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大明:特朗普對2016年美國大選意味著什麼?

2015年8月6日晚9點,美國俄亥俄州重鎮克利夫蘭成為美國政壇的聚焦點。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初選的首場辯論在這裡的速貸球場上演,從而拉開了新一輪大選逐鹿的大幕。截至7月20日弗吉尼亞州前州長吉姆·吉爾莫宣布參選,共和黨已有17位主流參選人站在了白宮的起跑線上,刷新了美國初選制有史以來某一黨的最高水平。為了增加競爭性、保證辯論品質甚至加快初選整合,福克斯電視台和臉書共同舉行的本次辯論採取了前五次主要民調平均前10位者入圍的方式,位列後7位參選人只能在提前4個小時舉行的墊場辯論中獲得發聲機會。

令人咋舌的是,排在辯論民調入圍篩選首位的竟是唐納德·特朗普。這位地產大亨以23.4%的平均民調支持率站到了舞台的最中間,他左手邊的佛州前州長傑布·布希雖然還算「有面子」地的位列第二,但其所得到的平均民調支持率卻僅為12%,幾乎只是「門外漢」特朗普的一半。事實上,自6月16日69歲零兩天的特朗普宣布參選之後,其民調戲劇性地攀升,並在6月底超過傑布等其他參選人躍居第一,進入八月以來特朗普在各大民調中的優勢持續擴張,其民調支持度甚至超過了位列二三位的傑布和威斯康星州州長斯科特·沃克兩人之和。在民意上的異軍突起與咄咄逼人不禁令人產生眾多懷疑,特朗普憑什麼贏?會一直贏下去?更重要的是,這位政治「票友」真的清楚他自己在做什麼嗎?

共和黨的王牌?

「特朗普」(Trump)這個詞在英語中的意思是紙牌里的王牌,而唐納德·特朗普的祖父來自德國,本姓「Drumpf」,22歲成為美國公民後才將姓氏改為「Trump」,應該是期待著「王牌」之意的新姓氏能給自己的小旅店生意帶來好運。雖然老特朗普還是早逝了,但第二代弗雷德·特朗普經過畢生奮鬥、終於以建築業撐起了整個家族,而第三代的唐納德更是一改父親的謹小慎微、大舉進軍大都會的房地產、酒店、娛樂、交通運輸等眾多產業,一手打造出一個「王牌」商業帝國。有趣的是,唐納德·特朗普也將自己的姓氏形容詞化了,意思變成了「胡言亂語」。

沒錯,特朗普的口無遮攔算是出了名的,所以當他宣布參與2016年總統大選的共和黨初選時,並沒有多少人會太過當真,甚至我們可以直接把他跟卡莉·菲奧莉娜(觀察者網註:惠普公司前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本·卡森(觀察者網註:美國傳奇神經外科醫生,《恩賜妙手》原型)兩人歸為一類,那就是「打醬油」的陪練者。這種狀態甚至都低於所謂的「議題候選人」,因為特朗普們幾乎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明確政策議程。

然而,正是與菲、卡兩人的比較,構成了特朗普意外民調領先的重要基礎。菲奧莉娜和卡森兩人之所以可以投入選戰、並自5月4日參選以來得以保持低度卻持續的關注,很大原因是兩人正好代表了當今共和黨黨內的兩個主要陣營。菲奧莉娜雖然在惠普的生涯並不算很成功,但她畢竟代表了商業界的利益與訴求;而卡森大夫雖然在1987年成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個連體嬰腦部分離手術,但他在政治意義上的出名,還是因為他的言論及著述中的保守主義想法滿足了宗教保守派的口味。

同為華府圈外人,特朗普卻可以兼顧菲、卡兩人的優勢,同時滿足了作為商業利益溫和派和原教旨主義保守派,以及茶黨勢力的政治審美。一方面,特朗普無疑是商業巨頭,是商界天然的代理人;另一方面,至少從最近的表態看他也足夠保守。事實上,不僅是兼容了菲、卡兩人的標籤,放眼目前其他16位參選人,基本上可以根據這兩大陣營或趨向分為這兩大類,前者如傑布、克里斯蒂等人,後者如盧比奧、克魯茲等人,而特朗普更像是能夠整合黨內力量的最大公約數。

與菲奧莉娜和卡森乃至全部共和党參選人相比,特朗普的高知名度也為其領跑提供了必然要件。紐約、芝加哥、拉斯維加斯等地聳立著的作為地標性建築的特朗普大廈,在電視脫口秀、選美甚至電影中的出鏡與客串,一本本成功學的暢銷書,都讓特朗普可謂家喻戶曉。《赫芬頓郵報》曾在特朗普民調逐漸上揚的7月8日進行民調,發現共和黨積極分子幾乎對所有參選人都比較熟悉,但最熟悉的還是特朗普,其熟悉度高達97%,第二位是略低一個百分點的傑布。而同時期《經濟學人》的調查顯示,傾向共和黨的普通選民對特朗普的熟悉度仍舊將近90%,而對傑布卻勉強超過了80%。換言之,即便是顯赫的政治家族背景,也抵不過特朗普的名人效應: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搞得清政治,但可能會有更多人在日常生活甚至消遣中邂逅特朗普。

特朗普超越所有黨內對手的知名度在媒體面前更是產生了循環疊加效應。一位如此的話題人物跨界參選,堪比巨鱷游進夏日炎炎下的游泳館所能激起的新聞爆炸性。根據統計,6月15日即特朗普參選前一天,其媒體報道率僅為4%,而兩天之後即參選後一天,這個數字直飆到了31%,而且時至今日仍是高燒不退的20%到30%上下。相比之下,其他候選人的平均報道率也就10%,最好的傑布勉強達到20%。高關注度自然滾雪球一般地積累著特朗普的人氣,當人們被問及支持誰時,首先想到並脫口而出的極可能就是不斷「上頭條」的特朗普了。

公眾心中的明星亂入政治世界的先例在美國可謂並不少見,最典型的當屬里根的成功,而摔跤明星傑西·溫圖拉、電影明星阿諾德·施瓦辛格或者喜劇明星阿爾·弗蘭肯的順利入仕,也足以為特朗普提供了可以複製的「知名度換支持度」的成熟模式。至少從目前看,特朗普的各種怪異甚至所謂「政治不正確」的言論似乎絲毫不影響其民意支持的瘋狂延展。特朗普引發的眼球效應,已陷入了無法自我停止的螺旋怪圈,甚至連他自己也會調侃道「或許什麼時候他們就討厭我了」。

其實,特朗普參選以來的言論也的確令人大跌眼鏡:他公開質疑麥凱恩「越戰英雄」的成色;明確提出邀請公眾形象毀譽參半的薩拉·佩林入閣任職;指責墨西哥移民帶來「犯罪、毒品、強姦犯」等等。這麼個不靠譜的參選人,又加之其私人生活中的各種醜聞,卻仍讓民眾趨之若鶩,其原因只有一個,即所謂的「兩害相權取其輕」。這一次,特朗普的參照物是沆瀣一氣的華盛頓。

根據CNN近期的民調顯示,共和黨選民中希望改變華盛頓現狀者、希望政治人物代表公眾信念者、期待政治人物不要代表政府立場者都達到了全體選民水平的80%以上,而支持非典型政治人物的共和黨選民也超過了50%。這四個維度的特質簡直就是在為特朗普定製「偉人」肖像。圈外人的身份、非典型的形象,關照了公眾對華府政治極化與失能的無奈,更迎合了近年來共和黨陣營中反智、反傳統、反在任者的狂熱思潮。

正如在6月16日參選宣布會上,特朗普的名模女兒伊萬卡對自己父親的推介那樣,「他說的都是他想的,他想的都會說出來」,這種「直話直說、說到做到」的隨性竟然成為了政壇上難得的坦誠率真,與公眾們反感透頂的政治人物「言不由衷」的虛偽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反襯。只是這次民意為「政治失序」挑選的「王牌」藥方顯然有些盲目,特朗普的勝出對華盛頓而言無所謂秩序或者敗壞,更像是個「皇帝新裝」般的笑話。

攪局還是造王?

黨內整合的代表性、公眾中的高知名度、媒體的疊加效應以及滌盪華府亂象的迫切民望,讓特朗普看上去越來越像共和黨的「王牌」參選人。翻開歷史,共和黨上一次推出毫無政治經驗的商界人士挑戰白宮,還是1940年提名當時聯邦與南方電力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溫德爾·威爾基挑戰謀求第三次連任的小羅斯福。當然,其時政治素人成為黑馬的重大背景至少有二:小羅斯福依然如日中天,令共和黨人無法抱有太多希冀;希特勒德國入侵法國扣開了美國國內關於其對策傾向的大辯論,威爾基憑藉力挺英國的國際主義立場鹹魚翻身。

相比之下,面對2016年如此一場開放式的白宮猜想,特朗普必然會面對更多更強的挑戰,他本人也看不出在哪個關鍵指標性議題上有過人之處。所以,有觀點認為,如果共和黨真的提名特朗普,也未必是壞事。其理由是,特朗普的2016將給予共和黨一次徹底探底、痛定思痛、強勢回調的鳳凰涅磐。

上一次試圖「商而優則仕」、競爭總統提名的共和黨人是2012年的比薩連鎖店高管、非洲裔的赫曼·凱恩。事實上,在2012年大選共和黨初選之前的5個月,就出現了邁克·哈克比、里克·佩里、赫曼·凱恩、紐特·金里奇以及里克·桑托羅姆輪番領跑民調,最終勝出者米特·羅姆尼幾度無奈只得被擠到第二位的肥皂劇情形。如果參考這個歷史經驗,登峰造極的特朗普應該會很快在未來的某個時候遭遇拐點。但其中的不同之處在於,對2012年初選亂象的解釋是共和黨黨內人才乏善可陳,如今的問題應該是更嚴重的人才有量無質了。

從8月6日開啟的一系列共和黨初選辯論極可能為特朗普迫近拐點提供加速度。雖然在屬於自己的舞台上可以隨意高談闊論,但在面對與其他更為專業的政治人物針鋒相對的辯論時,特朗普就必須接受更為嚴苛的檢視。他的不當言論會不會被反覆點名,他做房地產生意時積累的那點與政府打交道的政治見識夠不夠支撐事關國家未來的政見表達,他的支持度會不會因為當面鑼、對面鼓的直觀對比而崩塌滑坡,都將在辯論環節找到答案。

此外,隨著數次辯論的大浪淘沙,那些屢屢無法獲得機會站在正式辯論舞台上唇槍舌劍的參選人極可能迅速退出,進而實現黨內的加速整合,其中縱橫捭闔的向度也會撼動特朗普的相對地位。如果最終形成商業溫和保守派和宗教極端保守派之間水火不容的黨內對決,通吃的特朗普或許難以取捨、更難以被一方全然接受。當然,他對某位對手的情願背書也一定會具有決定性意義,甚至是整合的最關鍵一步。

即便無法獲得提名,特朗普仍然具有足夠的能力留在選戰當中。這種能力中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財力。作為身價超過40億的富商,特朗普曾多次譏諷頻繁到加州「朝見」科赫兄弟、懇求獲得競選資助的黨內對手們。決心繼續玩下去的特朗普應該比較容易以「第三方攪局者」的身份直接闖入大選戰場,像1992年的魯斯·佩羅特那樣分散共和黨票倉,沒準還能拖累又一個布希輸給又一個柯林頓。當下,對於這一猜測的依據似乎越發多了起來:此前有特朗普家族與柯林頓家族微妙關係的傳聞,伊萬卡和切爾西甚至是閨中密友;最近又傳出特朗普決定參選前曾徵求前總統柯林頓建議的秘聞。關於特朗普「卧底參選人」的陰謀論也足以證明共和党參選人們除之而後快的焦急了。

最狗血的劇情,莫過於特朗普自己突然不選了。其實,1988年、2004年及2012年三度總統大選、2006年和2014年兩次紐約州州長選舉,都曾有特朗普參選的坊間傳聞,不過每次也都只是說說罷了。特朗普對政治的熱衷頗有一種過把癮的感覺。依照他自己的說法,這種渴望萬眾矚目的性格多半源自很有表演天分、喜歡氣派場面的母親。他至今還清楚記得母親在電視里看到伊麗莎白二世加冕禮時的目不轉睛。特朗普本人在高中畢業後也曾一度很認真地考慮去南加州電影學院念書、最終進軍好萊塢的人生規劃。這些背景就完全可以解釋他陶醉於在媒體上拋頭露面、受公眾矚目的偏好所在了。在2016年大選周期中,特朗普如果真的只是把白宮選戰當成了又一場出盡風頭的個人秀的話,充當配角的傑布們又該如何讓公眾相信,他們有資格去充當白宮裡的主角呢?


推薦閱讀:

美國觀察特朗普的製造業回歸併不樂觀
「特朗普現象」值得深思
特朗普盯上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越發艱難|特朗普|留學簽證|留學
這下特朗普麻煩了!總統寶座危在旦夕?
CNN:嘲笑特朗普是你們的責任

TAG:美國 | 美國大選 | 2016年美國大選 | 2016年 | 特朗普 | 大選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