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八十一)無常四十八

如是,有一位居士問善知識博朵瓦:「按修一法來說,以何為重要?」

居士的問題是:在修持一法中,哪個重要?

譬如有很多食品,在這當中哪種最重要?回答:大米重要。這並非說只吃大米,而是一種比較法,在這當中要突出它的重要性,也就是大米是主食,一日不可缺。同樣,對於入道者來說,有很多要修的法或者種種法門,他的疑惑是:在這裡面哪一個非常重要,一定要把握住?但並不代表只修這一個。

博朵瓦金口說:「若論修一法,無常最為要。因為修此死無常的話,初作入法之因,中作勸善之緣,後作證法平等性之助。

博朵瓦格西明識道途,知道對於修道者而言,從修一個法的效用來說,修無常最重要。什麼原因呢?因為初中後都離不開它。修習死無常,最初會作為入法之因,中間會作為勸動自心修善行之緣,最終會成為證得諸法平等性的助伴。

首先,由於恆時憶念死無常,更切近地憶念此時就會死,因此,心能馬上被攝入法道當中。忙現世法沒意義,只會加重生死病情,由此感覺只有法可靠,這會成為入法之因。久久串習,就會一心趣向法。「我會死,死了還有什麼?一切東西都會滅,有什麼可靠?連自身都會死,現世法哪裡能握得住?」這時他會入法。也就是,以強有力的無常想能遮掉轉入非法的力量,引心入於正法。

中間由於念念想到死要來,無暇忙其他,要應對死亡,這樣一提馬上會往善法上走。因為求名求利、展示自我、吃喝享受、感官刺激等一切非法道的內涵,對死都沒有任何幫助,而且成了墮惡趣的因。只有多行善,做世出世間的各種善法,才對臨終和後世有益。因此,它會成為勸動自心趣入善行的緣。

最後,一直念死會逐漸悟入「此世間全是幻化,不是真實法」,也容易解悟空性。譬如明知一切法過後就沒有了,就會發現這是糠秕一樣的法,裡面沒堅實。之後會問「什麼是堅實?」由此去尋求真實法,發現真實法就是一念無明妄動之前的法平等性、迷失中從未失去的法平等性。

如今的一切如同幻夢,在無生滅中橫起生滅假相、是非戲論等,透過對生滅法的觀照會明知它是虛假的。如果觀察生滅法,見到有為法都是因緣所生故,沒有自體,只現一剎那,就會發現生滅、來去、增減等本不存在。既然只是當下一剎那的顯現,哪裡有什麼來?又有什麼去?第二剎那就不復存在,有誰在來?誰在去?在不變的基礎上才有增,而它現一剎那就沒有了,誰在增?誰在減?過程也是虛假的,既然沒有不變的法,哪裡有此法的發展呢?這些都並非真實。進一步觀察諸法的生滅性,發現它是一切有為法的共相,由此會知道諸行無常。因緣所生法都不住第二剎那,都是無常的、苦的、虛幻的。

進一步會了解,當下現的只是假相,沒有實體。之後發現,這一切千差萬別的現象,以及在這上建立的各種是非,全是在假相上起的,全是錯覺。之後就會悟入法平等性,諸法本來沒有虛妄不平的相,是一味的平等性。之後會回歸本性,不隨有為假相遷變。然後護持真心,證到平等不二的真如。所以,它成為悟入乃至證入法平等性的助伴。

複次,若修無常者,初作斷除此生繩索之因,中作退除一切生死耽著之緣,後作趣入涅槃正道之助。

再者,深入修持無常的話(狹義指死無常,廣義指一切有為法無常),最初可以成為斷掉此生繩索的因。我們就像一隻被鎖鏈拴住的狗,獵取此生的名利享受。又像馬戲團里穿上衣冠的猴子,在私我慾望的驅使下,做各種表演換取虛名假利。又像套上木軛的牛,一直為名利所驅馳。這些都是繩索的同類譬喻,總之,我們的心一直牽在此生的所求上,就是由於看不清這些都是無常法,常常被生的假相所迷惑,以為裡面有堅實義,有特別好的東西。之後不惜一切代價為了私我的要求去謀取。這很難斬斷,只有像鐵鎚一樣的無常死想才能把它敲碎。

也就是憶念無常,特別來說知道自己會死,死時一切現世法都無意義,這樣一直想著死,心就會冷下來。進一步想到死無定期,馬上會來,就不再做這些事了。或者思維這一世的親友、財物、名位、享受等都是無常法,從後邊際看都是敗亡,落入悲慘的境地,之後就不敢去取。諸如此類,通過修總、別等各種無常想,或者切近到當下會死、剎那即滅,就能斷除牽繫此生欲樂的繩索。

「中作退除一切生死耽著之緣」,指無常觀發展得深廣,有了修無常的欲,對於世間萬物就都能逐漸看清。從無始至無終,從地獄至天界,整個有為法的現相界都是因緣所生,過後就沒有了,並非堅實,看清後就會退掉對一切生死法的耽著。以修無常為因,很容易看破世間,發起出離心。所以,佛在《阿含經》等中一再地教導諸比丘,要看到有為法無可依恃,儘快尋求解脫道。

以非常深刻、廣遠的無常觀,能徹底看破整個世間。譬如,常常觀時節無常,看到世界的成住壞空、三災來臨的情形、劫的增減等,看清整個時間鏈以後,就知道生死法無非是從無始到無終的幻變之流。從相續上看,一段一段都會過去,沒有意義。如果繼續捕風捉影,在裡面建立意義,那再怎麼辛苦,最終還是一場空。從整個六道來看,下至地獄上到天界都在無常幻變中,毫無意義,過後都變得一無所有,由此容易對苦性發生認知。如果能徹底洞察三災的情形,那無論器界怎麼變,都會知道唯一是苦,沒意義。或者看清崇高必墮落等,就知道在三界里,上上下下都在變易中,都是苦性。對於其他親怨、苦樂等的狀況,透過大無常觀也都能一舉看破。

像這樣,看清了整個輪迴的苦性、無實義後,就知道一旦落在裡面,就全部成了生死幻流的因,成了苦因。起多少心、追求多少,就會成多少苦;忙多少,就會成多少無義、多少徒勞。這樣看穿後,自然會全部歇掉。這時,世間道和出世道涇渭分明,他會一心求出世果,心上會發生非常大的轉變。所以,修無常中間會成為退掉一切生死耽著的緣,決定引生無偽的出離心,會普遍厭患三界。

最終會作為趣入涅槃正道的助伴。「涅槃」指度越苦流,達到寂滅之地。由於修無常,就會一心入涅槃正道。這又包括小乘涅槃和大乘涅槃,共的方面是小乘,不共方面是大乘,這兩分內涵都要有。從小乘涅槃來說,要有求解脫心,想達到徹底寂滅苦集之地,然後會尋求無我之道。由修無常會感覺世間沒意義,不再存有一絲希望。這種徹底的出世心會引導自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去尋求涅槃之道。一旦發現道諦、滅諦是真實法,就會一心趣入,這就有了入涅槃道的因緣。入了以後,由於念念思維無常就不會放逸,一心與真實法相應。

大乘也不過是道、滅二諦的擴展和升華,也就是大乘的道諦和滅諦。像法無我空慧、明見本性等,一旦知道這是不生不滅之地,內心自然會有極大的好樂,會發生求法欲。所要修的就是證入本性的法,時時護持它,不在客塵法上起增益,以為有意義,最終連一念寄託希望的心都沒有。對於不生不滅的本性——自性天真佛會斷掉損減,知道一切都本自元成。它會一直驅使自心證到這樣的本性,因此成為入涅槃正道的助伴。

複次,若修無常者,初作生信之因,中作發起精進之緣,後作生慧之助。

再者,修習無常,如果能從深、廣等各個角度進入,那最初會作為生起信心的主因。這也可以充當各層面對法生信心的因,也就是,越觀無常越發現佛法真實不虛。從現世而言,到死的時候一切都沒意義,不可依靠,只有法可靠,由此會對法生信心。只要看到後邊際,現世的學習、生活、事業、愛情、團聚、苦樂、高下等,都一下子沒有了,全是假的,對這一切就失去興趣了。另一方面,看到只有佛法能讓自己得到來世以後的長遠利益,就會一心對正法起信心。進一步看到來世法,無論升天、做輪王或者有多麼好的境遇等,都將在因緣消散時變得一無所有,就知道輪迴法全都不可靠。

進一步看到,從無始到無終所有器界法、情界法都要死、都要滅,就知道它們都不可靠。時間上又可以從劫、四季等,看到時輪在不斷轉動,只是一場大幻化片,在這當中沒有一法可靠。然後就知道,世間沒有真實法,只有佛法可靠,這樣就會對佛法生起大信心。再進一步,看到我們從清凈法界淪落下來,成了顛倒的相續狀況,這裡面毫無真實法,就像空花在不斷地生滅一樣,由此會發現,一切世俗諦的法都是虛假的、不可靠,從而對真實本性發生信心。這就是從無堅實顯出堅實,看到法是唯一具義的,由此對法生起大信心。再看到佛法就是要引領眾生回到不生不滅的本性,回到真實處,一切都是直接或間接歸向它的方便,這樣對於整體的佛法會發生信心。

接著要看到它是發動精進的助緣,也就是,以死的迫切感會發起勇悍行善的心。無常是很有力量的因素,一想到死馬上來,就會策發自己趕緊修,勇悍地修,不然擋不過去。或者看到生死可怖,自身處在三界火宅里,時時會被燒到,這樣激發自己從中出離,就會如救頭燃般勇猛地修法。或者生死界一直被無常火燒著,就看到無常的現相太大了,連綿不斷地燒著整個世間,然後就感覺在這裡沒前途,如果不一心修法,那就會無邊際地陷在裡面。這時就發出離心,一心勇悍地修法。

再者,從大乘來說,見到一切母有情全部處在生死界中,為拔濟他們出生死,會發大勇猛心來精進行道。或者看到自身的本性被埋沒,冤枉地淪落在虛假的生死里,非常不甘心,然後就會發勇猛心來求證本性。諸如此類,可以說都是生精進的緣。又可以這樣看到,一旦起了信心,看到世法都無意義,全是苦集,就能完全放下。看到聖法對今生來世有長遠利益,對於還歸本性、解脫成佛有全面的意義,就會發很大的欲,以欲驅使長夜精進。之後就成了一心修法的人,甚至滲透到每一剎那,成了念念修法的人,成了壽量與修量相等的精進者。

「後作生慧之助」。修無常對於生起世俗諦和勝義諦的智慧有很大的推進作用、反顯襯托的作用、引生定解的作用,或者對於實證本性有契入的作用、增上心力的作用等。從世俗諦而言,觀察到最細,就會發現世俗法都是滅的自性,從中會知道這是客塵,是生滅增減等的變易相,來來去去,不是本住的,這裡沒有常、沒有主。從這裡會逐漸了解到世俗諦的無常性,由此發生隨順無常觀的各種無倒的心態和行為。發生智慧後,內心的見解和行為體系會全面地得以調整。一旦看到現世法無常,認為現世法有意義以及為此付諸行動的一系列顛倒就全部歇下來了。

另一方面,明見到現世法都是無常的,特別是死時一點用不上,就會發現為此付諸行動幾乎全是顛倒的做法,而且會落入惡趣等,由此就會從中會退出,一心求後世利益。這就發生了明見緣起正道的智慧。進一步拓展到無始無終的輪迴過程,會發現都是生滅性,一直在增減中。「思維種種喻義修無常」等中詳細揭示了無常的真相,一個個看下去,就會發生明見世俗真相的智慧。會看到各種世間題材、立論等都是虛假的、無意義,最終發現整個輪迴都無實義,會生起這樣的見地。

再者,從中容易引起觀照苦集的智慧。譬如見到任何樂受、美好過後都沒有了,變成了苦,就會發現這是壞苦性。或者看到自從取了五取蘊後,它就不斷地在相續變易,停不下來,就容易悟入行苦。

整個三界的法全在變化中,過後就沒有了,看到這一點就容易發現它不是本性,了解到它的虛假。之後以它作為參照或襯托,很容易了解到如來藏是本性,或者了解到無生的空性。一旦看到生滅法是客塵,再學如來藏法就非常容易悟入自性,起碼從解悟的層面上會產生這種作用。由假就會顯真,由生滅會看到不生滅,它成為對如來藏生信的前行。無常上一旦透了,就容易對真常起信。或者從空來說,先抉擇粗無常,再落到細的剎那無常上,對此生了信解,之後在一剎那上抉擇,就容易悟入無生,因為到了最細的點上,操作起來就非常簡單。或者無常修到徹底時,對整個世間法的粗耽著會全部拿下,因為已經細到一剎那,就能看到在粗上建立的各種意義都是虛假的,之後觀照這一剎那的法,就容易發生智慧。

複次,若修無常而在心續中生起的話,初作求法之因,中作修法之緣,後作究竟法之助。

再者,修無常真實在心相續中生起的話,在緣起上已經切中要害了。好比一個人知道自己身患絕症,那他生命的緣起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在這種心的推動下,他會一心求醫治病,給自己找一條生路。像這樣,一旦修起了無常觀,不是口頭表面,而是非常沉重,就會發生「大患在身,急需解決」的感受。這時,他一心要衝出生死重圍,解決死的問題。知道自己身患大病,要去尋醫求葯,這就叫「求法」。

然後,他會時時以無常來激勵自己,一定要從中超出,念念修法,會發生修法的行為。這樣一路進趨,就會發現自身一直沒有出離生滅,一直陷在虛妄中,他不甘心,要窮到本源為止。所以,它會成為究竟法的助力,會徹到法的底源、最究竟處,他會發生大道心、大動力、大回歸。也就是,一路深入下去修無常,會發現如今完全處在錯亂中,陷在生滅流里,一定要從中還歸。

從積極上說,譬如一個人知道當處有寶貝,就會一心求寶、修寶、得寶。已經確信我本身是佛,就在法界中,真實法有無上的意義,就會發生一心證本來面目的大信心、大欲、大尋求心、大求道心,成為最初求法的因。然後,他認定只有這個有意義,其他全是虛假的、欺誑的,所以會一心修法。最終一定要徹到本來地為止,所以成為究竟法的推進因素,會有很大的助力。

複次,若修無常而在心續中生起的話,初作發起擐甲精進之因,中作發起加行精進之緣,後作發起不退轉精進之助。」

再者,一旦大無常觀在心中生起,就會成為發起三種精進的因緣。也就是,見到整個三界都是無常幻化的,毫無實義,而自身正陷在這種苦境中,就會發起超出生滅幻境的勇猛誓願,包括超出今生的死關,超出整個生死輪迴,乃至超出微細的生滅之流。再苦再難也要隨行古佛先聖的足跡,一心殷重地修法。有了不畏苦而求法的心,就叫做發起了擐甲精進。「擐甲」指誓願,包括自利方面自己出輪迴,以及他利方面救一切眾生出輪迴,無常觀會成為直接啟發這兩者的因素。

中間在擐甲精進的驅使下,會長夜殷重地精進。包括修各類法,一直住在法上連綿不斷地修持等,這叫做「加行精進」。

最終再也不會退下來,不落在非法中,這叫「不退轉精進」。從細分上說,可以達到念念不落非法,念念攝取法的精進境界。因此,修無常成為推起達到不退轉精進的力量。

帕當巴金口也說:「若於相續中生起無常者,初作入法之因,中作精進之鞭策,後作證得光明法身。」

帕單巴尊者的開示與上面相同,不另做解釋。

思考題

1、修死無常為何會有以下利益?

(1)初作入法之因;(2)中作勸善之緣;(3)後作證法平等性之助。

2、修無常為何會有以下利益?

(1)初作斷除此生繩索之因;(2)中作退除一切生死耽著之緣;(3)後作趣入涅槃正道之助;(4)初作生信之因;(5)中作發起精進之緣;(6)後作生慧之助。

3、心中生起無常觀為何會有以下利益?

(1)初作求法之因;(2)中作修法之緣;(3)後作究竟法之助;(4)初作發起擐甲精進之因;(5)中作發起加行精進之緣;(6)後作發起不退轉精進之助。

無常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76)無常43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77)無常44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78)無常45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79)無常46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80)無常47

小提示

回復前行或大圓滿可查看所有堪布益西彭措《普賢上師言教—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講記


推薦閱讀:

大圓滿法加行 暇滿難得(3)
普賢上師口授——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
大圓滿傳承上師系列(六)
《大圓滿前行》第15課筆錄
大圓滿法加行 因果不虛(1)

TAG:引導 | 大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