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董源傳世名畫欣賞

  董源 (?-約 962 年)中國五代南唐畫家。一作董元,字叔達,江西鍾陵(今江西南昌)人,自稱

「江南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在南唐中主(934~960)時期。事南唐主李璟時任北苑副使,故又稱

「董北苑」,南唐亡後入宋,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畫的開山大師。畫史上把董源、范寬、李成,稱為北宋初

年的三大家。   董源不僅以畫山水見長,也能畫牛、虎、龍及人物。作為山水畫家,董源也是不專一體的。宋人稱許

其大設色山水景物富麗,宛有李思訓風格。但其最有獨創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運用披麻皴和

點苔法來表現江南一帶的自然面貌,神妙地傳寫出峰巒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煙霏的江南景色。他用筆甚

草草,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創造性。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圖》和《瀟湘

圖》,將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間草木暢茂、雲氣滃鬱的特定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筆墨技法是與他所

表現的特定景色充分適應的。  宋代沈括稱他「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所畫山形,多是長江中下游一帶的丘陵,大都為坡

陀起伏,土山戴石,很少作陡峭嶄絕之狀。這與較早於他的荊浩所表現的氣勢雄偉的北方山形正好成為鮮

明的對比。董源很重視對山水畫中點景人物的刻畫,每每都帶有風俗畫的情節性,有時實為全畫的題旨所

系。雖形體細小,簡而實精,人物皆設青、紅、白等重色,與水墨皴點相襯托,別饒一種穠古之趣。其傳

世作品還有《龍宿郊民圖》等。   董源所創造的水墨山水畫新格法,當時得到巨然和尚的追隨,後世遂以董巨並稱。在宋代,除了米芾

、沈括十分欣賞董巨畫派之外,一般論者對董巨的評價並不高。到了元代,取法董巨的風氣漸開。湯垕認

為:「唐畫山水至宋始備,如(董)元又在諸公之上」,對董源有了新的認識。元末四家和明代的吳門派

,更奉董源為典範,明末「南北宗」論者雖然在理論上尊王維為「南宗畫祖」,但實際上卻是在祖述董源

。元代黃公望說:「作 山水者必以董為師法,如吟詩之學杜也」。清代王鑒說「畫之有董巨,如書之有鍾

王,舍此則為外道」。董源在後世能夠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是罕見的。  據畫史記載,董氏善山水人物、雲龍、牛虎,無所不能,尤以山水畫最為著名,開創南派山水。其山

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畫而不為奇峭之筆,記載說他山水多畫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無此品」。米芾曾盛讚

其山水曰:「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五代的《畫鑒》里記載:「董源山水有二種

:一樣水墨,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樣著色,皴文甚少,用色濃古,人物多用紅青衣,

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種皆佳作也。」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董源善畫,龍工秋嵐遠景,多寫

江南真山,不為奇山峭之筆」,又稱「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擅畫

水墨及淡著色山水,喜用狀如麻皮的皴筆表現山巒,上多礬頭(山頂石塊)苔點,多畫叢樹繁密,丘陵起

杖,雲霧顯晦和溪橋漁浦、汀渚掩映的江南景色,後人稱其所作平淡天真,為唐代所無。也有設色濃重之

作,山石皴紋甚少,景物富麗,近於李思訓格調,而較放縱活潑。兼工龍、牛、虎和人物。  傳世作品  《瀟湘圖》卷,現藏故宮博物院;  《夏山圖》卷,藏上海博物館;  《夏景山口待渡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  《龍宿郊民圖》及《洞天山堂》二軸,均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  五代至北宋初年是中國山水畫的成熟階段,形成了不同風格,後人概括為「北派」與「南派」兩支。

董源的《瀟湘圖》被畫史視為「南派」山水的開山之作。董源現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瀟湘》

、《夏山》、《龍宿郊民》等圖。《瀟湘圖》卷,五代,縱50厘米,橫141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代南唐 董源 畫長林蕭逸軸本幅絹本縱140.3公分 橫58.9公分。水墨畫。款。董源。徽宗題。董源長林蕭逸圖。旁有御押。鈐印一。御書之寶。收傳印記 雙螭。圓印。內合同印。御前之印。半印。集賢院御□□。半印。內府圖書之印。趙氏子固。

□印。半印。墨林□□。半印。子□□□。

五代南唐 董源 畫萬國清寧 軸本幅絹本縱192.4公分 橫100.4公分。設色畫。上方篆書萬國清寧四字。收傳印記 內府圖書之印。董史秘玩。叔永。鶴林書□。

五代南唐 董源 夏山深遠 軸。本幅紙本 縱139.7公分 橫62.9公分 詩塘紙本 縱31.7公分 橫63.3公分石渠寶笈三編廷春閣著錄。墨畫重巒遠岫。茅屋林亭。無款印。原題。雨重煙濃山更深。半窗樓閣晝陰陰。道書一卷香凝榻。岩翠千層鳥墮林。鰲扉老人新賜致仕歐陽玄

拜題於密庸齋。鈐印二。歐陽玄印。子□世允。(是子孫世昌)岩空谷回野雲深。路繞溪橋岸繞林。何處

幽人專一壑。數間茅屋對山陰。至正甲申秋七月既望。後學倪瓚奉題。鈐印二。雲。林。古今畫家不可指

屈。而欲求其具體者。則惟董北苑。以其用筆純然。無一偏之蔽也。此幅為夏山深遠。墨勢淋漓。神韻超

絕。正如讀陶謝詩。愈咀嚼而旨趣無窮。米元章稱其畫高出諸品之上。豈漫言哉。歲在癸未三月七日。方

外張雨書於登善庵。鈐印二。張雨私印。句曲外史。翠岫雲林渾寂寂。孤村流水正蕭蕭。山中風物閑如許

。盡日無人度野橋。右題北苑夏山深遠圖。國子祭酒許衡。鈐印二。平生真賞。桑土齋。詩塘題跋 錢載題。北苑畫。嘗見其蕭湘橫卷。董文敏藏有北苑畫四。最後最佳。則瀟湘也。後為畢大中

丞秋帆購去。又嘗見李營邱大幅。宛平同年張部曹晴溪。以千金得之。然後知無李論猶不足信。余則藏有

河陽大幅。項子京孫承澤梁真定諸家所曾藏。皆冠世之跡。此幅北苑皴法。不用輪廓。其深厚全得山脈起

伏之勢。樹蒼而靜。苔潔而圓。其為真跡無疑。又曾見其夏山欲雨圖。蓋北苑常畫夏山。實皆金陵山也。

惟瀟湘卷則楚山。此幅題者。歐陽圭齋。倪雲林。張伯雨。許祭酒。句佳而跡真。豈不可重寶之哉。乾隆

五十八年夏仲。秀水八十六歲錢載題。鈐印二。戊子錢載。少宗伯。王宸題雲。乾隆甲寅重九日。蓬心王

宸觀於武昌撫軍府中之留鶴房。為澹川吳居士敬題。鈐印二。王宸。子凝。鑒藏寶璽 五璽全。寶笈三編。宣統御覽之寶。謹案。歐陽元。字原功。號主齋。考見續編。許衡。字仲平。河內人。歷官集賢大學士。贈司徒。謐文正

。元史有傳。

五代南唐 董源 龍宿郊民圖 軸本幅絹本縱156公分 橫160公分 詩塘紙本 縱30。8公分 橫159.8公分石渠寶笈續編寧壽宮著錄設色畫。崇山回溪。村落遊人。岸側連舟驚進。百夫牽纜作力。岸旁奏鼓。舟中亦鳴鼓應之。無名款。詩塘 董其昌題識。董北苑龍宿郊民圖真跡。董其昌鑒定。龍宿郊民圖。不知所取何義。大都簞壺迎師之

意。蓋藝祖下江南時所進御者。名雖諂而畫甚奇古。余以丁丑年三月晦日之夕。燃燭試作山水畫。自此日

復好之。時往顧中舍仲芳家。觀古人畫。若元季四大家。多所賞心。顧獨師黃子久。凡數年而成。既解褐

。於長安好事家借畫臨仿。惟宋人真跡馬夏李唐最多。元畫寥寥也。辛卯請告還里。乃大搜吾鄉四家潑墨

之作。久之謂當溯其原委。一以北苑為師。而北苑畫益不可多得。得溪山行旅。是沈啟南平生所藏。且曾

臨一再。流傳江南者。而考之畫史。北源設色青綠山水。絕類李師訓。以所學行旅圖。未盡北苑法。丁酉

典試江右歸。復得龍秀郊民圖於上海潘光祿。自此稍稱滿志。已山居二十許年。北宋之跡。漸收一二十種

。惟少李成燕文貴。今入長安。又見一卷一幀。而篋中先有沈司馬家黃子久貳十幅。自此觀止矣。如君平

之卜肆。下簾之後。止勿復卜矣。天啟甲子九月晦日。思翁識。附王鴻緒題識。董文敏畫禪筆記。載北苑

龍宿郊民圖。蜀江圖。瀟湘圖。皆在吾家。筆法如出二手。又所藏北苑畫數幀。無復同者。可稱畫中龍。

夫書法以右軍為龍。而畫推北苑為龍。其稱許者至矣。此畫入本朝。歸前輩庄淡庵宮庶。後歸餘座主崑山

大司寇徐公。今為余有。子孫其世寶之。康熙丙戌八月望日。王鴻緒識。鈐印二。鴻緒。儼齋秘玩。御題行書(乾隆己丑御題。詩文不錄)。又御題行書。董源此圖。元以前無辨及者。明董其昌題幀端。謂

是藝祖下江南時所進御。考宋史。開寶七年九月。命曹彬潘美將兵伐江南。九年正月。御明德門。見李煜

於樓下。則是宋祖並未親征江南。安得有郊迎事。若以為指彬美。又不得凝之為龍。況曹彬傳。敍濟江後

。連破江南軍。亦無迎師語。蓋其昌於圖名不得其解。從而為之辭耳。而張丑清河書畫舫。則以為寫太祖

登極事。時董源正仕南唐。何由畫宋汴京即位儀節。且所圖亦與受禪不類。其舛更不待辨。按傳稱龍見而

雩。注之者曰。建已之月。蒼龍宿昏見東方。萬物始盛。待雨而大。今閱圖中景。頗似初夏。而兩舟街貫

艤水次。眾皆聯臂舞躍。彷佛古者拔河之戲。疑郊民見龍宿禱雨所陳。源當日命名。意或取諸此。夫准經

作繪。既勝於傅史失誣。而圖列民事。不忘執藝以諫。不猶愈於進諂之不經乎。既題長歌以辨之。並附識

如右。己丑新正。御筆。鈐寶二。幾暇怡情。得佳趣。題籤 御筆。董源龍宿郊民圖。石渠珍玩。鈐寶二。研露。樂意寓靜觀。鑒藏寶璽 八璽全。樂壽堂鑒藏寶。古希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壽。八征耄念之寶。宣統御覽之

寶。宣統鑒賞。無逸齋精鑒璽。收傳印記 雲間王儼齋收藏記。敬愼堂。雲間王鴻緒鑒定印。王鴻緒印。華亭王氏珍賞。祚新之印。墨農

鑒賞。陳定。以御鑒定珍秘。謹按是圖。始見明詹景鳳東圖玄覽。載董源龍綉交鳴圖。無款識。亦無前代名賢題字。相傳為董源龍綉交

鳴圖。圖名亦不知所謂雲。清河書畫舫。書畫匯考。皆著錄。俱作龍綉交鳴。不詳其義。元人慣用龍袖嬌

民語。見歐陽玄圭齋集。既非典雅。至董其昌始定為龍宿郊民。雲宋藝祖下江南所進。而張丑又謂寫宋太

祖登極事。大奇大奇。穿鑿影響。均未足為定論。御制詩識兩辟之。據左傳龍見而雩。以合圖中初夏景色

。祈雨拔河。郊民聚集。源能列民事以執藝諫。准經命名。既極正大。劭農省歲之淵衷。隨事而寓。所謂

見仁見知。不僅在圖畫間也。董識中訛北苑為北源。思訓為師訓。龍宿為龍秀。二十為貳十。皆筆誤不檢

。其昌他書鄉類此。並附識之。

五代南唐 董源 畫夏山欲雨 軸本幅絹本縱155公分 橫74.5公分淺設色畫。無款。收傳印記 雙龍璽。宣和。御書之寶。天目。半印。

五代南唐 董源洞天山堂 軸本幅絹本縱183.2公分 橫121.2公分 詩塘絹本 縱28.4公分 橫121公分設色畫。無款印。右上端楷書洞天山堂四字。詩塘 王鐸題。神理氣韻。古秀靈通。入於□微。董源此圖。當屬元化。丙戌端陽後三日題於琅華館。孟

津王鐸為二弟仲和憲副。鈐印二。文淵太傅。王鐸之印。鑒藏寶璽 宣統御覽之寶。無逸齋精鑒璽。收傳印記 清虛府。□山之裔。司印。半印。

《寒林重汀圖》則描繪隆冬時節的江南景色。作品中看不到人蹤,聽不到喧嘩,甚至風兒似乎也被冷得不

願再發出一丁點兒聲息。靜穆橫卧的山丘,幽深延綿的水汀,沉默相對的房舍,無言挺立的竹木……體現

了畫家把握四季景物的高超技藝。

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卷  故宮舊藏  遼寧省博物館藏  絹本,設色,尺寸:49.8×。  此卷描繪江南夏日景色,山勢重疊,緩平綿長。引首有董其昌題識,卷後有元柯九思、虞集、雅琥題

跋。曾入南宋內府收藏。鈐有「紹」「興」朱文連珠印記,又入元內府,鈐有「天曆之寶」朱文印記。後

歷經明項元汴,清耿昭忠、索額圖、清內府收藏,俱鈐有鑒藏印記。  此圖描繪的是江南山水景色。草本豐茂,江水秀潤,雲霧顯晦,在董源之點染皴擦中盡顯,宋人評其

畫作時認為「水墨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  作者選取江南渡口之景,江水蜿蜒而過,在群山中時隱時現。使山體結構變幻無窮,一洗山形的概念

化之弊。本幅的尺寸和質地似乎可與《瀟湘圖》相接,有海外學者認為兩圖本系一幅,是董源《河伯娶婦

圖》中的兩個段落。

瀟湘圖  

  董其昌藏,後入清宮內府收藏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瀟湘圖》卷,董源作,絹本,設色,縱50cm,橫。  本幅無作者款印,明朝董其昌得此圖後視為至寶,並根據《宣和畫譜》中的記載,定名為董源《瀟湘

圖》,後入清宮內府收藏。  「瀟湘」指湖南省境內的瀟河與湘江,二水匯入洞庭湖,「瀟湘」也泛指江南河湖密布的地區。圖繪

一片湖光山色,山勢平緩連綿,大片的水面中沙洲葦渚映帶無盡。畫面中以水墨間雜淡色,山巒多運用點

子皴法,幾乎不見線條,以墨點表現遠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質感的山型輪廓。墨點的疏密濃淡,

表現了山石的起伏凹凸。畫家在作水墨渲染時留出些許空白,營造雲霧迷濛之感,山林深蔚,煙水微茫。

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漁舟點綴其間,賦色鮮明,刻畫入微,為寂靜幽深的山林增添了無限生機。五代至北宋

初年是中國山水畫的成熟階段,形成了不同風格,後人概括為「北派」與「南派」兩支。董源此圖被畫史

視為「南派」山水的開山之作。

夏山圖卷  

  現藏故宮博物院  【簡介】  絹本,水墨淡設色,縱:49.4厘米,橫:313.2厘米。  為傳世作品中最能說明作者「平淡天真,不裝巧趣」風格特色的典型傑作。  董源,字叔達,江南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生年不詳,卒於南唐建隆三年(962年)。事南唐,中

主時任北苑副使,故稱「董北苑」。善山水,水墨類王維,設色如李思訓,多寫江南風景。嵐色蒼鬱,枝

幹勁挺,小樹點綴而成,墨氣淋漓,其小山石謂之頭,山上多雲氣,坡腳多碎石,乃金陵山景。著色者

皴紋甚少,用色甚淡。釋巨然傳其衣缽,世稱「董巨」。  《夏山圖》畫一片崗巒重疊,煙樹沙磧的景緻,其間點綴了一、二人物橋亭,牛羊牧放的生活情景。

畫中用點極多,蒼蒼茫茫,渾厚華滋,不斤斤於細巧;畫山上小樹,做到「淋漓約略,簡於枝柯而繁於形

影」;畫山,畫陂岸,都不作奇峭之筆,且無雕琢習氣。畫中景物的高低暈淡深淺,都極自然,表現出江

南山光水色的特有情趣。  卷後有董其昌長跋二則,乙亥(崇禎八年,1635年)年跋全文,敘述自己苦心搜羅董源真品及歷代畫家

繼承董源風格之得失。云:予在長安三見董源畫卷,丁酉(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得藏瀟湘圖,甲子(天

啟四年,1624年)見夏口待渡圖,壬申(崇禎五年,1632年)得此卷,乃賈似道物,有長字印。三卷絹素高

下寬狹相等,而瀟湘圖最勝。  丙子年跋文記敘:「癸酉天啟六年(1626年)所收三幅董源」,稱「余自壬申出山,三載宦遊,往返八

千,所得清曠賞心之樂,惟此最勝。丙子六月廿七日閱卷識。思翁老人。」  此卷曾為南宋賈似道藏,元史崇文藏,明黃琳、袁樞、董其昌藏,清齊梅麓、徐渭仁、黃芳、沈樹鏞

藏,近人龐元濟藏。鈐有「長」朱文印,「黃琳美之」朱文印,「袁樞之印」白文印,「明袁樞鑒賞書畫

之章」朱文印,「徐紫珊鑒藏」朱文印,「徐紫珊秘篋印」朱文印,「上海徐紫珊收藏書畫金石書籍印」

朱文印,有「黃芳之印」白文印,「星沙黃荷汀鑒藏書畫印」朱文長方印,「咸豐丙辰後黃氏所藏」朱文

印,有「龐元濟書畫印」白文長方印,「虛齋珍賞」朱文印,「吳興龐氏珍藏」,「虛齋至精之品」,「

龐萊臣珍賞印」,「虛齋審定」,「虛齋墨緣」,「萊臣審藏真跡」朱文印等。  此卷見於歷代重要著錄的有明張丑《清河書畫舫》、汪珂玉《珊瑚網》、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

》和近人龐元濟《虛齋名畫錄》等.


推薦閱讀:

明代傳世花鳥名畫欣賞(四) - Qzone日誌
【中國繪畫簡史】06清代名家名畫賞析
宋代名畫賞析
《宋朝名畫評》 宋 劉道醇
中國傳世名畫——惲壽平《玉堂春色圖》、《華春富貴圖》

TAG:名畫 | 傳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