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繞月」與「登月」隔多遠

阿波羅飛船

「嫦娥一號」效果圖

中國首個空間站「天宮一號」模擬對接圖 登月計劃四步走,目前開始第二步按照規劃,我國對月球的探索分為四步:第一步是「繞」,也就是「嫦娥一號」繞月工程,經過一年多的繞月飛行,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第二步是「落」,包含三次任務,分別是「嫦娥二號」軌道探測任務和「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探測器「軟著陸」與月面巡視探測任務,形成月球「軟著陸」探測的基本能力。第三步是「回」,核心任務是實現無人探測器在月球表面採樣返回。探測器著陸到月面後將進行撞取和採取兩種方式的採樣,「按目前設計,頂多挖一公斤。」在順利完成前三步的工作後,如果條件具備,將實施開展載人登月——亦即真正意義上的「登月」,逐步建立無人值守的月球基地,直至建立有人駐留的月球基地。一步比一步難,登月沒有時間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根據中國的科學技術進步水平、綜合國力和國家整體發展戰略,近期我國的月球探測應以不載人為宗旨。」應該說,這種態度是理性的、科學的,登月是無比浩大的系統性工程,不能搞「大躍進」。根據歷史經驗,上述四個階段的探月任務,一步比一步難,蘇聯就陷在第三步沒能跨過去。1966年2月,蘇聯首次進行了有控制的月球軟著陸,4個月後,美國才實現月球軟著陸。1968年9月,蘇聯首次實現繞月返回,3個月後,美國則用「阿波羅8號」首次實現載人繞月球返回,並於第二年實現載人登月,3年內共登月6次,而蘇聯只能用無人探測器取樣返回。簡單一個「回」字,有人和無人是本質的區別,飛船的功能、火箭的運載能力、安全的生命維持系統、成熟的飛船返回技術等等,都不可同日而語。雖然很難,意義重大研究月球,就是為人類的未來發展尋找出路。地球上現有的煤大概能燒七八十年,石油、天然氣大概能用四五十年,鈾礦(原子能發電的原料)也不過四五十年,能源問題會日益嚴重。相比而言,月球上的氦-3(核聚變發電燃料)有可能解決地球上萬年的能源需求,由於沒有大氣,光能發電前景也相當可觀。此外,月球鈦鐵礦儲量高達1500萬億噸,稀土元素資源量約225億至400億噸,磷、鉀、釷、鈾等元素的儲量也很豐富。一旦地球資源枯竭,月球必是關注的焦點。月球探索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將有助於提升整體科學技術水平。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開展深空探測的必由之路。如果能夠在月球上建立發射基地,將極大提高外太空探索能力。政治和文化上的因素也不得不考慮。目前,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印度等國都在開展各自的月球計劃,在歐陽自遠院士看來,「假如不做月球探測,人家會瞧不起你。」任重道遠,登月可能需要二十年以上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認為,我國要實現登月「至少是20年以後的事。」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火箭推力不足。我國現役的火箭,近地軌道、地球同步軌道的運載能力分別可以達到12噸和5.5噸,正在研發的「長征五號」火箭,分別可以達到25噸和14噸,可以讓無人探測器到達月球軌道後再返回地球軌道,但無法載人。相比而言,美國當年登月用的「土星5號」載荷近50噸,計劃用來重返月球的「戰神5號」,運載能力是「長征5號」的4倍。因此,「長征5號」的主要用途將是致力於空間站建設,要實現登月的話,還需要開發下一代火箭,這個過程可能需要20年以上。此外,我國的測控系統還有待完善,宇航員生命維持系統還有待突破,用於登月的飛船與簡單的載人飛船有天壤之別,也有待突破,整體科技人才隊伍遠遠不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推薦閱讀:

可以拍出這張登月照片裡面的十字準星的配件叫什麼?
再踏征途4
就阿波羅11號返回艙對接視頻來說,是否可以斷定美國登月造假?
為什麼別的發達國家不搞登月?
我國探月為什麼要經歷這麼多次,一步一步推進,而當年美國直接就完成了載人登月往返?

TAG:登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