具戒則安樂,毀戒則成苦。」受戒的結果可以是安樂也可以是痛苦,如果受戒後毀壞戒律,只會感召今生和後世的痛苦。失壞了戒律的雙足,就無法生到善趣之中。佛在《大般若經》中說:「由於破戒、破見、破威儀、破凈命,必定會墮落到地獄、旁生、餓鬼之中,感受劇烈的痛苦,而且長久在生死中輪迴,難以得到解脫。」不必說破戒,即使輕視學處、失壞威儀、不恭敬法衣,也會墮入惡趣。《律本事》當中說:「破戒有十種過患,就是:被導師佛陀呵責;被諸天以盜賊等惡名呵責;被持梵凈行的同參道友呵責;如理作意時遭到自己的呵責;理應受到護法呵責;臭名遠揚四方八隅;不能聽聞未曾聽過的法,曾經聽過的法容易遺忘;產生不了地道證悟功德;在追悔莫及當中死去;死後墮入惡趣。」破戒的人就象破碎的瓶子不可能成為珍寶容器一樣,不能產生善法功德。以破戒的罪業力,內心憂惱不安,無法現前禪定,不能照見四諦十六行相和三十七菩提分的法性,即使修持密法,也得不到成就。如果不重視戒律,作最多的聞思修行,也沒有實際利益,最後還是會墮落惡趣,感受痛苦,這是佛在《三摩地王經》告訴我們的:「雖通一切法,恃聞不持戒,破戒墮惡趣,多聞無力救。」托嘎如意寶說:本來聖者們對待一切眾生就像慈母對待兒子一樣慈愛悲憫,恆時垂念,但是自相續染上了破戒的嚴重過患、不辨別取捨的道理,就好象體內沒有了心的愚痴者,因為被嚴重的破戒過患障蔽,將會導致在無數劫中不能面見聖者的尊顏,一切聖者以及繼承護持、弘揚佛教的吉祥怙主七十尊、明辨善惡的諸事業護法神,也會遠離、譴責他們,而得不到他們的救護。如果一個人捨棄生命,只會毀壞一生,但是如果破戒,則會百千萬生沉淪惡道。所以,佛教誡我們:寧可捨棄生命也不能三門放縱違犯戒律。3、如何守戒受了戒之後,戒體並不是像金剛一樣在相續當中永遠存在。我們凡夫通過儀軌所受的戒律是個有為法,其自性是會無常遷變的。相續中戒律清不清凈、戒體存不存在,完全取決於守戒的狀況。那麼怎麼做才能守持好戒律呢?首先需要知道犯戒的因素是哪些,對治的方法分別是什麼,然後謹慎奉行,這樣才能避免失壞、破損戒律。通常,我們說犯戒有四種因,就是無知、放逸、不恭敬和煩惱熾盛,下面我們來了解對治這四種因的方法。(1)無知的對治:須依靠學習戒律的學處,心裡對學處有清晰的了解。(2)放逸的對治: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第一,對於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牢記在心;第二,以正知觀察自己身口意三門的狀態,覺察自己正在轉入善的方面還是轉入惡的方面;第三是知慚有愧,就是依靠自己的善根力,或者運用佛法對照、反觀相續,發現惡行後,以此為恥,這是知慚,害怕別人的譴責,內心羞恥,這是有愧;第四,畏懼惡行的異熟果報,心懷恐懼,由此不敢放逸造惡。具足這些條件,平時攝持好自己的身心,不違越戒律的規定,就能對治放逸的毛病。(3)不恭敬的對治,就是對戒律,以及對道友心存恭敬。(4)煩惱熾盛的對治,就是發現自己哪方面的煩惱強,就針對這方面的煩惱努力修習對治,這樣在持戒違緣現前的時候,就有力量壓住或者斷除這些煩惱,守護好自己的戒律。受戒容易,守持好戒律就比較困難,平時要修好上面這四種對治方法,關鍵時刻才用得上。如果不下功夫學戒,在境界現前時,十有八九都會失壞戒律。這和「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是同樣的道理。阿底峽尊者的傳記當中,記載了尊者當年受持三乘戒律之後,隨時隨地小心防護自己的心念,不讓身口意三門違越戒律的規定,偶爾有一些小的違犯,也一定以懺悔儀規及時地懺除清凈。尊者自己說:「我自己入了別解脫門後,細微的過患也未染上過;入了菩薩乘,對於菩提心的學處出現過一兩次的過失;入了密宗金剛乘,雖然出現過很多過失,但是每一次都立即懺悔,從來沒有不懺悔而讓罪業過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樣,出現惡分別念時,馬上取出一個木製的曼荼羅,立即作懺悔。我們應當以尊者為榜樣,嚴謹地護持自己所受的三乘戒律。
推薦閱讀:

六度波羅蜜學習(2)— 持戒(1)
凈空老法師:專精念佛 真心信佛(持戒念佛報恩佛七法會2015.09.02)
不願意持戒,說明你還願意繼續搞六道輪迴
凈空法師:釋迦佛、歷代祖師大德用「持戒、講經、教學」饒益有情
大方廣十輪經持戒相品第十一

TAG:持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