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脈原創|敘利亞內戰——各大勢力博弈時代探析

思脈原創|敘利亞內戰——各大勢力博弈時代探析

美俄主導停火協議墨跡未乾,美軍突然對敘利亞政府軍進行「誤炸」。

這個內戰已持續五年的國度所有問題都已經成為國際關注焦點,而每一個問題背後都是國家或超國家勢力之間相互博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2324431_1.html/ ]

由於中東地區整體秩序全方位崩塌,許多社會勢力可以以超國家身份參與到這場博弈中並成為其中重要影響力量。這一現狀不僅造成敘利亞內戰持續難解,更導致各方對於政治解決方案久拖不決,除主要大國試圖從中最大限度保障自身利益外,無法涵蓋所有內戰參與方是最大問題。

例如不久前美俄所達成協議,雖明確規定政府軍和反對派必須停火,在美俄強制下雙方基本承認這一協議,但伊斯蘭國武裝被排除在外,也就是說各方依舊可以以打擊伊斯蘭國作為軍事行動借口,不久前發生美軍「誤炸」敘利亞政府軍事件正是打著「針對伊斯蘭國情報有誤」旗號,這一漏洞很容易為各方利用,未來軍事行動也許會有一定程度上減弱,但不可能停止,因為在敘利亞所謂「溫和反對派」實際上並不存在,雖然這是美國所提概念可迄今為止都沒有給出一個明確定義或範圍,哪些群體是溫和反對派或者怎樣去界定溫和反對派。

由於沒有清晰概念,各方只能根據自身理解去定義,美國屢屢指責俄羅斯在轟炸中攻擊溫和反對派但一直沒能向國際社會指明溫和反對派名單。敘利亞反對派團體名目繁多,所追求目標也不同互相間均有著千絲萬縷聯繫,伊斯蘭國武裝也是從反對派陣營中逐漸發展起來,而類似伊斯蘭國這種極端化伊斯蘭武裝在反對派陣營中數量很多,美國這種界限模糊使政府軍有充分理由可以繼續打擊反對派,而俄羅斯也可以在力所能及情況下隨之介入。

美國一直在向反對派提供武器,但這如前文所說反對派是一個十分模糊概念,具體向哪些團體提供武器美國政府從未公開名單。

從敘利亞戰場上各方表現分析,美國價值數千萬軍火為某一單獨團體獲得可能性不大。美國部分公布過所提供各類裝備,其中有先進通訊設備、多種輕型單兵武器、各類彈藥等,按照美國多次公布支援武器總數額折算,這些輕型武器足以武裝一支近萬人部隊,憑藉如此精良裝備即使與敘政府軍作戰也具備優勢更毋需說其他反對派武裝,如果這一假設成為現實,那目前反對派武裝混亂狀態早已結束,因為有這樣一支精銳武裝力量存在可以從容煎餅其他所有派別。但現實是反對派武裝不僅沒有出現這種一家獨大局面反而更加混亂,這足以說明美國所提供武器被極大分散,其中流向很難查明,但可根據一點推測,伊斯蘭國武裝有大量美製武器是不爭事實,其中輕武器占很大比例。

在數年戰鬥中,關於伊斯蘭國武裝作戰情況報道頗多,但從未出現過任何關於武器彈藥缺乏報道。雖然戰場繳獲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武器彈藥消耗可終究是杯水車薪,而且如今各方對伊斯蘭國均採取圍堵態勢,想獲得戰爭初期那種大規模勝利非常困難。國際各大媒體除反覆強調伊斯蘭國深陷困境被消滅只是時間問題外,卻依然沒有披露任何關於伊斯蘭國關於武器彈藥方面短缺信息。

在伊斯蘭國最近幾次攻勢中並沒有出現因為武器彈藥不足而進行近身肉搏戰,甚至在之前偷襲美軍基地行動中還與美軍進行遠距離交火,雖然不能說明武器彈藥充足但至少還沒到短缺地步。美製武器以精密著稱,需要細心保養以及經常更換零部件,同時在戰爭狀態下,彈藥消耗量加大同時對武器磨損程度也在提高,槍械沒有彈藥形同廢鐵,而零部件損壞無法更換也十分致命。自伊斯蘭國興起以來,美製武器一直是主打,數年來無日不戰,無論美國早期提供多少武器彈藥都無法支撐這種消耗。

按正常戰場邏輯,當前伊斯蘭國所有美製武器應大部被廢棄,面對國際社會聯合圍堵難以獲得其他有效武器供應渠道,不僅無法發動像樣攻勢,即使小規模偷襲也會以肉搏戰為主。但這種事情並未發生,從去年連續發動幾次攻勢到今年在阿勒頗地區與敘政府軍鏖戰多日都未出現任何武器彈藥不足徵兆,而且部隊組織紀律性明顯加強,以阿勒頗戰鬥為例,雖然最終政府軍獲得勝利,但伊斯蘭國武裝是有組織撤退並未出現大規模潰退狀況,部隊士氣與組織紀律性可見一斑。而要保證這種勢頭,軍事物資供應充足是重要因素,從這些分析可看出,美軍援助溫和反對派武器流向著實值得關注。

在敘利亞反對派中,所謂溫和反對派與恐怖分子之間界限如此模糊,這也為美國在停火協議後繼續軍事行動留下缺口。

美軍既可以向所謂「溫和反對派」繼續提供武器和培訓與敘政府軍作戰,也可以以「打擊恐怖分子」名義出動空軍攻擊敘政府軍或其支持者甚至威脅俄羅斯軍隊,事後可推脫於「誤炸」,因為協議中並未規定各方完全不能進行軍事行動,吃虧一方也只能對此默認,所以說這份協議能被貫徹於何種程度完全取決於美俄意願。這兩大國是敘利亞內戰大舞台上最活躍兩大玩家,但如果說他們將佔據整個舞台那便是誇大其詞。在這個舞台上大部分角色當然都是國家,但很多非國家主體已經粉墨登場,他們與諸多國家一道將敘利亞內戰推向一個更加不可預知的未來。

1、撕裂的大國玩家——美國和美國軍隊

巴基斯坦一位軍官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任何國家鄰國名單上都有一個國家,那就是美國。

敘利亞內戰將這句話進一步完美演繹,從敘利亞社會發生動蕩,美國便開始插手,先是指責敘利亞政府破壞「人權」「民主」,鼓動敘利亞人民反抗本國政府,然後迫不及待表示要向敘利亞反對派提供武器,並在海外組織敘利亞反對派流亡組織並拼湊起「敘利亞之友」大會,種種跡象已經表明美國態度就是讓巴沙爾必須下台。

作為中東小國,在美國如此強勢壓迫面前即使全力以赴也難持久,即使堅決不合作美國也可以採用利比亞模式更換敘利亞政權。就在巴沙爾政府內外交困之際,伊朗堅決站在敘利亞一邊,俄羅斯政府亦強勢表態,原先一邊倒的局勢立刻變數橫生。

敘利亞是波斯高原之門戶,在宗教派別上同屬於什葉派執政,在地理上與伊朗互為犄角相互策應。薩達姆政權倒台後伊朗成為美國在中東心腹大患,數年制裁嚴重製約伊朗經濟發展,即使作為中東首屈一指大國長此以往也不免元氣大傷,若此時坐視美國顛覆敘利亞則勢必唇亡齒寒,伊朗難免成為下一個犧牲品,無論是利益還是情理伊朗都必須全力支持敘利亞。

俄羅斯與敘利亞有盟約,敘也是俄在中東最重要戰略支點,喪失對敘控制無疑會使南高加索門戶大開,不僅美國會趁機滲透,極端分子也絕不會放棄這一絕佳時機。

至此,敘利亞內戰局勢越發破朔迷離,各方苦戰近五年依舊難解難分。

美國作為敘利亞內戰重要策劃者卻沒能讓內戰形勢按照自身設計發展,不僅巴沙爾政權仍舊巍然屹立,還將伊斯蘭國這頭猛獸放出囚籠,一時間勢成騎虎,非常尷尬。

雖然美國最終艱難決定發動空軍空襲伊斯蘭國,但兩難選擇已經形成,敘利亞現實是不出動地面部隊無法有效剿滅伊斯蘭國,而為避免自身捲入衝突深淵美國並不想利用自身軍隊這就需要代理人。

敘利亞反對派是一個最佳選項,可美國扶持多年投入巨資訓練並配備大量先進武器,他們不僅沒有形成反巴沙爾政府利劍,反而大量加入極端組織。

此外,如前所述反對派內部派系林立缺乏凝聚力很難形成有效戰鬥力。在具體與伊斯蘭國作戰過程中,敘反對派表現也乏善可陳,顯然不是一個合格代理人。

另一比較有戰鬥力選項是敘利亞庫爾德人,他們在北方不利狀態下堅持打擊伊斯蘭國並表現出驚人戰鬥力,伊斯蘭國幾次圍攻北方重鎮科巴尼均陷入苦戰且最後不得不撤退,庫爾德武裝幾乎在沒有外援情況下頑強守住科巴尼,這一驚艷表現足以引起美國注意,當前美國已經派出一部分顧問人員幫助庫爾德武裝培訓軍隊。

但庫爾德人在中東是一個牽扯四大主要國家重大禁忌,其中以土耳其最為忌憚,在伊斯蘭國北犯過程中土耳其不僅按兵不動還屢屢炮擊庫爾德武裝,這足以看出雙方矛盾之深。

土耳其國內庫爾德工人黨與政府間衝突又起,埃爾多安政府對庫爾德人政策收緊導致庫爾德人又開始走上武裝反抗老路,土耳其國內多次發生恐怖襲擊事件皆被歸咎於庫爾德人所為造成雙方矛盾快速升級,而在土耳其政變後埃爾多安立刻調集軍隊對庫爾德人聚居區進行防範使局勢緩和餘地越來越小。

此種情況下,美國若大規模支持庫爾德人很容易刺激土耳其敏感神經,而美土關係在政變後一落千丈,土耳其逐漸調整戰略,稱霸中東已漸漸提上日程,美國這一重大障礙必須被驅逐,在雙方關係日益惡化時刻選擇庫爾德人做地面作戰代理人無異於給美土關係雪上加霜,所以即使美國可能會派出一些軍事顧問進行培訓,甚至會援助部分武器,但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很難成為美國正式地面戰代理人。

最後一個選項自然是美國最不願考慮,那就是敘利亞政府軍。

內戰開始五年來,敘利亞政府軍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擁有相當戰鬥力與戰爭意志,只要能提供合適裝備完全可以勝任地面戰代理人這一角色。然而作為巴沙爾政權堅定反對者,美國若選擇與政府軍合作會給自身造成更大戰略尷尬。

在代理人選擇上陷入困境導致美軍空襲始終沒有可靠地面作戰協同,這也是美軍長時間空襲但戰果寥寥重要原因之一。

俄羅斯雖然自身物質基礎不敵美國,但充分利用與敘利亞現政權有盟約這一有利條件空地配合,短時間內便取得可觀戰績並在敘利亞問題中話語權迅速增長。

大國攪局之下,敘利亞內戰暫時呈現一種僵局狀態,可這種狀態正逐漸被打破。

俄羅斯受限於國內經濟形勢已經無法長期支持空襲,在與歐美就取消對俄制裁方面商談無果情況下俄空軍主力退出敘利亞,雖然依舊保持空襲態勢,但從架次以及烈度上看與早期都不可同日而語並且普京曾公開警告敘利亞政府「不要幻想收復全部領土」,這也看出俄羅斯態度正悄悄轉變。

敘利亞政府軍方面一直保持攻勢,但在俄軍支持減少情況下進攻節奏也慢下來並有鞏固現有戰線跡象。

最大競爭者出現疲軟對美國當是最佳時機,但此時美國政府表態也開始鬆動,雖然曾一度指出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必須以巴沙爾下台為條件,但在不久前表態中卻著重強調政治解決和過度,即使在提到戰後政府重建時也沒有過分渲染巴沙爾下台,這顯示美國政府立場也開始鬆動,雖然不意味著支持巴沙爾繼續執政,但至少在敘利亞亂局結束前巴沙爾執政地位會得到美國政府默許。

同時美俄就停火問題多次進行積極接觸,雖然雙方有很多分歧但客觀講態度還是很積極。

然而,在雙方停火協議生效之時美軍突然空襲敘政府軍,雖然美國政府一再表示是「誤炸」,但這卻不得不說是一個標誌性事件,美軍在敘利亞內戰問題上已經有獨立主張並和美國政府背道而馳。

美國軍隊在美國政界一向是一支獨立力量,名義上總統是三軍統帥,但總統大都不懂軍事且沒有軍隊威信,需要藉助國防部長來調度,雖然國防部長有調度職權但具體統馭權則完全掌控於高級將領手中,這造成軍隊完全遊離於國家各種監督體系之外僅是名義上服從國家領導,國會之于軍隊唯一作用就是調撥軍費,這也曾是對軍隊最大限制因素。

可是隨著軍工集團大力介入政治,議員為自身利益往往開始傾向于軍隊,軍費追加成為最容易通過法案。

眾所周知,美國軍費世界最高,即便奧巴馬從一上台就開始提議裁軍但直到如今軍費依舊未減分毫,這也從一個側面看出軍隊特殊地位。

敘利亞內戰對於美國軍隊是天賜良機,由於軍費數量過大,國內輿論要求裁剪呼聲很高,而壓制這種聲音最佳方式莫過於參加一場曠日持久戰爭,敘利亞內戰恰恰是這個完美選項。

自伊斯蘭國出現以來,美軍投入重兵加以打擊,各種物資日消耗量達數百萬美元,可伊斯蘭國不僅沒有受重創反而屢屢攻城略地,美軍裝備可謂世界一流,各種配套保障也非常完備而這又是一場非對稱戰爭,美軍交出這樣答卷顯然不合適。

同時,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內戰前受到美軍支持已經是公開秘密,在支持之前美國遍布全球情報網路及分析機構竟未對這一背景複雜恐怖組織加以詳細調查與評估,是美國軍隊草率託大還是背後另有隱情已經很難說清。

此外,在戰爭中,伊斯蘭國屢屢利用網路進行宣傳,大量極端主義視頻及其他宣傳材料在各國流傳,美國網路技術世界第一卻不能檢測並查封恐怖分子社交網站帳號或在網路上截留恐怖分子流動資金,這也是難以解釋,美國政府斥巨資打造「網軍」以及長時間以來一直運作「稜鏡計劃」在恐怖分子面前竟毫無作為,細細追查會發現,這些計劃都是軍方牽頭而各類與恐怖分子有關工作也基本掌控在軍方手中。

從最近表態來看,軍隊高級將領而不是軍隊發言人屢屢發出和總統不一致聲音,這絕不是一種正常現象。

為各種武裝提供培訓與武器,前線交戰每日所需消耗彈藥與補給都將是巨大資金消耗,在軍費增長日益困難大背景下,通過戰爭刺激軍事開銷不僅會令軍隊受益,軍工集團也會從中獲取良多。同時,美國政府已經面臨換屆,號召力與全國掌控能力都處於最弱階段,軍隊完全可以按照自身意志行事。

奧巴馬政府上台後屢屢出現軍隊高級將領發出與政府相悖言論,國防部長也出現更迭,這些都反映出這屆政府與軍隊關係緊張,也正因此奧巴馬在國內各項政策都受到掣肘原因之一便是沒有軍隊支持導致本屆政府成為弱勢政府。

對外發動戰爭是軍隊獲取軍費最佳途徑,奧巴馬從上台初期履行競選諾言從伊拉克撤軍到重走小布希路線增兵阿富汗,顛覆烏克蘭、利比亞,干涉敘利亞內戰,都與政府軍隊關係緊張不無關係。

奧巴馬為表示和平形象嚴重侵犯軍隊利益,甚至一度要從阿富汗撤軍,這意味著軍費大規模削減可能成為事實,而伊拉克撤軍後陸軍規模遭到削減使軍隊感受到危機,與其說烏克蘭危機與利比亞危機是所謂「民主覺醒」不如說是創造出來的危機。

烏克蘭政府倒台後,中國記者曾採訪參加過街頭抗議部分民眾,其中許多不願透露姓名者表示自己每日都會收到匿名者發來勞務費,條件是他們到公共場合抗議並鬧事,而這些人大都擁有一個共同背景——退伍老兵。

烏克蘭連年經濟不景氣,很多退伍老兵拿不到退休金,迫於生活壓力的他們是煽動群體性事件最佳主體。

在利比亞危機中這一角色是由大量城市失業者扮演,然而在這兩場危機中,美國政府都沒有親自強力軍事介入,利比亞危機中雖然出動空軍空襲,可美國政府不僅將名義總指揮權交給北約而且沒有出動地面部隊,甚至在總空襲頻率上都不及法國。

烏克蘭危機雖最終也釀成武裝衝突,可美國以烏克蘭腐敗嚴重為由更多是向烏克蘭政府提供有限武器和少量資金,相較於東部巨大物資消耗這無異於杯水車薪,近日戰況中東部武裝多次對政府軍發起反攻,而政府軍不僅士氣低落而且長時間以來沒有發動大規模攻勢報道,這足以看出烏政府軍各種物資不足窘境。

美國軍隊在這場武裝衝突中始終是看客,只能通過軍事援助等小動作賺取有限軍費,顯然這不符合預期,美國政府避免捲入衝突行為導致政府與軍隊關係緊張狀況加劇。

奧巴馬政府在與伊朗就伊核問題達成協議後又不顧國際輿論以伊朗導彈問題為由宣布對伊朗繼續經濟制裁帶有著緩和與軍隊關係意味。

隨著多年來去工業化,美國已經是石油凈出口國,放開對伊朗制裁併不會對伊朗經濟產生太大影響,而美國不禁止歐盟與伊朗恢復正常經濟往來,這令美國這道制裁禁令沒有任何實質意義,既然沒有外部實質意義那隻能理解為這是受國內形勢影響,而能對這種對外政策產生影響最大利益集團莫過於軍工集團。

奧巴馬任期日益臨近,但在末期沒有軍隊支持越發弱勢,一方面需要維持自身「和平總統」形象,另一方面又不能任由政府與軍隊關係無限度惡化,所以其不得不頻頻插手南海以期通過將中國推入戰略窘境來滿足美國軍隊尋找對手需求,可這一行動曠日持久而且風險極大,美國軍隊對政府不滿情緒需要快速得到緩解,敘利亞就成為重要犧牲品。

從土耳其突然擊落俄戰機到美軍屢屢襲擊敘政府軍,美國政府罕見都推說是誤炸沒有任何進一步解釋,這可以一定程度上看作是對軍方挑釁行為默許。

這樣,在敘利亞美國就形成兩種政策,一種是政府政策,一種是軍隊政策。兩者政策會有重疊但很多時間會互相矛盾,在美國新政府完全掌權之前,美國在敘政策應當是軍隊政策佔優勢。

這一政策實質是保持敘利亞內戰狀態並在儘可能渲染極端組織危害同時把俄羅斯牢牢拖在敘利亞,如果沒有俄羅斯敘內戰形勢會很快失衡將以政府一方崩潰為結果結束,這不是美國軍方所希望結果。

同時維持反對派分裂態勢也是重要一環,這樣他們既可以與政府軍作戰但不會成氣候。

利比亞內戰後反對派互相火併形成群雄割據態勢,其中矛盾縱錯複雜令人很難相信不久前他們曾有效聯合共同進攻卡扎菲,而他們這些矛盾絕不會從卡扎菲政權倒台後才產生,沒有外來力量協助整合是完全不可想像他們能聯合戰鬥。

而烏克蘭當前政治亂局也來源於反對派內部派系林立,但在推翻亞努科維奇政權時他們竟能同心協力而不顧互相間存在各種難以調和矛盾,從這些事例中可以領略美國政府在整合他國反對派方面非常效率很高。

而在敘利亞,美國竟遲遲不能整合敘利亞反對派,而且對伊朗與黎巴嫩真主黨協助敘政府軍作戰事實持默許態度不得不懷疑美國引爆敘利亞內戰真正目的。

即使在打擊伊斯蘭國過程中,俄羅斯參戰前伊斯蘭國基本保持攻勢,這種攻勢是在美國60餘國聯軍空襲之下進行。

除摩蘇爾外,伊斯蘭國大部分攻勢都發動於敘境內直到俄羅斯參戰,將以上事實解釋為巧合恐怕很難令人信服,雖然美國政府指導軍事行動,但終極軍事行動決定權在軍隊高級作戰指揮官手中,美國軍隊所扮演角色由此可見一斑。

2、不確定大國——俄羅斯[

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十分受關註:

一則烏克蘭東部戰火正急,美俄僵持不下,很難想像普京會在如此困難時刻有這樣魄力與膽識出擊敘利亞;

二則俄軍雷厲風行震驚世界,就在全世界都認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事力量早已不值一提時,俄航空部隊不僅快速部署敘利亞而且立刻進入戰鬥狀態,短短數日便有成效。與美軍作戰拖沓,集合六十餘國聯軍空轟濫炸數月竟不見效果形成鮮明對比,從而一舉改變自車臣戰爭後人們對俄軍戰鬥力極低評價。

如今,隨著伊斯蘭國進入守勢,俄羅斯逐漸將部隊部署於伊朗,減少轟炸架次並多次使用遠程武器攻擊極端分子,敘利亞局勢也在這短短數日內迅速改觀,巴沙爾政權從岌岌可危到發起反攻正是依賴俄軍援助,在俄軍高效軍事行動帶動下,美軍也開始加大打擊力度和效率伊斯蘭國攻勢得到有效遏制。

在敘利亞內戰政治解決問題上,由於俄軍參戰以及上佳表現,雖然出現過土耳其指責俄戰機侵入領空並將其擊落這些插曲,但絲毫不影響俄羅斯在敘利亞話語權飆升,目前關於敘內戰各種談判大都由美俄主導,包括最近所簽署停戰協議,俄羅斯地位可見一斑。

然而,俄羅斯雖然在敘利亞很短時間內取得驚人成就,可依舊是敘利亞博弈中一大不確定因素。

首先,俄軍參戰更多是一種外交戰略突圍,其重心恐非敘利亞本身。

很多國際問題專家將俄軍參戰理解為兩點:

一是普京意識到伊斯蘭國坐大會引起中亞恐怖組織聯動致使外高加索地區出現動蕩危及俄羅斯利益;

二是維護俄羅斯所剩不多地緣安全利益,緩和烏克蘭危機。

敘利亞是俄羅斯所剩不多正式盟友,俄在敘尚有軍事基地,依據盟約俄羅斯也有確實參戰義務。

很多國內國際問題專家甚至由此認為俄羅斯國家安全觀念落後,總是強調地緣與軍事安全造成國家經濟受到拖累,對於俄羅斯注重地緣與軍事的國家安全觀念形成有其複雜歷史背景先進與落後很難評說,但就中國來說,地緣觀念是近幾年才引進但對具體意涵尚在爭論中,可美國屢屢插手中國周邊國家政局形成親美政府或者美國盟國並利用這一優勢製造中國周邊緊張形勢確實令中國地緣形勢迅速惡化,而且隨著「薩德」入韓可能性增大,中國國家軍事安全也備受考驗,也許俄羅斯國家安全理念有所偏差但地緣與軍事安全確實對國家發展影響最為重要。

以上兩點確實應當作為普京派兵入敘重要客觀因素但卻有很大局限性,如此規模軍事行動,如果僅僅是以上兩點那隻能說明俄羅斯窮兵黷武,因為這兩點雖然可以作為重要原因但都可以使用非軍事手段達到緩和目的。雖然俄羅斯歷史上崇尚軍事手段但大部分時間都是盡量放在最後一位,雖然有過蘇聯時期入侵阿富汗這種草率戰爭,但那是建立在前蘇聯國力強大基礎上,俄羅斯早已沒有強大綜合國力作支撐,做出軍事行動必然是形勢已經發展到必須做出強硬反擊之時例如車臣戰爭,因為俄羅斯如今可調動用於戰爭資源已經非常有限,如何加以合理利用使之達到最大效果是一個現任領導人必須考慮的問題。

防範外高加索極端主義泛濫固然很重要,然而就目前局勢來講伊斯蘭國主要戰略方向並不在外高加索且力所不及,這裡以及周圍雖然發生過不少極端組織或個人投靠伊斯蘭國事件,可在伊斯蘭國大戰略範圍內依舊是牽制和擴大宣傳作用並未達到重點戰略方向地位,若伊斯蘭國試圖在這一帶組織大規模恐怖活動必須已經於中東站穩腳跟並且在土耳其、烏茲別克等重要樞紐國家具備廣泛影響力,當前雖然在阿富汗擁有效忠伊斯蘭國武裝,可規模與影響力都遠遠達不到發動高戰術級別恐怖襲擊程度。至於維護俄羅斯地緣利益與藉機改善對美關係轉移烏克蘭危機僵局,這可以說是一個因素但也不構成出兵理由。

維護俄羅斯地緣利益行動實際上一直在進行,自敘內戰伊始,俄便明確表態支持巴沙爾政權尤其當美國以敘存在化學武器為由屢屢武力威脅關鍵時刻,俄多次出手阻攔並將先進防空系統售與敘政府軍避免出現利比亞式悲劇。

從這裡可看出若僅為維護地緣利益,俄完全沒有出兵必要,向敘政府軍提供武器與顧問支持並在國際上阻攔美國單方面對敘各種行動就可達到目的。

同時,利用介入敘內戰轉移烏克蘭危機並藉此打開對美關係只能說是理論層面存在可能性。在俄參與打擊敘極端組織期間,俄歐關於取消制裁協議遲遲無法達成,烏東部戰火也並未平息,美依舊把大量部隊部署於俄邊境。不能否認,由於參與打擊極端組織,美國被迫加強與俄合作但並不意味著雙方關係會因此有實質性改變,相反在打擊期間雙方摩擦不斷並多次中斷聯繫,尤其在對待敘政府與反對派問題上,美俄可謂南轅北轍。所以,可能介入敘內戰使雙方在很多領域交流需求增加但矛盾並未因此有很大緩和。

普京作為俄最高領導人,對國力認識清醒,貿然參戰會有很大風險,美國在伊拉克與阿富汗都留下慘痛記憶,且參戰容易退出難,以現有俄羅斯國力能支撐多大規模及多久都有待慎重考慮包括中亞恐怖分子報復問題。但普京仍義無反顧派兵參戰,其背後戰略考量必然是俄羅斯民族生死存亡問題。

美歐聯手顛覆亞努科維奇政權將戰線推進至俄羅斯邊境,一旦北約在烏克蘭大規模部署遠程武器則對俄國家安全威脅可想而知,其震動程度必然遠超「薩德」入韓。

雖然波羅的海三國都已加入北約,但這些國家領土面積小且沿海並靠近俄羅斯遠離歐洲大陸難以補給與防衛,不適合大量部署軍隊。

烏克蘭則不同,國內有很多適宜軍事基地並且西部有歐洲作為戰略縱深,即使遭受大規模閃擊式打擊也有足夠空間進行周旋,其對美國戰略意義不言自明。

面對美歐步步緊逼俄羅斯奮起反擊,雙方在烏東部衝突問題上勢成水火,所以利用介入敘內戰突破俄美關係說法雖然有道理但不具備現實操作性,若想短期內改善俄美關係唯一做法是在烏克蘭對美歐作出實質性讓步。

北約軍事力量進駐並不是烏克蘭危機帶給俄羅斯最大威脅,美國毫無顧忌將軍事力量部署於俄邊境才是最令俄感到威脅事情。

友好大國間邊境很少部署大量軍隊,即使敵對大國在邊境部署軍隊都分外謹慎,因為誰都不會知道哪天戰爭會降臨,一旦離邊境太近很容易在首輪突襲中全軍覆沒。

若在靠近大國周邊部署大量軍隊必然是對自身軍事力量有著高度自信並且所針對大國軍事力量決無力對其形成有效威脅,北約軍事力量進駐烏克蘭明顯是一種對俄羅斯軍事力量輕蔑,如果不能做出強力反應不僅會失去俄羅斯最後尊嚴還會造成美歐對俄制裁進一步加緊並恣意滲透顛覆對俄友好國家,在國際上俄重返大國序列可能性會愈加渺茫。

但是,直接對北約軍隊進行軍事行動顯然風險太高得不償失,畢竟北約軍隊並未直接入侵俄本土且以俄一國之力軍事對抗整個北約並不明智,而依靠軍事演習並不能完全達到震懾北約目的,由此敘利亞內戰便成為全面展示俄軍事力量絕佳舞台,同時參戰還可以獲得巨大國際聲譽與地緣利益,風險小、成本少、收益高。

俄軍在敘利亞所表現出驚人戰鬥素養,軍隊戰鬥協調性及裝備使用水平極大震懾歐美。

隨著戰事推進,歐美逐漸開始正視俄羅斯依舊強大現實。

敘利亞問題率先出現緩和跡象,雖然美國屢屢宣揚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必須以巴沙爾下台為條件,但已經在公開政府文件中將「政治解決」列為重要可選項。歐盟則悄悄刪去要求巴沙爾下台內容,僅籠統認為「必須建立在充分考慮各方利益上進行政治解決」。而經過一段時間躊躇後,美國也不再提巴沙爾下台作為政治解決先決條件,外界普遍分析這是美國默許巴沙爾執政至內戰結束表現。

不僅在中東,烏克蘭危機也因為俄軍優異表現而有所轉機,歐洲一度在克里米亞問題上非常強硬,但如今在美國頻頻增加對俄制裁情況下並未追加新制裁措施並一定程度上釋放出願意與俄就這一問題磋商善意。雖然磋商並不順利可始終未中斷,而俄羅斯在對烏克蘭天然氣供應方面也出現緩和態度,俄歐關係進入相當微妙境界。

美國長時間採取對俄強硬立場,而不久前雙方針對敘利亞停火問題出現重大意見分歧後接觸斷絕。僅僅數日後,美國高級將領便聲明美俄應當加強在敘利亞問題交流。美國軍隊由於其獨特政治地位,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經常扮演強硬派角色,此次由非國防部高級軍官主動發聲並明確指出美俄接觸重要性很罕見,該表態證明,即使美國依舊沒有承認俄羅斯是世界級大國可不得不正視其是一個強勁地緣對手,任何地緣冒進都十分冒險。然而,也正是如此,俄羅斯成為敘利亞內戰中最重要不確定因素。

首先,蘇聯解體對俄政治經濟軍事傷害影響深遠,許多矛盾直至今日才有所顯露。

俄羅斯經濟多年沉淪後雖在普京領導下有所恢復,可蘇聯解體所造成人才外流後果剛剛顯現,蘇聯體制下國家於各個領域皆擁有大批人才並由此形成完善國家人才體系。

國家解體後,先是人才體系被割裂,不同部門可能因為存在與不同國家而無法協同生產工作。然後是資金短缺與經濟組織性喪失,沒有國家資金供應,大批基礎人才無法維持基本生活需求更不要提維持自身技術知識更新,而經濟組織性喪失導致生產與市場同時紊亂,價值規律負面效應被無限放大,人為造成市場非理性需求膨脹。混亂年代不僅造成國家綜合國力縮水,還導致人才出現斷層及經濟部門體系殘缺。

在普京撥亂反正過程中,諸多經濟部門需要重建,大批人才青黃不接。除軍工體系由於世界軍火貿易增長而基本保持完整外,其他領域都受到巨大衝擊。例如俄境內資源豐富,每年各類資源出口構成重要國家收入,但核心資源開採設備卻需要從歐美進口。

俄羅斯航天工業世界一流,可是裝配衛星核心精密零部件也需要從歐美採購。

基層人才體系崩潰對俄羅斯傷害之大可見一斑,也正因為這一點決定俄羅斯經濟自身脆弱性,即使沒有美歐制裁也很容易陷入自主性衰退因為基礎不紮實。

敘利亞內戰雖然稱不上大規模戰爭,但現代化條件下戰爭成本飆升且又在國境之外,縱使俄羅斯擁有匹敵美國軍事實力也無法像美國那般任意灑金。

敘政府軍戰線穩定後俄空軍主力立刻撤離,打擊頻率迅速減少偶爾依靠遠程導彈打擊維持軍事存在與美軍動輒狂轟濫炸形成鮮明對比。沒有經濟支撐,俄軍事行動會出現很大不確定性也極大制約擴展自身影響及戰略部署。

其次,美俄雖然因為敘利亞內戰不得不加強接觸與合作,但雙方矛盾並未就此減弱。美國對俄羅斯戰略擠壓依舊,雙方在東歐一線陳兵數萬,頻繁軍演展示力量。敘利亞內戰中雙方對構建打擊極端分子聯盟已經達成共識,但對聯盟主導權卻分歧很大都試圖擁有自身主導反恐聯盟,這就形成今日美國統領六十國大聯盟而俄羅斯則擁有四國小聯盟,雙方甚至有個別交集國家比如伊拉克,這種奇特現象也可以說是美俄地緣博弈一種延續。

正是這種博弈造成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可所謂博弈就是最大可能在避免戰爭情況下爭取自身利益,如果雙方直接進行戰爭就會使這種博弈失去意義。

俄羅斯總統普京不久前針對巴沙爾所發出收復全部敘利亞領土言論作出反應,明確指出「不要試圖收復全部敘利亞領土」,言下之意可以有條件對其他利益團體做出讓步。

美國在最近多處官方聲明中著重強調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重要性並且不再提及巴沙爾下台,這是一種純巧合還是雙方默契著實值得玩味。

歸根結底,俄羅斯主動捲入敘內戰是維護自身地緣利益,但普京深刻認識到憑俄羅斯現有國力根本不足以與美國全面對抗,所以只要能最大限度得到利益滿足,俄羅斯就可能妥協。

雖然美俄矛盾頻繁激化,可普京在諸多公開場合屢屢強調俄羅斯無意與美國對抗,雖然可以將之看作一種政治姿態,但至少說明俄羅斯在表面上還沒有全面對抗美國戰略意圖。

此外,中東歷來是是非之地,歷史上很多大國介入中東都付出慘重代價,無數帝國精力如清流之於荒漠,皆慢慢被吸收於中東皚皚黃沙之下。

普京治國經驗豐富,當然明白長久捲入中東衝突會有何種風險,即使強大如美國在駐紮伊拉克數年後面對愈加混亂局勢也已力不從心草草撤軍,對利比亞侵略竟然破天荒讓出主導權並在戰後沒有派兵駐紮,即使出現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遇害這種嚴重外交事件也不肯派出一兵一卒,寧肯承受國際輿論指責也完全處於忽視狀態。

埃及盟友穆巴拉克葉門盟友薩德特遭遇國內伊斯蘭勢力衝擊,關鍵時刻美國也選擇作壁上觀不肯施以援手,甚至勸說薩達特放棄政權。

雖然美國政治一向利益至上,但這也從側面展示美國對介入中東政治多麼忌憚。

美國這種忌憚對俄羅斯正是一種警示,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擁有雄厚政治經濟軍事基礎,但面對中東無休止消耗尚且力不從心,俄羅斯相比綜合國力要弱許多更沒有資本長期捲入中東政治,適時脫身僅保持必要戰略威懾不失為一種理性且穩妥選擇。

近日俄羅斯選擇與伊朗合作,在伊境內建立大型軍事基地並加以利用打擊敘境內極端武裝,這可視作俄國家層面正在實行戰略避險,防止國家因長期捲入中東地緣衝突泥潭。

以上種種因素造成俄羅斯在敘利亞內戰中扮演角色極為不穩定,雖然由於彪悍戰力而一度閃耀於世界,但在現實綜合國力制約下不得不走向妥協。

俄羅斯這種搖擺進一步增添敘內戰變數:

首先,內戰將會以何種方式結束?表面看似乎美俄達成協議便可為內戰結束鋪平道路,然而利比亞內戰清一色美國盟友助戰,域外大國對利比亞整體處理早已達成共識,可卡扎菲政權終結後內戰依舊如火如荼;

伊拉克直接被美軍佔領,但時至今日也深陷內戰泥沼;

阿富汗在域外大國政權重構無異議情況下,總統卡爾扎伊已經被戲稱為「喀布爾市長」。

這一系列事件顯示域外大國協議必然會起到重要作用,但不可能完全左右伊斯蘭國家局勢,若不能妥善處理內外矛盾則會造成更大混亂。

俄羅斯會多大程度左右這場舉世矚目內戰走向,將對最終結果形成起到重大影響。

其次,中東新月地帶版圖將如何重構?

從普京表態「敘利亞不要試圖收復全部領土」來看,俄羅斯並無絕對把握幫助敘利亞現政權光復全國,而不久前土耳其屢屢借用「演習」名義侵入伊拉克、敘利亞領土以及多次炮擊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俄羅斯對此基本保持沉默,可見在秩序嚴重混亂地區俄羅斯對版圖重構已經持默許態度。

這就帶來一大問題,當前土耳其已經配合美軍向伊拉克進軍前鋒部隊早已進入伊拉克境內準備參與對摩蘇爾進攻。摩蘇爾長時間處於半獨立狀態,這些土軍若最終打敗伊斯蘭國是否會撤退?

土耳其一向在國際事務中不溫不火,此次突然出兵摩蘇爾協助伊拉克軍隊,在伊拉克中央政權如此疲軟狀態下這一出兵背後顯然疑影重重。

伊斯蘭國在當地根基深厚,打擊必然曠日持久足夠土耳其在當地扶持自身勢力,且摩蘇爾是伊拉克重要庫爾德人聚居區,土耳其會不會藉機攻擊伊拉克庫爾德武裝也值得警惕。

但最關鍵問題是,若伊斯蘭國武裝無法被肅清,土耳其便會擁有長久駐紮理由,即使被肅清,如果土耳其拒不撤軍,在美軍為伊拉克火中取栗概率不高情況下俄羅斯是否會出手阻止。

伊敘兩國政府都已經在內戰中耗盡元氣,此時是出兵兼并土地最佳時機,敘利亞北部庫爾德人武裝在摩蘇爾模式鼓勵下已經躍躍欲試,土耳其南部庫爾德聚居區與伊拉克敘利亞皆相連,這雖然形成三國分離主義動蕩之源可在當前戰略態勢下卻為土耳其提供天賜良機。

一旦在伊拉克得手,土耳其必欲強行兼并敘利亞北部,屆時俄羅斯將被迫承擔與土耳其甚至與美國開戰風險,所以在伊拉克阻止土耳其野心是最穩妥方案也是最後機會,但在國內承受能力日益逼近極限背景下,俄羅斯會在何種程度出手將很難估計。

一定程度上,俄羅斯也陷入一種戰略窘境,維護地緣利益有心無力只能在現實面前一次次妥協,而一次妥協背後往往意味著另一次妥協,一步步退讓眼看著敵人逼近國境線。

敘利亞內戰關鍵時刻俄羅斯空軍以驚人速度與效率參戰並短期內重創極端組織,即使受到土耳其軍事威脅俄軍人也不退讓半步,被土耳其攻擊戰機飛行員視死如歸將戰機飛離土領空,這一壯烈舉動觀來不禁令人潸然淚下,這一刻似乎老蘇聯軍魂再度回到俄羅斯。然而這短暫燦爛轉瞬即逝,勇敢的俄羅斯軍人可以在異國他鄉用鮮血與生命追尋老蘇聯的無上光榮捍衛俄羅斯軍隊最後一絲尊嚴,但面對國力限制他們只能默默服從。

這一大國悲劇與無奈也許普京有著更深體會,數年前的南斯拉夫面對同胞兄弟被狂轟濫炸,小國匈牙利伸手阻攔葉利欽便無奈退兵,甚至沒有勇氣一戰,整個俄羅斯為此蒙羞。

而今天在烏克蘭和敘利亞,普京都選擇反抗,可孱弱國力多次掣肘這位人間英雄,即使剎那夢回1942年斯大林格勒的壯懷激烈也終在夢醒時分重新面對2013年基輔的凜冽寒冬。這個強大男人拖拽著虛弱的俄羅斯在追趕世界現代化國家道路上砥礪前行,而終點在何方恐怕他也沒有答案。敘利亞漫漫黃沙不僅吞噬著生命也埋下多少英雄不甘與無奈。

烽子動地嘯崑崙,玉門陳瓦存英魂。武帝雄威今尚在,陽關猛將亦安尋?

僅以最後一首詩向普京大帝及每一位在敘利亞戰鬥的俄羅斯軍人致敬,你們用鮮血與生命維護著人類文明。

(待續)

作者:張屹(小戰神)

作者是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博士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它曾威震全球,力壓中國和歐洲,卻一個不小心,陷入千年內戰
聯合國:敘利亞內戰3年已造成至少19萬人死亡
占豪:一場內戰陰謀正圍繞敘利亞展開
如果敘利亞內戰發生在中國……
外部勢力緣何深度介入敘利亞內戰

TAG:原創 | 內戰 | 時代 | 敘利亞內戰 | 勢力 | 敘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