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古人在很早就知道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

古人有太極陰陽說,認為太極是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態,出現於陰陽未分的混沌時期(無極)之後,而後形成萬物(宇宙)的本源。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些好像都能在宇宙起源與發展上找到對應。

「一陰一陽謂之道」這也跟 物質與暗物質等現代物理有高度契合。

古人為什麼這麼聰明?這些是巧合還是什麼?


首先說明,沒有一個古人知道宇宙起源於現在我們所說的「奇點」。

你所列舉的幾段話,都算是哲學上的名言名句了。

哲學是研究什麼的?

哲學是研究世界的普遍規律的。哲學規律適用於世界上的所有事物。

現代物理學的規律與我國古人總結的哲學規律「對應」或「契合」,這再正常不過了。不光是現在,再過若干年後發現了新的物理學規律其與哲學規律也是「對應」或「契合」的。

這只是我們在哲學上討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問題。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一陰一陽與易有太極之句出現於易經繫辭傳,繫辭傳的創作是晚於孔子時代的,其作用是對孔門易思想的發揮,其思想主要還是繼承老子的思想。

老子認為天地宇宙是由無中生出來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既認為萬物的本源是無,從無中生有,而後才有天下萬物的衍生。這是春秋時代流行的一個虛無創生宇宙的觀念思想。

奇點之定義,很明顯並非如此,它已經定義出了有的觀念。

與奇點類似的觀念則有《管子》:「精也者,氣之精者也。」,「凡物之精,比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流於天地之間,謂之鬼神。。。。。是故名氣,杲乎如登天,杳乎如入於淵,淖乎如在海,卒乎如在於屺。」這裡提出萬物是由精氣結合而成,下至五穀,上至列星,無不如此。很顯然,這與老子的有無出氣的理論說,完全不同。認為氣,就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氣是一種無形的物質,具有明暗剛柔兼備的特質。

很顯然,當時的觀念根本沒有奇點這個概念。


「古人云」的妙處是,不管什麼科學研究成果,都可以通過文字遊戲,納入自己的體系。比如宇宙大爆炸不就是「道生一一生二」嘛。

問題是,他們自己絕對研究不出來宇宙大爆炸。


瀉藥。古人並沒有奇點之說,但和太極無極異曲同工。

太極」用卦象表示就是風天小畜:太極是旋轉的——卦象為乾天,自玄不息,具有瞬時角頻率ω,五行是陽庚,是聚勢態角動能;太極同時震蕩著——卦象為巽風,振蕩量變,具有瞬時振動能r2(r為振幅、位矢),五行是陰乙,是散展態振動能。小畜的物理意義就是ωr2(角動量)守恆,反映乾天開始振蕩散開,大衍之數50代表太極由封閉轉向開放的臨界頻率(實際是光速)。太極生時空兩儀,宇宙至此誕生

而太極之前的無極狀態用卦象表示是山天大畜:山的五行為戌土,物理本質是雙極磁場,表示封閉蓄止——故大畜表示強磁環繞、封閉內斂、高速自玄,戌土又是光波之墓,可見無極等同於現代之黑洞。易給出其有一個極限自玄頻率——大有之數55。

乾物理本意是天體自旋,帛書作「鍵」——關鍵、運轉軸心,閉鎖而獨立,老子所謂「獨立而不改」,為時間開端、萬物本源——太極暗物質能源;老子謂 乾天『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易/ 大有》:「大車以載」,《象》解為"積中不敗也",說的也是星系先天。)可見聖人知曉星系的先天乾天很小——但不是一個數學意義上的點;老子又謂 坤地『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坤厚為丑土,丑者,紐也,老子其實說的是萬有引力場的性質。坤厚德載物,載並困也,並非狹義的地球土壤。

根據庚金ω的相對能態為電(場)能——乙木,我猜想,一個有數對應兩個核電荷數。能量值110與大有之數55(以弧度表示為18π)相應,決定軌道之引力場能,故人造元素之Z越逼近(36π),其結合將十分不穩定;衍數50是一個與光速相應的數,它是太極「一生二」的開放臨界點,而「其用49」對應後天之軌道物質波,決定宇宙自然存在元素之Z,以49的兩倍為最大穩定存在。


要回答你這個問題得知道古人的修行體系,一旦涉及到這個醫,易,天文地理必須都了解,才能行的,所以這個問題其實很大。

古人對世界的認知是靠悟,而不是跟現在的人一樣靠思。思是不對的,為什麼不對,因為思是後天意識在做怪,悟是讓自己靜到一個程度後先天意思或者說自性光明出來,而後有所得(即戒定慧)。人的靈感就在於這個自性光明偶爾閃點光出來,但大部分時間自性都是被人的嗔恨慾望所遮擋,如同烏雲一樣的。

而現在的人隨著社會的越來越發展,其實靈性是越來越降低的,知識是越來越豐富,但智慧就不一定了。而且社會的進步其實人也是越來越易怒暴躁的。

以上為個人的一點小看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為何一定要把現代人的奇點、大爆炸這些科學、哲學概念套給古人?古人的元炁論、陰陽學說比這些玩意高級。


推薦閱讀: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速記法及圖解(易經每日中庸行系列)
通俗解讀《易經》(2)
易經搖錢起卦為何要變爻?
從易經角度來談談如何走出逆境迎接好運
第十二回世界易經大會在新加坡隆重舉行

TAG:易經 | 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