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訓材料
2010-12-23 14:42:25
如何關心留守兒童的生活
一、定義:是指父母在外經商、務工半年以上,由監護人或沒有監護人監護的兒童。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
1、人際關係敏感
「留守兒童」在情緒、性格上存在心理問題直接影響到其人際關係的發展。根據對「留守兒童」是否願意和同學一起參加集體活動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統計顯示:部分留守兒童」認為對活動不感興趣,不願跟同學一起參加,顯得不合群,人際關係十分敏感,不願與人接觸,喜歡獨來獨往,孤僻自閉;大部分別人叫我去才去,顯得內向,不積極;也有的願意參加。
2、逆反心理嚴重
留守兒童逆反心理極強,對抗情緒嚴重。他們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懷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是充滿不信任。這種潛意識中的不信任導致了他們的逆反行為,常表現為「不聽話」、「不禮貌」、「不謙虛」、「惡作劇」等 。留守兒童總感到別人在欺負自己,一點小事就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敵意,對老師、監護人、親友的管教和批評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
3、厭惡、焦慮、憂鬱
「留守兒童」年幼就離開父母,從小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從精神上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他們變得沉默寡言、內向、不開朗,較為突出的是情緒悲痛、焦慮、厭惡、怨恨、憂鬱。
可見,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在不同程度上都會產生一定的情緒問題。
4心態
「留守兒童」有的是爺、奶奶、外公、外婆監護,有的是好友監護,還有少數是兄弟姐妹之間互相照顧。由於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環境中, 「留守兒童」表示自己在學習方面存在困難,加之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性不高,成績不理想,得不到學校和老師的重視,因此,極易產生厭學、逃學、學習勁頭不足等不良心理。
5 性格與行為出現偏差
農村留守兒童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過程中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上、價值上的偏離和性格發展的異常。一方面,孩子因為感到父母保護的缺失而變得膽小、懦弱、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孩子因為沒有父母的約束而性格失常和行為失范,表現為脾氣急躁、衝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鬥毆,打罵教師和同學,甚至是長輩。極少數留守兒童受社會不良團伙影響,出現了違紀行為或犯罪現象。
6、自卑心理比較普遍
據對一些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顯示,他們中絕大部分存在比較嚴重的自卑感 。留守兒童由於父母不在身邊,自己沒有依靠和堅強的保護。與父母都在身邊的兒童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自卑感一旦形成,就會以一種負向情緒體驗而存在。由於客觀環境和主觀認知難以改變,隨著父母外出務工時間的延長這種自卑體驗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和泛化,嚴重影響身心健康。與父母關係越密切,感情交流越豐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後表現出的自卑心理問題越明顯。
三、教育對策:
1、「留守兒童」的生活充滿「陽光」。學校要求班主任、教師要給予「留守兒童」特殊的關愛,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要求班主任、教師要多了解「留守兒童」的有關情況,經常與「留守兒童」促膝談心,使老師成為「留守兒童」最信任的朋友!學校教師經常在節假日把留守兒童帶回家和他們一起過節,跟他們輔導,讓他們享受家的溫暖。此外,學校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體諒父母教育」活動、「感恩教育」活動、「交往輔導」活動等。)讓「留守兒童」在活動中親身體驗,受到教育。在課餘時間,學校還要經常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娛樂活動,充實他們的課餘生活,以此來彌補親子的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
2、聯繫監護人,與監護人交流。學校老師經常利用有利時機(如家長會),採取多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如電話、書信、家訪等)與監護人交流,使老師、監護人相互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化解問題,使雙方有的放矢地對「留守兒童」加強教育,使學校、家庭對「留守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
3、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讓學生養成多種良好的習慣。學校切實轉變了教育觀念,努力發展特長教育,讓「留守兒童」的特長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展,使他們也在成功中得到體驗,增長才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良好的興趣後,課餘時間就會過得充實,而且富有意義,這樣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會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就會形成。「留守兒童」是新時期的一個產物,需要我們更多的人去關注。
怎樣出好黑板報
許多班主任都很重視班級的黑板報,但怎樣出好黑板報,還真是件煩心事。因為不少學生不愛看黑板報,出黑板報的同學又抱怨出黑板報的時間太長或者找不到稿件……
一、黑板報的作用:
1、宣傳園地。黑板報要配合班級工作,起到表揚先進、警醒落後、推進工作的作用。
2、寫作園地。黑板報應是班級同學發表習作的第一園地。
3、教育園地。黑板報還要根據學校的工作布置,進行必要的專題教育宣傳。從這幾點看,黑板報應做到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更新及時。
在思考、明確黑板報的定位後,班主任應指導班級成立黑板報編輯部。黑板報編輯部可以在全班範圍內「招賢納士」,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來組織。這兩種方法各有所長,既可以根據班情選用,也可以兩種方法並存:每月一次的黑板報評比由班級黑板報編輯部負責,兩周一次由各小組輪流出。這樣既減輕黑板報編輯部的工作量,又有利於調動各小組的積極性。當然總的負責人是班級的宣傳委員。
二、出黑板報的內容:
一是報頭:報頭要有報名、主辦者、期次、出版日期。報名要響亮,要有班級特色,反映出班級的追求。作為班級的黑板報,報名不能常換,要相對穩定,一學期一個報名,或者更長時間。主辦者應是班委會或某小組,以增強榮譽感、責任感。報頭的位置一般在黑板報的左上方或正中。
二是欄目:欄目是內容的反映。根據黑板報要發揮的作用,我們可以設置:班級動態(消息類。報道班級大事、表揚班級好人好事、「每周一星」等),文學作品(習作類。學生詩詞作品等),專題介紹(摘抄類。配合專題進行教育等)。除設相對固定的欄目外,還要鼓勵同學們根據班級實際和工作需要,開設新的欄目。像「班級快訊」「學習一得」「光榮榜」「師生之間」「班主任寄語」等等,都是好欄目。
三是稿件:每期稿件應有鮮明、正確的主題,稿件應以自撰為主。我把大段的摘抄戲稱為「報刊文摘」,全部或大段的報刊文摘,學生沒有新鮮感,缺乏吸引力。班主任應組織同學積極投稿,可將投稿量、用稿量作為優秀小組評比的考核條件之一,並及時表揚積極撰稿的同學。
四是版面:對版面設計,應遵循「方塊為主,適當拐彎;圖文並茂,圖文相配;不留弄堂,參差有序;花邊框線,運用自如」的原則。將這些要求告訴學生,並及時指導,學生一定能較好地把握。
五是出黑板報的時間:出黑板報時,對學生既要有質量的要求,又要有時間的要求,應要求學生在一個小時內完成出黑板報的任務。這就要求在出黑板報時,要分工合理,講究效率,講究質量,講究合作。
三、要出好黑板報,班主任還要指導班級宣傳委員收集兩個本子:
黑板報小樣本。每次出黑板報前的準備很重要,根據每期的主題和欄目,編輯部進行組稿。稿子收齊後,進行版面設計,畫成小樣。小樣畫好了,便是很好的資料。如果拍照片,做成電子文檔,也可以。不過小樣本可能更方便些,便於收藏,便於比較。
圖案資料本。收集報刊上的圖案資料,便於模仿、借鑒、改進。有老師主張買一本現成的,我認為學生學習收集,既省錢,又可提高能力,「輕易買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怎樣召開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緊扣特定主題召開的班會。形象生動的主題班會將對學生產生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筆者結合過去做政教工作的經歷,試就怎樣開好主題班會談幾點膚淺的看法。
一、主題班會的特點
首先,主題班會的內容要有針對性。要針對學生中的共性問題,結合學校德育工作的要求,聯繫實際,確定主題班會。例如,針對學生亂扔紙屑、果殼等不良傾向,可確定班會主題,主題為「要加強環保」。
其次,主題班會在形式上要有藝術性。主題班會要做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藝術性,能陶冶學生情操。例如「要加強環保」這樣的的主題班會,可採用「表演」、「投影」、「觀看錄像」、「對比」等藝術方式來進行。
二、主題班會的形式
1、室內觀看。在教室內舉行班會,通過討論、朗誦、報告、觀看等方式,共同探討某個主題。
2、實地考察。老師可帶領學生到實地參觀,使學生自己悟出某個道理。例如可把學生帶到污染較嚴重的江河湖泊參觀,用活生生的事實讓他們懂得加強環保的重要性。
三、主題班會的組織
1、定好主題。選好主題是開好班會的前提。班主任要調查研究,推准班會主題。主題名稱要鮮明,要具有感召力。
2、做好準備。準備分兩個方面:一是精神準備。讓每個學生了解主題班會的內容、形式、要求及時間、地點。二是物質準備。如會場的布置、寫好解說詞、選好主持人、道具的準備等。班主在查漏補缺,讓學生準備充分,如外出開展活動,還要預先確定地點、時間、交通工具、實地考察情況。
3、積極引導。班會中如果出現異常情況,班主任要幫助主持人穩定局面,通過插話、打手勢等分式,把班會引入正軌。
4、及時總結。班主任要反饋各種信息,促其班會升華,這樣才能達到活動的目的。如學生已感知到河流污染情況,班主任就要作總結性發言,不加強環保人類就會滅亡。
四、當前班會存在的問題:
主題班會這一班級教育形式,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其作用十分重要。如何更好地發揮其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根據我們學校過去開展主題班會的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首先班主任對主題班會的理解和重視不夠,容易將「常規班會」等同於「主題班會」,使每次的「班會」都成為「總結班級情況」的常規班會。其次就是沒有精心地組織策劃活動,以致草草收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2、主題班會沒有很強的針對性,班主任不能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生感觸最深,學生親自體驗,教育意義最大的題材來開展活動。
3、主題班會的形式較單一。多採用班主任主講的方式,班幹部的組織作用得不到發揮,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不高。從而未能達到引導學生通過主題班會進行自我教育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目的。
五、組織主題班會應注意的幾點:
(一)、組織準備
俗語說「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一節成功的主題班會就象一台進行現場直播的綜合性電視節目,具有較強的可預見性和不可預見性。因此從班會的開始到結束的每一個細節,在開會前都要做好周密的安排。這是設計、組織主題班會應特別重視的環節。
1、班主任準備。主題班會課能否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關鍵在於班主任的思考和策劃。班主任對主題班會課的思考要以人為本,不脫離學生的實際,即學生的年齡、閱歷、興趣和認識水平。活動是看得見的,有形的,而教育和啟發是看不見的,無形的。讓有形的活動去吸引學生,讓無形的教育去啟發學生,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參加,不知不覺地受到感染。這樣,日積月累地熏陶,最終讓學生形成健康的人生態度,良好的個人修養,明確的生活目標。
另外,班主任要做個有心人,平時注意觀察生活,觀察學生表現,把那些報紙、電視節目、雜誌、書籍中看到的有價值的、給我們啟示的點點滴滴彙集起來,讓他們在德育工作中發揮作用,給我們的教育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2、學生準備。主題班會要開得成功,必須全體同學參與。為此,我們要做到以下四點:
1)在召開班委會的基礎上再向全體同學們說明本次主題班會的意義;
2)提前大概一周布置任務,讓每一位同學都搜集材料做準備。如:「誠信」主題班會,要求每位同學搜集一則名人或自己身邊的故事,
3)確定發言對象。
4)再次召開班幹部召開會議。發揮班幹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討論主題班會的程序,每一個環節落實到位。
(二)、活動原則
1、創造性原則
為什麼說主題班會是一種創造性的教育活動呢?是因為它沒有現成的教材,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限制,可以充分發揮師生的聰明才智,去大膽地設計、創造。它的內容廣泛,可以有傳統的教育內容,也可以是關於當前焦點、熱點問題的討論;它的形式活潑多樣,貼近生活,充滿動感。正因如此,它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深受學生喜愛。一次成功的主題班會,不僅可使整個集體煥發勃勃生機,而且還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發揮。
2、針對性原則
主題班會必須有鮮明的針對性。要針對學生思想上、行為上所存在的某些問題來確定班會的主題。一次主題班會要解決什麼問題,要達到什麼目的,班主任要進行認真的考慮。
3、「新、實、小」的原則
「新」即面對社會發展中的新問題、新時期對德育工作的新需要,做到內容新、形式新、方法新,使學生切實受到教育。
「實」是要務本求實,以實見效。
「小」即主題班會的主題要小,越小越貼近學生,力爭從小事上解決大問題。
4、主體性原則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是教育的原則。主題班會主要由學生自己組織活動,一節成功的主題班會,無論是策劃、籌備還是實施,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
5、科學性原則
主題班會要達到預期教育目的,首先要講究科學性。科學性是主題班會的生命。
6、藝術性原則
主題班會要講究藝術性。要寓教育於人們的美的享受之中,無論是教室的布置、板書的設計、人物的著裝、道具的準備等,都應體現出藝術性、藝術性是主題班會達到預期目的的橋樑。
(三)、內容與形式
班會的內容與形式應多樣化,可以是本班學生的思想情況的階段小結;可以是舉行節日紀念的慶祝活動;也可以組織道德、紀律、民主法治等問題的學習討論和辯論,還可以是組織學生談談自己的遠大理想與追求。只有多樣化,才能適應小學生的特色,為他們所喜聞樂見,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增長他們的才幹,抒發他們的感情,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受到教育。
1、模擬扮演式主題班會。教育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教師說了些什麼,而且更取決於學生從中體驗到了什麼,如果想讓學生接受教師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必須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參與空間,使學生有著深刻的體驗。有句話說得好:「告訴我,我會忘記;教給我,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就明白。」組織召開主題班會,班主任是幕後指導者,學生才是舞台上的演員,對此,可以召開模擬扮演式主題班會,以增強學生的內在體驗.比如為了教育學生理解父母,可以模擬家庭生活,讓不同的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父母的和對自己的關心,從而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這種形式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換位思考,親自體驗,從而受到感染和啟迪,提高了主題班會的效果。
2、諮詢答疑式主題班會。青少年時期生理心理變化比較大,心理問題和心理困惑也較多。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很容易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發展。從青少年的發展特點來看,他們又處在好奇心重、探究慾望強的階段,對很多問題渴望了解和解決,但是限於認識水平和能力的制約,僅僅靠自身又難以解決.針對這種現狀,班主任可以定期組織諮詢答疑式的主題班會,通過調查,確定學生最關注和最期望解決的問題作為主題,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確定問題,然後邀請科任教師、學生代表、資深領導或心理學專家為學生釋疑解難、排除心理障礙。
3、專題報告式主題班會。學校在不同的教育階段可以召開專題報告式主題班會,圍繞某個教育主題,學校行為,邀請具有較強的典型性和權威性的人作專題報告,如請司法人員作預防犯罪專題報告;或讓班級中優秀的學生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或經驗等等。但是應該注意,採取這種形式一定要選擇好專題,要了解和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針對學生關心的問題和渴望解決的困惑來選擇專題,有激起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的主動性。
4、成果彙報式主題班會。無論是教育的要求還是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都需要學生積極走向社會,走向更為廣闊的空間,積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得知識,增強社會責任感。但以往我們往往只注重學生參加社會調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對學生到內在體驗缺乏有效的了解。因此,班主任可以及時召開成果彙報式主題班會,讓學生報告自己在調查中的發現和參與活動的體驗,展示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現自己的才能和特長,在相互的交流中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強化學生的內在體驗,最終培養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5、專題辯論式主題班會。針對學生容易混淆理解不深刻的問題,或者學生感興趣、平時議論較多的熱點問題,可以設置專題,選取班內學生分成正反方進行辯論,並允許其它學生髮表意見。通過辯論學生弄清楚了那些容易混淆的敏感問題,同時也培養了是非分明、立場堅定、邏輯嚴密、論證充分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這種類型的班會將知識性與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可使說在歡樂輕鬆的氣氛中受到教育。
6、娛樂表演式主題班會。教育活動的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參與程度。形式新穎、娛樂性強的主題班會往往能夠滿足青少年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可以設計一些娛樂表演式的主題班會,將深奧的道理寓於活潑輕鬆的娛樂之中,使學生在心情愉悅、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比如,學習先進模範,單純地進行說教往往顯得很枯燥,可以讓學生將先進人物的事迹編成各種文藝節目進行表演,在娛樂活動中受到教育。即使是嚴肅的主題也可以在不偏離主題的情況下,讓學生採用小品、合唱、詩朗誦、情景劇場等形式進行組織,以提高教育的效果。
主題班會的形式還有很多,每次班會也不是只能使用一種形式。主要我們認識到形式是為主題服務的,關鍵是要選好活動的主題,要體現它的教育性,然後根據主題選擇一種或多種形式,以達到規範學生行為,鍛煉學生能力,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
(四)、引導和總結
一節主題班會課成功與否,還在於教師能否把握好「開場白」和「結束語」。「開場白」要吸引學生,啟迪學生思考。曾經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則教育軼事:一位模範班主任在以「人生的價值」為主題的班會上設計了這樣一段「開場白」,「根據化學家們的分析,一個體重為120斤的成年人體內的脂肪如果能夠提取出來,大概可以造七塊肥皂:鈣提取出來,大概可以粉刷一間16平方米的房間的四堵牆;鐵可以打一枚6英寸長的釘;碳有二十磅,磷大概可以製造2200根火柴頭;其它金屬合起來,一小匙左右。以上所有物質價值的總和,不會超過12元。那麼,一個人的價值是不是就值12元呢?」這段成功設計的「開場白」,通過一般學生不甚了解的知識,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啟迪學生思考,使學生熱情主動地參與到下來的討論之中。可見「開場白」的重要性。
「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走進班會的主題,那麼成功的「結束語」則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班會的主題得到升華。例如,有位班主任在《我和祖國》的主題班會中是這樣小結的:愛國的內涵不是一次主題班會所能完全體現的,愛國更應該體現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中。沒有對父母、對老師、對同學、對班級、對學校、對家鄉的愛,是很難說是愛祖國的。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是中國人;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同學們,你們正處在祖國繁榮昌盛的蒸蒸日上的好時機。在此,你們是否想過,我應為祖國做些什麼?今天不急於要求同學們回答,我想最好的答案應深深藏在你的心中,就看我們的行動吧。讓我們一起唱響《歌唱祖國》。這樣的小結飽含深情,意蘊豐富,突出了中心,並富有感染性和鼓舞性,激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要開展好主題班會,使之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就要從多角度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多方位精心策劃組織主題班會。此外,要開展好主題班會,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達到教育的目的,還需要輔導員高度的熱心和強烈的責任心。
怎樣做一個合格的班主任
一、首先要愛學生。
古人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要使學生尊敬您,您首先要熱愛學生。老師對學生的愛就好象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老師用這把愛的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心扉,才能使學生樂於接受老師的教誨。早在很久以前我就有這種感覺:學生對老師給予他們的愛,反應是很靈敏的;而且他們還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老師的愛,以報答老師對他們的關切。師生工作植根於愛,是我能與學生融洽相處的奧妙之一。也正像某人說過的:「一個人若不對他的事業產生熱愛,便無法干好這事業。」正因為我愛教師這一職業,愛學生這一心情,使我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和諧,大大地促進了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使學生樂於接受我的教育。可見,愛學生是贏得學生信任與愛戴的前提條件。
這裡我舉一個例子:我的班上有一位特殊的學生,他的智力發展水平與平常的學生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在學習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不過,我並沒有因此而厭惡他,反而,我以更多的愛去關心他,愛護他。我經常在課餘的時間和他談談話,關心他在學習的遇到的問題,指導他解決的方法,鼓勵他要以男子漢的勇氣去努力,克服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爭取早日取得進步!就這樣,在老師每天的不時關心下,這位學生從原來的不愛上課發展到現在開始喜歡上我的課,喜歡參與到課堂的遊戲活動中。比起以前的情況來說,這已是一個很大的跨步。
但是,愛學生並不能盲目地愛學生,我們愛學生應與合理的嚴格要求相結合,在愛中寓嚴,在嚴中注愛,準確地把握「愛與嚴」的分寸。無論對孩子有多「愛」也好,也要有「嚴」的要求。
二、其次,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作學生的表率。
老師的優良品德和模範行為,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發揮著感召的作用,如無聲的命令鞭策學生不懈進取,能使學生在迷惘中獲得啟迪。在今個月就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冬天的一個早上,負責保潔課室的學生遲遲沒來,我眼看快要上早讀了,於是便拿起掃把打掃課室。一開始,學生沒有什麼反應;過了一會兒,有幾個學生走過來跟我說:「老師,讓我來幫你吧!」我高興地讚許了他們。不一會兒,有幾個學生又拿來了垃圾籮,主動地把垃圾裝起來。很快地,教室便打掃得乾乾淨淨。當值日的同學回來時,在他一旁的同學紛紛批評他不負責任……這件事給我很大感觸:身教重於言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榜樣。老師的思想作風、言談舉止、衣著打扮等,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成為孩子們最真實、最直觀的教材。因此,我堅持處處從「為人師表」的高度嚴格要求自己,時時作學生的表率,從而逐漸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愛戴。
三、還要有紮實的、全面的知識和能力。
老師的知識和教學能力,直接關係到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在這方面,我始終抱著邊教邊學,虛心請教,不斷改進,大膽嘗試的態度去進行教學的。首先,我自己認真學習業務,加上深入細緻地鑽研教材,專心備好課;其次,虛心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他們的講課藝術,精練的語言,淳淳善誘的方法,加上自己的融會貫通,來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的能力。自從我上好第一堂公開課以後,我也明顯地感覺到我已初步地獲得學生對我的信任與喜愛。但接下來,我並沒有自我陶醉,而是更加努力地去干好工作,從而在教學上不斷地獲得學生的認同與協助。
四、最後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有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能否做好工作的前提條件。首先,老師在面對學生的時候都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教學和教育的工作是繁瑣的,難免會有挫折與困難,但無論如何,我都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把個人情緒帶進課堂。因此,我總是要求自己要以飽滿的熱情、溫和的態度出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輕鬆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其次,老師要理智,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切忌「熱處理」。一個班五十二人,上課的時候什麼事情也可能發生:互相爭執、不守紀律、搞小動作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碰到這些事情發生時,我先克制自己幾秒鐘,告訴自己:我要冷靜!然後再想想:大聲斥罵學生無益於教育。接下來,我就用目光提示他們停止小動作,把問題壓到課後才處理。雖然這樣看起來,好像失去所謂的「老師的威嚴」,但得到的卻是好的教育效果。還有,老師本身的興趣與愛好也能有效地教育和影響學生。關心和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是通向他們心靈的捷徑,藉此去接近學生,所產生的教學效果是無法估量的。
通過教育和教學學生,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個老師要想做好班級工作和教學工作,其基本和關鍵是在於這位老師是否具有能夠吸引、影響學生的優良素質和修養。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我始終牢記古人的教誨,向做一個深受學生信任和愛戴的老師的目標不斷努力。
2010.12.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