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老子又一次提出四個善,善什麼?
《道德經》里有關「善」字的經文很多,如「古之善為道者」「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善貸且成。」「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等等。
老子提出了一個「工匠」精神的準則,即是「善」。當然,這個「工匠」是外延相當廣泛的「工匠」,並不僅僅局限於技能,大到治國理政,小到居家過日子,都可以達到「善」的程度。老子提出聖人要善於修道,要善於修身,要善於治國理政,要善於在言行舉止方面出類拔萃,同時,老子還提出聖人要善於救人,實現人無棄人的目標。
老子在第68章又提出了四個「善」,這四個「善」分別是什麼意思呢?表達了老子的什麼主張呢?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大意是,善於帶兵打仗的將帥,都是不輕易逞強動武之人;善於打勝仗的人不輕易動怒;善於戰勝敵人的人,不會爭鋒相對;善於用人的人,總是以下為本、以貴為賤。
「士」是理解此句話的關鍵,本義指古代男子的美稱,先秦時期「士」是貴族的最低等級。
先秦的「士」是什麼?在先秦時代,人分三個階級,第一個階級叫貴族,第二個階級叫平民,第三階級叫奴隸。貴族又分四等,第一等是天子,第二等是諸侯,第三等是大夫,第四等是士。天子、諸侯是一國之君,大夫是輔佐君王的大臣,唯有「士」可以是有官職的,也可以是無官職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士」更多的是守邊衛國的將領。
所以,王弼解釋「士」為「卒之帥也。」,「為士」即善於做將帥,引申為優秀的將帥。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大意是,上述這些人格、品行,稱得上不爭之德,是上古時代就已經具有的最高行為準則,這些準則合乎天道,順乎民心。
「配天」字面意思就是和天相配,引申為合乎天道、循道而為。
這句話的表述有些啰嗦,「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和上句的四個「善」表達的含義是一致的,用人為下,「不武、不怒、不與」本質就是「配天」的表現,直接刪減為「是謂不爭之德,古之極也。」既簡潔、明白又言簡意賅。
有人認為,此章老子在論述軍事思想,「不武」「善戰」「勝敵」看起來是與軍隊、戰爭有關聯的字眼,其實質涵蓋的範圍應該更廣泛一些。這些格言,可以運用在軍隊方面,也可以運用在治國理政方面,還可以運用在低層級的管理方面,更可以運用在為人處世和修身方面。
68章通行本原文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老子《帛書》甲本原文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胃(謂)不靜(爭)之德,是胃(謂)用人,是胃(謂)天,古之極也。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們不允許濫交?
※●卷一 道德部
※我在班裡向同學說校園暴力竟然都特別冷漠,一臉世故,連老師也是一樣,他們難道一點心都沒有么?
※對於《今世緣等著我2017全集》里被拐賣強健的婦女不願認孩子,你們怎麼看?
※道德婊是生活上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