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父親應當怎樣教育男孩?
身邊有不少的年輕夫婦,生了孩子後不想讓老人過來帶孩子,尤其是農村的老人即使再清閑,儘管內心想抱孫子,就因為兒媳的不待見縱然非常渴望享受天倫之樂,也只能把遺憾藏在心裡。現在有不少的年輕人不放心老人帶孩子,請保姆又不放心,夫婦二人只好男人上班女人在家帶孩子。有些男人便以工作繁忙和辛苦為借口,把帶孩子、教育孩子統統退給妻子,自己對孩子幾乎是不管不問,這樣往往會造成父親在身邊卻導致了父愛的缺失,請初為父母的年輕人要避免這樣現象。
大家都知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愛同等重要,尤其是孩子三歲之前父母之愛缺一不可。尤其是家有男寶寶的父親要注意,雖然都是孩子,但是男女寶寶在教育方面也不所不同。父親應當怎樣教育男孩子呢?
首先,要建立和諧的父子關係。
我有一個同學,從小就特別怕父親,可以用老鼠見貓來形容。由於害怕父親他特別依戀母親,於是父親就耿耿於懷,對他更加嚴厲。多年來,母親為了他與父親吵吵鬧鬧。他說他這輩子對母親有種特殊的感情,所以對母親特別孝順,反之他對父親除了懼怕幾乎沒動過真情。前不久聽一個朋友說「男孩是父親最大的敵人。」我說:說這句話的人見到的那個父親,也一定和我那同學的父親一樣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因為和諧的父子關係,父親和兒子是最好的夥伴和玩伴。父親和兒子每天都會形影不離,他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打打鬧鬧在一起。
其次,放下威嚴,敢當孩子最好的玩伴。
幾千年來,一直流傳著「嚴父慈母」之說。有人偏偏又把「嚴」理解為嚴酷、訓斥、打罵,所以有些父親便對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冷若冰霜。只要孩子犯錯誤,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錯誤,也會訓斥和打罵。他們始終認為對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不打不成材。豈不知這樣做不但收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破壞了父子關係。要成為一個稱職的好父親,就要放下威嚴,成為孩子的最好玩伴。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文中的母親這樣寫道:「有時,我覺得丈夫與兒子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個謎,他們總是扭在一起打打鬧鬧,例如,你追我趕、互相撓痒痒等,但他們之間打鬧的那種性質,與我和兒子之間的那種打鬧是完全不同的。我覺得他們之間有一種特殊的語言,例如,當丈夫與兒子打鬧完之後,他們會同時躺在床上,摸摸對方的肚子,然後安靜地休息一會兒。但一旦他們其中一個人有了小動作,另外一個人就會馬上進入警覺狀態,就好像他們心有靈犀一般。」
由此可見,父親和兒子之間有一種屬於他們的特殊語言和默契。他們在一起可以不分長幼地打鬧、可以不斷觸碰對方的身體……行為學家表示,父親與兒子在打鬧中所進行的這種身體之間的接觸,是父子之間所進行的一種深層次的溝通。
人常說「身教重於言教」,要想讓兒子將來能成材,父子從小就要教會孩子如何做人。要教兒子如何做人,首先父親要給孩子以榜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平時父親要多和兒子溝通,正是由於這種深層次溝通的存在,男孩知道,他將要成長為一個像父親那樣的男人。因此,在父親身上,他們能看到自己的未來,他們會自覺地以父親為榜樣!
有關父親如何教育男孩子的問題,我在頭條號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文中介紹了兩種教育方法:
一、見縫插針式教育二、遠程遙控式教育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打開我頭條號去看看,同時歡迎大家多多交流!
推薦閱讀:
※父親的糖尿病
※父親對於女兒的意義
※父親節終極送禮指南:父職參與幫爸爸成為更好的人
※趙小華 | 父親的記錄:唐詩中的兒童書寫
※胡喬木之女:我的父親寫不出《沁園春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