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怎麼從「精神」到「神經」
陳濱
「山寨」這個詞我們一點都不陌生,在這個流行造假的時代,誰手裡沒有幾樣「山寨」出的商品?現在,就連電影都走向了「山寨」的道路。「山寨」好萊塢流行銀幕上下,但「山寨」出的只是人家的皮毛,沒有學會人家的精髓。
中國電影講述中國人自己的故事,他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生老病死、愛恨情仇,這是中國電影故事的根基,更是中國人之所以喜愛中國電影的源頭。哪怕是上世紀70年代的電影如《創業》等,也是為振奮中國人的精神,講述那個時代英雄的電影。影片塑造的石油工人對國家、對小家的情懷在人們的記憶中是永恆的,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更是電影帶給我們的精神世界。
可是,不知從何時開始,中國電影開始打起「電影是商品,電影必須娛樂化」的旗幟,把中國電影的傳承精神來了個徹底顛覆。電影中無厘頭的國人形象佔據了銀幕,這些主人公沒有了生老病死的憂愁,更沒有了柴米油鹽的煩惱,這些主人公有的是今日到唐朝拜見一下楊貴妃,明日去三國和諸葛孔明盤道,神乎到超出人的想像,並且還美其名曰為娛樂精神,要我看實則是「神經」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最可怕的是這種失控了的中國電影從「精神」到「神經」的顛覆就是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可謂是學好不易,學壞就在一瞬間。
學好萊塢電影這是業內的共識,知道好萊塢電影是世界「大戶」,最能掙錢,就「拿來主義」。電影投資者們更是比中國電影創作者們厲害,他們把好萊塢電影中的營銷包裝學得淋漓盡致,並且能發揚光大,根本不懂電影的電影投資老闆指揮著導演怎麼來拍掙大錢的電影。於是不倫不類的二半調子電影在中國橫空出世,胡編亂造成為電影的主體,搞怪取寵成為電影的表現手段,怎麼鬧就怎麼來,中國人也有喜歡看熱鬧的心理,於是神經了的中國電影莫名地在國內票房大賣。一時間到電影里找樂子成為人們趨之若鶩的觀影心理。神經了的中國電影把傳承了多少年多少代的中國電影精神丟了,丟得現在只剩下鬧騰了。
不可否認,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電影,每個時代對人和物的解讀會存在不一樣的詮釋,這或許是電影在不同時代哲學與美學的升騰,但是如果一味把在世界電影中不入流的鬧騰電影歸為這個時代的最成功最賣座的電影,那就是電影的「悲慘世界」了。
電影是最直觀表現人類世界的平台,電影所呈現出來的人性中的善惡美醜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達到的,這或許就是百年電影能屹立不倒的根本。而人的精神世界更是電影最重要的核心主題,當電影缺少了精神,專為嘩眾取寵而生,那電影就什麼都不是了。
近幾年,「主旋律」電影受市場冷落,仔細回想我們看過的那些「主旋律」,或許「主旋律」電影是那個時代中國電影之精神的一種異樣的表現。我們不否認主旋律電影在表現形式上沒能跟上時代,或者說這些電影在創作之初就是為著某些光環而來,但那些年也畢竟為我們貢獻了像《焦裕祿》、《孔繁森》等不少獲得口碑的影片,這些影片確實向我們展示的是那個年代一種實實在在的奮鬥精神。
電影最愛是展示英雄,中國人愛,美國人也愛,美國電影中的英雄能上天入地,但是人家電影中的英雄傳遞出來的精神,我們現在的電影怎麼就一點都沒有學來呢?中國電影總想要衝出國門,首先中國電影要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自己的故事,講述中國人自己的精神,光靠憑著小聰明,靠著高科技,哪種類型的美國電影火,就立即行動起來「山寨」人家一把,如果中國電影靠「山寨」只能讓中國電影從精神走向神經的蛻變。J071
推薦閱讀:
※未經審批的的境外影視作品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嗎?
※1934 阮玲玉的《神女》
※對不起,「閃光少女」我們誤解你了
※陳凱歌被嚴重低估的一部電影——《荊軻刺秦王》
※愛上王家衛——都怪這花樣年華太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