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道破「官場新潛規則」

《人民日報》在24日發表的《馮小剛:幽默背後有道理》一文導語中稱:「馮小剛執導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從一個農村婦女的離婚案講起,又講到她執拗地一級一級往上告狀,最後卻只成就了一個荒唐。在反腐的背景下,這個故事及其中的人物讓人感嘆。這當然不是關於一個婦女個人冤屈的電影,甚至也不只是人情社會走向法治社會中遇到的困頓那麼簡單。用馮小剛的話說,這是一則社會寓言,而這則寓言想說的道理便是,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

這段導語毫不迴避當前社會各階層矛盾日益激化的現狀,用犀利的文字準確地刺激那現實社會的敏感神經,就必定能強烈地誘惑著我欲罷不能地往下讀。

「為了求自保就寧左勿右、寧嚴勿松,這是最大的腐敗,比貪污還厲害。」——馮小剛這句話,真可謂石破天驚!我深信,這句話在網路上剛露頭,必定會一石激起千重浪,亦將頓時引發輿論場的強烈反響。

筆者相信,讀者若將馮小剛與記者的語言交流,用來對照身邊發生的各類異象,一定會更加清晰地看到當今社會的真實一面:在反腐正紀的高壓態勢之下官場出現了巨大變化,即官員們雖變得老實了,但也變得更加狡猾而且不作為、無擔當了。

官員們害怕冒風險,更怕一不小心踩紅線,便紛紛開啟了「自保模式」。所謂「自保模式」,包括鑒於現在的規矩多審查嚴,官員們就乾脆消極怠工;這還不算完,乾脆說牢騷話。

不過馮小剛指出的「寧左勿右」現象,反映在官場中便是鬧出的笑話層出不窮!

比如:有地方官員從二月底開始號召黨員「手抄黨章一百天」,期望黨員重溫黨章而增強黨性。凡事一哄而起,必然演變到極端,而且醜態百出。

比如:南昌鐵路局一對夫婦在新婚之夜執筆抄黨章,照片被當地官員奉若至寶,迅速將其作為組織學黨章的「政績」放到網上去宣傳。這種「上若好之,下必甚之」的章法,仍然沿襲毛時代的「假大空」宣傳調門。

比如:令我們40後刻骨銘心、至今難忘的文革,那時「向毛主席早請示晚彙報」是國人每天必做的功課,無論吃飯工作都要背一句毛主席語錄。最近讀到有文革親歷者的回憶文章,披露一些夫妻在行房事時,都是在一句又句的「毛主席語錄」,人性已經被輾壓的完全變形。不過,這倒與「新婚之夜抄黨章」是何其匹配。

比如:官員為了樹立典型顯自身清廉,不管對待什麼事都「寧嚴勿松」強硬一刀切,即將原本職工正常的福利、加班補貼,將歷年節慶慰問離退休人員的小禮金小禮品,也全當作「腐敗」取消,挫傷了民眾參與反腐敗的積極性。

馮小剛痛斥的「寧嚴勿松」「寧左勿右」,就令人難免聯想到「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那句血腥成語;聯想到當年鬼子進村的「三光政策」。同時,「二寧」收到的也儘是「適得其反」的效果,其產生的負作用力也將在暗中聚集並侍機爆發。總之,馮小剛痛斥的「庸、懶、怠」「寧嚴勿松」「寧左勿右」,實則已等於「官場新潛規則」了。

《我不是潘金蓮》引熱議 馮小剛:幽默背後有道理

《人民日報》( 2016年11月24日19 版)

11月18日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是今年最受關注的國產電影之一。這部由馮小剛執導、改編自劉震雲同名小說的電影,從一個農村婦女的離婚案講起,又講到她執拗地一級一級往上告狀,最後卻只成就了一個荒唐。在反腐的背景下,這個故事及其中的人物讓人感嘆。這當然不是關於一個婦女個人冤屈的電影,甚至也不只是人情社會走向法治社會中遇到的困頓那麼簡單。用馮小剛的話說,這是一則社會寓言,而這則寓言想說的道理便是,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

這才是真正的現實故事

記者:《我不是潘金蓮》這個電影,我看小說的時候就覺得拍攝的難度挺大的。一般人都會知道這是個挺敏感的題材,您是怎麼想的?

馮小剛:小說出版以後我就想拍電影。當時我就想,關鍵是要有個抓手,怎麼來解讀這個故事。我覺得可以緊扣著依法治國這個理念,這是一個關於幹部要不要有擔當的故事。

現在很多電影是在拍現實,但其實跟現實不發生關係,都是面兒上的東西。《我不是潘金蓮》這個題材無疑是和我們的現實結合得比較緊密的。我也參加了文藝工作座談會,這也符合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文藝怎麼深入生活、反映生活。

記者:對於任何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讀,最後得出的結論,甚至形成的輿論走向都不一樣。這本小說最吸引您的是什麼?

馮小剛:我部隊轉業之後在機關里待過,這麼多年我也跟各級機關打過交道,我覺得劉震雲寫得特別生動、準確,也沒有任何放大。這作品裡沒有任何一個壞人,就像我們最後的台詞說,各級官員沒有任何一個人想刁難李雪蓮,但為什麼這事越辦越糟?李雪蓮走了還有王雪蓮、劉雪蓮……我覺得這裡頭的東西特別有意思。

記者:您認為這裡頭最諷刺的點是什麼?

馮小剛:中國幾千年的人情社會,從人情社會的邏輯出發,李雪蓮覺得法院像個騙子。她為什麼要找領導呢?這也是人情社會的產物,她認為中國的官管著法院呢。

劉震雲對中國社會、中國人的觀察有他特別獨到的角度,他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寫困境,這個文學上的反差使作品變得不同尋常。其實看他的這本小說我是覺得處處會心,我捧著這書看的時候,腦子裡各種形象全出現了,覺得這可以拍得妙趣橫生。

用喜劇的形式包裝嚴肅的思考

記者:如果從藝術的通感上來講,劉震雲小說的一些處理方式跟您之前的一些電影是類似的。雖然有人說您近年來的電影跟之前的賀歲喜劇相比,好像是很不一樣了,但其實我覺得您之前在拍喜劇、拍賀歲片的時候,也是在一些幽默的電影語言的包裝下進行一些很嚴肅的思考。

馮小剛:其實《私人訂製》里好多就是這樣,一個司機非常想當一天官,一個導演特別想媚一次雅……嬉笑裡頭還是有很多我們想諷刺的東西。

幽默這種東西,大家接受起來比較輕鬆一點,可是它裡面又道出了一些荒唐。劉震雲這個小說從頭到尾很多細節、很多台詞,非常寫實,但你會發現它整體有一種荒謬感。就像他說的,一個人在前邊兒撒芝麻,一萬個人在後邊兒撿芝麻。這是一個很寫實的故事,這個荒謬感怎麼去表現,作為導演我思考了很長時間。所以最後我覺得應該把它拍成一個圓的。

記者:拍成圓畫面,我在看電影的時候覺得像是拿著一枚目鏡在看一則寓言。

馮小剛:沒錯。我把它拍成圓的有3個原因:一是從美學的角度上說,這讓我覺得多了一種可能性;第二,我覺得從這個形式和這個內容來說,圓的東西會和現實有一種間離感,我希望觀眾能感到這是說了一個故事;第三,這個故事非常中國,其他地方不太發生這樣的故事,南宋時期有一些很典型的團扇繪畫,這個故事放在這圓裡頭講,實際上有一種中國山水的意境在裡面。

記者:您的電影語言、鏡頭語言始終跟演員或角色保持著一種距離,讓觀眾自己去看,自己去想,這種表現方式是您一直追求的嗎?

馮小剛:我的依託當然還是小說。小說提供了這樣一個結構和人物關係,我就會按著這個來。

其實我們看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並不是特別理性地說它好看或者不好看,而是特別感性的。看到這個小說的時候我就是覺得它幽默,而這個幽默還不是我們過去看的喜劇那樣,要麼是歡樂度比較高的、可笑的,要麼是港式喜劇、上海滑稽劇那種靠誤會法和誇張的表演來搞笑。這個電影的幽默感來自於故事背後的理兒。看完這個電影我會想,這個理兒它怎麼是這樣的,為什麼會這樣,這很有意思。

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

記者:這兩年的國產喜劇電影明顯比前幾年多了很多,但還是會覺得看完之後、笑完之後很難再讓人思考一些東西,總體來說還是缺少有分量的內核。

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里講了一個道理,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電影里這些官員里哪怕有一個認真對待李雪蓮這事,都不至於走到這一步,但每個人都想推諉,每個人都想怎麼臨時去把這事堵一下,出現問題之後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事對我的烏紗帽有影響」。

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一些官員在辦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會不會受到責難,就是我們說的膽小怕事,其實說到底這種幹部就是沒擔當。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有的幹部為了求自保就寧左勿右、寧嚴勿松,而我認為這是最大的腐敗,比貪污還厲害。最大的腐敗就是不負責任,而且是用負責任的面目出現的,它的本質是只對自己負責,對黨和國家的事業是不負責的。我覺得很多領導幹部看完這個電影后會有觸動、有思考、有啟示,擔當對於一個幹部的重要性,這是這個電影的重要意義。

推薦閱讀:

女人擇偶的五個潛規則
上海停車位潛規則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適用
★【亞里士缺德】★ 中國飯局裡的潛規則
人生要明白的潛規則,只要還有人,規則就不變!

TAG:潛規則 | 規則 | 官場 | 馮小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