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上海影集#之靜安寺路(2)

老上海影集#之靜安寺路(2)

11: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今常德路)8號,建於1890年,原是私家花園,也向公眾開放,但收門票兩角。園內有假山、亭閣,是中西合璧的園林(圖1、2)。園林五易其主,曾以「夜公園」招來各路豪客。1917年廢棄。當常州人劉葆良擁有愚園時,因沒什麼西洋名物可與張園競爭,曾蓄養猩猩、孔雀等動物吸引遊客,但收效甚微。後來,園主人不顧租界當局有關公共場所必須晚上12點前謝客關門的規定,園門洞開,開「夜公園」之先例。「夜公園」曾一度在滬西流行,被道學先生斥為滬上陋風之最。愚園路因愚園而得名。圖3為愚園內茶室。

12:1908年,靜安寺路開通了有軌電車,馬路蛻變成道路,從此加快了西區繁榮的進程。圖1:有軌電車駛過靜安寺門前;圖2:人力車在靜安寺路上飛奔。

13:這兩張是清末民初靜安寺門前街景老照片,很是罕見。現分享諸位朋友,讓大家領略一下當年靜安寺門前悠然愜意的安靜。

14:英美租界工部局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在靜安寺對面(南京西路1649號)闢建靜安寺公墓(又稱外國墳山)。公墓北靠南京西路,南接延安中路,東近常德路,西鄰華山路,因靜安古寺而得名。1954年改建成靜安公園。圖1:靜安寺公墓大理石亭;圖2:靜安寺公墓的小教堂,1978年被拆除。

15:1929年,原戈登路(今江寧路)兼營舞廳「大華飯店」停業,以致上海西區沒有一個與「貴族區」相稱的娛樂場。1931年,華商顧聯承投資70萬兩白銀,購置靜安寺西北處(愚園路218號,圖1)地皮建百樂門舞廳,次年建成。百樂門全稱是「百樂門大飯店舞廳」。「百樂門」是英文「Paramount」譯音,英文原義是「卓越」和「千變萬化」的意思。因建築結構別緻,舞廳裝飾考究,當時有「遠東第一樂府」之稱。百樂門由中國建築師楊錫鏐設計,陸根記營造廠承建。建築風格與大光明、大上海電影院有相似之處。解放後,原舞廳主體建築改為紅都戲院,其他附屬建築則改建為商場。後又改為「紅都影劇院」(圖2)演出越劇、滬劇,並放映電影。今天,「百樂門」由百樂門華美娛樂場經營,是多功能的娛樂場所。老上海一定還記得百樂門靠萬航渡路一側(4~24號),以前底層開設「永華舊貨商店」。讀中學時進去過幾趟。圖3:百樂門舞廳內景和麗都舞廳代價舞票。

16:二十世紀以後,公交電車、汽車深入到西區,華人社會中上階層人士大量入住,靜安寺一帶變成了高檔居住、娛樂、消費的區域,號稱「天堂樂土」。圖1:1934年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赫德路(今常德路)口街景;圖2:1939年夏靜安寺路上發大水。

17:顏料大王吳文同住宅,位於銅仁路(舊稱哈同路)333號北京西路口,俗稱「綠房子」。上月剛過世的上海作家程乃珊是吳文同的外孫媳婦,她生前以「綠房子」為原型曾創作小說《藍屋》。今上傳舊照亦為故人之紀念。「綠房子」為現代式花園住宅,是上海首家裝電梯的私宅,1938年竣工,由鄔達克設計,且是其收山之作,當他設計完「綠房子」時,曾誇口道:「我可以保證,即使再過50年,這幢房子的現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過100年,我相信她仍不會過時。」鄔達克此言不虛, 「綠房子」即使在今天上海灘也是獨一無二的。程乃珊是這樣評價「綠房子」的:外觀如一艘郵輪,隔著馬路遠遠望去,猶如一抹煙花翠綠的都市中的蘇堤柳蔭,在一簇面目模糊的城市建築中,襯出幾分自戀的孤寂。然而,現在的 「綠房子」卻讓人心中湧起難以言狀的惆悵,反差太大。

18:從20世紀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的十餘年間,在上海經商致富的洋行大班們(多為英國人)紛紛選擇靜安寺路附近興建大型獨立式花園別墅,不久這條馬路沿線就形成上海最早的一片高級花園住宅區。1862年以前,靜安寺路沿線只有王家厙(音shè)等分散村落,民居都是江南傳統風格,常常沿著小河浜呈帶狀分布。這些小村落在後來的城市建設中均被改建,已無蹤跡可尋。圖1:遍佈於靜安寺路附近的歐式住宅,地址不詳;圖2:花園住宅內景,地址不詳;圖3:馬克斯?穆塔格在大西路(今延安西路)上的豪宅。

19:民國時期靜安寺街景,位於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海格路(今華山路)口北望百樂門舞廳。從這張老照片看,當年靜安寺附近沒高樓,除百樂門舞廳外,大多是兩層中式建築,左側為中西大藥房(海格路42號)、老大房西區分店(34-38號)、新元泰水果店(22-26號)等,右側後方愚園路口是警察局靜安分局駐地。這裡再放一張1970年代相同街景的照片,與之對照,您感覺如何?

20:舊上海是外國「冒險家」的樂園。人們在提到上海近代最大的一座私家花園住宅—哈同花園時,就會想起那位人字鬍子「冒險家」哈同。哈同全名歐愛司·哈同,1851年出生於土耳其統治下的巴格達城(今伊拉克首都)。1886年哈同同中國女子羅迦陵(字儷蕤)結婚。1901年,羅迦陵出面購得羅家村地皮(今延安中路1000號上海展覽中心地塊),聘請當時上海有名的烏月山僧(原名黃宗仰)參與設計建造私家花園,園名叫「愛儷園」,系用歐愛司·哈同名字中的「愛」字和他的中國妻子羅迦陵(字儷蕤中的「儷」字組合而成的)。羅迦陵信奉佛教,烏月山僧按她的旨意以《紅樓夢》中大觀園為藍本,用中國古代花園式住宅的設計手法,巧奪天工,設計成「愛儷園」。愛儷園西側的馬路因園主人哈同而得名(舊稱哈同路,今銅仁路)。哈同在南京路(今南京東路)上創造奇蹟,同樣在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上也有他愛情神話的見證。1931年6月19日晚上8時,歐愛司·哈同在愛儷園逝世。一年後,哈同的妻子羅伽陵也壽終正寢。接著,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租界淪陷。不久,「哈同花園」被日本佔領軍接管,日軍將園內所藏金銀財寶擄掠一空,園林建築也慘遭破壞,成為一片廢墟。1954年5月4日,中蘇友好大廈在花園舊址動工興建,次年3月建成。圖1:哈同與羅伽陵;圖2:哈同花園門口;圖3:愛儷園一角;圖4-7:愛儷園內景,依次為「崑崙源」和「詩瓢」、「聽風亭」和「挹翠亭」、「茝蘭室」和「綠天澄抱」、「九思庼」和「荷塘」;圖8:花園內童子軍合影;圖9:中華民國元勛孫中山、章太炎、黃興等人在哈同花園內集會並留影。
推薦閱讀:

上海灘最好吃的一碗黃魚面,居然在…豐庄?
據新聞報道,南方的霧霾多有輸入性污染,那麼北方供暖地區是否要為南方的霧霾負一部分責?比如多繳稅。
(25)食硯無田:#老上海影集#之外灘(4)
魔都十年之(49)在上海識百種人(下)
滬上穿行--2017.3.11

TAG:上海 | 靜安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