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科齊豪賭利比亞
多國部隊空襲卡扎菲政權,獲利最多的是誰?迄今為止,當然是首先發動軍事打擊的法國總統薩科齊。他就像個好鬥的小孩,一邊拚命揍另一個據說也很野蠻的壞小孩,一邊不時看看人群有沒有喊好。當然人們不會忘掉,這兩個小孩曾一起手拉手把酒言歡。
薩科齊當選法國總統以來,與卡扎菲曾有兩次引人注目的交集,都發生在2007年。首先是在7月24日,當保加利亞6名醫護人員被控「蓄意傳播艾滋病病毒」被判處死刑後,薩科齊派當時的第一夫人塞西莉亞用專機接她們返回法國,薩科齊隨即在第二天訪問利比亞,簽署了一系列包括和平利用核能等方面的協議等安撫卡扎菲。或許是作為交換條件之一,卡扎菲當年年底在巴黎受到隆重歡迎,並把帳篷扎到了豪華的馬里格尼賓館。
卡扎菲昔日的「朋友」今天翻臉不認人,不是沒道理。如果說薩科齊當初用儀仗隊熱烈歡迎卡扎菲是為了利益,現在用戰鬥機轟炸卡扎菲仍是為利益。國際關係的本質就是實力和利益。既然法國政府尤其薩科齊認為在利比亞採取行動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就不惜一切代價率先承認利比亞反對派,在聯合國安理會推動通過第1973號決議,出動戰鬥機摧毀卡扎菲的軍隊。
在涉及薩科齊的利益範疇里,想分清哪些屬於法國的國家利益、哪些屬於薩科齊的個人利益,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比如法國朝野政黨甚至一貫批評政府的媒體,非常罕見地一致支持法軍打擊卡扎菲政權,因為涉及人權、石油、地區影響、國際形象等,毫無疑問算是法國的核心國家利益。反正雙方已翻臉,再也回不到從前,還不如一鼓作氣,想辦法把卡扎菲搞下台。這是包括美國、英國等採取積極軍事干預政策國家的共同想法。
尤其是法國人,骨子裡仍念念不忘保持世界大國的影響,一有合適機會就表現出來。既然戴高樂時期敢於把北約總部趕出法國,獨立發展核武器,既然希拉克時期敢於反對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薩科齊時期再當一次「人權英雄」也就沒奇怪了。即使不是愛出風頭的薩科齊,也會有別人領導法國人,充當一把國際叢林里的英雄好漢。
北非和地中海地區本來就被視為法國的勢力範圍。薩科齊剛當選總統,就曾拋出「地中海聯盟」計劃,不難看出他在重振法國的地區影響方面的雄心。如果不是遭到利比亞和德國的雙重杯葛,薩科齊的外交政績就不止局限於歐盟了。再說,如果利比亞局勢不穩,或者,利比亞被卡扎菲重新牢固控制,那才是法國的悲劇。
再說薩科齊的個人政治算計。作為總統,在外交和軍事上的一舉一動都代表法國,但並非說他就不可以有自己的算盤。西方現代選舉政治的制度設計從結構上有這樣的空間,前提是必須在政治和法律的框架內進行。薩科齊的全部精力和心思,毫無疑問就是如何在2012年總統大選中獲勝。前段時間引起轟動的國民陣線領導人瑪琳·勒龐民調領先,儘管是極其不科學的「摸彩式」民調,但讓執政黨內部引起的危機感卻不小。
作為強力推行改革的進取型人物,加上個性率直不加掩飾,薩科齊在國內得罪的人不是少數。即使親近的人私下也承認,他改變了法國政治的許多傳統,註定是在法國歷史上留下一筆的人物。但薩科齊的個性展現在國際舞台上未必是壞事,反而可能為他在選舉中加分,而且越是遇到危機,越能凸顯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分析薩科齊擔任總統後至今的外交舉措,顯然比他在內政上耀眼許多。這是法國歷任總統的得分範圍。
空襲卡扎菲政權,至少目前給薩科齊帶來的是法國大部分輿論的讚揚,這是對民選政治家最好的鼓勵。可正如一切事物都像一把雙刃劍,薩科齊面臨的風險也不謂不大。如果沒有地面部隊配合,如何才能把卡扎菲趕下台,以穩定利比亞局勢?即使聯合國授權派出地面部隊,誰保證這不是第二個阿富汗或者伊拉克?多國部隊、北約和聯合國內部如何解決在針對利比亞問題上的分歧?最大的挑戰則是,正如越來越多的法國人所擔心的,如何避免法國本土遭到恐怖主義襲擊?
同情卡扎菲的極端主義分子並不一定比基地組織少。從近日地鐵里發生的某次意外事件,卻沒有任何媒體報道,還有各種巡邏警察,不由讓人感覺到,巴黎的空氣已經有那麼一絲絲緊張。
推薦閱讀:
※入侵利比亞,法國為什麼成了急先鋒?
※利比亞戰局:聯軍的目標是什麼
※利比亞之後究竟是誰?
※敘利亞、伊朗,誰是下一個利比亞
TAG:利比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