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量壽經  (第三十八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38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無量壽經  (第三十八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38

  請掀開經本,第五十二面第二行,從第二句看起:

  【複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慾。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

  這是第二段,第二段正因有三句。首先說明它跟第一段的差別,也就是第一類人是上輩往生,第二類是中輩往生,實際上都是補充前面所講的修因。雖然段落是這麼分的,凡是經上所說的都應當要細心去體會,而且盡量的能在生活當中能把它做到。當然經典文字不多,只有這一卷,所給我們說的事相很有限;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遇到瑣瑣碎碎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我們要體會到佛說法精神之所在。不要說佛經上沒有說,大概我們做了沒有關係,要能體會到它的精神,這一點很重要。要緊的,要把握它的原則,原則實在講就是佛法裡頭常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實在講,這三句十二個字把整個佛法都包括盡。

  第二類就是中輩往生的,不像前面能夠『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這個他做不到;做不到,必然有做不到的原因;這個也不要緊,佛告訴我們『要當作善』,一定要修善。實在講,《觀經》三福裡面,第一福就是教給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個地方就是很具體的教導我們要修十善業。

  我今天下午,洛杉磯有個同修打電話給我,他現在是不知道什麼地方送給他一套《地藏經》大意的錄音帶,這是我去年講的。去年在美國每一個地方,這個地方也講過,等於在美國轉了一圈,講了不少地方,統統都是講《地藏經》大意。這個帶子他聽到了,聽了很歡喜。

  他就問我,他說:法師,你晚年不是完全都在講凈土,怎麼會講到《地藏經》去了?我就告訴他:我沒講《地藏經》,我說:我確確實實講的是凈土三經。他說:我拿的帶子明明是《地藏經》大意。我說:《觀經》三福裡頭第一句話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怎麼講?全部《地藏經》就是解釋這兩句話。他就明白了。《地藏經》就是解釋這兩句,而這兩句話是我們學佛的大根大本。其實不只是修凈土,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如果「凈業三福」做不到,你連根都沒有了。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地藏法門學起。地藏法門是什麼?孝親尊師,後面就是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地藏經》全包括了。三福,真的《地藏經》講得最透徹了。

  這個地方也就是回歸到基本的修學,十善非常重要。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佛叫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字怎麼講法?具體說起來要行十種善。十種善裡面,第一個『不殺生』。殺生範圍很廣泛,有的用手來殺,有的用口殺;口下達命令,叫別人殺;看到殺,生歡喜心,也是殺;實際上沒有殺,起個念頭,恨它,要殺它,也是殺。這是培養慈悲心,換句話說,絕對沒有傷害眾生的意念,要從這個地方來修養。

  第二、『不偷盜』。偷盜的範圍非常非常的廣大,不要認為我們沒有做過偷盜;其實不然,佛經上一看,就曉得我們常常在犯盜戒。什麼叫盜戒?這個佛家這個盜叫「不與取」。這是有主之物,主人沒有答應,你動了他的,就叫盜戒。這個主人是一個人的,你把它盜過來了,這個結罪比較輕。實在講,你這個偷盜將來要還債的,所謂欠命的還命,欠錢的還錢,因果報應一點都不會差錯。如果這個物主人很多,那就麻煩大了。哪些物主人很多?公家的東西。你譬如在美國有很多公共設施,這個設施如果是我們這一個市區市政府的設施,你要是偷盜了,那個結罪,就住在這一個地區的市民,統統都是它的主人,他納稅的,這個還債很麻煩,這麼多人;假如是州政府的設施、是聯邦的設施,那麻煩大了,那你將來還債要還這一國的,這一國的人都是你的債主。

  世間人不曉得,不懂這個道理。所以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結罪最重的是什麼?是三寶物,就是寺廟的。寺廟的東西,它這個結罪,不僅是這一個世界,佛法是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換句話說,法界無量無邊,所有出家人都是主人,你在這裡偷他一點東西,這個結罪就不得了了。所以盜三寶物,必墮地獄,它這個結罪是這樣的重法。不讀佛經不曉得這個事實的真相。

  像我們在台灣的時候,我們在公家機關里做事,常常私人寫個信,都拿公家的信封信紙,這都是盜戒。因為公家的這些文具是供給你公事用的,沒有供給你私人用的。李炳南老居士他也在公家做事,他在孔德成先生奉祀官府做事,他作主任秘書。每一次去領信紙信封,他都要跟孔德成報告一下,我這個要私人寫信用。孔德成先生嫌他羅嗦,哪一個人不私人用,羅哩羅嗦的。我跟你說了,我就不犯盜戒;不跟你說,我就犯了盜戒了。為什麼?你主管答應了,我就不犯盜戒。只有學佛的人才曉得,不學佛的人不知道。

  你譬如經商的人,總想想方法少納一點稅,這個也是犯了盜戒。所以你仔細一研究,這個盜戒是最容易犯的,而且是犯得最多的。怎麼辦?這個事情罪業很重,一定要懂得,要知道,要懺悔,要修善補過。

  盜公家款,在我們中國佛門裡面最出名的就是永明延壽大師。他在沒有出家之前,用現在話來講,是小公務員。管什麼?管財稅出納。手上常常有錢,都是公款,國家的錢。他把這個錢拿來放生,以後被查出來。當然常常去放生,這一筆款子虧了很多。查出來,論國法是要殺頭的,是要斬首的。結果一審判,錢到哪裡去了?放生去了,全都放生了;他沒有做別的用處,全放生了。

  以後報告國王,國王聽到之後也很好笑,也沒法子,國法論法要斬首。送到法場去斬首,就一面的吩咐監斬官,他說你看著,他如果面色有恐懼、有害怕,就把他殺掉;假如他沒有一點恐懼,一點都不害怕,你就把他拉回來到我這兒來。結果他綁到法場要殺頭,他一點恐懼都沒有。這個監斬官就問他,他說:你為什麼不害怕?他說:我這一條命換了千千萬萬的命,值得!歡喜!一點恐怖都沒有。這馬上就放他回來,去報告國王。國王就召見,問他:你有什麼願望?他說:我想出家。國王就成就他出家,做他的護法。這是禪宗裡面大徹大悟,以後晚年完全回歸凈土,專心念佛。在傳記裡面記載,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

  你們看人家那個盜跟我們普通的盜不一樣,普通盜的時候是要自己去享受,他這個盜是利益眾生。所以佛法真的不是定法,通權達便,只有一個目標,利益眾生,造福社會,這就對了,這就正確了;如果是自己享受,那就罪過就無邊了。永明大師這個例子值得我們深深去省察。

  第三是『不淫慾』。無論在家出家,淫慾決定增長貪心,增長邪念,這個對於出世間法有一定的障礙,一定要斷淫,這個才能夠達到心地真正清凈,往生品位增高。如果做不到,這是決定不邪淫;十善裡面是不邪淫。邪淫是夫婦之外,決定不許可。

  但是這個經裡面講的,因為它的標準高,他是中輩往生,他不是下輩往生,中輩往生,他這個清凈心有一定純度。上輩往生要求的當然是更清凈了。所以從這個經文裡面,我們能夠了解,淫心不斷,帶業往生是下三品。中品裡頭沒有,中品裡頭經上明明講到要斷淫,這個念頭都沒有。

  下面這四種是口業。不殺、不盜、不淫是身業,身,三善業。口的善業,第一個是『不妄語』。實在講,學佛,我們講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從哪裡做起?一定從「不妄語」做起。還有妄語,真心怎麼能顯露?一定真誠,不欺人,不自欺。這個在佛法里也是屬於根本法,決定不欺騙人。

  可是像這些戒律方面,一定要真正了解佛制定戒律的用意在哪裡,要曉得它的精神,要曉得它的用意,要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去活用,這個很要緊。戒律不是死的。如果對眾生有利益的,這個是叫開戒,不叫做破戒,不是破戒;如果是對自己有利益的,那叫破戒,那就不是開戒。利益眾生的這個妄語是開戒,不是破戒。

  譬如經上佛給我們舉例子說,這是有一個獵人追了一隻兔子,當然是要殺它的,走到三岔路上,這個兔子跑掉了,不曉得跑哪去了。這邊有一個人看到,這個獵人問他:你有沒有看到這個兔子?明明這個兔子從這個路上走的,他說:我看到從那邊去了,把獵人引開,救了它一條命。這個妄語是開戒,不是破戒,這是救護眾生,救眾生也救獵人,獵人殺生有罪。這樣雖然有殺,他沒有殺成功,他這個罪輕;如果真的這個兔子被他殺了,他這個罪重。

  這是告訴我們,凡是一切戒律,只要是利益眾生的,都是屬於開緣;凡是屬於利益自己的,統統是破戒,統統有罪。利益眾生的,這是有功德;損己而利人,這是菩薩發心。

  『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言語非常之美,可是目的還是在欺騙別人,誘導人家造惡。我們普遍的,現在可以說是普遍能夠見到的,像現在的歌舞、戲劇、電影、小說,乃至於還有一些文學的東西,現在所謂是藝術,在佛法裡面看,綺語。它引導人去做「殺盜淫」,這個不得了!這個罪過太大太大了。

  所以我在台北講經講到這些地方,有一些在學校念書念影劇的,聽了之後就來問我,他說:那個罪過太重,我們是不是要轉系改行?我說:最好改行,這是真的,這個事情萬萬做不得。你要不相信,你仔細看看因果報應,中國、外國,凡是有名的這些電影明星,死得都不好,這是現世報,花報,果報就更可怕;他確實有報應。

  他那個影響力比一般人大得太多了。我們這講經說法,苦口婆心勸人行善,人家都不來。他那買票,價錢那麼高,還有那麼多人去聽,你說有什麼法子!你才明了現在這個社會上,聽騙不聽勸;騙他,花錢他也去;勸他,他不肯來;騙他,他肯來。這是綺語。

  「惡口」是言語很粗,我們常講罵人,或者說的話非常的粗魯難聽,這都屬於惡口。

  「兩舌」是挑撥是非,這個罪都很重很重。挑撥是非,有有意,有無意。有意的罪就重了,無意的是過失,有意是罪,無意是過,要看結果來斷定他這個罪業的淺深。如果說挑撥兩個國家戰爭,這個罪過最重了,戰爭的時候傷害多少生命財產,這個罪過是最重。小,挑撥兩個人不和,兩個團體不和睦。這也看事情的大小來結罪。這是口業的四類過失。

  下面這三種是屬於意業,意業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第一個是「不貪」。不貪、不痴、不瞋,這叫三善根,所有一切世間善法都從這個地方生出來的,叫三善根。如果起心動念落在貪瞋痴,這叫三毒煩惱,這三個是最毒的,所有世間一切惡業都從這裡生出來的。所以意三業真正是苦樂的主宰,苦樂的根源,我們不能不慎重。

  世間人所貪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的是這些。起貪心得到了,還是命裡頭所有的;命里沒有的,你怎麼貪也貪不到,這個就很冤枉。我常教大家念《了凡四訓》,叫你明白這個道理,真正明白了,他心清凈,心定了。為什麼?他曉得,想貪也貪不到;命里有的,丟也丟不掉;命里沒有的,想也想不到。了凡居士是我們一個好榜樣,他的長處在哪裡?知命。知命就樂天,天是自然的,接受這個自然的果報,所以他沒有妄想,心地清凈。

  他要沒有遇到雲谷先生,那就照孔老先生給他算的那個命,五十三歲就壽終了,一生完全按照自己的命運去走。算命算得高明的,那一點都不會錯的,這是真正的學問。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給他說了一番大道理,命運有沒有?命有。命從哪裡來的?那是你前生造作的。前生造的因,這一生所受的果報;每個人造的因不一樣,當然果報不相同。命裡面富貴的,你就安於富貴;命中貧賤的,也安於貧賤,曉得這個事情一點都不能勉強,不會怨天尤人。這個富貴,他前生修得好,那有什麼話說,應該他得的;我貧賤,我沒修。

  所以自己安於自己的現實狀況,人人都能夠明了因果,天下就太平,不會有爭執。心定了,你這一生才真正叫有幸福,不打妄想了,富貴的有福,貧賤也有福,他會過得很快樂。最可怕的是不知道命運,不曉得因果,也不相信因果,那就胡作妄為,天天在造罪業,這個太可怕。

  雖然命是有一定的,可是我們這一生的行為,這裡面加減乘除是天天都有。換句話說,命運能不能改?能改。如果你每一天這個行業,加減乘除幅度都不高,善也很小善,惡有一點小惡,你的一生都照你命運去走去了,不會有變化的。假如有大惡大善,命運就改了。

  所以實實在在說,四十歲以後的這個命運受後天影響最大;四十歲以前的是先天的,就是宿世所造的善惡業影響大;四十以後是你這一生已經修了四十年,這四十年的變化就很大了。如果真正覺悟了,能夠認真斷惡修善,你這後半世,就是四十歲以後,決定好轉,這個才重要,非常非常重要。因為四十歲之前,縱然命不好,受一點苦,沒關係,有體力,不在乎;晚年受苦,那叫真苦,那是真正可憐。

  所以佛法,說老實話,不要說來生的好處了,就是這一生能叫我們老年享福,老年不受罪,這就了不起了。你真的相信,真的好好的去做,你這個晚年愈來愈幸福,愈來愈快樂,這要靠自己修。靠什麼修?依照這一部經典修是最殊勝了。一再給同修提起來的,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要做。此地教我們要修十善業,我們就認真修;叫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就不做;叫我們止的,我們就止。叫我們去的,我們就去;叫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就去,這就對了,一點都不錯。世間福報不必求,自然就來了。

  我剛剛學佛的時候讀《了凡四訓》,這是朱鏡宙老居士介紹給我的,把這個小冊子送來給我看。我看了之後,非常受感動。我年輕時候那個個性跟袁了凡很像,袁了凡有的那些毛病,我統統都有;袁了凡有的那一點點福報,我還沒有;我這個毛病犯的比他還重。得到這本書之後,我才曉得可以改變的,如法炮製,依教奉行。

  算命先生算他只有五十三歲。我也算了很多次命,算命的人都說我只有四十五歲,還不到五十三歲,我非常相信。什麼理由相信?我家裡過去的事情我不知道了,三代我記得。我的祖父、父親,我還有個伯父,我父親兄弟兩個,祖父跟父親、伯父都是四十五歲死的。所以他算我四十五歲,我點點頭,我很相信,一般講遺傳,我很相信,看看自己這個個性造作的罪業,覺得非常可能。我也沒有求壽命,也沒有求富貴,這統統是學佛轉過來,佛法轉過來,沒求。

  我四十五歲那一年害了一次病。我很少害病,一生沒有害過病,頂多傷風感冒,幾天就好了。四十五歲那一年得了一個重感冒,病了一個月,想想時間到了。所以也不找醫生,也不吃藥,為什麼?命到了,醫生能醫病,不能醫命,所以就老實念佛等死。等了一個多月,活了,沒死,沒有求這個,這是感應。

  以後有一年,就是蔣經國就任總統的那一年,就任第六任總統那一年,我講《仁王經》。佛教會辦一個仁王法會,我在那邊講《仁王經》。講了二十天,遇到甘珠活佛,這也是我的一個老朋友,遇到的時候好歡喜。他告訴我,他說,過去我們認識很早,我剛剛學佛的時候,二十六歲就認識甘珠。他說:我們常常在背後談你。我說:談我什麼?很可惜,你這個人很聰明,可惜沒有福報又短命。我說:這些事情我統統都知道,你們不說,我也知道。他說:你這些年來講經說法的功德很大,不但你將來壽命長,你的福報也很大。

  我這個福報、壽命都是這一生修來的,與前生不相干,都是這一生修來的,認真修。人家要問我感應,我這就是感應,我在台上就做證明,現在還站在台上,這就是感應。所以一定依照佛法修行,決定沒錯。

  這個不貪,世間法不貪,出世間法也不貪,徹底放下,我們心才清凈。有,不貪;沒有,也不貪。最要緊的是清凈心,有也等於沒有一樣。世間人都會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一生一切所有的,你臨死的時候,一樣帶不走,都是別人的,所以自己必須要把這個事實真相認清楚。眼前我們所有的這一切是不是我的?不是的。如果說是我的,這個人是愚痴,痴人說夢!我暫時在這裡受用,就跟住旅館一樣,絕對不是自己的。你能把這個事實看穿了,貪心就沒有了,對於生活上一切受用,你就自在,你不會計較,也不會認真。理明了了,叫理得,心就安了;心安,一定看到事實的真相;理就是事實真相。心安理得,理得心安,這是事實真相真的搞清楚了,所有一切的一切與自己統統不相干。

  那我們在這個世間究竟幹些什麼?念佛。念佛第一,第一還是念佛。除了自己一心念佛之外,勸人念佛。一切諸佛菩薩都勸人念佛,我們盡心儘力勸人念佛,就跟諸佛同德同行。我們跟誰做朋友、跟誰是一類?跟十方一切諸佛,這是佛法給我們真實利益。學佛沒能把這個事實搞清楚,那叫白學了,這一點非常重要。

  末法時期,《楞嚴經》上講「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多接觸、多聽、多看,對自己決定沒好處。為什麼?會影響自己的知見,影響自己的信心,這個問題嚴重。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好,不要怕人譏笑,不要怕人諷刺,沒有關係,那個不妨礙,一定要培養清凈的信心。

  本經一再給我們講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專念容易,菩提心怎麼個發法?什麼叫菩提心?正好這一次舊金山「大覺蓮社」找我去講兩次,底下這個星期一次,後面星期,兩個星期,我選的這一段內容就是《觀無量壽佛經》的菩提心。佛在《觀經》裡面講「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發菩提心。我選的講義是採取善導大師《觀無量壽佛經》註解這一段文,我把它錄下來,現在都印出來,這個兩次四個小時專門來講發菩提心。因為平常很難得有這麼一個充分的時間,來專門討論這一個問題,非常非常的重要。菩提心就是真心,決定不會動搖,這才是我們成功的保證。菩提心一發,那個一向專念就不必講了,他一定會專念。這是一切法能放下,決定不起貪心。

  第九、「不瞋」。瞋是瞋恚。瞋恚這個煩惱很重,凡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世間人總是會發脾氣,總是會不高興,他不知道這個傷害之大。佛門當中常說「火燒功德林」。功德,積功累德,這個功德修的像什麼?像樹林一樣,像森林一樣,修了許許多多功德;可是這個森林一把火會燒光。我們自性裡面的功德,這一發脾氣,你的功德就燒光了,就沒有了。

  所以我們如果要問問自己,經上佛常常教我們要積功累德,我們積功累德到底有多少?想一想什麼時候發過脾氣,到現在還沒有發脾氣。如果早晨發了脾氣,你功德只有幾個小時。臨命終時,如果一發脾氣,你一生的功德都完了,都燒得乾乾淨淨,非常可怕。所以這個要知道,要特別提高警覺。凡是會引起你發脾氣的,都是魔現前;魔看到你功德修得那麼多,沒法子破壞,就勸你燒啊,燒啊。你就很聽話,馬上把它燒掉,這不是冤枉嗎?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覺悟的人,遇到逆境現前的時候,是決定不肯燒自己的功德,絕對不發脾氣,修忍辱。能忍,而後才有定;能定,而後才有慧。所以六度裡面,布施、持戒是修功德,布施、持戒是修,忍辱是保持、保全;不能忍的話,那功德都沒有了。

  諸位要曉得,福德燒不掉。福德有,功德沒有,功德全燒光了。功德是什麼?功德是戒定慧,這是功德。一發脾氣,戒定慧都沒有了。福德有。常常發脾氣,有瞋恨心、有嫉妒心,貢高我慢,好勝心,這樣的人常常修福,當然功德沒有,這都會把功德毀掉。修福,福報修得很大,將來到哪一道去投生?到阿修羅道。阿修羅有福德,福報很大,沒有德。換句話說,瞋恨心很重,容易發脾氣,容易傷害人,他的福報享盡了,必定墮落。這佛家常講「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落。這個一定要曉得,瞋恚對我們傷害是最大的。

  末後一個是「愚痴」。什麼叫愚痴?愚痴是沒有智慧。世間有很多聰明人,佛經裡面叫他做「世智辯聰」,他有辯才,能說,能寫,能作,他沒有智慧。智慧是什麼?真正能夠辨別真假,辨別邪正,辨別是非,辨別利害,這叫智慧。鄉下老太婆,沒念過書,不認識字,教她念阿彌陀佛,她一生就老實念,這真智慧。為什麼?她選擇的念佛求生凈土,這是真的。這是正,不是邪;這是利,不是害;這是善,不是惡。她全都選對了,這叫真智慧。世間聰明才智的人,對於念佛法門懷疑,甚至於還毀謗,這是完全沒有智慧,愚痴!不但自己得不到利益,他不相信,他不修,他怎麼會成就?而且還妨礙別人,還障礙別人修學,叫修學的人退心,這個罪過重。那個人明明這一生可以了生死,出三界,不退成佛;他在當中打個岔,把人家這個機會打掉了,這個罪過多重!這叫愚痴。

  所以這個三條,不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世間善法都從這三條而生的。佛經裡面常常講善根,善根到底是什麼?我們在此地看到了,真正修善從根本修,這才是聰明人;根本修就是修不貪、不瞋、不痴。

  【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

  這是第二個修行方法,晝夜念佛。前面講你能夠認真修十善,這個很簡單,就十條,不多,容易修。認真晝夜念佛,『思惟』也是念佛。有人問我,我們念《無量壽經》、或者念《阿彌陀經》,跟念佛會不會打閑岔?我說不會。為什麼?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讀經是憶佛,經上講的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念這個就想這個事情,所以念經跟念佛完全相同。但是念別的經不行,只限於凈土五經,因為這個五經是專講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凈土五經隨便念哪一部經,統統都是念的阿彌陀佛。

  尤其是「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非常不可思議。西方三聖,觀音菩薩代表慈悲,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夏蓮居老居士在《凈修捷要》裡面指出,凈宗初祖大勢至菩薩,過去沒有人說過,沒聽說過,這是夏老了不起的發現。是不是真的?仔細一想,一點都沒錯。楞嚴會上,「圓通章」裡面講得清清楚楚,他在盡虛空遍法界提倡一心念佛,專修專弘,他是第一個人。他代表大智慧,唯有大智慧才選這一個法門,法界初祖。

  我在沒有聽到夏老這一句話之前,我沒有想到這一樁事情,我只想到普賢菩薩。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第一部講《華嚴經》,普賢菩薩在華嚴會上提倡念佛法門,「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我們曉得,他是娑婆世界的初祖。世尊出現,第一部講這個經,他就導歸凈土。佛法傳到中國,在中國提倡專修專弘的是東晉時代的慧遠大師,慧遠是中國初祖。於是初祖就變成三個人,這三個人我們要知道,法界初祖、娑婆初祖、中國初祖,我們一定要把它辨別清楚。

  沒有大智慧,不會選擇這個法門,所以應當日夜不斷的去念佛。會用功的人,隨時隨刻都不會間斷。我這一句佛號,出聲念也可以,不出聲默念也行,心裏面一定有阿彌陀佛。這個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那就是永明大師講的有禪有凈土、無禪有凈土,你真的就有凈土。有凈土就決定往生。心裡頭沒有,往生就沒有把握;心裏面真有,往生就一定有把握。所以有是什麼?一天到晚會念著它,不會把它忘記;其他的人忘掉有可能,其他的事忘掉有可能,阿彌陀佛決定不會忘記,決定常常在心念裡頭,這叫有凈土,心裡頭真有。後面還有一句:

  【志心歸依。頂禮供養。】

  『志心』是真心,『歸』是回頭,『依』是依靠。從世間法裡面回頭,依靠阿彌陀佛;從出世間所有一切佛法裡面回頭,專依《無量壽經》,這叫「歸依」。「歸」是回歸。本來我們很多宗派、很多經典都想學,現在我回頭了,我把那些捨棄了,我專依《無量壽經》,專依阿彌陀佛;每一天拜佛,我專拜阿彌陀佛;念佛,專念阿彌陀佛;想佛,專想阿彌陀佛;這叫歸依,這個叫做「志心歸依」。

  『頂禮供養』,「頂禮」是表誠敬,真誠恭敬,依教修行,就是「供養」。依照經典教訓去做,這是真正的供養,能這樣修,決定往生。底下說:

  【是人臨終。不驚不怖。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

  人,實在講貪生怕死。說得很好聽,我們要求生凈土,一旦到死的時候,手忙腳亂,又不想去了,還想多活幾天。這有什麼法子!這個念頭一起,這一生就又去不成了。這個貪生怕死,說實在話,自己都做不了主,到那個時候,自己恐怖,自己迷惑了。平常自己不知道,不曉得自己的功夫;到這個時候,自己有沒有功夫,完全表現出來了。應該怎麼修法?天天想死,到真的死的時候就不怕了,這個很要緊。

  所以印光大師教我們,學佛的人要把「死」字貼在額頭上。他老人家自己的佛堂就掛了一個「死」字。我們是從印祖畫冊裡面,畫冊裡頭有這麼一個字,縮小的,我把它照像放大,把它印了出來,也印了不少張。常常貼在自己卧房裡面,叫自己晚上睡覺想一想,這一躺在床上就想到我要來死了,等著阿彌陀佛來接引。天天等、天天盼望,果然這一天來了,心裏面歡喜,就沒有恐怖,就『不驚不怖』。這個要長時間的訓練,要真正做到「不驚不怖,心不顛倒」,這種人決定往生。凡是不能往生,臨終時候錯亂,臨終時候顛倒。

  所以念佛功夫為什麼不得力?說一句老實話,求往生的心不真不切;不真不切,所以功夫不得力。如果求往生的心很懇切,這個功夫自己能夠體驗的出來。這是中輩往生,補充修行的方法,這個方法都是講綱領的。再看下面一段,第三段是講下輩往生,就是下三品的:

  【若多事物。不能離家。不暇大修齋戒。一心清凈。】

  這是說他的緣不具足,這一些他都做不到。那麼應該怎麼做法?佛在此地教給我們:

  【有空閑時。】

  你要會利用你的空閑的時候,或者是一個月,或者是一年,什麼時候空閑,把這個時間抓緊;平常沒法子修,就用這種方法修。

  【端正身心。絕欲去憂。】

  這兩句話,第一句是具足威儀,威儀就是恭敬,我們講的禮節;具足禮節就是表示對佛、對法的恭敬。『端正身心』,後面經文還有具體的說明。『絕欲去憂』,這個就是持戒,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是短時間的,就是你利用空閑的時間,或者你修一天,或者修兩天。像通常我們去參加一個佛七,七天;一年參加一次,或者是兩次,利用這個短時間。但是進佛堂修行就要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什麼都不想。我在這個地方修七天,我七天什麼都不想;修一天,我一天什麼都不想,什麼都放下。這才是「端正身心」,沒有一點憂慮,沒有一點牽掛。

  【慈心精進。】

  這個『慈心』是對自己,也是對一切眾生。真正修行就是慈悲一切。因為你修行,是一切眾生的好榜樣,你成就之後必定去幫助一切眾生。底下教我們修學的方法。第一個:

  【不當瞋怒。嫉妒。不得貪餮慳惜。】

  『貪餮』特別是指飲食,『慳惜』就是我們講吝嗇。

  【不得中悔。】

  就是中途後悔。我們修學這個法門,修了一段時期,聽說別的法門比這個更好,後悔了,再去修別的,那就錯了。不管人家怎麼講,我決定不後悔,我要一直修下去。

  【不得狐疑。】

  『狐疑』是講懷疑。「狐」是比喻,狐狸好疑。所以喜歡懷疑都用狐疑來形容他。這是佛教給我們,不應當有的。如果有,一定要把它戒除。下面教給我們應當要做的:

  【要當孝順。】

  這是對父母。

  【至誠忠信。】

  『至誠』就是真誠,誠到極處,這是真誠。以真誠的心對佛、對法、對老師,我們才能真正得到利益。『忠信』是對大眾,平常處事待人以忠信為準則。

  這個都是講的世間的善法。世善是佛法的基礎,是佛法的根本;沒有說世間善法不具足的,而有出世間善法,這個不可能的。像蓋房子一樣,沒有第一層,有第二層,沒這回事情,決定不可能的。一定是先修世善,然後就是修出世間的。出世法:

  【當信佛經語深。】

  這是真實的智慧,一定要相信。

  現在有些人為了要標榜自己,必須要批判佛經,能夠把佛經推翻了一部,表示他的學術修養被世間人肯定,可以拿到一個博士的頭銜。作一篇論文,推翻一部經論,推翻一個法門,可以得到世間的名利。這個人很多,我們常常看到。可是將來的果報,那就不堪設想了。

  佛法慢慢衰滅了,怎麼衰滅了?就是這個滅法,被這些人有意無意的,或者說它不是佛說的,或者說它是偽造的,或者說它是不可靠的,迷惑人心,這在佛法裡面講就是謗法。

  我們要學佛,一定要找到真實的經典、可靠的經典來作依據。這個真實可靠到哪裡找?到大藏經裡頭去找。這個經典,大藏經裡面有,我們就可以相信。為什麼?因為編到大藏經裡面,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在古時候,如果這個經不是真正梵文從印度傳過來,經過中國這些高僧大德的翻譯,確實有證據的,才可以入藏。即使是佛弟子的一些著作,我們中國祖師大德的著作,如果著作不符合經訓,與佛的意思有違背,也不能入藏。

  所以從前這一部書要入藏的話,是要經過當代的高僧大德們來審查;他們同意了,然後才把這個報告給皇帝,皇帝命令入藏,是這麼樣的慎重。所以這個《藏經》代代相傳,就是朝朝代代國家承認它,歷代的高僧大德承認它,那這還有什麼懷疑!所以我們選擇經典要以藏經為標準。

  藏經要古時候的本子,現代的本子靠不住。現在人,我喜歡這個人,把這個人的東西也入了藏經;那個人我討厭他,他的東西我就不要。所以現在到民國年間,標準沒有了,這個要知道。

  我們中國歷代的藏經,最後的,就是最晚的這一部,是乾隆,清朝時候編的,我們所謂的《龍藏》。現在在台灣也翻印了,叫《乾隆大藏經》,這是最後的一部。最早的是宋朝的版本,《磧沙藏》。所以我們要以這個為根據。現代人所編的,我們就要特別慎重。為什麼?不可靠的很多,就是說沒有經過審定的有很多。從前那個標準很高很高,一般人的著作想入藏,是非常困難的一樁事情。那麼我們曉得『佛經語深』,佛經的真實。

  關於這一樁事情,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曾經跟方東美先生提過一次,我學佛是他老人家介紹的。我有一個懷疑,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佛經這麼好,這樣重要,為什麼當年傳到中國來的這個梵文的原本,沒有保存下來?傳到中國的原本太多太多了,翻譯並沒有完全翻譯過來,因為時間、人力的關係,只是在經典裡面選擇好的東西優先的翻,沒有翻的就很多。已經翻的、沒有翻的這些原本到哪裡去了?怎麼會統統失傳了?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先生聽了之後,也笑了一笑。他很幽默的說,他說:我們中國人民族自信心太強了,認為我們翻譯的這個本子絕對正確,決定沒有錯誤;而且翻譯的文字比原文還要來得華麗真實。換句話說,有了漢文這個本子,梵文可以不必要了。

  老師這個話也不見得是有根據,想當然耳!很難得,他這個答覆不無道理。說明我們現代中國人可憐可悲。可悲在哪裡?自信心完全喪失掉了,總認為別人都是好的,自己都是不好的,這是我們國家之衰,國家遭大難的根本原因。

  想想我們過去的中國人,了不起!稱自己國家叫「天朝」,在全球實實在在是第一等的民族,有第一等民族的自信心,民族的自尊心。如果不能恢復,中國不會強盛的。哪一天中國人認識中國文化,理解中國文化,在全世界上確實是最優越的,中國就復興了,中國就強大了。先生說這些話是苦口婆心,喚醒我們要真正覺悟。他說的不無道理。

  這是相信佛經,對於佛的經典不要去懷疑。大藏經裡面有一部分經典列在一類,叫疑似部。古人對它懷疑,認為它來路不太清楚,找不出依據。但是為什麼還保存下來?裡面所講的符合佛的意思,但是它的出處不明,所以把它歸為一類,這叫疑似部。那個沒有懷疑的,人家也把它擺得清清楚楚的。

  所以我們對於這些事情要慎重、要小心。實在講,人家懷疑,隨他去,他依他的,我老實念我自己的,我依這個法門修學,我得我的利益,不要去理會別人。

  【當信作善得福。】

  這就是教給我們一定要深信因果。善決定得福,惡決定得禍,禍福是果,善惡是因。

  【奉持如是等法。不得虧失。】

  一心一意遵守奉行,就是依教奉行,不能有虧。「虧」就是不圓滿,有欠缺;雖然依教奉行,但是打了折扣,沒有完全去做到。「失」是完全捨棄掉了,根本就沒有照做,那就失掉了。

  【思惟熟計。欲得度脫。晝夜常念。願欲往生阿彌陀佛清凈佛國。】

  這是教我們要立願,一定要立下一個堅固的志願,要離開娑婆世界,要離開六道輪迴。為什麼?輪迴太苦了,太可怕了!實在說生死不可怕,輪迴可怕。怎麼樣才能脫離輪迴?唯一可靠穩當有把握的,無過於念佛。實在講,就是勸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因為你事情很多,平常沒有時間,這提供你意見:

  【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

  這講下品生的,從十天十夜到一天一夜,就是精進念佛,認真的念佛。或者是一年念一次,一年有一個長假的時候,十天,認真念十天;或者一個月當中能找到一個假期念一天,一個月認真念一天一夜,這樣也行。這個一天一夜那是真念,不是普通的念,所有一切牽掛全都放下,這樣念法。

  念佛要按步驟,不可以躐等,不能貪求。開始念,我覺得一個月念一天一夜就很好。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我們這種生活狀況之下,一個月,一天一夜是很理想的。一年,如果有長假的時候,能夠有三天三夜到五天五夜,就非常之好。一年一次,頂多兩次。像在美國這個環境裡面,一年有一次的時候,念三天到五天,那就很好,會很有受用。

  但是要記住,精進念佛,心要清凈,一無所求,這個很重要。如果你一心求見佛,魔得其便,會著魔;不能求神通,不能求感應,不能有一絲毫的妄想。縱然在念佛當中見到佛,這是很可能的;見佛、見光、見種種瑞相,很可能,要用什麼樣心態?見如不見。《金剛經》上一句話,牢牢的記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我念一天一夜求清凈心,絕不被這些外面境界把我的清凈心給動搖了、給亂掉了,這叫好相,這是瑞相。

  縱然見到,也不必告訴人。你告訴人,目的何在?還不是炫耀自己,我有功夫了,你看你都不如我。除這個心之外,你還有什麼心去炫耀?用不著告訴人,自己明了,增長信心就夠了,不用告訴人,這就對了。所以古時候自己有感應,有這些瑞應的時候,只可以告訴自己的老師,求老師做印證,做證明,其餘的都不說,這是對的,這是正確的。這是下輩往生。

  我們今天採取用功的方法是上中下三等混合起來統統用。像精進念佛,我們就採取這一段。這個正修、助修一定要把經典所講的都要用的上,這樣才好;有能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不到的,那也沒有法子,也不要去勉強;勉強,這個心就不好了。所以一定要隨順自己的根性,隨順自己的生活環境,一定是心安理得,修學的時候身心愉快,功夫才會增進。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美國大選醜聞錄:「辱」字當頭的美國大選
買房移民美國不靠譜 投資移民哪個國家最容易
弗朗西斯·福山文章:衰落中的美國
美國的本質——基督新教支配的國家和外交(續)
美國成功人士15條座右銘

TAG:美國 | 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