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入門
好多人問我,中醫怎麼入門?中醫入門讀什麼書?我就用這篇文章統一回答一下吧。首先,總的思路是——古代中醫知識+當代西醫知識。有人會問,我問得是中醫入門,你讓我學習西醫知識做什麼?我告訴你:在當代,不學習西醫知識的中醫,是不足以稱為醫生的,西醫知識,對於當代中醫人來說,不是選修課,而是必修課,還是知識基本結構的基本組成部分。首先,回答自學模式、師承模式與院校模式等。我本人生在中醫家庭,從小在老藥鋪長大,青春期因為「中醫科玄問題」,而叛逆去了理工類大學,後來走的師承路線,自己也在中醫藥大學蹭課近兩年,那我簡略的說一下體會與經驗。首先,自學中醫是完全可行的!古今名老中醫,好多都是自學成才,如吳鞠通、張錫純、李克紹、皇甫謐、繆希雍、徐靈胎、黃元御等等。(人名不分先後,隨便舉的例子。)其次,關於師承,如今國家支持中醫藥事業,只要你願意學習,找一個主任中醫師,辦一個師承的證明,認認真真跟著看病抄方,還是很方便的。院校路線就不多說了,院校的學子有這麼多老師指導,就不用我在這裡嘮叨了。各位,各大學基本是對公眾開放的,誰也可以去旁聽,你有時間,為什麼不去大學旁聽呢,這個,不局限於中醫藥專業,估計任何大學都不排斥人們來聽課吧?這裡,我們重點說一下自學中醫。自學中醫,特別是家裡不是從事醫療行業的人,最大的短板是沒有接觸臨床的機會,特別是當代醫療行業如此健全,醫生職業有如此法規嚴格的執業資格要求。不像古代,自學中醫的人,慢慢傳出名氣,可以慢慢的有人求醫問葯,自己也可以慢慢的集攢臨床經驗。那怎麼辦呢?一是師承,跟著老師接觸臨床。二是考證,然後去基層的社區醫院,尋找實習、工作的機會。下面,具體說一下,中醫入門的書籍。1、經典類此所謂——由源及流的路徑。2、小經典+通識類+方葯類此所謂——由流及源的路徑。3、中醫院校教材類這是當代大多數中醫人的路徑。4、西醫書籍5、其他你可以選擇:1+4模式,也可以選擇2+4模式,也可以選擇1+2+3+4+5模式,等等。但是,4是必選項。各類圖書舉例1、經典類
有幾本,是不是經典,可能有爭議,但是,我覺得都是經典。2、小經典+通識類+方葯類
這樣的書,還有很多,我甚至覺得,像《景岳全書》、《張氏醫通》、《千金方》等等,未嘗不可以初學而讀之。當然,汪昂、陳修園的書,還是比較適合入門的。3、院校教材
《中醫診斷學》沒找到樣書,抱歉。這些是中醫院校教材的基本框架,考試也以這些為主,如執業助理、執業、考研等等。其他,如四大經典的教材,如醫古文,如各家學說,如炮製學,藥用植物,推拿學,等等,就不在這裡羅列了。4、西醫書籍
對於一個中醫人,能把這些好好學一學就不錯了,其他如麻醉、腫瘤、免疫、影像等等,有餘力的自己再學吧。註:本人西醫知識,很慚愧,有空一定要惡補,沒學好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沒學好反而排斥它,甚至有無用論的思想,就可怕了。5、其他如一些當代大家的一些「小書」
劉渡舟先生的一些文字:
附:個人比較推崇的一本書(或者說一套)一百年前,中西結合的牛人,雖然也有糊塗的地方,但在那個說胡話的年代,能說出如此理性的明白的言論,已經不容易了。
附:師承及確有專長資料
附:這本書,根本不適合初學者,好多「老學者」,也未必讀得懂……這是作者,個人的思考、感悟而已,正確與否,估計還沒有定論吧?
附:個人建議。1、不僅要到醫院、到門診跟師抄方,一定要親自抓藥,抓一段時間,對葯的感覺,就不一樣了。2、去中藥材批發市場去看一看特別是亳州、安國、樟樹、玉林、蘄春等等,可以去蘄春李時珍故居看一看,院子里有好多藥用植物,也到墳頭轉一轉。亳州藥材市場邊,華佗故居,華祖庵,很有意義的一個地方。以及安國藥王廟,不說了,懷念起來了……3、到藥用植物園、植物園、山裡去看一看,藥用植物。特別推薦:廣西南寧藥用植物園,天下第一!雲南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天下第一。還有,景洪的南葯園。還有,華南植物園等等。最後:匆匆寫了這麼多,一定有很多錯誤與遺漏的地方,就這樣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