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如何才能真正松下來
講放鬆的文章很多,本人認為這篇文章講得最好.全文沒有誤導,講清了為什麼要放鬆,以及放鬆的作用,放鬆的練法,放鬆的標準.有理有據.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朱煒富) |
(一)放鬆的意義及其內涵 陳氏太極拳一代宗師陳照奎先生特別重視放鬆功夫的修鍊.1973年夏天先師陳照奎在他家中給我講拳時曾說:「太極拳全過程都要松下來,要沉下來,要百分之百地放鬆.同時,周身節節都要松下來,要松到手指肚.只有在放鬆的情況下,以掤勁為綱,為統帥,發勁才能淋漓瀟洒,不發則已,一發則迅雷不及掩耳.」一語道透了放鬆與發勁的關係. 太極拳,是一種順其人體的自然狀態、其自然規律,而引發其自然之力的一項體育運動.它是通過一種特殊的整體修鍊過程,去調整和強化人體本能、開拓人體潛能,而使人的身心兩個方面,都達到高層次的平衡和自由.因此,太極拳的整個運動過程,必然是在大腦(司令部)的統一指揮下,使全身肌肉、韌帶、骨酪以及各個臟器,都能隨從意念的需要,而達到既協調又有序,既迅速又靈活,既鬆柔,又有彈力地「屈伸開合任自由」的一種理想境界.也就是說,通過太極拳的鍛煉,使整個人體在意念導引下,做到「一聲令下,百體皆依」,隨心所欲地發放人體的能量.一句話,也就是使大腦信號與肌體動作同步化.從技擊角度講,即通過鍛煉,在應敵時能隨從意念的需要,以丹田為核心,迅速調動全身內力,集中到一個施力點上.為此,必須使全身隨時都處於一種處處鬆開,節節鬆開,像嬰兒一樣,恢復人體的自然狀態,如此才便於周身力量的迅速集中,和快速發放.象那鬆軟的鞭子一樣,在未抽打之前,它是那樣的柔軟,一旦抽打出去,那種挨到何處何處擊的強而有力的剛柔勁,是很難想像的. 放鬆的一個標準,叫做松透.何謂松透,我認為它的內涵至少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要求. 一曰松靜.即鍛煉一种放松的心態.這也是放鬆的入手點.所以武禹襄講:「先在心,後在身.」陳鑫公也說過;「心要虛,心虛則百體皆虛.」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這一動一靜,首先是指大腦的統一指揮功能.所以,打拳必須先使大腦松靜下來.即所謂「洗心滌慮」,排除雜念,使思想純靜地、專一地全心全意集中到拳上來.只有如此入靜,才可以考慮「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高度靈敏功能的境界.太極拳強調用意,強調意念力的鍛煉,首先必須使大腦總是處於松靜狀態,然後才可以言集中和調動意念力的運用. 二曰松展.在大腦入靜、意念導引下,要有序地使全身各個臟器、肌肉、韌帶、關節處處鬆開、松展、拉長。拳論中講的「皮毛要攻,骨節要松」「對拉拔長」、「逢上必下」、「腰以上四成上升,腰以下六成下沉」(陳照奎),「左發右塌,右發左塌」,「前去之中必有後撐」等等要領,都是這種對稱張開的要求.特別是初練太極拳者,更要力求開展,力求舒展,進而要求「開展之中有團聚之意」,開中有合,開合相寓. 三日松沉。包括內氣下沉、重心下移和一些重要關節的松沉.打拳時,除了頂勁上領以外,其他部位都處於松沉的狀態.如上肢的松肩、墜肘、坐腕(塌腕):下肢的松胯、屈膝、五趾抓地:中盤的含胸塌腰,都是為了這種周身松沉的要求.這種形體上的松沉,有利於真氣下沉、重心下移,從而穩固下盤.下盤沉穩,又有利於中盤、上盤的輕靈,從而達到輕沉兼備.形體和內氣的下沉,還可以避免中氣上涌,避免動作上的飄浮之病. 四曰松活。松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各個關節軸的曠量松活,一是以丹田為核心帶動肢節順逆纏繞之柔韌性的活.關鍵在於通過打拳,特別是通過纏絲勁的鍛煉,不斷增強關節的松活、韌帶的柔韌和肌肉的彈性.從而做到「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使周身各個環節都能隨心所欲地達到園活、靈敏、滑潤,變化輕快,使各個有軸的關節,曠量不斷加大,可以向四面八方自由地轉動,以保證發勁時節節暢通,極快地把周身之力調整集中到施力點上去. 放鬆的關鍵環節 據云,陳家溝太極拳名家陳伯先先生曾請教陳照旭先生(陳小旺之父):「這拳咋練?」陳照旭簡潔地回答:「四塊放鬆」。四個字道出了放鬆的關鍵部位,。在於所「四大塊」(兩肩、兩胯).我的老師陳照奎先生講放鬆的關鍵環節時,講得更具體、更生動.他說:「要特別注意胸部的放鬆,只有胸部能放鬆,才有胸中運化.胸部太僵,就會氣貫滿胸,胸貫滿,就不能調整上下關係;胸部不能運化,就要挨打。」又說:「打拳緊要處全在胸腰運化,胸部任何時候都不能領勁,胸部開合都要放鬆.胸部放鬆的關鍵又在於兩肩的放鬆.所以拳論中說,轉關在肩,運化在胸腰.而腰部的松活關鍵又在兩胯,胯不松.腰也不會活.」他還講:「我們和別人推手,首先要制對方的肩,使對方的肩關節失靈,產生對抗勁,而被我所制.對方制我,亦然.但是,如果我在走架子時,解決了肩的轉關問題,肩部能放鬆,而且肩能向四面八方轉動,那麼,當對方用手拿我的胳膊,企圖控制我肩時,我可以立即隨對方的拿勁進行轉關,使肩沉下來,對方拿勁可立即解脫,我可以馬上反攻.」同時,他又講,「肩的轉關並不能單獨進行,它必須與胸腰摺疊運化結合進行才好.它們是一而二,二而的關係.解決了肩的轉關,並且解決了胸腰運化,才算真正解決丁松的問題.」他在教推手時又說:「最怕的是,當對方一推你,你肩先扛起來了,胸腰成了木板一塊,這就一切全完了.」「所謂練拳要練到身上,就是要在肩上、胸腰上下功夫.」 從以上兩位陳氏太極拳傳人的講述中,我們可以領悟出放鬆的主要環節所在.所以,我們要解決放鬆的問題,首先要在松肩、松胯和鍛煉胸腰運化上下功夫.而胸部開合靈活的關鍵又在於松肩:腰部摺疊運化的關鍵又在於松胯.抓住了這個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鍛煉放鬆的途徑 初學太極拳的人,開始一般都有一個僵硬的過程,這是應該允許的正常現象。因為當你剛剛接觸,還沒有掌握太極拳的運動規律之前,必然是精神緊張、動作生疏.往往是顧此失彼.此時要求你「一動無有不動」,動作諧調而鬆柔,那是難以做到的.精神緊張必然帶來動作上的僵硬.因此,應該允許初學者有一個生疏而僵硬的初學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記住動作順序、路線和方位,弄清虛實、順逆和力點. 當學員基本上學會了拳架套路之後,教練就應該及時地提出放鬆的要求.並且要強調太極拳的這—特殊要領.同時要求從以下幾個環節上鍛煉,逐步做到周身放鬆的要求, 一是從正中求松.放鬆,一定要在身法中正的基礎上尋求.否則容易出現鬆懈、松斜.以及跪膝、突臀、幌肩等病. 二是從慢中求松.陳氏大極拳要求快慢相間,對初練者來說,特別是在未能放鬆之前;要強調練慢.從慢中才能逐節檢查全身各個部位放鬆的程度,細細品嘗放鬆的味道。 三是從纏繞中求松.動作必須注意走順逆纏絲的螺旋勁,從纏繞之中求放鬆,因為太極拳的鬆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須從園活旋轉中求放鬆.時刻注意四肢的順逆纏絲.直來直去的動作則很難育松. 四是從關鍵部位入手,尋求節節放鬆.比如把松肩與墜肘、塌腕結合起來,做到節節松沉,節節貫串.從蠶蛹、毛毛蟲的蛹動狀態中去悟節節鬆動的規律. 五是從緊中求松.太極拳要求全身各個部位松沉,必然加大下盤的支撐負擔.因此,上盤中盤的松沉必須是建立在下盤穩固的基礎上.尤其是在鍛煉低勢拳架時,下盤就更加吃力.實踐證明,拳走低架最有利於增強下盤的穩固,也只有下盤紮實,才更有利於腰以上各個部位的放鬆,同時也有利於虛腿的靈活性.從此處可以理解松與緊的辨證關係。為此,平時就要注意鍛煉低架,鍛煉下盤,特別是獨立步的支撐力,而為周身放鬆創造條件. 六是從推手中練「吃虧」入手,借對方之力來鍛煉放鬆.推手,主要練借力的技巧.而借力,必舍已從人.順遂對方來力.推手時,往往是越怕輸的人,精神越緊張,也最容易犯僵硬,丟頂,拱架之病.所以,我們主張開始練習推手時,要從練「吃虧」入手.要敢於讓對方進來,練習能吞、能容的本領,練放長、練大幅度的引進,不怕吃虧,不怕輸,而是有意識地借對方的來力鍛煉自己的松活、引化本領. 此外,陳照丕先生還主張從發勁鍛煉中求松,他提倡在練拳的第一個階段,要練習猛打、猛甩,猛蹋、猛跌,猛躥、猛落,從中求松。也可以參考. (三)下面我再講一下放鬆與功力訓練的關係. 放鬆與功力訓練 松與緊,柔與剛,鬆柔與擁勁,放鬆與功力訓練的關係,往往是容易引起人們爭論的問題.太極拳,是根據中國古典哲學中的太極陰陽學說來指導其拳理、拳法的.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陰陽相濟』,只強謂鬆柔、只要大松大軟,不要剛柔相濟,則不是太極拳.所以我在前邊講了,放鬆,是太極拳的一項基本功,但它不是全部功夫:放鬆,是大極拳鍛煉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基本功的一部分,但它不是目的,不是功夫的全部.最終目的是通過放鬆及其他多方面的訓練,而鍛鍊出一種剛柔相濟的、輕沉兼備的、松活彈抖的螺旋式的整體勁.這種太極勁的形成,決不是僅僅依*放鬆就可以形成的.它必須是通過拳架鍛煉、推手鍛煉、器械鍛煉、單式鍛煉,以及功力訓練等多種鍛煉方式、經過長期的、艱苦的磨鍊和體悟而形成的.但是,各種訓練方式與放鬆的要求,不僅沒有任何矛盾,而且均系相輔相成的.有人反對練太極拳的人去搞強力訓練,他們的理由是會影響放鬆,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大家知道,楊式太極拳是極其重視放鬆的.而楊式太極拳著名傳人之一的董英傑先生(楊澄甫的高足)曾對放鬆與功力訓練的關係講過下邊一段話,很值得我們思考. 「或雲練太極拳後,不可舉重物,不可用蠻力,此則未必盡然.未學大極拳,一身笨力,全體緊張;既學太極拳,全身鬆軟,筋暢氣通,務必練去全身緊張,仍須保持原來之笨力,因鬆軟之後,笨力變為真勁矣.若人謂笨力稱之曰膂力,其力在肩膂之間也,不能主宰干腰形干手指也.故笨力為本錢,鬆軟是用法.得其用法,,小本錢可做大事業,不得其法,本錢再大,事業無成也,故得大極拳真理以後.舉重摔玟,拍球賽跑:隨意可也,不必禁忌.」(董英傑,《太極拳釋義》 董英傑先生把功力訓練與放鬆的關係比喻於搞事業的本錢與經營技巧之間的關係,可謂妙極.這裡我再舉個例子說說放鬆與力量的關係.例如兒童們喜歡玩的蹦蹦床.孩子們跳上跳下,跳勁越大騰空越高,這主要是*那彈簧床的彈力.如果此種床只有鬆柔而沒有強大的彈力,孩子們跣下去則起不來.而且這種彈力小了也起不來,床太硬了更起不來.太極勁,就是這種鬆柔與彈性力的統一,即所謂剛柔相濟.也就是拳論講的「引進落空合即出」,「引進落空」即*鬆柔纏繞之勁,「合即出」,即*這種在鬆柔基礎上發放出來的彈性力.這種反彈力,沒有柔韌不行,沒有功力基礎也是不行的.所以我主張要鍛鍊出既有肌體的彈性和內氣充沛的功力,又要有放鬆的功夫,把兩者統一起來,而創造出一種剛柔相濟的強大的螺旋式的棚勁,才是大極拳的真功夫. 因此,我認為按陳氏大極拳的一些特殊的功力訓練方法,諸如抖大杆子,擰太板尺、旋太極球、練太極纏絲杠,以及在放鬆的條件下,以螺旋彈抖勁,去打沙袋等方式,都是應該允許的.肯定地說放鬆與功力訓練不僅沒有矛盾:而且可以互為補益.關鍵在於首先要強調放鬆訓練,在周身松活的基礎上,去進行功力訓練.由此可見,那些擔心進行功力訓練會影響放鬆訓練的人,是沒有什麼根據的。 |
講放鬆的文章很多,本人認為這篇文章講得最好.全文沒有誤導,講清了為什麼要放鬆,以及放鬆的作用,放鬆的練法,放鬆的標準.有理有據.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朱煒富)分享
1
頂
推薦閱讀:
※陳式太極拳丹田內轉如何練?
※李經梧太極內功(一)
※「常勝將軍」王戰軍 馬雲背後的太極高手
※太極拳與靜坐
※楊澄浦太極拳照(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