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婦唱夫隨說喝茶......
曾經寫過一篇博文《咖啡、茶——我的癮、我的命》舊文複製如下
說起咖啡讓我上癮是事實,每天不是早上或是下午一杯咖啡是必須的,不然到晚上心神不寧,看報看不進,欲睡又不能,胡亂地摁著掌中的遙控器,沒有一檔節目能吸引我眼球。
至於對咖啡的品質要求,隨意性較大,可以是冬季的休息天,興趣上來將泊來咖啡現磨現煮,咖啡香飄滿屋,喚來老公兒子人手一杯,看著他們心裡一股滿足;也可以煮上一壺不須研磨的上海牌咖啡,為家人到上招呼一聲,自己一卷小說、一杯咖啡慢慢的看、慢慢的抿;更多的時候是沖一杯速溶咖啡,配上麵包當作早餐,接著是快節奏的洗衣曬被做飯燒菜,這種狀態下反而品出速溶咖啡的味道來,就我的口味比較喜歡馬來西亞舊街場商標的白咖啡(網購),原味、榛果味都很好喝,超市的摩卡碳燒味的也不錯,最近別人給了一包馬爾地夫YeYe牌速溶咖啡,量有半個枕芯那麼大,嘗過後發愁,棄之可惜,喝之委屈。
說到茶是我的命,一點不為過。小時候口渴的時候,只要看見杯中還有剩茶,拿起就喝,不像其他孩子嫌茶葉苦。那時舅媽在安徽白茅嶺農場工作,每年回滬會帶好多茶葉,我們家沒肉吃的時候不會沒茶葉。
我去農場工作帶了些家裡富餘的茶葉,只用於夏季涼冷開水時放點。回滬後在燈泡車間工作,火燒火燎的離不開喝水,放點茶葉吧,就此上班第一件事是泡一大茶缸茶,逐漸養成了喝茶的習慣,我的喝茶史應該從80年起開始了。
發現喝茶上癮是94年進入管理崗位後,培訓多會議多,常常是全天候的會議,報告一聽一個半天,會場只對作報告者提供茶水,對我這個習慣不停的喝茶者來講是一種煎熬。後期人性化了,對聽報告者不管春夏與秋冬提供凈水一瓶,但不是我所需要的茶。每當有開會、培訓的日子,那天必頭痛欲裂無精打采,按理坐著一天聽別人講話,自己不費體力不用腦力,不該有如此勞累的感覺啊。那時孩子小家務活多,工作壓力大,身體有氣無力,精神上很是痛苦。
一次在我婆婆家無意中談起此狀況,我公爹說你這是茶癮,與煙癮一樣,喝慣了抽慣了都上癮。以後開會聽報告我就帶著茶杯泡好茶進入會場,這種頭痛欲裂的狀況沒有了。有時候看著台上作報告的人半天沒喝一口水,坐在下面的我,沒講一句話卻喝掉了滿滿一杯500cc茶,心理覺得過意不去。
對於茶的品種,多年來不斷改變擴大。早期喝白茅嶺的綠茶,83年後妹妹分配去杭州工作,有位家在梅家塢的同事,每年從她家購得貨真價實的龍井茶,以喝龍井等綠茶為主。後來外出的機會多了,福建凍頂烏龍、五夷岩茶、雲南普洱、滇紅等,逐漸接受了半發酵、全發酵的茶品種。茶喝多了對品質的要求也高了,我只喝好茶,有時防暑降溫發的福利茶,嘗過後用舊衣服包了放壁櫥里吸異味,質次的茶葉只能作此用途。
我們家冰箱的果蔬箱一直是茶葉儲存箱,新茶(綠茶)來了四層保鮮袋保護冷藏,到次年新茶來了,陳茶仍似新茶一般,只是香氣略遜些。半發酵烏龍也得冷藏,至於全發酵紅茶系列那得放鐵盒內,根據普洱儲存提示要適當接觸空氣熟化後味道才更醇厚,儲存不當將毀了好茶。
同事都知道我好喝茶、喝好茶,外出歸來給別人是巧克力糖果給我的是茶,台灣烏龍、日本玄米茶(就是綠茶里混有炒熟的糯米);有客來我辦公室(基層領導、聘請的法律顧問、原單位同事),我不好意思用公家的茶葉招待他們,每每用自己的茶招待,他們倒是領情,說這一定是你私人的茶,我笑而不語,他們是經過比較得出的結論。後面的事反而讓我感到不好意思了,我不過是泡了幾杯茶招待他們,他們雲南歸來兩塊普洱茶餅,浙江歸來兩盒安吉白茶,安徽歸來兩盒太平猴奎,這樣就激勵我永遠用好茶招待來客。
促使我又是癮又是命的話題,緣於昨晚頭痛欲裂,今早被鬧鐘鬧醒,卻是起不來、睡不著、一反常態,賴床到將近8點,想著還有好多事等著我去做,只能起身。細細想來怎麼回事?是昨天既沒喝咖啡又沒喝茶,昨日一早開兩缸洗衣機,喝一杯蜂蜜水,探望母親、趕回家做午飯,午餐後整理內務,調換床單被套開機清洗,收回乾的晾出濕的,熨燙應急寒流的毛衣及下周穿的衣褲,轉而料理晚餐,餐後執行母囑,去超市購買她下清單的物品,一直忙到將近8點才得空,沒顧上泡茶、沖咖啡以致頭痛欲裂......起身第一件事是沖一杯速溶咖啡,接著泡一壺玫瑰普洱,濃烈一點解癮醒腦。
* * * * * * * * * * * *
老公讀了這篇博文,戲言我沒有觸及到茶文化的根本,隨即敲打鍵盤,來了一篇《由茶而說......》。為演繹夫唱婦隨,特將此合二為一 茶,是中國的原創,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現如今外國的茶倒是有著很不錯的市場,比如英國茶,不過是幾百年前從中國學了那麼一點點的「茶道」,搞了個什麼所謂的紅茶,「立頓」就不得了了。還有斯里蘭卡的錫蘭紅茶,印度的大吉嶺紅茶等等,至於日本的,韓國的那就不值一提了,所有這些外國茶,同中國的茶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的茶,就製作過程的不同主要有:非發酵茶,半發酵茶和發酵茶等。如白茶,綠茶就屬於非發酵茶;青茶屬於半發酵茶,紅茶,普洱則屬於發酵茶。不同的製作過程其實同產地的自然條件有著很大的關係,綠茶和白茶主要產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環境和氣候條件是全國範圍來說比較優越的:四季分明,乾濕適中,茶樹在初春萌芽後,芽葉經採摘,乾燥就可直接泡飲,而且全年的氣候也基本可以比較容易貯藏,所以這些地區流行非發酵茶。而福建,台灣,兩廣地區,有較高的山,茶樹生長比較緩慢,葉片相對要老一些,更為關鍵的是這些地區常年比較潮濕,鮮葉(即便乾燥的)也很難貯藏,半發酵的青茶成為耐貯藏的品種深受歡迎。再往西,進入雲貴高原,山高路險,運輸不便,茶的耐貯藏成為首要的條件,另外,蠻荒之地,食肉為主,解油膩是飲茶的主要目的,於是在雲貴川,西藏等地就比較流行發酵茶。 中國的茶出名的很多,各種製作工藝的茶都有很多名品,發酵茶中的普洱自不待言,極品已經不是能用金錢作價的了。安徽的祁門紅茶可算作中國最著名的茶品之一,雲南的滇紅也可算上一個;半發酵茶中,福建武夷的大紅袍肯定可以排名非常靠前,其他還有鐵觀音,水仙,肉桂等名品;非發酵茶中名品更是數不勝數,蘇州太湖洞庭東、西山的碧螺春,杭州西湖獅峰的龍井都可以算是極品了,白茶中福建福鼎的白毫銀針,綠茶中的河南信陽毛尖,安徽六安瓜片,湖南嶽陽縣洞庭湖的君山銀針等等還有很多。 中國茶名品極多,飲茶的道道也極為講究,不過這點老朽頗不以為然,當然,飲茶的作派,每一招每一式都頗有道理,只是咱們飲茶,解渴等實用價值多半佔據上風,風雅就在其次了,所以老朽飲茶不講作派,但是茶具還是有點要求的,薄胎瓷碗該是首選,宜興的紫砂也是不錯的,綠茶和白茶可以用透明的玻璃杯。另外,不同季節喝茶的品種也可以有所不同,因為,綠茶性涼,夏季大熱,消暑解渴最好;春秋兩季烏龍茶就是很不錯的選擇,性狀比較平和,而又香味濃郁;冬季寒冷,紅茶和普洱就成了不二的選擇了。 飲茶,講究的是原味和純味,所以茶葉保存非常講究不可串味兒,只是老朽不解,為何現在到處推行混搭,什麼花果茶,還有那挺哪個的「柚子茶」。茶畢竟不是酒,勾兌了就沒有了茶的靈魂,只剩下了雜味兒。 下面簡單的說點飲茶的作派,為何白茶,綠茶沖泡可以使用透明的玻璃杯,白茶,綠茶大多用嫩葉製作,芽葉一般都會有絨毛包覆,當用9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沖泡時,芽葉會在水中上下浮沉,煞是好看,還有白茶,綠茶,茶湯色淺,這些都是透明的玻璃杯恰能展現的。帶蓋的薄胎瓷碗是飲茶的上品器具,不過一般也是用於飲白茶和綠茶,這類茶具口大,茶湯溫度很快就會下降,茶葉沒於湯中,比較不會過於浸潤,茶湯就可以保持較長時間的色澤和口味。宜興的紫砂茶具適合飲各種茶,紫砂是活物,所以伺候非常不易,原則上,飲不同的茶就要使用不同的紫砂器具,因為茶味有別,紫砂有吸附氣味的功效,紫砂茶具要一直使用才能盡顯溫潤性狀的,一段較長時間的擱置,養壺的努力可能就耗散貽盡,最後說一點,使用紫砂茶具,那就一定得飲用最好的茶,只有好茶的茶味沁注於茶具,才可以流芳久遠。 說了器具,還說點「飲」,飲有各樣飲法,大口吞咽,俗稱牛飲,小口呷,又稱品味。飲茶,牛飲肯定不雅,但是也不該像南方人喝白酒似的咪一下,有一種喝功夫茶的小盅,一寸直徑模樣,這樣一「碗」茶,就應該一口喝掉,茶湯入口可以在口中停頓一下,讓口腔中的每一部位都與茶湯親密接觸,而後慢慢咽下,這樣真正感悟茶湯的味道,飲前,也別忘利用一下嗅覺,凡茶都有香氣,飲茶必然也包括嗅覺的享受。 也說點沏茶,沏茶,極簡可以就用滾水沖泡,當然老客會覺得有些茶味會有損失,所以有一個基本準則,茶的發酵程度同水溫成正比,另外,茶葉最好不要浸泡在茶湯中,每次泡後都把茶湯潷出,這可以儘可能的保持湯色和茶味不變,洗茶的步驟,講究的茶客還是覺得有必要的,泡茶時間理應逐漸延長,這可以使得茶湯濃度基本保持不變。
推薦閱讀:
※【轉載】【引用】長袖鉤衣
※引用 【轉載】省心雜言
※本文引用第八章
※引用 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念佛的29種利益(下)
※【引用】《禪修見本性》
TAG: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