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字體是什麼?篆、隸、楷、行、草中的哪種呢?
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在長達幾千年的書法發展進程中,發展出了許多風格各異的字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主要為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在之前的文章中,中藝匯小編已經為大家介紹過除篆書之外的其它幾種字體,本期當然是要給大家講講關於篆書的那些故事。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篆書都有哪些特點、篆書的起源等一系列問題。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篆書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比如周代被鑄刻在鐘鼎彝器上的銘文就是大篆。
關於篆書的發展從周朝到清朝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從周朝開始出現,到秦發明了小篆。漢魏之際是秦篆的強弩之末,除用於碑銘篆額和器物款識之外,難得有獨立的篆書。唐篆,因李陽冰出而復甦,但秦篆的渾厚宏偉之氣已蕩然無存。宋代金石之學和元朝的復古書風,使用權篆書得以起微潮,以篆書著稱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明代承元之風,步趨持平。清朝篆書百花鬥豔,進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榮階段。
提到篆書,有一位重要人物是不可不提的,他就是秦朝名相李斯。李斯是小篆的鼻祖,字通古,戰國時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縣)。後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標準書體小篆。現存於西安碑林的《嶧山碑》就是李斯名作,系宋代摹刻。所書的刻石多已毀沒,存世的原石僅兩塊。相傳秦代金、石刻文都出自李斯之手。李斯所處的秦代是我國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他協助秦始皇滅六國,完成天下的統一,將戰國時期的混亂局面一掃而平。
篆書是古代主要的書體,是最接近象形文字的一種字體,篆書的變體是極為繁瑣的,富有裝飾性。近代學者郭沫若在其著作《古代文字之辨證的發展》中認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漢代官制,大抵沿襲秦制,內官有佐治之吏曰掾屬,外官有諸曹掾吏,都是職司文書的下吏。故所謂篆書,其實就是掾書,就是官書。"
各位中藝匯的粉絲們,你們喜歡中藝匯小編分享給你們的書法文化小知識嗎?別忘了收藏轉發哦,把書法文化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喜歡書法,讓這種藝術氣息傳遍每一個角落。
推薦閱讀:
※漂亮字體下載地址
※使用這些現代感的字體,助你走在設計的最前沿(附免費下載地址)
※特效字體代碼
※打出別人打不出的漂亮字體!
※清朝軍機大臣瞿鴻禨書法:字體雄勁多姿,一幅楷書手卷拍出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