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學大師——語文積累與梳理活動》教學設計
走近文學大師
——語文積累與梳理活動
漳州一中 汪怡平
一、教學內容分析
「走近文學大師」是人教版語文必修(4)中的梳理探究部分的一個專題,這部分是新教科書新增加的內容,也是此套書的亮點之一,它像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展現在同學們的面前。該專題側重引導同學們對所學過課文的文學大師的作品進行梳理和整合,通過閱讀和拓展,通過自主思考、合作研討,培養同學們的探究能力。通過接近大師,進入大師的精神世界,吸納作品的精華,提高個人文化積澱和文學素養。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現在學生對經典文學有隔膜感,對經典缺乏一份尊崇、一份耐心。網路文學、卡通、漫畫的流行衝擊學生閱讀經典的時間,學生喜歡流行物的鮮活、好讀。現在學生用語幼稚,理性含量少,文化含量少,很多人對該讀什麼書很茫然。中學階段是人生的起點,盡量多接觸經過歷史選擇的人類文化精華,多擠點時間讀大師的經典,讓自己起點高一些是終生受益的事情。
三、設計思想
本教學設計基於《課程標準》的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封閉的教學內容與陳舊的教學方法,以課外學習為主,課內交流討論為輔的原則,開展語文學習活動,使課內外銜接起來,讓學生體會到讀書是一種高級的智力活動,書籍是一個人最珍貴的天賦財富,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思想啟迪,受到情感熏陶,在審美的過程中充分舒展自己的個性,最終提升自身人格修養。同時在閱讀中增強語言感受力和文學鑒賞力,並培養學生創新、合作、探究精神。
四、教學目標
通過了解文學家的思想品格和他們的作品,讓學生開闊眼界,接受人類優秀文化的熏陶。教給學生閱讀名著的一些方法,訓練語言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和寫作能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培養他們研讀、鑒賞名著的意識。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把「走近大師」與「名著導讀」部分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認真研讀,調動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經典,能自主自覺地閱讀,且能思考探究,以此作為活動的基本支撐。
難點:如何在整個活動中培養學生研讀、鑒賞名著的意識;如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的語文活動;如何組織和調控小組活動。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活動準備:
「走近文學大師」是一個系列活動,教師組織四次活動,總活動時間一個月,以課外自主學習為主。
一、講座(閱讀經典的意義及「如何進行文學名著積累和梳理」 )
二、組織觀看電影《家》、《巴黎聖母院》及電視劇《圍城》片段。
三、講座:請外援師院博士開講《—沙—世界,從「兩希文學傳統漫讀外國文學名著》
四、以「我讀名著」為題舉行「讀名著,品人生」鑒賞研討課
本教學設計是最後一個環節,學生在前三個活動過程中已通過介紹掌握讀書的幾種方法和閱讀最重要的規則,整體讀完《家》、《圍城》、《巴黎聖母院》、《高老頭》、《老人與海》等作品。
1.經過摸底調查,教師量體裁衣圈定三部作品,提供幾道參考題目,供同學思考。
《家》 (1)你認為《家》中哪一個人物性格最複雜,請簡述理由。
(2)作品中哪些場面或人物描寫最令你感動?為什麼?
(3)作品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哪些主要特點?
《圍城》(4)《圍城》才情橫溢,妙喻連篇,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處?
(5)這部小說描寫的場景、細節結實、飽滿,你認為最吸引人的是哪一處?
(6)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都是《圍城》中的知識女性,試關注她們的命運,分析她們的性格。
《巴黎聖母院》
(7)同樣愛著斯梅達,弗比斯與伽西莫多的愛是不相同,不同在哪裡呢?
(8)許多小說曾被改編成電影,例如《家》、《巴黎聖母院》,對此有人贊成,有人反對,針對某一部小說的改編,談談你的看法。
2.成立活動小組,按計劃將任務分配給學生,每人寫一篇讀後感。由組長負責分工,發揮每個人的特長,要求全員參與,團結協作。先搜集資料,再選擇與整理資料,並製成課件,進行展示。強調如果有可以幫助別人進行探究活動的信息,注意及時與人分享。
3.確定活動課的發言人,講解形式力求創新,做好充分的發言準備,每人發言不超過12分鐘。
(二)活動過程(教學過程)
形式:因為要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特意設計安排學生成為主角來活動、演示,教師只將學生的活動串起來,起組織作用,各小組發言人做小主持人,展示任務分給各課題小組來完成。
1.教師導入:
古人說,讀一部好書,「視之如錦繪,聽之如絲簧,味之如甘腴,佩之如芬芳」,這話說得有理。走近文學大師,我們可以朝謁巴金,拜訪錢鍾書,同他們探究小說的魅力,走近文學大師我們可以感受到亂世悲歌英雄淚,金戈鐵馬忠義魂……
這節活動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學名著的世界,一起和智者進行對話,一起和智者探討世相人生,盡情享受經典的魅力。
2.各學習小組展示閱讀成果
「高牆大院里的激流」
--《家》閱讀小組
主持人:大家好!我今天代表我們閱讀小組談談我們的感悟,(歡迎大家提問題)以下展示的都是我們小組全體成員經過合作、探究共同完成的作品,出現不同意見我們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但同時把他們的看法上傳到班級網站,請同學閱讀、交流、共享。
(1)請大家看屏幕顯示內容
a.(屏幕顯示巴金青年、中年、老年的肖像圖)
b.自製 《短片》簡介巴金的生平、創作《家》時的背景,名人說巴金。
c.電影《家》幾個主要人物的圖像:覺新、覺民、覺慧、梅、鳴鳳、瑞珏、琴等。
(2)支持人提出問題:巴金筆下的人物都血肉飽滿,栩栩如生,哪一個人物給你印象最深?《家》在人物刻畫上有什麼特點?
(3)生1:最喜歡覺慧,最討厭高老太爺
生2:最可憐瑞珏,最不理解覺新
生3:看了短片,知道巴金是一位傾向性很強的作家,他從不掩飾自己對筆下人物的愛憎感情。但是巴金在具體刻畫人物中是如何把握的,這一點我了解不多,請你們介紹一下。
(4)主持人:感謝幾位同學的捧場,第3位同學提出問題我們接招,真實這也正是我們此次品讀感悟到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家》最突出的的藝術特色是塑造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 這些人物滲透著作家的愛憎感情,寄託著作家的美學理想。
1、在對比中刻畫人物性格,作品通過不同性格的反比,(覺新的懦弱和覺慧勇敢)相近性格的類比(覺慧的激烈與覺民的穩重)以及同一人物在不同境況中的自比(覺慧在報社的充實和回家的寂寞),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徵和複雜性,以及人物性格之間的對立和差別,如第三十六章寫三兄弟不相信「血光之災」的鬼話的不同反應,覺新「擔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含淚依從;覺民要覺新去講道理,對長輩有所期待;覺慧態度堅決,主張不能屈服,「應該反抗」三人的不同性格,表現得多麼明晰。(主持人邊分析邊播放電影《家》相應片斷)
2、不神化所熱愛,所歌頌的人物,不簡化所憎惡,所鞭撻的人物,巴金雖然從不掩飾對自己筆下人物的愛憎,但在具體描寫中卻能充分寫出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複雜性,即使對他傾心歌頌的覺慧,在突出他的反抗精神和鬥爭決心的同時,也沒有迴避他思想的幼稚,心情的矛看等弱點,主要表現在他和鳴鳳的關係,但也不掩飾他靈魂深處的軟弱和不足,通過批判和自省,使他經受鍛煉,由軟弱變得剛強,從「幼稚」走向成熟。著墨不多的克安、克定,既寫了他們的鮮廉寡恥,也寫了他們能吟詩作文的才華。
3、藉助於生動細膩的心理描寫刻畫人物
a.濃郁抒情色彩的長篇獨白,(播放第二十六章,鳴鳳投湖前哀訴無門的心理獨白,字字含淚、句句帶情。)
b.人物之間傾訴衷腸的大段對話,(播放第二十四章楊對珏帶淚啼血的訴說。)
c.夢境、幻想等潛意識展露(播放第二十六鳴鳳死後覺慧做的夢)
d.動作、神態等細微變化。(播放第十章覺慧在園中故意對鳴鳳說要她嫁出去,鳴鳳的驚恐、失望、傷心,通過眼睛的變化表現出來。)
(這種邊講邊播放的方式,效果看來不錯,既形象又有說服力,從同學們頻頻點頭可說明問題)
(5)主持人:今天站在大家面前,我的話像關不了的水籠頭一樣,嘀噠嘀噠很想多談談,但一想到時間限制,而我們小組的感受又實在太多了,就好到此為止吧,,大家休息一會兒。(做個鬼臉)我們提倡資源共享,歡迎同學上網和我們交流看法,本人沒經驗請多包涵,謝謝。
師:剛才《家》閱讀小組的同學表現得怎麼樣?
生:自然,形象不錯,氣質不俗。
師:能用成語概括嗎?
生:落落大方,玉樹臨風(師生聽完都笑了)
師:閱讀是一種交流,一種對話,《家》是作家由真誠熱烈的心裡唱出的青春之歌,在小說中我們看見那一股由愛與恨,歡樂與痛苦所構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動蕩了。作者以情動人,語言行雲流水,在整體上有一種強大的衝擊力,滲透讀者的心。
感謝《家》閱讀小組精心下載影片《家》中那麼多精彩片斷,讓我們沉浸在影片設置的氛圍之中。
師:下面請《圍城》閱讀小組上台研討。
《圍城》——內外儒林眾生
《圍城》閱讀小組
主持人:大愛好!我現在的舉止活潑得像通了電似的(熟知圍城內容的同學聽完此語都哈哈大笑)(看來這位同學善於活學活用,善於調侃,製造幽默氣氛)有位外國人曾說過:來中國做兩件事:一是到萬里長城去看看,二是幹什麼呢?哪位同學知道?(有點冷場)你們要抓緊時間,老師可在掐表呢?
生1:是不是與錢鍾書交談,我是猜的,因為你要介紹《圍城》嘛!
主持人:答案完全正確,這位同學很有靈氣!(及時評價,很老練)一部《圍城》,使得大眾認識了錢鍾書,中國有句老話,說「文如其人」,《圍》的高質量和獨具特色,的確與錢鍾書這個人,與他身為一個大學者是內在相通的。
(1)作品無一處不聰睿俏皮,《圍城》小說才情橫溢,妙喻連篇譬喻的運用,俯拾即是:如小說中寫方鴻漸不大情願地吻了蘇文紈,是這樣寫的(屏幕打出這段文字)
「這吻的份量很輕,範圍很小,只彷彿清朝官場端茶送客時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邊,或者從前西洋法庭見證人宣誓時的把嘴唇碰一碰《聖經》,至多像那些信女們吻西藏活佛或羅馬教皇的大腳趾,一種敬而遠之的味道。」
比喻新穎深刻,遊刃有餘,極其精當地傳達了人物當時的微妙心理。(即蘇文紈喜歡方鴻漸,而方無意於蘇,但又沒法推避)
(2)《圍城》中諷刺幽默的筆法無處不有,無孔不入。比如寫方鴻漸到趙辛楣的洋式公寓,沒進門就聽見國產女明星的《春之戀歌》把空氣「撕割得七零八落」「春天,春天怎麼還不來?我心裡的花兒早已開!唉唉!!!我的愛——」接下來作者寫道「邏輯的推論當然是:夏天沒到,她身體里就結果子。那明星的嬌聲尖銳里含著渾濁,一大半像鼻子里哼出來的,又膩又粘又軟懶無力,跟鼻子的生產品鼻涕具有同樣品性,可是,至少該有像鼻子那長短,才包涵得下這彎繞連綿的聲音。
在當時的環境中,女明星的尖聲把空氣撕割得七零八落是一出悲劇,而作家的「邏輯的推論」卻把事情推向喜劇,寓哭於笑,而其後的比喻,則更是滑稽戲謔。
這種譬喻手段的運用自如,正是作家深厚的學養和廣博的知識面在創作上的表現,這也是「學者型小說」的風格表現之一方面。錢鍾書不僅在小說《圍城》中妙語連珠,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例如:一次在大學生講座上更冒出經典之句:講座上說的話越少越好,就像女生穿的裙子越短越好。我們喜歡吃雞蛋,不見得要喜歡下蛋的雞(婉拒別人採訪他時所說)
知道嗎,這位風華絕代的才子到清華的志願是——「橫掃清華圖書館」。呦,時間到,我該下場了。
師:說不完,道不盡的《圍城》,濃縮成一句話:幽默源於智慧,智慧寫盡人生!
師:《巴黎聖母院》閱讀小組的代表已躍躍欲試,有請——
一部中世紀的史詩
——《巴黎聖母院》閱讀小組
主持人:(法國)拉馬丁曾說過《巴黎聖母院》是一部巨人般的著作,我們看不到在我們的時代有任何東西可以和《巴黎聖母院》相比擬。這是小說中的莎士比亞式的作品,這是中世紀的史詩。(落地有聲,鏗鏘有力)
《巴黎聖母院》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範本(屏幕大字顯示)
每一個讀過《巴黎聖母院》的人,對這部小說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人物,這就是美醜對照的藝術魅力,我們參考很多鑒賞評論的文章也都談到這一點,所以我們閱讀小組成員經過交流,達成共識,迴避熱點,把賞析的目光停留在兩個方面:
1.談談作品中的喜劇和悲劇氣氛
2.談談小說的結尾的處理
首先,作品中喜劇和悲劇的氣氛始終像一對孿生兄弟輪換登場,造成情節強烈的張力。作者安排了兩個王國,兩個國王,兩種法律、兩種審判的對照,在看似一本正經的地方,卻演著一幕幕的滑稽劇;在表面上野蠻的場景里,卻表現出作者的理想信念。
1、屏幕顯示
①路易十一穿著幾乎掉光了毛的皮衣,戴著「用最壞的黑布做成的又舊又髒的帽子」的肖象(配文字說明)
②居住地點:巴士底獄(因為那裡比盧浮宮堅固)
③語言:一會兒「拯救平民,殺掉貴族」, 一會兒「殺盡百姓,絞死女巫」
結論:瘋子一樣,小丑一般的國王
「黑話王國」國王——衣衫襤褸,舉止粗魯(但與民眾一樣)
2、法庭審判:
宗教法庭對愛斯梅拉達審判:嚴刑峻法、誣陷栽贓,視人命如草芥,把執法當兒戲。
「黑話王國」對誤闖「聖跡宮廷」甘果瓦審判:既不誣陷無辜,也不刑訊逼供,雖然法律和過程簡單了些,但卻給人辯解的權利。看似森嚴恐怖,實則公正合理。
3、「黑話王國」國王俠肝義膽,勇敢豪爽。帶領大家深夜圍攻巴黎聖母院,向路易十一不公正的王國提出挑戰,這個情節寄託雨果的社會理想。
(屏幕播放電影《巴黎聖母院》相對應的情節)
(同學們的反應先是哈哈直笑,後是有所思、有所悟)
作者借著這兩個王國、國王、法庭審判的對照,揭示了悲劇的社會根源,增強作品反映歷史批判現實的深度和廣度,同時增加情節的起伏變化,更富於傳奇色彩和浪漫氣息。
其次,小說的結局:小說結局情節的設計具有神秘色彩,也閃爍著雨果人道主義的理想光輝。小說終結,伽西莫多用力將「活惡魔」曾經收養他的義父克羅德推下深淵之後,失蹤了。一兩年後,人們在摩頭山地穴的骨堆發現兩具骷髏,一具以奇特的姿態摟抱著另一具。這另一具是女子的,身上還殘有白袍衣片兒,一具是男的形態醜陋,頸椎骨上沒有裂痕,像是自己來這兒而非絞死,當人們想把他和他擁抱的那具骨骼分開時,他化作了塵埃。
奇特的構想,給人無限的遐想,在人們心裡豎起了一座非人工的真善美的豐碑,它凈化人的心靈,給人以啟迪和力量。
雨果,一位滿懷激情的詩人,他寫小說如同寫詩,他像暴風一樣轟響在世界上,喚醒了人心靈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他教導一切人看生活美和真理(劃線部分顯示在屏幕上同時響起畫外音,一遍一遍地朗讀,聲調越來越高,同學們都沉浸在設置的意境中,在思考,在咀嚼這句話)(主持人悄然退下)
(當畫面停止後,沉靜一會兒,忽然響了熱烈的掌聲。)
師:掌聲說明了一切,代表了一切,感謝今天發言的三位同學,感謝所有參與活動的同學們,因為你們的熱情,因為你們的合作,因為你們的探究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收穫。
通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活動,同學們已掀起文學大師的一角頭蓋,初步形成了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這是一個好的開端,路漫漫其修遠兮,同學們上下求索吧!
[附]徵文題目,課外完成
以「我心中的 (巴金、錢鍾書或雨果)為題寫一篇文章,或以假如我是 (名著中的一位人物)為題寫一篇文章。
七、教學反思
1.此項活動是教師搭台學生唱戲,而且學生的戲還唱得有模有樣,有點「給點陽光就燦爛「的意思。真是給我一個機會,我會還你一個驚喜,後生可畏!
2.在此項活動教學中我們堅持必須凸顯語文性,必須堅持以閱讀為活動的基本支撐,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活動的主要學習方式,以提高表達、交流、寫作能力為活動的落腳點的認識,取得良好的效果。
3.此項活動的實施不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形成學生多向聯繫、多維綜合的意識和能力,逐步養成個性化的閱讀方式,培養語文的綜合素養。
4.活動教學在新課程中有無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系列的有計劃的活動更能以「動」帶 「學」,通過活動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以趣促學,真正扭轉語文學科的尷尬地位。記住「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漳州一中 汪怡平)
八、點評
本設計指導思想符合高中新課程對文學教育的要求,過程清楚,可操作性強。
本設計與其說是語文積累與梳理活動,不如說是學生文學閱讀的成果展示。當然,這一次的展示,作者是作了較為充分的準備的。從前期的閱讀指導到最後問題的形成,到最後活動的組織,本設計都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緊緊圍繞「走近文學大師」這一主題來開展。活動的開展實際是活動過程的實錄,當然,儘管是實錄,設計的思路還是很清晰的。多媒體的展示與師生的言語,既有文本內容重現於評價,又有文學作品閱讀鑒賞的展現。總體而言,這一次活動尤其是《家》這一環節,能夠體現學生對作家思想的理解。(雖然《圍城》與《巴黎聖母院》更多的是走近文本,但這一活動對於促進學生的文學閱讀仍具有積極的意義。)
作為一次活動的設計,我們感到學生整體的參與仍略顯不夠。如果能夠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极參与,踴躍發言,效果當會更好。(李都明)
推薦閱讀:
※太虛大師:建僧大綱
※《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第25課:諸佛作證,稱名必生──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二)
※[翡玉]發點大師們拍賣的玉石雕刻作品
※大師夏仲奇遺例解讀之《八十歲的新郎》
※蓮池大師《竹窗三筆》僧務雜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