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課堂│簡明古漢語法系列第一講


字隨心生,詩從意出


簡明古漢語法系列第一講

第一節 六書1、漢字的特點

漢字是紀錄語素的表意文字。漢字記錄的語言單位是語素;漢字是根據它所記錄的詞的辭彙意義來構形的。因此給閱讀古漢語以許多便利,但也給研究古漢語語音帶來一定的困難。

2、漢字的形、音、義

古漢語大部分是單音節詞、一個語素就是一個詞的情況居多,基本上一字一詞,人們習慣用字作單位來說詞,甚至把詞稱字。 詞是語言的建築材料,而字是語言的稱號。字除了從詞那裡接受了已經結合了的意義關係外,還有它自身的形成----字形。 一般所說的字的形音義,主要是指詞的音義和字的形。字的音義是詞的音義的投影和間接表現。字和它所代表的詞兩者結合起來才有形音義 三方面的因素。一般所說的字音和字義,實際上指的正是詞的音和義。

3、六書的名稱及其由來

漢字據義構形,傳統分析漢字構形的方法是六書。 六書之名最早見於《周禮》,東漢的學者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都對六書分別作了解說。這三家的叫法相排列次序各有不同,後代學者研究和詮釋六書,在次序上主要是採用班固的說法,在稱呼上則採用許慎的說法。

4、六書的內容

許慎在《說文解字·敘》里給六書下的定義是: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偽,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象形就是直接畫出詞義所概括的事物的外形;指事就是畫出詞義所概括的有關事物以暗示某些無法直接畫出的特徵;會意就是畫兩個形體通過它們彼此的關係來顯示一個意義;形聲就是取兩個已造出的形體,一個取義,一個取聲合成一個新義;轉注和假借都是講字和安的關係,轉注是把類似的意義灌注到同一個義符中去再造一個新字,假借是詞義發展以後不造新字仍用舊體,都不是分析漢字的結構。

5、六書的區別

象形與指示:象形字都是具體形象的描寫,而指示字卻包含了抽象的指示事物的符號,甚至全由抽象符號構成。 象形與會意:象形字由具體形象來表意,通常只用於表示一定形體的物體,很難用於表示意義抽象的或沒有具體形象的概念,會意字則由若干個意符相互構成一種聯繫,來表達某意義?所表達的意義比較抽象。象形字是獨體字,會意字是合體字。 指示與會意:會意字由若干個意符構成,每個意符基本上由它的形象來會意,指示字則包含了抽象的指示符號,甚至全由抽象符號構成。 會意與形聲:形聲字由形符和聲符兩部分構成,形符表示字義的類屬,聲符表示字的讀音;會意字則由若干個意符相互構成一種聯繫來表達意義,會意字的構成一般沒有表音成分。

6、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

形符(形旁、意符、義符):形聲字中表示字的意義範疇的偏旁。 聲符(聲旁、音符、聲首):形聲字中表示字的讀音類別的偏旁。

7、省形與省聲

省形:由於求簡或結構勻稱的要求而省去了形聲字形符的某一部分。 術語:「從某省,某聲」(?、星、耆、釜、考、晨) 省聲:由於求簡或結構勻稱的要求而省去了形聲字聲符的某一部分。 術語:「從某,某省聲」(累、雷、徽、?、毫、?、融) 亦聲:指某些會意字中,一個偏旁又表示了這個字的讀音。實際上是會意字兼形聲字。 術語:「從某某,某亦聲。」或「從某從某,某亦聲」(忘、仲、汲、萍、貧、娶)

8、六書的局限

六書之說統治中國傳統文字學一千多年,但有明顯局限。 它不能概括造字的全面情況;用分析篆書前的古文字有困難;分類不盡合理。

第二節 漢字書體的演變一、漢字形體演變簡說

金文 西周秦文字:大篆(籀文) 小篆 商 →周 →戰國 (保持傳統) → 秦 甲骨文 東方六國文字:古文 秦隸 (變異較大) →西漢:隸書 →東漢:草書(章草)、行書 →魏晉:楷書(真書) 最早成系統的文字,現在已知的文字是商代文字。 商代金文比甲骨文更具有圖畫性和原始性,表現為:金文較莊重正規,甲骨文較草率;文含有塊面筆畫,甲骨文為廓空的線條筆畫。 西周金文從早期至晚期的變化:塊面筆畫線條化;扭曲筆畫平直化。 戰國文字反兩大類(見上) 秦王朝命李斯等將大篆文字整理成規範化文字,即小篆。 篆書(不限於小篆)的草率寫法演變為隸書。這種演變始於戰國晚期。 西漢中期以後,隸書由草率文字轉化為正規文字。這是漢字由圖畫性走向符號化的第二個里程碑。隸書的產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二、隸變

概念:漢字由篆書到隸書的變化。 隸書與篆文相比,發生了兩方面的巨大變化: 一是大量出現偏旁簡化和形體省並,使漢字的形體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以致許多隸書破壞篆文原有的「六書」結構。 二是隸書變圓筆為方筆,變連筆為斷筆,變曲筆為直筆,而且筆畫有明顯的粗細提頓變化,末筆大量出現挑勢,徹底改變了從金文到小篆的以圓轉筆畫為特徵的書寫風格,象形意義完全破壞。 西漢中期以後,隸書由草率文字轉化為正規文字。這是漢字由圖畫性走向符號化的第二個里程碑。隸書的產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第三節 古書中的用字假借字

概念:凡文獻中的用字,如果它所記錄的詞不是該字的本義或引申義,這個字就是假借字。

類型一、本無其字的假借(「六書」之一)。某些詞原先並沒有為它專門造字,而從現有的文字中選取某些同音字來記錄它。(1)某些詞本無其字,一直使用假借字 a.假借字被借用後,成為只表示借義的專用字,而為其本 義造新字(一般稱為後起字) 莫—暮 然—燃 其—箕 乎—呼 午—杵 b.假借字被借用後,即表示借義又表示本義。(2)某些詞本無其字,假借字使用一段時期以後,為假借字另造新字(一般稱為後起本字) 辟—避 戚—慼 烏—嗚 采—彩

二、本有其字的假借——通假。某些詞原先已有專用字,但由於種種原因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另外找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它。

類型經常通用:伸信 疲罷 叛畔 蚤早偶爾誤用:牾寤 告? 塊蕢借字通用:亡物 伯霸 何荷 彫雕假借字:本無其字的假借,無法補出本字,永遠借用。通假字:本有其字的假借,可以補出本字,臨時借用。 「本字」和「借字」:都是就古書中的用字現象而言的。 「本字」指用於表示本義(通常還包括引申義)的字。 「借字」又叫「假借字」,一般指文獻中不是表示本義和引申義的文字「本義」和「借義」:都是指 古書中漢字所表示的詞義而言的。「本義」有兩個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概念。與「引申義」相對的「本義」除造字時所表示的詞義;與「借義」相對的「本義」除指造字本義之外,通常還包括常見的引申義。「借義」又叫「假借義」,指古書中的文字所表示的不屬於本義和引申義的詞義。後起本字:後人為區別用法,而為引申義和假借義另造的本字。簡言之:通假字就是指古書中本有其字的同音或者音近替代字,例如:蚤通早 被通披 罷通疲 財通才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區別在於通假字是本有其字的借用,假借字是本無其字的借用。

古今字

概念:古今字又稱區別字。為減輕古字多義的負擔,它是在原有形體基礎上,增加義符事更換義符、聲符而後創造的區別字,這種反映同一概念先後產生的字,合稱為古今字。這樣一對或一組古今同詞異形而又有區別意義的一組字就叫。古字先出,今字是為承擔古字某一部分意義而後造的字。即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字來表示,在前的叫古字,在後的叫今字。原因:一字多義(包括本義、引申義、假借義)是古今字產生的主要原因。

異體字

概念:指讀音(通常包括古音)相同,意義(通常包括本義和各個義項)相同,而形體不同的文字。兩個或幾個異體字它們的讀音和意義完全相同,只是形體不同,它們之間可以互相取代。

繁簡字

概念;簡化字和被簡化的繁體字和稱為繁簡字。這裡的「繁簡字」有其特定的含義。簡化字特指一九五六年國務院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所頒布的簡化字,繁體字特指與簡化字相應的繁寫楷書字體。繁簡字,指的是繁體字和簡體字,它們的意義相等,聲音相同,但是筆畫有多少之別。

古今字與假借字:兩者有交叉現象,但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古今字立足於時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則立足於文獻中文字所表示的意義跟本義是否有關。

異體字與假借字:異體字與假借字都具有通用功能,兩者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本義是否相同。本義相同的是異體字,本義不同的則是假借字。並且,一般而言,異體字的通用是無條件的,假借字的通用是有條件的。

異體字與古今字:異體字與古今字中的一部分都具有本義相同的現象。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用法是否有分工,用法沒有分工的是異體字,用法有分工的是古今字。

繁體字與異體字:繁簡字當中有一些原本是異體字,但是,古書中的異體字並不都是繁簡字。


推薦閱讀:

(飛星)斗數解牛刀法系列---------1
大陸法系與普通法系的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中國大陸會實行普通法系制度么?
三才筮法系列講座
加持極顯著,靈驗反饋最多的兩個法系(不空絹索手與弓箭手之秘用)
道家功法系列——吞納法

TAG:漢語 | 語法 | 古漢語 | 課堂 | 法系 | 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