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最近幾年基建非常多,未來3-5年會如何發展?
據了解最近2-3年每年迴流武漢的高科技人口約20萬左右,跟武漢近幾年的發展有關?
武漢人,土生土長,對這篇土地還是有感情的。
武漢向一線挺近的步伐和速度不是你們隨便黑一黑,隨便以偏概全的三言兩語就能改變的。
那些以偏概全描述武漢環境差的朋友們捫心自問一下,武漢有多少地方你是去過的,全國又有多少地方是你到過的,隨隨便便就拿來對比,很贊同那位匿名同學的話,「一座城市絕不會懇求一個人留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你沒有用心感受武漢,就算待在這裡的時間再長,你也不過是一枚過客。
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從沒離開過。
親眼見證武漢從大縣城的蛻變。
政治因素就不多談了,去看看歷任的武漢市市長,還有現在的市委書記,再看看將來的上升通道,不是單單一個潛力能夠概括的。
重要的是,和以前不同,現在不管是個人去辦事,還是公司去辦事,政府各個部門,從上到下的面貌和以前大有不同了,拉動經濟的核心部門和官員從上到下都是一股向上的積極態度去做事。
產業:
產業上看,武漢這幾年大量引進了「第二總部」,雖然個人看來還是比較雞肋,無法真正有效在當下推動行業發展和產業發展,但是這可能只是前奏和鋪墊啊。看得到的是第二總部落戶武漢,其實這些互聯網公司都明白,武漢一定是未來公司發展必須戰略落地的一部分。不然呢?為什麼不選擇鄭州、西安、長沙,雖然這些城市也在拚命往前趕,但這些公司依然還是選擇武漢。
這幾年,武漢政府確實比之前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單從對外招商方面,不管是一直理念比較超前的東高區,還是傳統很多年的江岸區,都在想心思把好的企業,有影響力的企業引到武漢來。有的時候區與區之間都爭的很厲害。
大型的國企,都在跟上時代的節奏,不斷去做轉型和探索新的方向。
生活:
房價雖然相比收入來說差距是稍微大了一點,但在全國看來,武漢的房價還很低。
買車不用搖號;
病詬多年的ETC也取消了,簡直大快人心;
地鐵以每年通車至少一條線的速度開起來;
有軌電車雖然現在使用率還不是那麼高,等大家習慣了,線路更加完善了,同樣會給大家帶來出行上的便利;
換以前,稍微偏遠地區(相對老城區)的樓盤從住戶搬進去,少說也要2~3年周邊的生活配套才能相對完善,現在半年左右,新盤的配套設施就已經相當熱鬧了。從做生意的角度來說,老闆們對消費力還是有信心的,而不是觀望了。
先寫這麼多,有空再來更
基建和中部崛起不能完全劃等號。
基建提升的是生活便利程度,某些方面的人民生活水平。但要做到完全的中部崛起,靠經濟靠教育。
經濟發展靠的是企業,基建是不能吸引企業的,好的人才環境和企業環境才能吸引企業。你不能指望武漢十家企業八家是做金融銷售的這種狀況拉動經濟。如果沒有互聯網行業和高新技術行業進駐,僅憑現有的製造、醫藥和半吊子的全民銷售我覺得不太可能。
另外,人才保留也是很重要的一環。稍微去了解一下就知道,像武大華科這樣的學校,校招仍然是異地招聘多,武漢的很多企業不具備吸引力。工資低,不規範是當前的主要問題。連在武漢培養好多年的學生都不願意留下來,怎麼指望武漢人的水平有提升?
前段時間武漢有了大學生留漢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戶口和買房問題還有個工資問題。但我覺得仍然是形式主義。戶口沒大用(還有企業專門要農村戶口,比如巨人教育,滑稽),買房即使優惠也買不起,對於應屆生來說。說到工資,你們是定了最低標準,但企業仍可以保留不錄用畢業生的權利。沒解決什麼問題。
人家畢業了是要找工作的,沒好的就業環境留什麼留。
先清退一幫灰色邊緣的金融銷售公司,把好的寫字樓空出來吸引點好的企業吧。
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的真心話。別太早說什麼中部崛起了,武漢還沒那麼經得起表揚。
莫瞎發泡。這麼說吧。
我縣的國家定位,就是中部地區的支撐,是特大城市。
現在,武漢城區面積500平方公里。在未來十年到十五年,現有城區要進行改造,並且要新建500平方公里的新武漢。
除重工業以外,電子,航天,航空,軍工,造船,高科技,各個產業都要同步發展,為產業升級提供助力。
朋友們,時不我待,任重道遠啊!
這是當年岳飛建立的城市!
這是當年主席最喜歡待的城市!這是當年有膽把主席趕走的城市!(我們去和主席講道理!)這是現在主席最喜歡的城市!青年人不留這裡好好發展,還能到哪裡去?去上海北京,你買得起房子么?但在武漢,你買得起!
對外開放是一隻神奇的無形之手,它曾在百年前把武漢塑造成東方芝加哥,也曾在八十年代把武漢從排名前五的大武漢變成大縣城。如今它又一次把武漢推向復興的風口並掀起基建狂潮。這種大起大落看似乖張無比,其實也有規律可循。
我們看一下近代以來兩次開放的過程比較
清朝 廣東是唯一清政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地區
80年代初 國家在廣東開闢特區搞活對外經貿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 上海通商並崛起
90年代初 在上海設立浦東新區,長三角開始對外開放並鞏固了全國經濟中心的地位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武漢開埠,並逐漸發展為內陸工商業中心。
2014年 長江經濟帶規劃將武漢升級為超大城市武漢
總的來說兩次開放基本都遵循了先沿海,後內地的發展規律,說明地理條件是決定開放順序的一項重要因素。沿海率先開放。然後向內陸深入。
不同的是前一次「改革開放」是被動的,由洋人主導,洋人要求去哪做生意,咱們就得開放哪。坐擁黃金水道九省通衢的武漢自然是洋人深入中國內陸以後的首選。
這一次是國家佔主導,有順序有計劃地主動開放,換句話說,就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早在80年代中期,鄧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思想:一個是東部沿海地區加快對外開放,使之較快地先發展起來,中西部要顧全大局;另一個當發展到一定時期,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幫助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東部地區也要服從大局。
武漢首先要服從讓東部先富起來的大局,然後要讓位於西部大開發和東北振興的國策。成都和重慶受益於政策,比武漢先開放二十多年。而武漢則一直受到政策的歧視,為了顧全大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武漢痛苦地維持著高比例財政上繳和零優惠政策,使得中部塌陷異常明顯,連西部的成都進出口額都超過了武漢(武漢解放前是進出口總額排名全國前三的商貿中心!)。其結果是80年代武漢還是全國前五的大城市,到2000年以後已經跌落到第十五位。
當然武漢作為九省通衢的天然經濟中心和連接主要經濟中心的祖國立交橋,永遠都是內陸工商業發展的首選之地,這是歷史的必然。今年英國首相來武漢,就是一個信號---外商要求來武漢建立聯繫,進一步開拓廣大的中國內陸市場。 國家也需要中部復興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而武漢也不負眾望,成為近十年經濟增長最快的中國城市之一,湖北也成為內地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地區。當然,一切才剛開始。
總是有人說武漢一城獨大,可是武漢很委屈的說勞資解放前是全國前三的直轄市,解放後劃歸湖北省轄的時候經濟占湖北的比重比現在還高,這是越吸越弱了么?話說回來,湖北一沒礦,二沒有大型三來一補,可是現在人均GDP是內地最高的,把武漢刨掉,剩下的襄陽宜昌等一干小弟的人均GDP也比河南全省高,這是武漢扛著湖北省在跑啊。。。
還有人說武漢周邊慘不忍睹,可是武漢周邊不是山就是水(古雲夢澤啊)本來就沒啥大城市。。。鄂州咸寧黃石這些總人口也就一兩百萬,雖然GDP只有大幾百億上千億,但是人均GDP已經遠超中國平均水平了。黃岡孝感人多一點,但是本來就是革命老區,發展比較困難。
經濟實力的增長自然會吸引更多的人口,武漢,與成都不同,不僅僅是城市化,而是能夠吸引北上廣深一線人才迴流,成都則只是吸血省內。
同樣被國家忽略,武漢沒有像瀋陽一樣沉淪,那是因為武漢有瀋陽不具備的自主創新能力。
跟網紅城市成都的比較
光谷已經成為武漢的一張名片,是武漢乃至湖北的明天。是武漢復興的關鍵助推器。
當然目前我覺得光谷的建設力度還是太小,挖得不夠多,遠不及成都高新區。
有這麼好的基礎這麼多人才,剩下的就是改善投資環境。
武漢做中心畫個大十字,全國前十的城市都在上面,武漢不挖你去哪裡挖?
硬條件有了還要挖軟環境。
基礎框架搭好了改善了投資環境才能持續吸引著大量投資
投資進而又吸引大量人才落戶
大量人口湧入持續刺激房地產增長
房地產一路狂飆自然帶來了大量財政收入,使得大手筆投資改善城市環境成為可能(可憐武漢被財政壓迫二十年,從大武漢生生變成大縣城)
說到這裡,還是那句老話,一切才剛開始。
航天產業基地、存儲產業基地、網路安全基地、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基地、華為武漢基地、騰訊武漢基地、中法生態城、京東方、天馬、華星、武漢新城等戰略新興產業和布局都會在未來五到十年內釋放出巨大能量,足以改變長江中游的產業格局並重鑄武漢的城市面貌。
蘋果都找上門談生意,長臉了。
很多人說這些基地是房地產項目。。。實在是太幼稚了。。。
我們簡單看一下武漢航天產業基地的介紹。。。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定位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航天產業新城,航天科工計劃主要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為依託,實施快舟運載火箭工程、飛雲工程,快雲工程,行雲工程,虹雲工程和騰雲工程。快舟就是中國版Space X。「快舟二十一號」、「快舟三十一號」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分別達到20噸、70噸,相當於近期刷屏的美國獵鷹9和獵鷹9重型火箭。快舟二十一號使用的大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將在春節期間點火驗證。大家拭目以待吧。
還有更勁爆的。。。這個騰雲工程對應空天往返飛行器及其應用,用通俗的話講就是太空梭!
愛看新聞聯播的同學可以明顯發現,這段時間,一周七天有四天會有關於武漢的新聞。
然後那三天武漢會上別的新聞,比如騰訊新聞、中華新聞網……或者新浪首頁……總之,武漢這個詞每天都會出現在我的視線里。一會想方設法留人才,一會加強文化建設,過兩天又要調房價……哎呀,英國首相訪問第一站;哎呀,武漢城市文明又上新聞了……
剛剛下達了二月新規,2.1《武漢市未成人保護條例》開始實行,校園欺凌的預防治理也納入學校安全工作。
國家這兩年對中部建設還是蠻關注的,武漢在中部地區還是比較有優勢的城市,三五年說不準,七八年應該沒問題,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武漢,還是比較值得讓我們期待的。推薦閱讀:
※2018.4.1 入局破局
※我很敬佩的幾位1930年出生的老師
※全球市場再拉警報?如何坦然面對新興市場的大級別大地震?
※發展改革與民生——淺析中國的「改革」
※[另一面]中國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