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陽樓,看到怎樣的氣象 張立華

杜甫登岳陽樓,看到怎樣的氣象

張立華

  在古代,寫詩為的是「言志」。如果只是純粹的寫景,是很難稱得上真正的好詩。一般認為,《登岳陽樓》前四句寫景、後四句言志。初登的喜悅與結句的悲嘆恰成鮮明的對照,形成強烈的反差,具有較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詩人站在岳陽樓上,看著國事日非、國運日衰,而自己徒具滿腹治國的經綸卻無處發揮作用,於是悲愴萬分、涕泗橫流。正如明代文藝批評家胡應麟所言:「初唐五言律,『獨有宦遊人』第一。盛唐,『昔聞洞庭水』第一。」

  唐永泰元年,杜甫因遭年輕同僚的嫉妒而辭去檢校工部員外郎。這是杜甫最後的官職。當年五月,杜甫攜家離開成都草堂,乘船沿江南下,開始了晚年孤舟漂泊的生活。在由江陵、公安(今屬湖北荊州)漂泊到岳州(今湖南嶽陽)後,杜甫登上岳陽樓眺覽洞庭湖,實現了人生的一大夙願,並寫下千古名篇《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岳陽樓的前身是漢末東吳大將魯肅修築的閱軍樓,兩晉、南北朝時稱為巴陵城樓。唐開元年間,張說自中書令為岳州刺史,常與才子登此樓,賦詩百餘篇,列於樓壁。張說的名氣很大,科考策論天下第一,前後三次拜相,執掌文壇三十年,是唐代開元前期的一代文宗。由此,巴陵城樓也隨之聲名大振,達官顯貴、騷人墨客競相登臨。唐乾元二年秋,李白流放夜郎遇赦歸來登樓賦詩,寫下名作《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此後,巴陵城樓便被稱為岳陽樓。

  首聯互文見義 頷聯巧思弘大

  極盡誇張洞庭湖的洶湧遼闊

  杜甫早年就聽說過登岳陽樓眺望洞庭湖的盛景壯觀,今天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故詩的開頭寫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初次登臨的喜悅心情溢於言表,正如明末清初學者仇兆鰲所評:「昔聞」「今上」,喜初登也。

  對於《登岳陽樓》的首聯,幾乎所有的譯本都是把每一句單獨翻譯。例如,「早年就聽說八百里洞庭湖這片大水,而如今我終於登上了這岳陽城樓」。又如,「我昔日只聽說千古名澤岳陽湖,今日酬了夙願登上湖邊的岳陽樓」。再如,「以前我早就聽說過這浩瀚的洞庭湖,今天終於登上了岳陽樓」。

  其實,這兩句運用的是互文見義的修辭手法,上下兩句中所用的詞語是互相補充的,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而不能把它們拆開來單獨解釋。也就是說,「昔聞洞庭水」並非昔日只聞洞庭水而未聞岳陽樓;同樣,「今上岳陽樓」也非只上岳陽樓而不眺望洞庭水。單獨的洞庭水和單獨的岳陽樓可能並不壯觀,只有登上岳陽樓眺望洞庭湖才是最為壯觀的。

  頷聯第一句描繪的是詩人登上岳陽樓極目遠眺的感嘆:啊,真是太壯觀啦!吳地和楚地簡直就被洞庭湖坼裂開了!不過,從地理位置來看,洞庭湖的東邊是東吳,西邊、南邊和北邊都是楚地。說「東南」,只是舉其大概。

  杜甫一直站在岳陽樓上眺望,感覺自己的心胸像浩瀚洞庭一樣開闊、心潮像洞庭的波濤一樣起伏。不知眺望了多久,只見紅日在湖面上浮動,漸漸沉入湖水中,又看到月亮星辰在湖面上漂浮,感覺整個天地都似漂浮在浩渺無垠的洞庭湖上。於是,詩人脫口吟誦:「乾坤日夜浮。」

  這首詩的頷聯氣象弘大,極盡誇張、巧思之妙,把洞庭湖的澎湃洶湧和浩瀚遼闊寫得淋漓盡致,令後世讚不絕口。例如,「而言東嶽與洞庭之大,無過於此。後來文士極力道之,終有限量,益知其不可及」。又如,「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

  但是,明代評論家陸時雍直言「余直不解其趣」。他認為,「吳楚東南坼」,此句原不得景,但虛形之耳。安見得洞庭在彼,東南吳楚遂坼為兩也?且將何以詠江也?至於「乾坤日夜浮」,更是虛之極,以之詠海庶可耳。陸時雍的意思是,洞庭湖不過是吳楚的一小部分而已,如何能將吳楚坼裂?洞庭湖與天地相比實在太渺小了,乾坤怎麼能漂浮在湖上呢?用這句詩來吟詠大海,可能才差不多。

  其實,陸時雍的看法有些偏頗。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海雖然比洞庭湖大得多,但與乾坤相比,仍不過是滄海一粟,乾坤同樣不可能漂浮在海上。然而,從登樓遠眺者的角度來說,由於湖水波濤洶湧、震蕩強烈,眺望者難免會以為大地隨之搖撼;由於湖水遠遠望去遼闊無邊、天水一片,隨著波濤的動蕩,大地與日月星辰都好似日夜不停地在湖面上漂浮晃動。詩人只是在描寫自己的感覺,而不是寫科技說明文。這就如同人在轉暈的時候,會感覺天旋地轉一樣。

  敦煌曲子詞中有一首《浣溪沙》: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在快速划行的船上,前面的青山好像跑過來迎接自己似的。仔細一看才知,是自己的船在前行,山並沒有動。這裡用了「恰似」,而且作了解說,所以沒有什麼疑惑。如果不用「恰似」,也不作解說,而只是說「青山走來迎」,那就要靠讀者憑自身的經驗來理解了。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也寫過類似的感覺——「平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有人可能要問,山怎麼會「低昂」(起伏)或「俯仰」(時俯時仰)?原來躺在船上,船隨波浪起伏,這時看山就會覺得山在「低昂」「俯仰」。那月亮又怎麼會在船的左右徘徊?原來是風把船吹得左旋右轉,人在船上就會覺得是月亮徘徊在左右。這樣看來,對於古詩的理解鑒賞,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而且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

  頸聯思念親朋 尾聯憂國憂民

  並非一味哀嘆詩人窮困潦倒

  有人曾把《旅夜書懷》和《登岳陽樓》兩首五言律詩放在一起講解,並指出「詩的思想內容,並沒有什麼突出。杜甫在這時期所寫的詩,多半表達這種(窮困潦倒)情緒」。實際上,杜甫的《登岳陽樓》並非只是哀嘆自己的窮困潦倒。

  在古代,寫詩為的是「言志」。如果只是純粹的寫景,是很難稱得上真正的好詩。一般認為,《登岳陽樓》前四句寫景、後四句言志。初登的喜悅與結句的悲嘆恰成鮮明的對照,形成強烈的反差,具有較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它其實說的是,詩人登樓的夙願實現了,但政治的夙願還沒有實現。

  杜甫夙賦大志,自許為古代的賢臣稷、契。稷是周的祖先,曾做過舜帝的農官,「思天下有飢者,猶己之飢也」,故教百姓種五穀,被後世奉為五穀神。契是商的祖先,曾做過堯帝的司徒(掌管教化),「契為司徒而民成」,使百姓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形成了文明淳樸的風俗。杜甫的政治夙願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意思是說:輔佐皇上,使之成為堪與堯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讓老百姓得到文明教育,從而使社會形成淳樸的風尚。

  但是,當時社會連年動亂,「無有一城無甲兵」。同時,親朋離散,音信全無,存亡未卜,而自己又衰老多病,唯有孤舟相伴。寫這首詩時,杜甫已經57歲,身體狀況不佳,除了肺病還患上風濕症,「牙齒半落左耳聾」「右臂偏枯半耳聾」,自知來日無多,壯志難酬,於是悲嘆道「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思念親朋,除了親情友情之外,還有更深的含義,那就是希望生活上得到幫助、政治上得到引薦,使自己的政治夙願也能像登岳陽樓眺望洞庭湖的夙願一樣在晚年得以實現。雖然自己年邁多病,但「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杜甫的親朋中,不乏顯貴,可現在的風俗太不淳。本來,對朋友應該像子路那樣,願將自己的車馬、衣服和朋友共享,用壞了也不抱怨;應該像鮑叔牙那樣,不僅在經濟上照顧朋友,而且在政治上舉薦朋友。但如今的達官貴人,大多沒有子路之志,只顧自己享樂,而把管鮑之交視如糞土。

  廟堂之上朽木為官,而杜甫這樣的非凡人才得不到重用,只能空自嗟嘆「古來材大難為用」。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天下擾攘、內外交困。就在杜甫登岳陽樓的這年,幽州兵馬使朱希彩等人作亂,殺死節度使李懷仙,自稱留後(節度使、觀察使缺位時設置的代理職稱)。朝廷不得已,只好認可。之後,西北邊境的吐蕃又集結兩萬大軍進犯邠州(今陝西彬縣),京師長安戒嚴。由於吐蕃不斷進犯,朝廷不得不派郭子儀率領朔方軍隊鎮守邠州,以加強邊防力量。

  唐廣德元年十月,吐蕃入侵進犯涇州(今甘肅涇川)。刺史高暉開城投降,還帶領吐蕃深入唐朝境內。過了邠州之後,朝廷才得知消息。十月初二,吐蕃軍隊進犯奉天、武功(今屬陝西咸陽),京師大為震驚。唐代宗下詔任命雍王李適為關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出兵鎮守咸陽。郭子儀臨時只招募到20個騎兵便啟程了。到達咸陽時,吐蕃的20萬軍隊已經渡過渭水沿山路向東前進。郭子儀派判官中書舍人王延昌入朝奏報軍情,請求增兵支援,卻被把持朝政的宦官程元振阻攔,最後沒有得到皇帝的召見。

  不久,吐蕃的軍隊跨過長安城西北渭水上的便門橋。唐代宗倉促之間不知所措,遂於十月初七逃往陝州(今屬河南三門峽)。十月初九,吐蕃軍隊進入長安,大肆搶劫官府和百姓財物、焚毀居宅,長安城中一片蕭條。這是大唐京師長安第二次失陷,距上次「安史之亂」長安失陷只隔了8年時間。

  代宗在出逃的途中,官吏躲藏逃竄,禁軍部隊也一鬨而散。皇帝發詔書徵調各道兵馬,節度使們擔心被程元振暗害竟無一人前往。十月初八,代宗到達華州(今屬陝西渭南),州府官吏早已逃散,竟無法為代宗一行提供食宿。可見,當時的唐朝已經亂到什麼樣程度。十二月二十一日,官軍打跑吐蕃;二十六日,代宗才返回長安。

  這就是《登岳陽樓》中「戎馬關山北」的內涵。社稷到了大廈將傾的地步,可杜甫這樣「高大粗壯的棟樑」卻不被任用。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倚靠欄杆苦苦凝思,眼睜睜地看著國事日非、國運日衰,而自己徒具滿腹治國的經綸、空有一腔報國的熱血卻無處發揮作用,於是悲愴萬分、涕泗橫流。

  這就是《登岳陽樓》的思想內容,難道不突出嗎?元代詩人、詩論家方回說:「岳陽樓天下壯觀,孟(浩然)、杜(甫)二詩盡之矣。」其實嚴格來說,杜甫此詩的思想藝術境界比孟浩然的《洞庭湖贈張丞相》還要高。正如明代學者、詩人和文藝批評家胡應麟所言:「浩然壯語也,杜『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氣象過之……初唐五言律,『獨有宦遊人』第一。盛唐,『昔聞洞庭水』第一。」

解放日報2018年02月13日 12 :思想周刊/文史·廣告 稿件來源:本報訊


推薦閱讀:

杜甫青少年的遊歷故事有哪些?
昭君冤?昭君怨?昭君願?——讀杜甫詩《詠懷古迹(其三)》
詩仙是李白,詩聖是杜甫,那詩神和詩鬼是誰呢?
杜甫《狂夫》賞析
杜甫的個人成就有哪些?

TAG:氣象 | 杜甫 | 岳陽 | 岳陽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