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彬:「全面管治」下的香港新政治秩序
06-21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03:30 AM文/鄭偉彬來自/聯合早報Sina WeiboEmail中國聚焦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日前發布了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強調民生而輕民主自由,涉及政治改革的話題,只有寥寥數語。與此同時,近日召開的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在涉及香港部分的內容,明確了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兩者相對比,或許預示著未來香港的政治新秩序:擁有強大行政主導地位的香港政府,也將難以主導香港的政治改革與發展方向。未來香港的政改,將直接納入北京的統一部署與計劃之中;或者說,將屬於習近平對全球及中國政治新秩序全面重構的一部分。北京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這一提法來自2014年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可以說,這是對北京治港地位與權力的總結性概念,也反映了北京過去20年治港思維的轉換。「全面管治權」由國務院新聞辦的政策用語,被正式納入黨代會的報告中,表明了北京對過去這五年治港工作與方向的肯定,也預示著未來治港方針與發展方向。顯然,這是對北京最初「制定」的「井水不犯河水」治港方針治理方式的替代。但這是由於對過去這些年香港治理效果的不滿意,還是香港於大陸、於北京的作用與地位發生了變化?是簡單出於對「一國兩制」在香港治理體系的重塑,還是著眼於未來大陸與香港之間全面融合的考慮與計劃呢?這些答案,現在可能很難給出明確的答案。過去保留香港特殊的資本主義制度,目的在於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可借鑒的窗口,同時也為中國與世界的聯繫保留一個通道。現在,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香港經濟於大陸而言,重要性已經不如過去。相反,鑒於香港成熟的法治與其他因素,在香港優先於大陸試行民主治理,既符合北京對香港的承諾,也可以為未來中國大陸基地省市轉換治理方式提供借鑒。當然,問題的關鍵在於誰來主導這樣一場政治改革。倘若不是因為2014年佔中事件的發生,不是因為香港激進本土主義的出現,並演變成港獨勢力,主導香港政改的權力,應該還在擁有強大行政主導權的香港特首手中。但現在隨著「全面管治權」的明確,北京取代香港政府,成為未來主導香港政治走向的唯一力量。香港政府在此議題上,恐怕只能扮演執行者的角色了。某種意義上,香港與大陸其他城市的差別正在縮小,香港會是北京試驗各種制度改革的試驗城市之一。香港未來還能繼續其民主化政治的嘗試么?現在的問題恐怕在於,香港本土的論述與國家認同,在部分香港市民中出現了變化。這對香港發展民主的治理方式產生阻礙,至少在北京的眼中會是這樣的。畢竟,一個分裂的社會,即使建立起民主制度,如何能鞏固,並且實現良好的治理,而不是被民粹與投機分子所佔據或影響,進而導致治理的失效,影響地區的穩定。這些對北京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明顯的事實就在於諸如歐美這些成熟的民主國家,在最近一兩年內,因為經濟、社會問題產生了分裂,導致了民粹主義的出現,並發展出可以左右影響國家政治的極端政黨。類似這樣的現象,北京需要考慮,如果發生在香港,會是怎樣的結局。港獨勢力的出現,就是一個直接而明顯的警示。但不管怎樣,必須承認的是,香港有著大陸其他城市所無法比擬的優先發展民主治理方式的條件。只是現在,首先維持國家的統一,解決港獨問題,提升香港人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會是一個更為優先的問題。而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就是加快香港與廣東的融合。現在,在科技領域已經有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未來這一戰略向著經濟、社會甚至政治上的融合方向發展,也未可知。這對於改變香港的現狀或許有所助力。不管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香港自身主導其政治發展方向的可能性已經不復存在。未來香港政治的新秩序建設,必然只是習近平重塑中國內部政治新秩序的一部分。這一點,將會是毫無疑問的。作者是北京自由撰稿人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政治秩序的起源》
※秋風:論國民精神秩序之重建
※尹薦:家庭秩序不可錯位
※「二元對立秩序」下的現代性癥狀
※俄學者撰文稱中俄合作重塑世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