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佛法與社會的關係
佛法 與 社會
池/塘/蓮/花
讀書
救心之法
好書 壞書 評判標準
有人問我,佛法與社會的關係如何?我說,社會如池塘,佛法是池中長出的蓮花。蓮花不離池塘,卻又能超越池塘。這句話的意思是,學佛無需逃避社會,因為它們兩者之間並不是毫無關係的。並不是說,你應該在社會生活之外,再尋找另一個解脫。不是這樣的。真正的佛法,是應對世界的方法,是救心之法。當你有了蓮花的心,就既能吸收池塘的營養,又能超越池塘的束縛,高於池塘,看到更多的風景。但是,池塘中的小魚、小蝦等諸多東西,卻沒有超越的心,沒有這樣一顆心的時候,它們便只能看到自己的同類,以及淤泥、水草、垃圾等等,再看不到其它的好多東西。它們會以為,這些東西就是整個世界。蓮花與它們的不同之處,就在這裡。
當然,在你不懂得安心之法的時候,花花綠綠的世界,很容易把你的心攪得亂七八糟,你一會兒追著這個走,一會兒又因為自己沒能得到那個東西而感到苦惱,你的心常常處於一種焦躁的狀態。好多人在這個時候,就希望能找到一種能夠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有的人會因此而選擇讀書。讀書也很好,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什麼書才是好書。我曾經應邀參加過一個主題為「不讀書與心靈死亡」的新浪微博訪談,在訪談中,有網友問道,如何區別好書與毒藥,我告訴她,能讓你感到靈魂清涼的便是好書,助長貪嗔痴的便是毒藥。
精神吸毒非常可怕,精神上的吸毒者雖然沒有什麼生理上的明顯反應,但他們心中的煩惱卻是一天比一天更多,因為他們的執著不曾消減,反而因為讀書而變得越來越多。比如,好多職場小說,教人如何在職業競爭上獲得名利地位,如何在與他人勾心鬥角中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小說,絕對不可能讓一個人獲得靈魂的清涼,它只會讓人越來越勤於算計,越來越貪婪,嗔恨心隨之變得越來越強,心靈也越來越冷漠。這種書,對於個體來說是毒藥,對於社會來說,更是一種可怕的毒藥。從某個角度上來說,它比毒品更可怕。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毒品會危害生命,會讓人放縱墮落、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但是精神毒藥卻不是這樣,好多人甚至不知道精神吸毒的可怕,他們只知道自己在讀一本書,在接觸一種觀點,或者僅僅是在讀一個故事,但他們不知道故事與觀點當中,有的時候會暗含一種醜惡的信息,這種醜惡的信息會在不知不覺中腐蝕一個人的心靈,當它變成一種流行文化時,還會腐蝕整整一個時代,異化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當整個社會都失去了正確的價值評判標準時,整體的道德底線就會開始下滑,整個人類就會被一種巨大的陰影所籠罩。
這個陰影是什麼呢?是慾望,是像脫韁的瘋馬似的慾望,它非常可怕。所以說,在我們讀書之前,至少要形成一種正確的判斷標準,不能毫無選擇地讀書。毫無選擇地讀書,就像毫無節制地狂吃海喝,對人的健康沒有一點點好處。
那麼,怎樣建立一種正確的判斷標準呢?
要麼,你可以先尋找一個懂得讀書的人,這個人的胸懷一定非常博大,他的眼光甚至要超越民族、國家、種族等等局限,非常高遠,而且他的言行必然一致,也必然利眾。如果你的視野當中出現了這樣一個人的時候,就不要有絲毫地顧慮,像赤子撲向母親一樣真誠地親近他,向他學習讀書之法,更向他學習做人之法。要麼,你也可以走進宗教——我當然更希望你走進佛教,因為佛教教人破除執著,實現一種絕對的自由自主,這是與其他宗教不一樣的地方——用宗教中承載的大善信息來熏染你的心靈,來開啟你的智慧,到了一定的時候,你自然就會擁有一種判斷的能力。這能力不僅僅適用於尋找好書,也適用於待人處事。當你用一種智慧的眼光來觀照人生,應對世界的時候,你也就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修行。
不過,如果你選擇了走進佛教,那麼你就需要尋找那位能讓你安心的善知識,他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只有他才能開啟你本有的智慧,使你遠離所有的功利與比較,遠離一切煩惱執著。在他的指引下,你才會真正明白,為啥世間法的好多東西,看起來能讓你過得更好,實際上卻是讓你陷入煩惱與痛苦的一種謬誤。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好多人都認為,既然慾望是人心中必然存在的東西,那麼人就不應該抗拒它,或者想方設法地消解它,反而應該沉醉其中、享受其中,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共識。比如說,好多人都認為住高樓大廈很好,把大量的金錢花在享受上面也很好,假如你不但擁有高樓大廈,還能隨時擁有很多高級享受的時候,人們就會認為你是成功者,是社會精英,他們不會在乎你為這些東西付出了多少,是不是曾經傷害過自己的良知,是不是做出了許多讓自己不能坦然的事情,他們更不在乎你過得是不是快樂;反之,假如有一個人過得非常快樂,生活得非常簡單、樸素,很高尚,總是幫助身邊的人,但他沒有自己的房子,沒有自己的小車,收入也極為平常,甚至僅僅足夠滿足自己的溫飽時,人們就會認為他是一個失敗的人,是一個胸無大志的人。就是這樣。當整個社會都這樣認為的時候,所有人都會想要做那前者,他們會費盡心思地學習前者走過的路,看不見這條路上其實布滿了致命的地雷。這些致命的地雷是什麼呢?就是慾望所帶來的憤怒、焦躁、不安、抑鬱、失落、麻木、冷漠、嫉妒等等負面的東西。他們不會知道,自己所追求的,僅僅是一些非常虛幻的東西,依託在這些東西上面的快樂不可能永恆,但它們卻能扼殺一個人得到永恆之樂的所有可能。否則,為啥那麼多富翁跳樓自殺、家破人亡,為啥那麼多富翁散盡家財走向宗教或者慈善?
所以說,如果你想要活得快樂、自由,就必須超越你生存的環境,不要讓這個環境中的所有噪音遮蓋你心靈的聲音,也不要讓大千世界的紛繁景象,擾亂你的嚮往之心。但這種超越,不是一種拋棄,也不是一種形式化的脫離,而是身在其中,心卻不被其束縛的一種自主。正如六祖慧能在《壇經》中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尋兔角。」尋找一種跟世俗生活毫無關係的覺悟,就像尋找兔子頭上的犄角般不切實際。因為,佛法的真正意義,就在於改變社會和人生;覺悟的真正意義,就在於讓人生活得快樂且明白。如是故,與社會及人生分離的覺悟,不可能是真正的覺悟。選自《參透生死》
活動預告
第194期廣州香巴讀書會
12月11日 下午2:30-4:30
主題:第七屆香巴文化論壇有感
佛法
其實,是一個尋找自由的靈魂發出的叩問之音
正如當年那個在菩提樹下仰望星空而徹悟的王子
推薦閱讀:
※中國歷代重視地圖測繪:從古至今關係國家主權
※打通人際關係的6招28式
※大運、流年和命局之間的關係(參考
※確定你與神的關係白立德
※十天前剛親密握手,關係咋突然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