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技網:一起向疼痛說再見

一起向疼痛說再見本報記者 李 穎

健康管理與慢病防控系列報道之六十四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疼痛是一種癥狀,而不是病,病好了自然就不痛了。世界衛生組織在2000年就明確提出「慢性疼痛是一類疾病」。世界疼痛大會將疼痛確認為繼呼吸、脈搏、體溫和血壓之後的「人類第五大生命指征」,疼痛與否也成為衡量一個人生活質量好與壞的主要指標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消除疼痛是人的基本權利,也是物質文化和生活質量提高的必然結果。隨著醫學的發展,各種類型的疼痛已經有了相應的治療方式,均可得到安全有效的緩解,「綠色鎮痛」已完全成為可能。

「副作用」遠大於疼痛本身

「多數慢性疼痛不能僅僅看成是一種癥狀,有的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主任委員、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樊碧發教授認為,疾病摧毀人的身體,但疼痛可能摧毀人的靈魂。

由於長期以來人們對疼痛的認識比較片面,認為疼痛只是疾病的癥狀,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會消失,所以至今還有眾多患者正在忍受著疼痛的折磨。在今年世界鎮痛日前夕,《健康報》攜手輝瑞中國發表了「綠色鎮痛」聯合倡議,來自麻醉、疼痛、骨科、神內等多學科權威專家共同簽署了「綠色鎮痛」倡議書。

「中國疼痛認知調研」主要從「發現痛、認識痛、解決痛」這三個環節發現了以下問題:

問題一:疼痛在各類人群中普遍存在。98%以上的調研對象有過疼痛難忍的經歷;84%以上的調研對象經歷過令人無法入睡的疼痛。

問題二:公眾對於疼痛的發病機理、疼痛種類等觀念認知程度較低;公眾在疼痛治療觀念上普遍存在誤區。在本次調研中,82%以上調研對象不知道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區別;約73%以上調研對象不知道急性疼痛會轉變為慢性疼痛;約85%的受訪者不知道什麼是神經痛。

問題三:具有解決疼痛的意識、並積極尋求正確解決疼痛辦法的被調查者只佔很小比例,多數患者選擇忍耐;盲目鎮痛現象普遍存在;70%的調研對象對待疼痛選擇忍耐;57%的調研對象會忍受疼痛一周以上才去就醫;79%的調研對象對待手術疼痛不會主動向醫生報告。

對此,樊碧發教授介紹,從醫學上講,這麼做對身體非常不利。疼痛出現以後會向中樞神經系統傳導,傳導以後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些不利影響,甚至會產生一些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形成長期的病損。重度疼痛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持續加重,進而轉化成永久性的病痛。

忍耐是最不明智的選擇

樊碧發教授指出:疼痛醫學在發達國家已受到極大的關注和重視,但在百姓心目中,「疼痛不是病,忍一忍就好了」,「止痛藥有副作用,能不吃就不吃」等傳統觀念還依然根深蒂固。「很多時候僅僅是一個疼痛,就可能導致小病變大病。無論哪一種疼痛,我們都要引起高度重視,通過專業正規的就醫渠道進行診斷,都能獲得及時和有針對性的治療。」

樊碧發教授還特彆強調「如果說急性疼痛是健康的『殺手』,那麼慢性疼痛就是危害更大的『隱形殺手』。神經病理性疼痛是常常被忽視的一類疼痛,其針刺樣、電擊樣、撕裂樣、刀割樣的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神經病理性疼痛不僅表現為疼痛,還存在許多隱性的癥狀,如麻木感,像螞蟻或蟲子爬過的感覺等。但神經病理性疼痛並不是無葯可治,隨著科學的發展,對於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綠色鎮痛』早已成為可能,目前國際上已有針對性的藥物可以有效地治療這類疼痛。因此,建議患者在出現隱匿癥狀的時候,就應該及時的到疼痛科、神經內科向專科醫生求助,避免病情的進一步惡化。」

「持續3個月以上、難以治療的慢性疼痛有百害而無一利。」樊碧發教授提示,疼痛帶來的持續性精神緊張、不安會直接誘發患者出現睡眠紊亂、食慾缺乏、精神崩潰甚至人格扭曲等後果,當家庭中有成員長期忍受疼痛時,這對一個家庭的負面影響甚至要超過疾病本身。因此,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醫,否則對身體影響很大。

疼痛用藥重「個性」

「很多人出現疼痛後,往往會像對待感冒一樣,自己去藥房買點止痛藥來服用。」北京軍區總醫院副院長兼全軍創傷骨科研究所所長孫天勝教授提醒說:服用止痛藥應謹慎。市面上的止痛藥多數是消炎鎮痛葯,有鎮痛作用,但也可能對胃腸、肝臟、腎臟等帶來副作用。如果長期亂吃止痛藥,可能對身體帶來風險。「市民最好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止痛藥,通過醫生判斷疼痛的原因、性質、程度來給葯。」

「綠色鎮痛」在骨科疼痛管理領域有著具體的體現。對此,孫天勝教授介紹說:「創傷、扭傷、肩頸腰背痛、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等,都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疼痛。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引起這些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炎症反應,因此,應用抗炎鎮痛藥物減輕炎症反應,從而減輕疼痛。」

孫天勝教授解釋說,目前治療上述疼痛最常用的藥物是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NSAIDs藥物),其具有抗炎鎮痛的作用,而沒有人們所擔心的「成癮性」。但需要注意的是,NSAIDs分為非選擇性及選擇性COX-2抑製劑兩類,對於有胃腸道疾病及其高風險的人群,應選擇胃腸道安全性好的選擇性COX-2抑製劑。對這類人群,如果應用非選擇性NSAIDs,應加用胃黏膜保護劑或質子泵抑製劑。同時,在服用NSAIDS期間,也應定期隨診。因此,合理選擇,正確應用鎮痛藥物,實現「綠色鎮痛」。

疼痛管理面對諸多挑戰

儘管中國內地部分大醫院借鑒國際疼痛管理先進經驗,已經開始建立「無痛病房」,通過建立完善疼痛評估體系、多模式鎮痛、個體化鎮痛等新方法,使患者安全、舒適地度過圍手術期和功能康復期。但是,在由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主任委員,華西醫院麻醉科主任劉進教授主持的以住院病人為調研對象的、全國最大規模的住院患者疼痛現狀調查結果卻顯示,在3248例住院患者中:住院患者疼痛發生率高達63%,這其中急性、亞急性疼痛所佔比例大約74%,尤其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在發生疼痛的患者中有74%的受訪對象生活質量受到明顯影響。

劉進教授透露:在住院病人中,要求處理疼痛的患者僅有24%,醫務人員進行疼痛處理僅有26%。住院患者疼痛發生率高,但患者要求鎮痛的意識明顯不夠,醫務人員對疼痛的認識及重視明顯不足。

對此,劉進教授特彆強調指出:建設麻醉科和疼痛科聯合主導的多學科攜手的科學鎮痛,是當務之急,其目標就在於打造無痛醫院,推向全國以造福更多患者。

《健康報》常務副總編輯黃澤民指出:「『綠色鎮痛』不僅是一種理念,更需要廣大醫護工作者與社會各界共同攜手同心,積極努力以幫助更多老百姓發現痛、認識痛、解決痛,真正實現『綠色鎮痛』!」

下一篇4
推薦閱讀:

手腳麻木疼痛,可能是糖尿病惹的禍
臀部疼痛想到哪些疾病?
產婦難忍疼痛跳樓自殺 要不要剖腹產誰說了算?
醫生打的封閉針到底有什麼作用?
如果疼痛超出忍受極限後會發生什麼?

TAG:科技 | 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