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品鑒 | 清秦氏石研齋刻本《列子解》八卷

《列子》成書於戰國,相傳為列子(列禦寇)及其弟子、後學著作的彙編,全書記載哲理、寓言、歷史故事等共134則,後被道教奉為經典。漢代劉向整理校訂成八篇,流傳至今。國家圖書館所藏善本唐盧重元《列子解》八卷,每卷前題有「唐通事舍人盧重元解」。此本為清嘉慶刊書名家江都秦氏石研齋刻本,字體雅勁,印工上乘,附秦氏考證一卷,是歷代《列子》的珍貴版本之一。

△清秦氏石研齋刻本《列子解》八卷

△清秦氏石研齋刻本《列子·湯問》

《列子·湯問》記載了春秋時期俞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互為知音的故事。伯牙撫琴,子期善聽,無論琴聲志在高山還是流水,子期都能會意明了,理解伯牙琴音的表達。「高山流水」遂成為知音的代稱。這一故事後又被《呂氏春秋·本味》補充為「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意在說明知音難覓、痛失知音的情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的高山流水佳話遂廣為流傳,後世《淮南子》《說苑》《風俗通義》《琴操》等均有所提及。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開篇便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故事雖經千百年流傳而愈加豐富,但琴音共鳴、相知相交的核心情感卻始終未變:「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列子·湯問》中「高山流水」的記載

《高山流水》古琴曲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本為一曲,在唐代分為《高山》、《流水》二曲。《高山流水》曲譜最早見於明朱權《神奇秘譜》,歸入《太古神品》中,書中記載唐譜《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今所見《流水》一曲多為清代四川琴師張孔山所改編的九段曲,其中充分運用「泛音、滾、拂、綽、注、上、下」等指法,以「起、承、轉、合」四部分描繪了流水的各種動態,抒發了志在流水、智者樂水之意。如今廣為流傳的《高山流水》一曲,為近代琴家侯作吾根據清人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中的《高山》《流水》二曲譜糅合而成。

△侯作吾《高山流水》減字譜(部分)

(楊蔭瀏 侯作吾整理《古琴曲彙編》,音樂出版社,1956年)

民國以後,古箏藝術家取材伯牙子期的故事創作古箏曲《高山流水》,成為如今古箏的代表曲目之一。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彈奏的《流水》一曲更被作為「地球之音」相繼錄入美國太空探測器「旅行者2號」、「旅行者1號」所載的唱片中,在宇宙空間中尋找「知音」。

△管平湖《流水》減字譜(部分)

△旅行者1號所載的銅質鍍金唱片

推薦閱讀:

列子集釋 楊伯峻集釋列子集釋卷第二
列子集釋卷第二 黃帝
列子集釋 楊伯峻集釋列子集釋卷第八
莊子《逍遙遊》里說:「列子御風而行」是真的假的?
列子集釋-楊伯峻

TAG:列子 | 藏品 | 品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