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經驗方】黃煌教授學術思想述要(傳統醫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成教院(210029) 楊大華 楊健黃煌教授為江蘇省名中醫,研究各家學說,尤精於經方醫學。先生在學術上碩果累累。所著〈〈中醫十大類方〉〉〈〈張仲景50味要證〉〉〈〈醫案助讀〉〉等影響深遠,並風靡海外。現就先生學術上主要思想作一概括整理與同道共享。1關於行醫--「做疾醫,做上工,做臨床家」黃教授認為,醫生是高尚職業,是以解除病人疾苦為己任,因此,要麼不做醫生,要做就做個名醫,而不是庸醫。做名醫,除了要有高尚醫德外,更要在醫術上精益求精,永不滿足。除了吸收傳統醫學精華外,還要學習現代醫學知識。他的老師葉秉仁先生曾說過「科學無國界,治病要療效」基於此他提出搞臨床應當遵循「診斷要現代的,用藥是天然的,服務是社區的,觀念是整體的」先生還把中醫界劃分為四大類人,一類為政客型,一類為江湖型,一類是商賈型,一類為學者型。他推崇學者型中醫,呼籲更多的人做學者型中醫。對江湖型中醫則深惡痛絕,認為正是這些人把中醫搞得污煙瘴氣。 「祖傳秘方」虛假廣告,蠱惑視聽,嚴重損害中醫在廣大人民心目中形象,必須大力討伐。在 歷代的臨床家中,先生最推崇經方家。諸如范文虎、曹穎甫、舒馳遠、陳修園等,並認為他們是中醫臨床的中流砥柱,其學術經驗值得繼承,為此他專門就經方家的學術思想作了如〈〈經方家的醫學〉〉〈〈經方家的魅力〉〉等專題講座。2關於仲景學說--「方證相應是仲景學說的精華」仲景學說開創了辨證論治的先河,是理法方葯緊密結合的典範,仲景方被譽為後世方書之祖。黃教授潛心研究仲景學說多年,認為仲景學說是中醫學的精華,而方證相應則又是仲景學說的精華,是重中之重。他倡導方證辨證,認為中醫學的辨證方法雖然很多,但不論是六經辨證、病因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還是後世佔主流的臟腑經絡辨證,最後還是要落實到方葯上來,畢竟,作為臨床醫生面對病人最終開出的還是「方」,把方與證緊密結合,形影不離,研究方證之間的內在的有機的必然的聯繫,這是方證辨證研究任務所在。他把桂枝湯比作箭,把桂枝湯證比作箭靶,有桂枝湯證而不用桂枝湯,則非其正治;而用桂枝湯卻無桂枝湯證,則又是無的放矢,只有二者相結合才是彈無虛發,百發百中。他認為臨床用方要尋必見證,治療要選必用方,必見證+必用方=必效。方證辨證始創於仲景,觀仲景方不難發現,方與證相應者服用後每每一劑知,二劑已。經方大師胡希恕曾說過「方證辨證是辨證的尖端」先生很推崇這一觀點。偏離方證辨證,則研究仲景學術極易流向誤區,這是方向所在。3關於體質辨證--「著眼於病的人,而非人的病」黃教授臨床很重視體質辨證,他探求病人的體質與用藥之間的關係,發現某些體質的出現與用藥有明顯的聯繫,即用該葯時出現的某種體質表現多於其他體質。在此基礎上,為了便於理解與研究,他提出了「柴胡體質」、「黃芪體質」、「桂枝體質」等概念。另外,對於臨床某些特異性體質與用藥關係,他又提出了諸如「柴胡帶」、「大黃舌」、「附子脈」、「芍藥足」等作為體質辨證的重要補充。這些內容多體現在〈〈中醫十大類方〉〉一書中。黃教授通過中醫與西醫的比較得出「西醫治人的病,而中醫治病的人」的觀點。他認為中醫學強調整體觀念,著眼於人,即首先把病人作為一個人來看待,然後再從患病的角度去認識。只注重病名與患病部位,那是片面地孤立地看問題,不足為取。既然著眼於具體的人,那麼病人的臨床表現除了癥狀以外,精神狀態、膚色、舌、脈、腹診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臨床資料,有時甚至價值高於癥狀。他強調「不要在病名上尋找枝葉,要在病人身上探求選方用藥的真正依據」。4 關於辨證精神--------「多注重是什麼,少談些為什麼」黃教授認為辨證要著眼於 『『是什麼』』,而少講些『『為什麼』』 。他說觀《傷寒論》、〈〈金匱要略〉〉便可發現仲景示人方葯卻不言藥理,出脈證而不言病理,只告訴人什麼情況下用什麼方。對於為什麼的問題,只要治好了病,怎麼解釋都可以。而且就解釋而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家有各家的觀點 ,有時還相互對立,彼此矛盾,在認識上很難達成一致。因此,不妨先將其暫時放一放,少些爭論,多些實踐。他十分反對所謂的「醫者,意也。」認為這是主觀唯心主義,是玄學。他常說仲景言「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這是仲景教給我們寶貴的辨證宗旨,應當牢記在心。是「觀」脈證,不是「想」脈證;是隨「證」治之,不是隨「意」治之。醫學是科學,是技術,不是藝術。它不強調個人風格,不強調想像力,不應當存在「想當然,想必是」這些唯心主義色彩。5關於學習中醫--------「中醫學有很多黑洞,要精鑒確識,擇善而從。」黃教授通過對各家學說的研究,發現中醫學浩瀚的理論中存在許多不實用的玄學,畢竟有許多書不是臨床家所寫,有些書也只是古人尋章摘句,加之自我想像而成,純屬閉門造車。從而給後人學習與研究帶來諸多弊端。他把這些對指導臨床意義不大,甚至有害的玄學稱為中醫理論上的「黑洞」,。「黑洞」一詞本是天文學概念,黃教授借用這一詞旨在說明這些理論很容易引起人的興趣,從而吸引學習者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可最終才發現對臨床能力毫無增益。皓首窮經,到頭來所學皆非,而精力和時間卻又被這些玄學吸得一乾二淨,這不是「黑洞」又是什麼?基於此,他強調中醫大學生要有精鑒確識的本領,練一雙火眼金睛去擇善而從。古人的東西並非一切都是好的。他說「學術上的繼承非同遺產那樣什麼都要保留,它需要批判,需要揚棄,需要有否定精神與懷疑勇氣。」6關於著書立說--------「不求其全,但求其真」基於中醫學古代文獻玄學黑洞的流弊,黃教授嚴格端正自己的寫作態度。他常說「我不求其全,但求其真」「不求其全」就是在寫作內容上不追求「百科全書」「大全」之類大不頭著作。「求全」是一種美好心愿,但「全」也是相對性的,與其為求全而七拼八湊,反不如實在些好。「全」不等於完美,藝術上的完美有時通過不全得以表現,比如斷臂的維納斯。在全與完美這一點上學術與藝術有時是相通的。關於「但求其真」,黃教授認為著書立說屬「立言」之事,是傳播學術之舉,因此一定要求「真」,而且要有自己的東西,否則對他人的危害極大,說假話的學風是萬萬要不得的。他十分推崇王清任《醫林改錯》。是書雖薄,卻方方俱是來自實踐。是「不求其全,但求其真」的典範。其實,《中醫十大類方》寫作上又何嘗不是遵循這一思想呢。方取十類,不求其全。但內容樸素,取材有據,實實在在,毫無虛言玄理。7關於中醫定位--------「中醫學是一部史,要放到歷史長河中去認識。」中醫學到底該如何定位?對此,黃教授認為要藉助唯物史觀來認識,不能割裂歷史孤立評論。他常說「中醫學是一部史」。是的,中醫學從她形成開始,迄今已發展幾千年了。要想正確地、完整地認識中醫,必須把她放到歷史長河中去,在歷史這一大背景下才能正確定位。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醫學以不同的形式表現自己,換言之被打上不同的歷史烙印。諸如漢唐醫學的樸實,明代醫學的玄學化,清代醫學的儒學化等等。各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乃至社會心理在中醫學裡多少都有所折射。因此,有時也要將中醫學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來看待。從多角度、多層面、多階段去認識,才能避免「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嘆。研究中醫學要跳出單純的學術圈子,才能透過其神秘外衣,直視其真正學術價值。8關於治學座佑銘--「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擇善而從,隨俗而變。」和書品一樣,先生的人品也是非常樸實無華,不尚空談。當問及他治學格言時,他說「我的治學座佑銘是十六方針,『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擇善而從,隨俗而變。』」並說「前兩條是繼承仲景的,『擇善而從』是對醫聖的補充,畢竟不是什麼都要繼承的。至於『隨俗而變』,讀一讀《扁鵲傳》就知道了。」是的,扁鵲的確可算上隨俗而變的典範。畢竟做醫生是不能脫離所處時代和環境而孤立存在的。處於特定時空不隨俗而變能行嗎?那麼何謂隨俗而變呢?我的理解是:緊跟時代步伐,適應所處環境而作出的自我調整就是隨俗而變。黃教授的學術思想是多方面的,由於筆者的資料有限,故只能就以上作些概述,難免有掛一漏萬之憾,願同道們能窺斑見豹。(楊大華)
推薦閱讀:

[備份]西洋參究竟有無除安慰劑以外的藥用價值?
人體都容易患哪些寄生蟲病呢?
科普時間:公共衛生小史
大數據在工業、醫學、AI等領域發揮著無比重要的作用
秘醫學難題肝腹水,竟然被一片尋常葉子解決了!

TAG:學術 | 經驗 | 醫學 | 思想 | 傳統 | 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