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第一四九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49 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台北凈宗學會」陳會長到我們此地來,要求我們對台北同學講幾句話,我們就利用這個時間。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就是佛家常說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洛杉磯凈宗學會」陳景昌會長也打電話給我,我說我們用一個題目,勉勵我們凈宗的同學。這兩句話在佛家是老生常談,可是它的意思很深,真正能體會得的人並不多。這兩句話包括了全部的佛法,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出不了這兩句,所以它的範圍境界是無限的深廣。我們要度自己,要幫助別人,尤其是今天大家都很關心消災免難,只要把這兩句話真正做到了,不一定要完全做到,能夠做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你就得度了。 從哪裡下手?我們凈宗成立的時候,提出修行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諸位仔細去想想,不是屬於第一句「慈悲為本」,就是屬於第二句「方便為門」,總離不開這個大前提,大原則。凈宗修學的五個科目,第一個是「凈業三福」,我們做了沒有?怎麼個作法?所以佛法修行的根是在「孝親尊師」,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怎樣把這一句提升到菩薩修學最高的境界,那就是普賢行了。普賢行跟一般大乘菩薩行還是不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普賢行是平等心、清凈心修學的,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清凈平等覺」,只要用這個心來修行,這就是修的普賢行,這是慈悲方便到了極處。 行人心目之中,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我們的父母,不是把他看作父母,真的是父母。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真的是諸佛如來,我們在《華嚴經》上得到證明。換句話說,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們應當如何對待父母?如何對待佛陀?慈悲是這樣生出來的,往後都是屬於方便,所有一切的教學都是方便法。我們今天修學沒有紮根,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這是凡夫的觀念,錯誤的觀念。諸佛如來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是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做為宇宙的中心,自己是這個中心裏面的一個分子而已。所以佛菩薩能受到九法界一切眾生的敬仰,這也就是中國人諺語裡面所說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佛菩薩得人和。人和從哪裡得到的?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白了,知道主從的關係,主是一切眾生,我們是隨從,一切眾生是主,我為一切眾生服務。你們看看經典上,諸佛如來是不是為一切眾生服務?我們要從這裡學。
民主講到究極處是佛法,佛眼睛當中眾生是主,佛菩薩為他們服務,服務的時候要順從。普賢菩薩的十願,「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菩薩行、佛行。我們今天搞錯了,是自己為主,叫別人順從我,顛倒了!所以我們失掉了人和,無論世法佛法都不能成就。幾個人懂得這個道理?慈悲、方便落實,我們以普賢菩薩教誨來說,第一個:「禮敬諸佛」。一切眾生就是諸佛,我們是不是以對如來、對世尊、對阿彌陀佛的恭敬心,對待一切眾生,我們有沒有這樣做?你能夠這樣做,恭喜你,你是普賢菩薩,你修普賢行。我們今天說「我為什麼對他要禮敬」?你不了解這個原因。這些人都是壞人,都是惡人,都不做善事,我對他還要禮敬嗎?你根本不曉得事實真相,你要曉得事實真相,你就會禮敬。 誰知道事實真相?中國古時候的舜王。舜王的父親,舜王的後母,後母的弟弟,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我們一般人說這是最壞的人,最狠毒的人,可是舜把他看作父母,把他看作兄弟,沒有看到他的缺點,覺得父親、後母、弟弟都非常可愛,他們對我不好,一定是我自己有過失。他不見別人過,只見自己過,天天反省,天天改過,最後他的父母兄弟心態都轉變過來了,都對他好了,人和!「家和萬事興」,家一和就感動鄰里鄉黨,感動當時的國王∣堯王,堯王聽說有這麼一個人,把兩個女兒嫁給他,王位讓給他。什麼原因?人和。我們今天只看到別人過錯,沒有看到自己的過錯,只有我們不是修普賢行。普賢行比大乘菩薩行還高,高就是什麼?一切眾生真的是我父母。父母哪有過失?只是我自己的過失,得不到父母歡心。 你們從這個例子上仔細去想,我們喜歡批評別人,說實在的話,凡夫哪有資格說人家的過失?自己本身有過失,你怎麼有資格說人家的過失?到本身沒有過失的時候,看到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都是父母,大乘戒經裡面所說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個話佛在經論上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不是比喻,是實實在在的話。慈悲心是從這個地方生出來的,如何孝養、如何恭敬、如何對待,那都是方便。所以我們提倡修行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這五個科目。三福的前兩句是根、是根本。所以什麼是佛法?最簡單的答案,孝親尊師就是佛法,徹始徹終,佛法修的是孝道、師道。 普賢十願,你們自己想想,「禮敬」我們有沒有做到?光拜佛沒用。佛的形像在此地,拜他有什麼用處?要把拜形像這個心境心行,落實到一切眾生,你就是修的「禮敬諸佛」。「諸佛」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這大家知道「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這個話是佛方便說,佛的真實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是說真的,《華嚴》、《圓覺》上佛都是這個說法。所以我們要學佛菩薩,我們此生為一切眾生服務的,為諸佛如來服務的,為父母服務的,只見自己過,不見他人過,我們的道業就能增長,就能成就。 行門方面,真正用功是觀想念佛,無論是哪一個法門,這個原則不變。昨天我們節錄天主教修行的方法,我看到它的「十誡」,我把它影印下來給諸位同學做參考。它第一誡就是做早晚課,第二誡講發願,第三誡講沒有正當的理由,早晚功課沒做,所以這三條就是佛法講的,第一條是不懷疑,第二條是不夾雜,第三條是不間斷,你們仔細看看它前面三條是不是這樣的。後面的七條,就是我們佛法裡面的五戒十善。第四誡跟佛法的理念相同,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第四誡它的文是關於晚輩的本份,不孝敬父母,不聽父母或師長的話,對父母師長失敬。不過他沒有佛法裡面所說的,一切眾生是我們的父母師長,他沒有這個說法,這是佛法修學殊勝之處。如果我們把眾生看作眾生,跟其它宗教有什麼差別?甚至於還不如人家,天主教、基督教值得我們尊敬。不過他沒有講不殺生,講不殺人,我們佛法講不殺生,比他範圍廣。第六誡是不邪淫,第七誡是不偷盜,第八誡是不妄語。不偷盜裡面,侵佔偷取別人的財物、買賣不公道、做事不公正、借東西不還、故意損壞別人的東西、幸災樂禍,統統是偷盜,他講得簡單明了。不妄語裡面說,說謊話、虛言假意、論別人的長短、說別人的是非、破壞別人的名譽、冤枉別人、妄斷別人、挑撥是非。他們是真正能做到,必定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護。 我們是學佛的佛弟子,以為在其它宗教之上,佛所講的這些道理,你明白了沒有?佛教導你日常生活行為,我們做到沒有?佛講的理論,我們不懂,佛教導我們的方法,我們沒去做,不如別人。別人將來會升天堂,諺語常講「地獄門前僧道多」,我們的心行是落在三途,遠遠不如人,這個罪過就深了。我們穿佛的衣服,每天接受佛的供養,沒有依教奉行,破壞佛法的形象,這什麼罪?破和合僧,我們學的佛是假佛,不是真佛。所以我們要想真正有成就,要想消災免難,一定要學學舜王;六祖惠能大師也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對人對事對物,只論現行,不論過去。過去他做錯事情,我們也做錯過事情,諸佛菩薩在因地上也做錯過事情,不論過去,只論現前,他現前做得不錯,我們對一切眾生恭敬心才能生得起來;常常看別人的過失,這個恭敬心生不起來。恭敬心是自己的性德,不敬是煩惱,為什麼讓自己的煩惱常常起現行,不讓自己的性德流露?這裡面的功過、善惡,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 所以真正修行人,佛法里常講常生歡喜心,常生恭敬心。念佛人,尤其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凈念相繼」,凈念是善念,凈念是正念,唯有不見世間過的人,善念正念才能現前,才能永遠保持不失,才能保持到人和,「家和萬事興」!你一家和合,一個道場和合,這個道場興旺。一個家庭興旺,一個道場興旺,就帶動許許多多的道場,潛移默化,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所以佛經裡面的話,字字句句我們要細心的去讀誦,不可以粗心大意,粗心大意往往把人家的這個意思解錯了,曲解如來真實義。 《無量壽經》的會集,夏蓮居老居士是再來人,不是普通人。我在佛羅里達講經的時候,那邊有特異功能的人,看到夏蓮居的照片,他們非常驚訝,這個人身體是透明的。什麼叫透明?一絲毫的污染都沒有。這些外國人是跟悟塵法師講的,悟塵那時候還沒有出家,他告訴我的。而且那些特異功能人講的話沒錯,他說現在這個人已經不在了。他是個再來人,他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主要任務就是會集《無量壽經》,使這個經本能夠流傳後世,廣度眾生。他是示現,三年的時間才把這個經會成,又用七年的時間做訂正,實際上哪裡需要這麼長的時間?示現給我們看的,讓我們增長信心。我們今天在裡面挑剔毛病,那是凡夫知見;我們解的意思不圓,是我們自己程度不夠。虛心懺悔!如何才能解如來真實義?要心地清凈,要一塵不染,清凈心生智慧,智慧才能深解義趣。 我們在《慕西》第四十一期看到「世紀末的驚心數字」,這裡面是講的美國,美國有統計,世界其它國家地區沒有統計,大概也不例外。你看看這些東西,想想現在是什麼社會?再問一問應不應該遭劫難?自己就清楚、就明白了。劫難來了,我們應該如何去處置,自己也就明白了。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才能夠自度度他,才能夠真正避免這種大劫難。好,今天時間到了,我謹以這一點貢獻給我們凈宗學會的諸位同學。謝謝大家! 太上感應篇﹝第一五0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50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六十六節: 【形人之丑。訐人之私。】 《彙編》批註裡面第一段說得非常好,「人之醜行,所謂言之辱而不可聞於人者也。爾乃形容暴露之,則厚道既傷,陰騭隨捐矣。」這一段已經把惡作都給我們說出來了。古人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試問世間人,哪一個人沒有過失?誰沒有私隱?所以說揭露別人的醜行、私隱,這是最不道德的事情。一般講最傷感情的事情,喪失自己的厚道,喪失自己的陰德,而跟人結下了深仇大恨,這個我們要知道。言語傷人往往在不知不覺之中,結下來深仇大恨,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世間從前讀書人知道,都能夠謹守,古德講修行人最大的忌諱就是說別人的好醜,乃至於一切世事與自己不相干的,「口不可說,心不可思,但口說心思,便是昧了自己」;這個昧就是昧了自己的良心。後面說得好,「若專煉心,恆搜己過,哪得有功夫管他家屋裡事」,這就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不是沒有眼睛,不是看不見,沒有功夫問別人的過失,自己一身罪業,一身過失,改過自新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管別人的事情! 所以一個修行人,在一生當中道業有沒有成就,這是個關鍵。喜歡說別人過失,喜歡打聽別人過失,這種人決定不是修行人,這種人決定是三途的人。所以我們自己在六道裡頭,將來的前途如何,自己心裡比什麼都清楚,比什麼都明白。過去有人問我,說「我會不會墮地獄」?我回答他這個話不必問我,你自己好好檢點檢點就知道了。《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給我們所說的毀謗三寶,毀謗修行人,毀謗之罪都在阿鼻地獄,我們要相信。破和合僧,破壞道場,尤其是一個正法的道場,你一個念頭讚歎,得無量無邊的福報;一個惡念的毀謗、嫉妒、障礙,造阿鼻地獄罪業,禍福總在一念之間,人就是這麼愚痴。 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造作這個罪業?自己不是聖賢,必定有造作,只是輕重大小有差別。學佛的人,甚至於出家的人,埋怨釋迦牟尼佛,批評祖師大德,多得是。批評經教,批評古大德的言論著作,我們常常看到。而沒有去深思,不必說佛經了,古德語錄里他說的這些話,他為什麼要這樣說?他對什麼人說?他說的用意何在?我們沒有去深刻的求了解,任意加批評,就造罪業。我們不了解人家的用心,不了解當時的環境,佛說法,佛常常告訴我們「佛無有法可說」,祖師大德也無法可說。為什麼說法?替眾生治病,所以說法他一定有對象,那個對象是什麼毛病,對象執著空,佛菩薩就說有;對象執著有,佛菩薩就說空,所謂說法無非是對治毛病,把他的妄想執著打掉而已,其實他哪裡有法好說,何嘗說過一句法,破一切眾生執著而已。而我們後學的人很糟糕,把佛那些說法就當作證詞來審判他,說他說錯了。不但自己犯了大病,在這地方生起妄想分別執著,還叫一些人來附和,叫一些人生起妄想分別執著,你說這個罪過重不重? 我們今天學佛稍稍明白一點意思,諸佛是隨類化身,沒有一定的身相,隨機說法,無有定法可說;說真的話,無有法可說。所以佛在《般若經》上說,有人以為佛說法了,這就叫謗佛,何況其它。你要說佛有法可說,已經就謗佛了,這個意思很深很深。讀《般若經》的人多,都沒有想到佛這個教訓,佛為我們大家的申明。世間人的言行,我們都不能夠批評,最好是不批評。所以古德、儒家教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行;儒家教世人,不合禮的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 天主教裡面,我看到他們所讀的經,也是這個說法。他這段感謝經裡面幾句話說得很好,「主扶救我」,我們很容易被一切人事物迷惑,喪失了理性,求上帝幫助,「俾知痛悔改過,專心憶主」,我們念佛,他們念上帝,念要專念,專念就產生效果。「我心已足」,這是知足。「不圖外物」,對於其它的一切人事物,都能夠放得下。「主原教我」,原本教我們,「毋聽淫聲,毋視邪色,毋道非禮之言,毋取非義之物,毋踐非禮之地,心毋妄思,意毋妄動」。你看看人家所講的,我們跟外教少接觸,接觸之後,我們會五體投地,他們如果能夠依教奉行,這是世間的大聖大賢。 天主教裡面我看到很多句子,要求信徒要做社會的好榜樣,跟我們提出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完全相同。我們凈宗講「信願行」,他也講信願行,他們有三德│信德、望德、愛德,望是希求。信德是「信」,望德是「願」,愛德是愛天主、愛人如己,是「行」,他們也有信願行。我們講六波羅蜜,他們講四條,四種樞紐的德行是「智、義、節、勇」。智是智慧;義是布施,不希求回報;節就是忍辱;勇是持戒,勇於改過自新,他們也都有。和平禱詞裡頭尤其殊勝,非常感動,它能成為世界大宗教,擁有那麼多人的信仰,有它的道理。我們今天講學佛,實實在在跟人家比,遠遠落在人家後頭,人家決定能升天,我們落阿鼻地獄,這是我們要深思反省檢點。他們早晚祈禱,他們有早晚課,早晚祈禱,時時刻刻省察檢點自己的過失,改正自己的過失,比我們認真。佛陀雖然有非常殊勝的教誨,可是在末法時期多數流於形式,所以「信解行證」這四個字有名無實。 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學們,我們死了以後往哪裡去?不要以為自己很年輕,「黃泉路上無老少」。尤其現在世間災難很多,你看最近台灣的地震,幾秒鐘的時間,一家人都死了,我們看到還不能警惕?所以印祖指示人,大眾學佛要把「死」字貼在額頭上,常常要問問自己,怎麼辦?要真干。我們實在講很想真干,為什麼自己毛病習氣改不過來?不是不想改,真想改。我們在大乘經念了很多,仔細思惟改不過來是聞經太少,我們聞法的時間太少。居士林老林長陳光別居士,最後這四年他聽錄像帶,每天聽八個小時,四年沒有間斷,每一部經都聽很多遍,這是佛家講的「一門熏修,長時熏習」,他成功了。他的成功,他抓住了機會,深入經藏,學這一部經,一部經要緊是深入,要能透徹了解經義,我們的信心愿心才生得起來,然後把自己過去的妄想習氣才能夠糾正過來,這叫真修。時間不算太長,四年的時間,一天用八個小時,這個也是示現給我們看的,八十多歲的老人開始用功還來得及。他本來早兩年就求往生了,為了護持居士林,多住兩年。由此可知,這種聞熏的功夫,兩年就能成就。
由此可知,我們今天的毛病,沒有肯真干,過失在自己。我們沒有把自私自利忘掉,沒有把貪瞋痴慢捨棄,對於佛陀的教誨是若有若無,讀誦的時候好象有悟,境界現前忘得乾乾淨淨,一切還是隨順煩惱,還是隨順習氣。所以我們要是晚課認真去思惟、去反省,這一天有多少過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一天當中想了幾樁好事情,做了幾樁好事情,兩相一比較就知道了,我們應該往哪裡去,這個事情哪裡要問別人!所以真正覺悟的人,自己改過自新是我們第一樁緊急的事情。如果起心動念,還去求別人的過失,就是我們自己最大的過失,沒有比這個罪更重的,這個心濁惡到極處。今天的社會為什麼敗壞到這樣的地步,就是整個社會大眾,人人都學會批評別人,輕慢別人,所以才感召這個報應。 我們看看諸佛的凈土,世尊給我們說,那個社會是人人彼此互相讚歎,沒有攻訐別人。我們再看看基督教、天主教的經典,他們經典裡面所形容的天堂,也是一片讚美的音聲,沒有毀謗,沒有攻訐,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反省。所以這兩句教訓,我們要常常記住,決定不能犯。如果犯了這個過失,念佛決定不能往生,為什麼?你是惡人,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雖然念佛,念得很不錯,念得很多,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二十萬聲佛號,但是你心惡,你的行為惡,往生凈土的條件是「心凈則佛土凈」,心地穢惡不能往生。今天時間到了。 太上感應篇﹝第一五一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51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六十七節: 【耗人貨財。】 六十八: 【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 我們今天讀這四句。這些過失在現代的社會是非常普遍,在佛門裡面也常常見到。『耗人貨財』,批註裡頭注得很多,諸位自己可以做參考;總而言之,就是不知道珍惜物力。特別是在一些已經開發中富裕的社會裡,沒有過過苦的日子,不知道財物的艱難,也沒有人教導你,這個事情是最折福的。學佛的人多少有一點概念,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們這一生所受用的都是過去所修積的福報,福報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不懂得惜福,任意的糟蹋,隨便的濫用,你的福報就會提早耗盡了。 所以我們看到社會上許許多多人,可以說到處都能見得到,年歲老了之後,受貧窮的困苦。實在講他晚年應當享福,不應當受這個苦報,為什麼受這個苦報?年輕的時候不懂事,把福報耗盡了,所以到年老的時候求別人救濟。現在這個世界許許多多國家照顧老人福利,有些地方做得很好,實在講這是治標,不是治本。如何從根本上照顧老人福利?從小教他惜福,教他節儉,這個道理幾乎所有宗教裡頭都說到。要節儉,要惜福,要造福,你年老的時候才有福報,你的財用不會缺乏,你會有很多年輕人照顧你。這裡頭的因果我們要清楚,當我們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照顧老人,自己老的時候就沒有人照顧,因緣果報。我們肯用財力幫助別人,自己年老衰老的時候,也會有人以財力幫助你,回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尤其是道場常住物,經論裡頭佛說得太多太多了,不知道愛惜常住物,折福比普通要超過很多很多倍。所以佛在經論上常講,什麼樣的重罪佛都有辦法幫助你,唯獨偷盜常住物,十方一切諸佛都沒有辦法救你,沒有辦法幫助你。為什麼?偷盜的那些物有主,你偷盜一個人的,你將來還一個人,這個債好還,不難!如果這個人寬宏大量說免了,你就沒事了。如果是個團體,這個財物就屬於整個團體所共有的,你要偷盜它的物品,那你欠的債可麻煩了,這個團體有多少人,都是你的債主。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對於公共設施要加倍的愛護,功德最大!如果這是一個城市的公共設施,你要偷盜了,結罪是這一個城市的市民都是你的債主。如果說國家的設施更麻煩了,你要是偷盜,這個國家有多少人,那都是你的債主。像中國是個大國,人口十幾億,你要偷盜國家這些設施的話,你的債主就有十幾億,還不清!但是十幾億人還是有數量的,佛菩薩還是能幫得上忙,還是能救你;寺院常住物,佛不能救了。為什麼?寺院常住物是通十方三世的,這個麻煩就大了,這個結罪是無量無邊,所以是地獄果報。我看到居士林跟凈宗學會這邊,常常貼著《地藏經》上的一段話,警惕大家常住物千萬不可以侵犯,這個警惕做得好,許多人疏忽掉了。為常住節省,這個福報都不可思議;浪費常住,折福同樣也不可思議,這個我們要懂。養成節儉的習慣,養成愛惜人力物力的習慣,這個人就有福了。 底下一句『離人骨肉』,這個造業。現在這個社會離婚率非常之高,還有許多律師專門幫助人離婚的,就犯這個罪,果報不好,將來他的果報是妻離子散,造什麼樣的因,必定受什麼樣的果報。挑撥是非,破壞人的家庭,破壞一個團體,佛法裡面五逆罪裡頭「破和合僧」,這三句與這個都有密切的關聯。別人所愛的你在旁邊看到嫉妒,不擇手段去間離、去破壞;幫助人為非作歹,古德教我們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助人為非』是成人之惡,這都是屬於大惡,果報都在地獄。地獄也很複雜,裡面受苦種類不一樣,時間長短不相同,看他造作罪業的輕重。如果他的破壞,無論是一個家庭,是一個團體,看他的影響面,如果影響面大,影響的時間久,這個罪業就重了。看破壞的是什麼人,他這個人對社會、對眾生影響的大小,影響的久遠。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世尊給我們舉了個例子:兩個說法利生的比丘,受到別人的嫉妒。世出世法這些事情我們常見,你有好事情,出家人講經說法,如果法緣很勝,聽眾很多,再有皈依的多,供養的多,嫉妒就更多了,想種種方法來破壞,讓這些聽眾對法師喪失信心,破壞這個道場,這是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果報在阿鼻地獄。地獄裡面感受時間長短,跟我們人間時間不一樣,現在人所謂時差。佛說以我們人間這個時間來算,他墮在地獄一千八百萬年,而實際上他在地獄裡面感受,那個時間是無量劫,我們常講度日如年。所以造作罪業很容易,時間很短暫,挑撥是非幾分鐘、幾個小時,就能把人家非常好的關係破壞了,造口業!三業裡面口業最容易犯,不知道這罪過的輕重。所以世尊在《無量壽經》給我們講善護三業,把口業放在第一,第一句「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別人沒有這個過失,你造作無根的謠言,破壞別人,罪過極重。縱然別人有過失,你知道真的過失嗎?他真有過失嗎?菩薩、善知識接引眾生,方便多門,歸元無二路。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甘露火王,我們看起來這個人有過失,瞋恨心那麼大,嚴重的刑罰對待眾生。他是菩薩,他用那種手段度那一類的眾生,我們凡夫哪裡曉得?看那是過失。勝熱婆羅門的愚痴,伐蘇蜜多女的貪愛,這是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菩薩用貪瞋痴這個方法,人家度眾生。我們沒有智慧,沒有法眼,看不出菩薩的用意,隨便造作口業,隨便的惡意批評,間離中傷,造無量無邊罪業。 所以佛在經上勸我們,提醒我們,我們沒有證得阿羅漢的果位,見思煩惱沒斷,決定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不要相信自己的看法,不要相信自己的判斷。真正的是非善惡,我們沒有辦法明了,我們看到外面的形象,我們不知道人家的用意。學佛的人要用什麼方法處事待人接物?沒有這個能力,看到人行惡事,我們合掌念阿彌陀佛,這個正確的。所以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的原則,我們要記住:「禮敬諸佛,稱讚如來」,他行的是善法,與社會、與眾生有正面影響的,我們不妨讚歎;他行的是惡法,好象對社會、對眾生有負面影響,但是我們不知道他的用意,不讚歎,禮敬而不讚歎。佛教給我們這個態度,我們要學會。所以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對於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這些人好象做的是負面;他有禮敬,他沒有讚歎。教給我們、示現給我們看的,他們所作所為諸佛如來讚歎,手法高明,這就是四攝法裡面的「同事攝」,我們凡夫做不到。他用的手段好象是非法,用意非常好,效果非常好,他能教人在苦難當中覺悟回頭,給他苦受,這是我們凡夫做不到的。凡夫不但做不到,我們想都想不到。眾生根性不一樣,習氣不相同,所以菩薩接引眾生的方式也就不一樣,手段也就不相同,他可以做,我們不能做。 基督教裡面說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我們佛法裡頭就看得很清楚,代眾生苦布施,代眾生苦供養。那個害耶穌的人,判他刑的人,執行刑法的人,我們看到這是惡人,佛菩薩看到他是善人,我們怎麼會懂?沒有一個不是善人。正如同我們在經典上念到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一樣,那比耶穌釘十字架還要殘酷。耶穌釘十字架沒有什麼了不起,四個釘子釘在十字架而已,忍辱仙人被歌利王用刀一片一片割死,凌遲處死,比耶穌那個還要殘酷。忍辱仙人成佛了,忍辱仙人發願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他。那是什麼人?釋迦牟尼佛的前世。歌利王是什麼人?佛的第一個得度的弟子憍陳如尊者。菩薩示現,我們怎麼會知道!沒有歌利王這個緣,菩薩忍辱波羅蜜就不能圓滿,他是幫助菩薩成就圓滿波羅蜜,大功德一件,這我們凡夫怎麼會知道! 世出世間諸法無量因緣,理太深了,事情太複雜了,不是我們凡夫智慧能理解的。所以我們信奉佛陀的教誨,老老實實依教奉行,決定遠離一切惡業,積功累德,成就自己的法身慧命。這些事情別人做,我們不知道他是不是佛菩薩再來的,他是不是來度眾生的,我們自己是凡夫,決定不能造;我們要是造作必墮地獄,這是千萬要記住的。批註內容非常豐富,諸位自己去讀。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五二集﹞ 澳洲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52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六十八節:
【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 這三句前面曾經介紹過,它的意思很深很廣,而且很容易違犯,多講幾次加深我們的印象,對我們會有好處的。世間人每一個人都想好,都想求善,可是往往造作一些過失自己並不知道,這個原因我們可以理解的。現代的教育跟過去不相同,古人非常重視防微杜漸,知道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人是動物裡面的一種,他能夠高於其它的動物,就是因為他受過教育,他懂事,他明理;一般動物它沒有能受這個教育,這是人跟其它動物差別的所在。如果人要不受教育,這古聖先賢都知道,在所有動物當中,他是最可怕的動物。像我們意識當中常常感觸到的毒蛇猛獸,它吃飽了之後,它絕對不會侵犯其它的小動物。可是人這個動物不然,他吃得飽、穿得暖,一切過得很自在,還要欺負別人,還要去殺害別人,所以人在動物裡頭,我們仔細去想一想,是所有動物裡頭最殘忍的。所以古聖先賢、佛菩薩再來,化導眾生,眾生裡頭主要的是人道,人如果覺悟了,成就非常快,那是其它的動物遠遠比不上的。人要不受教育,墮落也很快,墮落在阿鼻地獄,這個現象我們已經看得很清楚。 佛教我們要把這些錯誤的心理行為修正過來,古大德無論是宗門教下,都勉勵我們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根本是心地、念頭,要把念頭轉過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實在講不只是世尊一個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講些什麼?《般若經》裡面所說的「諸法實相」。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一切法的事實真相,就說的這個;這個說法沒錯,確實講的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裡面最重要的,為我們說明宇宙從哪裡來的?一切萬物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這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統統通達明白了,在佛家講你成佛了;事實真相完全迷惑了,這叫眾生,佛跟眾生差別就在此地。而事實真相是什麼?佛講得很多,我們不相信,我們不能理解,我們也沒辦法接受。佛說「宇宙人生、一切萬物是自己」,這話我們聽起來不懂,怎麼會是自己?真的是自己,悟了的時候才知道是自己,迷了的時候不知道。 就譬如我們一個人,我們人身體,大家都曉得無數的細胞組成的,我們人的身體就好比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是一個整體,是一個生命。可是我們裡面每一個細胞它並不知道,各個細胞都獨立,各個細胞都自以為是,不能夠互相合作,不能夠互助合作,彼此還互相妨害,那這個部分就麻木了,就生病了。所以今天是什麼現象?不僅僅是一般人說地球病了,宇宙病了。好在這個病是局部的,不是全體,所以還有覺悟的,覺悟的那個好細胞幫助壞細胞恢復,恢復健康;好的細胞就是諸佛菩薩,壞的細胞是六道眾生,是一個生命整體,千經萬論,就給我們說明這個道理,我們不知道。佛費盡口舌講了四十九年,真正聽懂的人有幾個?實在不多,聽懂的人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個人就成佛了。 也許說有人聽懂了,懂了習氣沒改過來。是有,但決定不是我們六道凡夫。哪些人?阿羅漢、權教菩薩,他們確實超越三界了,他們懂了,他們心理真改過來了,習氣沒改過來。在小乘人,習氣改過來了,是辟支佛;大乘,習氣改過來了,是法身大士。不是法身大士,他確實轉過頭來了,習氣還在。大乘講權教實教,差別就在此地。內心轉過來,他的行為決定不一樣,從哪個地方看?處事待人接物,就是我們講的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完全顯露,自自然然的顯露,沒有一絲毫勉強。我們現在學,學得還不像,這是勉強的,不是出自於自然的;契入境界的,真的明白了,就是自然的。可是勉強也得要學,如果不勉強,你就達不到自然,諺語里所謂的「習慣成自然」,可見得這個習慣就是教學。古老的教學,從小孩子慢慢把它養成習慣,到他覺悟的時候,純熟自然。所以從習慣上可以能夠培養你,讓你契入境界。 由此可知,佛法要修行,你這個經教念得很熟,也都能理解,但是你不肯去做,你的理解是有範圍的,廣狹淺深都有範圍,你沒有辦法超越你的極限,所以一定要在行門裡面去驗證你所信、你所解的,這叫功夫。到完全契入境界了,功夫兩個字都談不上了,沒有了,那就叫回歸自然。自然是什麼?法性;宗門講明心見性,教下講大開圓解,這個人就成佛了。成佛,佛也有差別,有圓滿的佛,有不圓滿的佛。古人用的比喻,在佛經上也有這個比喻,比喻得好,把究竟圓滿的佛比作夜晚十五的滿月,究竟圓滿了;沒有圓滿的,把他比喻作初三、初四到十四的月光,那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真佛!所以真佛裡頭,有圓滿,有不圓滿,但是他是真佛;也就是說他已經回歸自然,已經與法性圓滿相應。為什麼說他還不能達到究竟圓滿?也就是習氣沒有斷,沒有斷盡,所以斷習氣不容易。如果是勉強修學,真誠、清凈、平等、慈悲心沒有完全從自性里流露出來的,那是權教菩薩,就是十法界的,沒有超越十法界。十法界裡頭有聲聞、緣覺、菩薩、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沒有回歸自性,他們還在真正用功努力,也就是我們今天講他在做功夫。法身大士「功夫」兩個字談不上,沒有了,念頭都沒有了;不但講形式,念頭都沒有了。 這種境界我們能不能達到?答案是肯定的,決定可以做到,而且我們凡夫,薄地凡夫一生當中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能做到!《華嚴經》上善財童子給我們做了榜樣。善財童子是什麼人?修學大乘佛法的人,修學大乘圓教佛法的人,這個人就叫善財童子。換句話說,這就是肯定告訴我們,我們如果修學大乘圓教,一生可以證到究竟圓滿的佛果,問題是你肯不肯干。初學的時候當然很痛苦,痛苦在哪裡?痛苦在改變你的習氣,你的習氣已經養成了,養成一個壞習氣,現在把壞習氣統統改過來,很痛苦!譬如喜歡睡懶覺的,每天早晨要睡到十點鐘、十一點鐘起床,現在叫他五點鐘、四點鐘起床,好難過。我們今天修行感覺得困難,就是這種情形。其實天一亮四、五點鐘起來,正常的;我們搞到十一、二點起床,不正常。現在我們的觀念是不正常認為正常,那個天一亮起來這算不正常,所以我們看到佛菩薩不正常,覺得我們都很正常,我們過失在這裡。 所以佛法修學最重要的先把觀念糾正過來,然後觀念如何能夠變成行為,那叫真功夫。回歸到自性,現在人講回歸大自然,回歸到自性,那就成佛了。《華嚴經》上講法身大士,《金剛經》江味農居士所說的四十一位諸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位諸佛,《金剛經》上講的諸佛如來,是指這四十一個位次的,他說得好!所以我們一生當中肯定能成就。可是一切眾生成就不一樣,從前善導大師講得好,「總在遇緣不同」,這個話講得非常有道理。善導,古書裡頭傳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阿彌陀佛到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我們相信太多了,他身份沒暴露。身份暴露大家所知道的,善導是有,在中國歷史上可能他是最早的被人家知道;第二位是永明延壽禪師,第三位是國清寺的豐乾和尚,這三個在歷史上有記載的,阿彌陀佛示現的。也有人說,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示現的。菩薩示現的多,布袋和尚我們曉得是彌勒菩薩示現的,示現出家相;還示現一個居士相,唐朝時候的傅大士是彌勒菩薩化身。所以我們曉得,佛菩薩在這個世間不暴露身份,默默的在做,潛移默化,多得很!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裡頭,很多!很多!正是布袋和尚所說的,「時時示世人,世人常不識」,這世間人不認識他。 由此可知,明白人照顧不明白的人,多數!諸佛菩薩是明白人,六道凡夫是迷惑人,明白的人很多,在我們周圍,我們不認識。什麼時候你才會發現?你認真修行,你修行到一定的水平,你自己心清凈了,自己慢慢覺悟了,然後一看周邊,真的不少,才會發現。什麼時候發現,原來凡夫只有我一個,盡虛空遍法界都是諸佛菩薩,你入了境界。《華嚴經》裡面講的,你入法界了。什麼法界?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就是《華嚴經》裡面講的華藏世界,往生經裡面講的極樂世界,不必等死了以後往生,現在就見到,就入境界了。這個人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實報莊嚴土,現在他就證得實報莊嚴土,這個事情哪裡是假的,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稍稍努力一點,就能辦到。努力要把自己習氣毛病統統改掉,就契入境界,入境界得大自在,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自性裡面的三德秘藏∣法身、般若、解脫統統現前了,你的心理、你的思想見解、你的行為,永遠沒有過失了,這是我們要努力的。世出世間其它的一切法,假的!入這個境界,你怎麼會挑撥是非?這個「間離骨肉」也是挑撥是非。不但你不會去奪別人的所愛,你會成全別人所愛,你會助人為善。 我們昨天到圖文巴去訪問,看到一個教堂,我看到很感慨,澳洲這個房地產漲得太多太多了。我們這個道場這麼大,也是這麼一棟建築物,買的時候六十一萬,我們看看圖文巴那個小地方,那麼一點點大,他要五十五萬,不成比例,所以這幾年房地產漲這麼高。我們看中的是地點好,交通便捷。所以我昨天打聽打聽,有沒有熟人跟官方認識的,目的何在?我們要想地方上需要我們做些什麼事情。我不是想你要幫助我什麼,不是的;我幫助你們做什麼事情,你是主,你所喜歡的,我們來做,那你高興了。所以我們不是找你建個佛堂,叫你們來拜佛,他不會進來的,他不喜歡的。所以我們要去問一問,調查調查,你們這個地方需要什麼?希望我們做什麼?我們來配合你。我們是為社會服務的,為這個地區眾生服務的,我們是來干這個的,這個是佛法。
諸佛菩薩為社會服務,為一切眾生服務,服務的形式沒有限制,無量無邊,服務的內容也很多很多項目,但是它有個中心東西不變的,做好樣子給社會人看,這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這是永遠不變的,方式可以變。符合這個標準,這個就是佛法;違背這個標準是世間法,佛法跟世間法就這一念之差。為我自己的利益,需要你們幫助我的,這是世間法;為你們的利益,需要我怎樣幫助你,這是佛法,我們要從這個觀念上轉過來。我們住在這個地區,要了解這個地區的需要,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怎麼會作惡?怎麼會有惡的念頭?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決定不會違背這個原理原則,我們叫學佛,我們叫修行,我們叫弘法利生。佛家的名詞術語很好,可惜都被人誤會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一五三集﹞ 澳洲凈宗學會 / 檔名:19-12-153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晚上昆士蘭的宗教論壇在我們這個地方聚會,我們很熱忱的接待他,看到與會的宗教領袖們都能夠很歡喜,而且看到我們結緣的這些佛書佛像,他們自動的帶回去,我們感到非常的欣慰,非常的歡喜。看到大家滿面笑容的表情,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宗教的團結不是一個幻想,確實是可以能夠落實的。大家要我講幾句話,我也為了節省時間,提出一個重點與努力的方向,我們所希求的是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這個就是大乘佛法教學的落實。 佛教一切眾生「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這兩句話可以說是佛教的特色。世間所有宗教都教人「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是所有宗教教學共同的一個理念;但是佛家講的是「離一切相」,這個他們沒有說。如果只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而沒有離一切相,這個在佛法裡面叫修福,果報在三界,人天福報,是修福;要是離相那就叫功德,就不是福德了。離一切相,什麼是一切相?佛在《金剛經》上說得非常具體,「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就叫做一切相;一切相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四大類。「我相」就是有我,執著有個我,執著有我所有的,在佛法講「我」與「我所」,這個叫我相。身體,一般人指身體是我,身外之物是我所有的。我們身上穿的衣服是我所有的,住的房子是我所有的,財物是我所有的,妻子兒女、家親眷屬是我所有的;乃至於這是我的故鄉,這是我的都市,這是我的國家,地球是我的世界,它總有個「我」在裡面,這就叫我執。 所以我所範圍包括的很大,這個概念要不捨棄就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就從我執來的,因為有我執才有六道輪迴,所以佛講斷惡修善是正確的、對的,但是要把「我」放下,不能夠執著有我。有我,說實在話就有私心,我們講自私自利;沒有我,叫大公無私,要懂這個道理。沒有我,你的心量是跟虛空法界一樣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有我,你的範圍總是有界限,我的國家,你這個愛心,斷惡修善的愛心,那個國家是個範圍,你不會超過別的國家;我、我的世界,也是個範圍,你就不能超越地球;你能夠愛地球上所有國家、一切眾生,那別的星球呢?你就達不到了;再擴大,像佛法講我的娑婆世界,那也不行,娑婆世界之外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就不能去了。可見得佛教我們放下我執是正確的,我執放下之後,我們的生活空間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破我執,輪迴就沒有了,三界就沒有了,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 其餘三類的現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屬於法執。法執要不放下,你的活動空間是限制在十法界裡面;這十法界就是我們講的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教區三千大千世界。你要不肯放下法執,你的活動範圍在三千大千世界之內,出不了三千大千世界之外;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你沒有問題,你可以在裡頭自由活動了,釋迦牟尼佛以外其它諸佛剎土,你就去不了。你法執放下,這個就突破了,十法界突破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你來去自如了。什麼叫「人相」?人相是與我相對的叫人相,用這個字來做代表。所以不一定人相是一切人,這個觀念就錯誤了,人是與我相對的,凡是與我相對的都叫人相。什麼叫「眾生相」?所有一切萬事萬物都是眾緣和合而生,所以一切相都是眾生相。這是說明宇宙之間一切事物、一切現象是眾緣和合而生的,這是講的空間,我們今天講空間,空間的現象。「壽者相」是講時間的現象,有過去、現在、未來。所以眾生是講空間,壽者是講時間;說時空,把這個時空裡面所有一切現象全部都包括了。所以你要有分別,就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離開分別,這些東西都不會存在了,法界原本是一真。佛教我們離相斷惡修善,這就對了。 斷惡是自行,我們講自度;修善是度他。斷惡成就自己的德行,德行成就了,智慧也成就了。為什麼?智慧是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是我們因為有煩惱、有惡業,把我們的智慧障礙住了,透不出來。惡要是斷了之後,我們心地清凈了,清凈心生智慧;《金剛經》上講得很好,「信心清凈,則生實相」,實相是般若智慧,這叫自度。智慧生起來之後,智慧是報身,你就證得報身了,智慧現前,你居住的叫報土,實報莊嚴土;當然法身也就在其中了。這個叫自己成就,成就自己的報身跟法身。修一切善是應化身,是利他。幫助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還沒有恢復到自性,還沒有離開六道,沒有離開十法界,我們要幫助他。所以諸佛菩薩示現無量無邊的身相,幫助一切眾生。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別人不曉得,我們知道。所有宗教裡面的諸神,佛經裡面也稱為眾神,眾是多,許許多多眾神,都是諸佛如來的化身。佛菩薩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以基督身得度,他就現基督身;應以大梵天王得度,他就現大梵天王身。所以我們曉得,這在《華嚴經》上看到,我們講《華嚴》講了這麼久,諸位聽了都明白,所有一切眾神全是諸佛如來。所以我們心目當中,我們看眾神就是諸佛如來,我們跟尊敬阿彌陀佛、尊敬釋迦牟尼佛的心態,同一個心態尊敬神。他們不知道,我們知道。 我在前幾天訪問錫克教,錫克教的教堂,我們一般人講祭壇,就是說他們禮拜的地方,錫克教沒有像,他們沒有神像,他們拜的是經典,他的祭壇上供養的是經典,兩個大箱子裡面放的是經典,外面是用布蓋起來的,有兩個人拿到拂塵照顧,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他們拜經典。他對我們非常禮遇,請我們到他祭壇去,我們到祭壇的時候,我到那裡也跪拜。李木源居士在旁邊看,他看什麼?看他們錫克教徒的反應,在觀察。我去拜的時候,錫克教徒高興、歡喜。我們拜三寶|佛、法、僧;他們拜法寶,這三寶最重視法寶,正確的!如何能夠把虛空法界融合成一家,我們帶頭做,我們不做,誰來做?我進他的佛堂,拜他的神,拜他的經;他看到了,將來到佛堂,他也拜佛,他也拜我們《大藏經》,這一個道理。他有分別執著,我們沒有分別執著。覺跟迷這個樣子,我們要很清楚,很明了。
什麼是迷?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你有分別、有執著,這是迷。所以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迷。如果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覺悟。大乘經教里常講「覺心不動」,覺心是真心,覺心是清凈心、平等心。所以我們用什麼方法跟所有不同的宗教接觸,跟所有不同的族群接觸,族群再要擴大是族類,族類包括一切動物、一切植物、一切不同空間維次的眾生,我們就用一個真心。真心是大家共同的,我們要找出共同點,共同點就是真誠心,不管你學哪個宗教,說真誠心大家聽懂了;清凈心,清凈心是共同的;平等心;覺悟的心;慈悲心,慈悲是愛心,這個大家都能接受,這是佛法的精髓,千經萬論就是講這樁事情。所以我們用這個理念,跟所有不同的族群能融合,這是佛知佛見。 落實在我們生活上是看破,大家會點頭,能夠接受;放下也能接受,自在、隨緣這都能接受;然後來念佛。念佛好象不能接受,如果把道理講解,他歡喜接受了。什麼叫念佛?就是前面的九句常常念在心上,念真誠、念清凈、念平等、念正覺、念慈悲、念看破、念放下、念自在、念隨緣,那叫做念佛。他明白了,統統能接受。我們今天融合宗教,團結族群,放下萬緣,提起正念,這是真正大乘佛法,這是真正佛在經教裡頭天天勸我們「發菩提心,修菩薩道」。這二十個字,前面十個字是菩提心,後面十個字是菩薩道。所以幫助一切不同的宗教,絕不改變他宗教信仰,只要教他真誠、清凈、平等、慈悲,他就成了佛,佛就應化在其中。 所以我們幫助一切眾生成佛,不必要說幫助一切眾生改變身份,那就錯了。佛是化現在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之中,他有他的必要。這是佛法裡頭,特別是《華嚴經》上常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不破壞多,多也不破壞一,決定不能說是同一個形式,那就錯了。我聽說有些法師很慈悲、很難得,他要度眾生,要把所有這些其它宗教都把他變成佛教徒,這錯誤了,這觀念錯誤了。錯在哪裡?好比我們佛教是眼睛,基督教是耳朵,回教是鼻子,要把鼻子耳朵都變成眼睛,這人不行!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機緣,所以這是個錯誤觀念,這個是執著,分別執著。佛教裡面有佛,基督教裡頭也有佛,佛現基督身,佛在各行各業現身,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才不至於犯過失。 然後你才懂得,你成了佛,你可以隨類化身,眾生有感,佛就有應。那如果說你不懂這個道理,你將來成佛作菩薩,你成了菩薩,那個基督教徒有感,你就不去應他,這成什麼話!中國人有感我去應,那外國人,那不同族類的,他有感,我就不去應,這就行不通了。你這個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怎麼個度法?可見得許許多多學佛的人,天天念「眾生無邊誓願度」,他都不懂,他要度什麼眾生?度他同類的,不同類的他不度,這成什麼話!眾生無邊裡頭,各種不同的族群,各種不同的族類,只要他有感,所以說是隨類現身,他想現什麼身,佛菩薩就變現什麼身,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沒有一定的法可說。所以我看所有宗教經典都是佛經,所有宗教禮拜的神明都是諸佛如來,我們的心多清凈,我們的心多舒暢!多快樂! 佛法的教學在糾正我們錯誤的觀念,我們常講就在你現前生活上行菩薩道,就在你現前工作裡面成就圓滿菩提。成佛不是改變你的生活方式,不是改變你的身份,你要這樣想法的時候,那你就完全錯了,那是決定行不通的。一個社會要許許多多的行業,許許多多不同工作互助合作,不能叫這個社會上所有的人從事一種行業,一種身份,行不通,這個社會決定會滅亡。所以社會是多元的,佛法是多元的,決定不是單一的。佛家常講「一」,一它不是獨一,它不是專一,它是任一,任何一個,那個「一」是這個意思。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個才是真平等。我們世間人往往把這個想錯了,認為一是獨一、專一,這個觀念錯誤。所以在佛法裡頭法法皆第一,像我們一個人的身體是許許多多器官組成的,許許多多細胞組成的,每一個細胞都是第一,第一就健康了;只要有一個細胞不健康,我們人就有病了。所以佛法的教學,整個社會各種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族類,不同的宗教,個個健康,個個第一,這是我們的大宇宙,我們的大我,這才真正叫健康,真正叫無量壽。否則的話,現在一般人常說地球病了,為什麼會病?他有第一、有第二,有好、有壞,就生病了。個個都好,個個都第一,這才真正健康,真正的美滿。這個叫悟,你真的明白了,真的覺悟了。 所以覺悟之後,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昨天我跟這些宗教領袖,我一開頭就說,現在世間有災難,希望我們這些人不是來受災難的,我們這些人到這個世間來是幫助大家消除災難的,是來救護災難的,我們不是來受災難的。覺悟的人,消災免難;迷惑的人就要承受這個災難,覺跟迷。所以希望大家修行,什麼叫真修行?什麼叫修定?什麼叫修慧?都在生活之中;離一切相就是修定,修一切善就是修慧。可見得定慧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定慧在工作裡面,定慧在接觸群眾,我們今天講處事待人接物,一般人講應酬之中,戒定慧三學是活的,不是死的。避免這個世間,找個深山山洞裡頭修戒定慧,怎麼修也修不成功。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戒定慧三學都沒有,都不是真的。所以認識要清楚,要正確。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