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的十個新鮮話題(下)

瓦叔評論:抱歉現在才發下篇,不過陳力丹老師很老辣。縱觀已經出現的複試大題,基本上都能找到與這十個點的聯繫,甚至還有原題復現!還沒有複試的同學,抓緊了!

六、「中央廚房」全媒體平台受到業界關注

這一年傳統媒體忙於布局「兩微一端」,采編流程再造、新聞編輯部革新受到新聞傳播學界的關注。有學者分析了《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和《新京報》的微博、微信的新聞生產,發現編輯部創新的動力來自組織所感知到的不確定性風險,即紙媒逐漸式微的全行業危機。這促成了媒體上下合力求變革的共識。但創新受到技術、編輯部各類新聞生產者之間的關係、投人在創新上的資源以及編輯部的原有規制這四大結構性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編輯部內,這些因素的表現形態和頭聯方式不同,會使看上去相似的創新策略在實踐中合國外媒體的實踐提供了一些啟示。

美國《達拉斯晨報》的數字化轉型,該報建立了完全適應數字出版的新聞編輯部:崗位設置完全由數字出版需求確定;生產流程以「社交第一」為核心;工具引人以提高數字化采編工作效率為目標。英國《衛報》的實踐經驗在於其「開放新聞」的理念,強調生產者與使用者的平等對話與合作,使UGC成為韻聞內容的一部分;「開放」數據,把數據視為信源,使數據新聞成為一個常規的新聞品種,把數據視為工具,幫助生產者進行新聞選擇和呈現;『.開放」平台,強調編輯部與外部生產者的合作,在不同平台之間進行對接和適配,促成新聞在更廣泛的空問流動,提升新聞服務的商業價值。

國內的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全媒體平台受到業界關注,一度成為傳統媒體編輯部革新的代名詞。《人民日報》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央廚房」不是所有媒體終端都輸出一樣的產品,而是一次採集後,多元化生產與加工,多渠道發布,充分發揮不同媒介形態的新聞專業特色,實現個性化新聞生產。同一新聞事件會提供三個波次的產品推送,分別求快、求全、求深。「中央廚房」融合了業務、技術和空間平台,其中業務平台摸索出一套成熟完善的內容生產、協作、分發的模式,將傳統意義上的采編人員細分為指揮員、信息員、採集員、加工員、推銷員、技術員等崗位。。

「中央廚房」熱也要冷思考。有學者提醒,各媒體在創建「中央廚房」的探索中不能一哄而上,應明確自身的優勢何在。那些具備資金優勢、人才優勢、品牌效應優勢的媒體,如果互聯網思維意識強烈,其「中央廚房」模式成功的機會更大。

七、虛擬現實(VR)新聞成為流行

2016年被稱為中國的虛擬現實(VR)新聞元年。這年全國兩會期間,利用VR技術製作的新聞批量出現;8月,由「蟲洞VR"』公司發起的VR新聞實驗室成立,《廣州日報》等12家媒體成為首批會員。學者們關注的焦點是VR技術(包括AR,即增強現實;MR,即混合現實)技術對傳統新聞生產、敘事方式、新聞倫理的影響。

有學者認為,「設備(移動或頭戴式) VR/AR APP"的模式成為傳統媒體實現「破壞性創新」的手段,引發了傳統新聞業在內容、業態、樣式上的多重轉向。內容上,它可以近乎完美地再現「現場」,使新聞媒體逐漸由「敘事者」轉變為「聚合者」,由「記事簿」轉變為「資料庫」;業態上,不僅能驅動傳統媒體迅速建立起「中央廚房」式的全媒體平台,還有力推動了傳統新聞與新興高科技產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在報道樣式上,敘事邏輯從接受者的視角出發,實現互動式與沉浸式的多媒體呈現模式,從「客觀新聞學」走向「對話新聞學」。

有學者對國際主流媒體的代表性虛擬現實新聞作品進行了文本分析,發現VR新聞在敘事內容上集中在「災難」「自然」「科技」「探險」等具有奇觀化視覺效果、觀眾難以接近的主題上; VR新聞多以人物獨白形式展開,配合360度全景圖像;以小人物作為敘事落點,容易喚起觀眾更強的心理情感;拍攝路徑多為「固定機位 長鏡頭」。

還有學者認為,VR為新聞傳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敘事場景:基於「場景」的「沉浸式新聞」; 基於多視角、多維度立體的內容呈現。實現了新聞敘事模式與接受者認知視角的全面技術用於新聞報道,將推進雙向、多向的新聞傳播,帶來社會話語權力的再分配和重組。VR不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未來的媒介形態。

但是,VR新聞的倫理風險也令人擔心:有學者認為,VR新聞貌似全面、客觀和真實的呈現背後,有著更多的人為建構,也更容易操縱和欺騙接受者。因為VR新聞具有極強的把關、議程設置和顯化功能,更能引導乃至扭曲用戶的認知和行為。從而可能造成對接受者感官的過度影響,導致理性的退化;可能加劇人對媒介的依賴,進而接受者被媒介營造的信息環境所影響乃至被控制的可能性增大。對此,新聞從業者應該銘記「技術服務於新聞,而不是新聞服務於技術」。

八、未來各種傳播形態訊息引發廣泛討論

這一年關於未來各種傳播形態的文章增多,都認為一個萬物皆媒(泛媒化)的時代即將到來。有學者分析,泛媒化的趨勢首先表現為物體的媒介化,其中值得關注的三個動向是:感測器對信息生產深層變革的觸發、智能家居與人機交互新技術可能的前景、車聯網技術帶來更多的流動化和場景化新傳播形態。泛媒化趨勢的另一個表現,是各種感測器的應用使人體終端化。這意味著人體、人的行為甚至思維將被常態性數據化。在泛媒化時代,人與物的關係,將成為共生、協作的關係。

泛媒化趨勢下,接受者獲取新聞的埠將多樣化。以往的新聞埠包括社交媒體、客戶端、搜索引擎、智能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播客、郵件列表、直播攝像頭、行車記錄儀、無人機及遊戲機。而隨著物聯網的到來,新聞埠將更加多元,無處不在。未來,不同新聞埠之間的競爭將日漸激烈。新聞終端可能呈現信息跨終端複合傳播、用戶體驗的智能化、差異化細分等特點,而便攜、移動和社交化是最基本的要求。

有學者認為,未來媒體主要形態是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媒體。通過物聯網所支撐的各類音視頻採集裝置(如高清攝像頭、無人機、拍攝機器人等),信息傳播媒體能夠實現真正互動化的傳播,不受時間、地點與場景的限制,實現全媒體內容服務平台。未來的媒體公司必然是科技公司。誰能重新定義資訊的內容形態,誰將佔領未來媒體的制高點。

在移動化、智能化趨勢下,新聞生產將被重新定義。有學者分析,感測器拓展了感知能力,開闢了信息採集新維度,為未來新聞報道的立體化呈現提供了資源;還可探測未來動向,為預測性報道提供新依據;亦可傳導個性需求,使「定製化」新聞生產成為可能。萬物成為新聞源時,媒介的中介意義就被削弱了外,機器寫作重新定義了寫作者與寫作模式而當。此作將是人與人工智慧的結合,未來對傳播效果的預判將融入到選題與寫作,寫作更多地變成用戶驅動的過程。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帶來了新聞體驗的再定義;技術公司的媒體項日改變了內容分發模式,門戶網站、搜索引擎、社交媒體、客戶端這四種內容分發模式在逐步融合、相互滲透,將在很長一段時問內成為新媒體的內容分發主要機制。

九、媒體盈利模式創新仍是研討焦點

這一年,36氪、界面等新媒體再次獲得上億元融資,資本對新媒體項目青睞有加,但無論是傳統媒體數字化轉型,還是發展中的社交媒體,新盈利模式仍在探尋之中。

目前,內容創業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直接盈利模式,往往以熱門的版權內容或原創IP(intelligence property),通過內容付費與廣告兩種方式來變現。一是間接盈利模式,先以內容為跳板吸引足夠多的用戶,再通過媒體電商與社群經濟的方式變現。

有學者分析國外社交媒體嗡嗡喂(BuzzFeed)的盈利模式發現,它並非像傳統網站那樣依靠橫幅廣告變現網站流量的方式盈利,而是創造了一種共享式的廣告模式—原生(自然)廣告(Native Advertising),其本質特徵在於將媒體內容與廣告內容無縫融合。傳統廣告的本質在於「展示」商品或品牌。原生廣告對傳統廣告的概念構成了挑戰,廣告不再是單純的展示商品信息。原生廣告模糊了媒體內容與廣告邊界,公眾對內容(包括新聞)的需求與廣告內容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統一。我國目前自稱「原生廣告」的廣告,多數並不具備這類廣告的特徵,有「假服務,真廣告」之嫌。

自2015年微信朋友圈廣告推出以來,利用大數據技術推送精準廣告成為新媒體探索盈利模式之一。有學者認為,廣告傳播所處的環境發生了極大變化,從基於地理空間連接的有限規模化,轉變為時空一體的超級規模化,從時間性傳播轉變為即時場景化傳播,從信息不對稱轉變為信息精準匹配,從大眾傳播主導轉向人際傳播主導。因此.廣告的定義也發生了改變,它可以是一種由可確定的來源,通過生產和發布有溝通力的內容,與生活者進行交流互動,意圖使生活者發生認知、情感和行為改變的傳播活動。

有學者發現,大數據改變了原有的廣告運作體系:調研方式從抽樣調查轉變為數據挖掘與分析;廣告信息設計重心從提供豐富的信息轉向提供有效信息、個性信息; 廣告媒介渠進設計由粗放型轉向精準化; 廣告效果評價更加重視銷售效果衡員。不過,由於大數據產業基礎較弱、大數據產業鏈不成熟等原因,大數據價值的挖掘和利用還有待提升。但在廣告精準傳播的情形下,消費者隱私保護的問題同上日程,有學者建議採取「行業自律為主,政府規製為輔」的精準廣告管理新格局。在政府規制方面,要明確精準廣告業者的行為邊界,明確責任主體。

十、英國公投、美國大選的傳播方式一度成為熱門話題

這一年的英國脫歐公投以及此前的蘇格蘭脫英公投、美國總統大選,使得新媒體條件下的選舉新聞、民意調查與政治傳播成為新聞傳播業界和學界議論的話題。

美國大選中,主流媒體、部分調查機構的預測與實際結果大相徑庭,使人們對民意調查的有效性產生懷疑。有專家認為,自媒體時代網路空間的思維方式、社交方式、情緒色彩已經逐漸影響到現實社會,網路世界某種程度上撕裂了現實社會,並逐漸成為整個社會情緒產生裂變的核心。網上輿論呈簡單化、淺表化和平面化呈現,深刻思想和複雜論述無法展開,極端言論和調侃滑稽更能吸引人。民意調查的抽樣與質量控制技術、數據採集與大數據分析技術、調查與監測相結合的眾意見深度都有待提升。

有研究者談到英國公投中政治傳播的道德表現:辯論、海報、表演、音樂、口號……從政治領導人到街頭組織者,支持和反對獨立雙方的唇槍舌劍到了白熱化階段,但較量基本停留在「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層面,文明地彰顯著政治傳播的道德底蘊——「堅決反對對手的選擇,完全尊重對手選擇的權利」。就傳播策略而言,各自根據不同的傳播環境與傳播對象,結合自身的傳播目的,努力縮短對方「想聽」和自己「想說」之間的距離,並對每一個細節進行精雕細琢。

基於美國大選引發的全球關注,有學者談到全球輿論場新變局,提醒未來我們應重點關注後25億的網民。他們主要分布在西方以外的國家以草根和青年網民為主,是「容易被影響的人」是輿論場上的「戰略性受眾群」。特朗普的成功在於爭取到了美國的這一「戰略性受眾群」。他的團隊注重精準傳播,合理利用了「戰略性受眾群」在輿論場上的群聚效應。

很多同學來問18群的問題

我們會在17級結果塵埃落定以後再開18的群

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我們希望能夠善始善終

明年等到你們複試的時候

也是先把你們送走

再來開始19級的同學

瓦叔2017新傳考研複試班

正在進行中

更多考研資訊

可移步瓦叔的新浪微博

Sina Weibo:傳播學考研就找瓦洛佳

per aspera ad astra盡吾之力 以達天際

我們致力於讓你在新傳考研路上 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

媒介融合習近平的新聞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喧囂之後,我們現在該如何看待百度?

短視頻這個熱門考點,看這一篇就夠了

永不抵達的列車 | 這篇應該是很多同學新聞理想的起點

一個很簡單,卻可以用成加分項的理論

分析羅X笑這事,為什麼最不重要的就是倫理道德

大數據新聞生產的實踐與反思 | 大數據新聞看這一篇就夠

你所有的做不好論述題大概都是因為踩到了這七個坑

還在擔心答不好媒介融合?其實中宣部部長劉奇葆早就送過標準答案啦

陳力丹大大說他喜歡這樣的答案!

傳播學的知識點還串不起來?不要怕!因為瓦叔的傳播學框架圖迭代啦~! | 以及內含進群福利

關注

就代表你離考上又近了一步


推薦閱讀:

[轉載]中國百位皇帝的判詞(4)
中國90個導彈基地45分鐘內就被美軍鎖定,怎麼辦?
高速增長的最後二十年--簡析2018年中國經濟的一些趨勢
永別了,中國天宮一號!墜毀後,直接炸在了外媒的臉上!
獨步中國畫壇|李公麟

TAG:中國 | 新聞 | 傳播學 | 傳播 | 2016年 | 新聞傳播 | 研究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