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防春火、健脾胃、去濕熱,3招制勝穀雨節氣!

今天迎來了春天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意味著春天將離我們遠去,夏天快到了。小固在此也提醒大家,穀雨前後要做好防春火、健脾胃、去濕熱這三項工作,以助肝氣升發,安然入夏。

01

防春火:起居飲食雙管齊下

穀雨時節「上火」的人可不少!暮春時節氣溫升高,加上春季本身陽氣蓄積體內,很容易誘發「春火」,出現口乾口苦、目赤眼花等不適。防春火很重要的一條是要做到穿衣有度,一般清明過後就不宜「春捂」了,不過考慮到早晚溫差大,建議老人適時戴些護腰或護膝來保暖。

另外,野菜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天然降火「葯」,比如馬齒莧、穿心蓮等。這些「野味」雖很美味,但提醒大家不要自行採摘,也不要一次吃太多。

推薦做法:涼拌馬齒莧

將馬齒莧洗凈後放入沸水中焯5分鐘,撈出後用涼水浸泡冷卻,可以除去食材一部分的澀味。然後控水、切段,放入盆中備用。將蒜泥、醋、鹽、香油放入小碗中攪勻,澆在菜上拌勻即可。

馬齒莧有清熱解毒、殺菌消炎之效,將其涼拌食用,還能起到一定的預防腸道健康問題的作用。

02

健脾胃:吃點紅棗,用些茯苓

春季人體肝氣當令,肝氣過旺易傷脾胃。加上穀雨時節,雨水多濕氣重,濕邪最易傷脾胃。其次,隨著氣溫升高,人們開始吃一些寒涼食物,此時需要特別注意健脾胃,推薦大家可以吃點紅棗和茯苓。

紅棗的功效主要有三,養血安神是其中之一,另外它還有健脾和胃、緩和藥性的作用。比如,專家在給病人開藥方的時候,如果寒涼葯比較多,擔心傷及病人的脾胃,就會加幾枚大棗。在這三個功效當中,健脾和胃是排在第一的。《神農本草經》也將紅棗列為上品,稱它有「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的作用。

健脾的中藥還有很多,其中,陳皮偏祛濕化痰,健脾的作用不如茯苓。而芡實有收澀的作用,脾不和引起的腹瀉可以用它,但如果是腹脹、便秘,就不適合用芡實了。茯苓有健脾胃、養心安神的作用,適合的人群則更加廣泛。

推薦做法:健脾粥

主食裡面,粥是最能養脾養胃的,如果把大米換成小米,健脾胃的效果會更好。準備茯苓6克、薏仁6克、紅棗6枚,用小米熬煮。

03

去濕熱:薏仁健走都除濕

穀雨是「雨生百穀」之意,由於穀雨後雨量增多,濕度加大,如果不加註意,濕邪容易侵犯人體,引起關節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不適。因此,穀雨前後要注意防濕邪、去濕熱。

此時的濕倒也不及夏季暑濕那麼兇猛,大家在飲食上可吃些薏苡仁、赤小豆、白扁豆等利水滲濕的食物,同時少吃生冷及寒涼性食物,可避免產生濕氣。

另外,適當出汗也有助於驅除體內多餘的濕氣。怎麼出汗?當然還是首推老項目——快步走,走路時步伐快一點,只要心跳加快,身體微微出汗即可,這就是最好的運動。

推薦做法:蒸薏仁米飯

前一晚把薏仁洗凈放入電飯煲,用溫水浸泡。第二天直接和大米一起蒸煮,用水量和平時蒸米飯一樣,滴兩滴橄欖油,飯會更加柔軟有彈性。

小固有話說:

穀雨春風爽,但雷鳴暴雨後,要加衣御天涼。


推薦閱讀:

羅盤第五層二十四節氣
中醫與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養生篇-----春季六節氣
話說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立冬

TAG:節氣 | 濕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