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老師講講中醫:四聖心源--再講河洛( 20090401)
河圖
《河圖》是由一些點組成的,在這個點裡頭,因為點的奇數偶數不同,後代又把它畫成黑點白點,奇數為陽是白點,偶數為陰是黑點。原始的剛開始的《河圖》來說全是黑點。中央是5點,形成一個十字,5點外圍有十點,上面排了5點,下面排了5點,這代表中央戊己土。關於對河圖的理解,後代基於哪句話呢?孔子在繫辭上說過一句話「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以這種排列下來來講,然後「天五地六」這樣,就把河圖的幾個點按天地之數分開了。又因為在五行里,十點,點數總共是分為五方,每一方兩個數,將從1到10陰陽之數各相分開。用五行的觀念來說,十是五的一個倍數,五行各有陰陽而形成十位數,對應的是天干。天幹當中呢,中央戊己土,正好是中間5和10,將中央5和10配為中央戊己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大家知道這句話,講的是《河圖》裡邊,也就是北方,也就是我們講的《河圖》的下方,一點和六點的位置,這和現在地圖的方位剛好反過來。 北方是1點、6點,象徵「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東方生風,風生木,東方象徵甲乙木,這時候東方是「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然後南方「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西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中央是「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天為陽為奇數,地為陰為偶數,大家可能想,就憑這簡單的一組數到底能看出什麼呢?我現在給大家說一說。 這個圖的來歷,它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說它是一種文化的起源?我們人生活在地球上,觀察的是什麼?觀察的是日月輪轉,海水的潮汐,日出日落,月亮盈虧,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切實真實的東西。而《河圖》《洛書》呢,就是我們祖先居住在中國。北方地勢高,南方沿海,然後天氣下迫,地理位置比較低,處在這種環境下呢,產生出來的《河圖》變化。 中原地帶,土氣比較中和,溫度比較適宜;南方偏於潮濕,濕熱;北方寒冷;根據中國這個所處的地理位置,我們觀察太陽運行的方式。太陽東升西落,然後由於地球轉動、太陽轉動、形成自轉,然後產生出來太陽的一定的方向,我們不討論地心說、日心說,如果以日心說的話就是地球圍繞太陽在轉,以地球為中心的話看著就是太陽圍繞著地球在轉。我們中國天文學說呢,是以地球為中心,因為宇宙中心是無限的,你可以以太陽為中心,也可以整個銀河係為中心,中心點在外的話是無限的,因為世界無邊無際的,即使以整個銀河系看宇宙來說,也是很局限的,只是在有知有覺的局限的範圍內。既然外在事物無窮無盡的探求,如入海探沙不知終極,不如以當下立個根基,這是中國文化的高明之處。古時候伽利略、哥白尼非要以日心說而否定地心說,地心說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以科學探索精神來說,可以說是往外逐漸發展探索,如果以本位學說來研究這個的話,還是以地心,象咱們中國的黃道赤道都是這樣的,以當下我們觀測點為宇宙的中心。 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第一個,天地運轉。「天道左旋」,什麼叫左旋,左旋是從左邊轉,不是向左轉,而是從左手開始旋轉。所謂天道左旋,講的就是河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生木,然後緊跟著是東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木生火:「地二生火,天七成之」;火生土,緊跟著到中央了,中央戊己土;土生金,金又生水。其實大家看,這個元氣不斷地輪轉,從中央戊己土化生的是什麼?土生金,由金氣的凝斂開始,一直到金生水,水生木,五行輪轉,生氣、天氣不斷地在回還;實際上,從中氣生化,然後再回到中氣。所以古人說,五行四象皆一。 大家再來看,這一氣運行呢,從水、木、火、土、金這五行順生,產生不斷的變化,行走不同的方位。但是這裡邊怎麼變化,還是一元之氣在變化,這一元之氣凝縮起來呢,就變成腎氣了,升達的時候又成肝氣了,炎上的時候變成火氣,斂凝的時候變成金氣,居中的時候運化萬物是土氣。一氣盈縮不斷在變化所以產生了五氣,從這個角度講,五行其實是一行,河圖表現的意思就是:五行之氣就是一行之氣的不斷變化,所以五行本是一行。至於具體用河圖來對於黃道二十八星宿和五行來進行對應,然後是怎麼產生的,有空的話大家再討論一下。 所以臨床上用四逆,用附子理中,來溫化先天元陽,大用附子,確實很多疑難雜症和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治療,有意想不到的收效。這是因為抓住了這個根本,但是這樣用藥在臨床上有時候有它的弊端,因為元氣流通處在生化、浩蕩的狀態,過用溫燥葯總是助它在生化,這好像一個國家總是在不斷搞建設,一直在搞建設,而不知蓄積,這樣的國家慢慢就耗空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生長化收藏,過度加速這個過程以後,就會像一個運動員一樣,不斷在鍛煉,不斷在耗先天元氣,造成早衰,氣化運行太過了以後,先天的精氣會虧耗。對先天之本比較厚的人用一下很好,但是用多了不管底子厚薄都會虧耗,就像內經里講的,陰陽氣俱虧的病人,寒葯熱葯都用不得,只能用甘味葯。我在臨床上遇到一個病人,六克附子,吃完就中毒,明顯中毒現象,馬上就暈倒,出現附子中毒各方面強烈的反應,心臟的反應啊,神經系統的癥狀啊,非常明顯。因為這個病人長期體弱多病,所以體質比較弱的人,用附子就要適量,都得考慮他是否能接受。暫時用的話會出現很多現象,元氣比較虛弱,一旦運化的時候會產生很多正邪交亢,接受不了的病症,就像一個國家一樣,一開始扶助正氣,正邪交爭,很可能正氣先打敗仗,會出現一番凌亂不支的現象,這時候就需要醫患之間互相溝通理解。 總結一下,就是從河圖中看到,天道左旋,五行順生,產生了一系列變化。一元之氣,生長化收藏,通過五種形態的變化,而產生這種一元之氣的動,一動就產生出來五種變化,五種方位,五種現象,而這五種現象不外乎都是元氣的體現。就像我們人一樣,走出一步來,就把這一步分成五種姿態,我們一起腳一個姿態,往前邁是一個姿態,還沒落地是一個姿態,將落地時是一個姿態,落到地下又是一個姿態,把它分為四段,這是人的四象,而四象向前邁這一步,能穩健邁出這一步子,這一步子不至於過大,也不至於過小,也不至於產生不穩,這個就是中土之氣象,土居中央。所以我們平常看人,聽聲音,聽呼吸,分析人的一個動作,就能看出他五行五臟稟賦的有餘不足,根據病人邁出這一步,在脈象上也是相對應的。抬步過於急躁的人,肝氣比較旺,落步徐緩的人呢,大家知道落步是金水收藏,落步徐緩的時候,這時候看有力無力,根據這個步子來判斷他的肺脾之氣足,還是不足,肺脾之氣不足的話,落步鬆散遲緩,考慮中焦有寒,因為陽氣不能升達到胃中,胃裡就寒,上焦還容易有浮熱,所以從一步之間,從說話呼吸之間,就能看出五行的變化,能看出一元真氣盈縮的變化,這只是我給大家簡單講的例子。大家可以具體的體會一下。至於說是步態不急不緩,若有若無,這個若有若無是沒有特別執著,特別專註的意思,這屬於最正常的最健康的。但是一般人呢,在五行上都有偏重,所以他的狀態,通過他的眼神,通過他的臉色,通過他往那裡一坐,顯示出的現象,你就能分判出來他屬於哪種狀態。我們人是怎樣生出來的呢,我們人,就是一個現象,不要以為我們有這個人的存在,我們自己以為,哎呀,我存在。我們人就是一股力量,一股流,佛法說的業識之流,一股流動的狀態,「野馬也,塵埃也,萬物之以息相吹也。」這股狀態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些人急躁如狂流,如野馬一般,有些人如和風細雨,有些人纖若細草,每個人的狀態不一樣,就顯示每個人的生命之流,力量都不一樣,就產生了千差萬別。我們學醫呢,就是要用一心去感受它,融合它,體會它,這是第一步,取類比象。 今天我還要講,內經里所謂學醫者必須具備的兩個因素。第一點,必須學會取類比象,大家在相關的章節,可以仔細閱讀。第二點是取類比象必須合於道,不能瞎取。你取出來可能感受也對,但不合於道也不行,就像剛才說的,「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個道是什麼道,這個道是先賢先聖之道,你自己能領會到與自然合為一體,這時候再看古人是怎麼融合的,這時候根據他們的融合來和自己相互對應,是一個東西,但表現形式不一樣,他們為什麼表現得那麼中庸和緩,能合中和之道啊。我們要融入到他們的狀態里,這樣才行,所以說學醫就這兩點。不會取類比象,不可以為醫,學會取類比象,可以當醫生了,但真正想當一個繼承先聖先賢絕學的人,那就不容易。 在河圖裡面呢,關於這十數,合起來就叫大衍之數,大衍之數55,代表天地萬物生成的一個總數,在這個總數裡面,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二生火,地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就分別代表著不同的現象,不同的事物,所以古人用蓍草來算命,和河圖有很大的關係。在這裡面呢,我們中醫利用河圖,在理論上,關於一氣盈縮,關於五行的輪轉,還有一個是疾病的發展,一個是時間的變化。從一到十的變化,是以十為周期的,它可以推斷臟腑的生化,疾病的恢復,有時候是具體的現象和時間。比如北方壬癸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一,是說事物處於萌芽狀態,內在因素已經產生了,但是大家看不見,地六成之呢,就代表在地面上已經顯現了,真正成長起來了,具備起來了,這件事情徹底發生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代表什麼呢?代表事物從萌芽狀態發展成一個已成的事實。在我們臨床上,腎是重陰之中含有一點真陽,天一為用,地六為體。在疾病恢復之中,天一腎陽的恢復是最初的,地六成之,是五臟之氣生化,周遍了以後,地六成之。大家再對應具體的日子來說,一跟六它可以代表一天,也可以代表五五二十五天,這樣不斷地擴大。古人說,無形之陽可以速回,有形之陰難以速生,講得就是這個道理。就是說,溫陽吧,一天不行五天,然後陰氣要長成,地六成之呢,相反它需要的時間要長,陽道無忌溫,無形之陽你可以不要,但是有形之陰你不能充分展現的話,這個病就沒有達到痊癒的狀態。
洛書 下面講洛書,河圖分五方,洛書分九宮,五方各有陰陽,五方陰五行陽五行十位,九宮只有九位,少了一個什麼,少了一個中間,十沒有了,這個十代表什麼呢?中央戊己土,陽為戊土,陰為己土。大家都是學黃元御學說過來的,中央戊己土,己土代表什麼呢,代表脾土。這個圖大家回去要反覆看,經常想,一看到東方甲乙木,天三生木是什麼,膽。地八成之是什麼,肝。就按這樣的對應,這樣的理解,為什麼要這樣理解呢,這樣的對應關係不是死對應,你腦子裡初步有這個概念,萬物不離陰陽,取類比象怎麼取,靠陰陽來取,天三生木,三為陽數,陽為腑,氣流動,地八成之,八為陰數,代表陰,可以這樣類比。而中央呢,戊土,戊土之數為陽,十呢,己土,己土沒了,己土跑哪裡去了呢,己土沒了,外在的四行位置就發生錯亂,就打開了,打開了以後順序排列就不一樣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人剛生下來時,一個小孩,睜開眼來看世界,沒有什麼好惡,對很多外在東西都很新奇,剛開始也分不出來喜好善惡排斥,那種固有的成見和認識,都沒有。但是隨著知識逐漸認識清楚了以後,是我們家自己人,自己人就親,見外面人就生疏,就害怕,這樣家裡人就放心,就出現了這種遠近親疏這種現象,這是靠什麼來分別呢,就靠這個己土。大家知道,五臟者,分藏五神,心肝脾胃腎,脾藏什麼?脾藏意。中土呢,己土外潰了以後,代表我們分別意識以前能夠藏在裡面,就像一面鏡子,去映照外物,這個長什麼樣,那個長什麼樣,都是不帶一絲一毫有色眼睛的。見了大便,小孩會吃大便,因為不知道這個香,也不知道這個臭,他不會去分析,看見大便,他不會感覺噁心,等到他認識了以後,一見到這些污濁的東西,就感覺厭煩,這種厭煩心理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成見,這種脾的分別意識不斷在用,一看到外物,意識馬上先潰散,先來認識它,但這也是人類的一用。修道的時候,大家講究百日築基,完了以後,練己,如果看過道家的書就知道了,這個己就是中央戊己土,己土,就是要把分別意識收回來,就像呂洞賓作得一首詩一樣,「一日清閑自在仙,六神和合抱平安,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不問禪。」我講的是最後一句,最關鍵,你能對境無心,不是白痴傻瓜,不是我看什麼事物都傻,而是我看到事物沒有妄心,沒有妄念,如明鏡一般,而事物真實,這時候你的思維是最敏銳的,事物有一點異樣,有一點異常都會察覺,我們很多時候大家為什麼會受騙,就是因為沿用固有的意識,固有了意識。己土外潰,就是分別意識。大家可以想像,從開始的好惡到現在,我們交通信息發達了,每天上網,看電視,各種電話,手機,各種信息交流,總感覺外在壓力大,總感覺這個也不適應,那個也需要自己來應對,應酬,很多事情都是勉強的,這樣意識不斷在扭曲,意不能藏於脾中,這就叫脾氣不藏,脾的精氣不能藏,就會導致後天之本不得藏。白天生活緊張,晚上又要熬夜,熬夜過了十二點,又要來個夜生活,本來白天陽氣就煩勞,辦事和工作時不能以一種寧靜平和的心態來做事。白天已經非常煩躁了,晚上呢,又繼續煩躁,一直延續這種狀態,古人的情況好些,像丹溪、河間他們怎麼來治病,大家都說丹溪、河間那個時候戰亂,人到處奔波,再加上外在的五運六氣天行火氣,所以他們用的是寒涼派,這就是瞎說,何必為丹溪、河間他們遮羞呢,脾意不能收就導致什麼?己土不得升,戊土就不得降,戊土不降,影響就是三陽不降,三陽在外是什麼,火氣在外,現在社會上流行的牛黃解毒,牛黃清心,牛黃清胃清火,亂七八糟的,和牛黃有關係的,就是同仁堂在這兒害人!很多人都在吃,為什麼,因為他的三陽火氣上來了,吃這些葯一清,他就舒服了。河間那個時候農民窮啊,再加上他們要奔波的事情少,但是那時候戰亂非常緊張,已經容易有虛火啦,病人一吃完就舒服,舒服了以後他就說你這個大夫好,他也不去深究。所以說苦寒學說,產生了一個很大的問題,真正治療疾病,指導養生,治未病之法,河間丹溪全都不行。丹溪呢,不懂五髒的生化,不知道一元真氣的流動,而只知道心清寡慾,只知道滋陰含藏,這的確也是一道,對於現在傷精的人來說,確實能安藏一下,像丹溪養陰,像河間清熱,來清斂三陽之氣。河間丹溪的這種理論呢,我們可以不用管它。但是河間丹溪的書要不要看呢,還要看,因為對於河間丹溪這種大醫家來說,對於治療疾病來說,很多方法,很多藥物的利用,是很高明的,但是他總結出來的理論,大家可以不用看,因為他理論指導可能有偏頗。但是他用藥很多醫案來說,應該是還是絲絲入扣的。要不然不會有神奇的這種效果。我們是取其實用的角度,然後來分析它就行。為什麼河間、丹溪那個時候崇尚滋陰苦寒的葯,在現在這個社會越走路越窄呢,現在人哪,晚上夜生活很差,每天都吃好的,大家全都是高粱之輩,脾土已經疲憊了,然後又每天熬夜、房事。這些種種外在的應酬導致很多慢性病,很多老人說過去為什麼沒有這些糖尿病亂七八糟的,這些病為什麼沒有這麼多呢?這跟現在的生活有關係,這個時候呢,造成一種現象就是冠心病治不了,糖尿病治不了,高血壓等等病都治不了,中醫已經被引入歧途了。己土外潰了以後第一點是什麼?大家知道五行之中是陰克陽,陰陽相輔相成,相剋相制的這樣,己土克的是什麼?克的就是陽水,本來在中醫裡面土克水是什麼?是陽土來克這陰水,是戊土要剋制癸水,現在反過來了,現在反成這個己土來克制陽水。導致結果是什麼?導致結果是己土一潰散以後,土勢泛濫,全身的濕氣泛濫,很多人到中年以後體質也發胖了,然後呢是全身的濕氣瀰漫,然後就出現了西醫所謂的各種代謝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然後是脂肪肝,等等現象就出來了。這個時候濕氣泛在外,己土克伐的是壬水,壬水就是陽水。腎中一點陽氣封藏不了,因為己土是水性()、散漫於外的,導致己土陰極瀰漫了以後,陽氣不得升動,因為在我們臨床上,根據這一點來看,黃元御鄭壽全學說為什麼講究,從養生從醫理的最根本的角度,這個溫化元陽是首物,常使陽能制陰,這是治病的一個前提。陰氣中一陽來複,這個時候陰氣被制住了以後,才能夠一陽來複,這就是在治療急性病和治療許多疑難雜症中的關鍵點,當然回來我再給大家講一下對於虛勞之病呢,又有不同點。怎麼溫化元陽呢?既然己土克伐的是壬水,要治療是怎麼治療?要治療的話,第一點,病人己土能不能不外潰,就是說,病人能不能清心寡欲這是關鍵。但病人如果做不到的話,我們怎麼來治?我們從另外的角度來說,《內經》上已經有提示,戊癸合化為火,這個火氣是什麼?戊癸,戊土為陽土,陽土再來制約癸水,叫腎中癸水封藏,用的方法就是什麼?就是附子理中湯,用附子理中湯來體現這個趺陽負少陰,來暖水燥土,當然我提這個附子理中湯你不一定用附子理中湯,很多方子,黃芽湯,天魂湯都可以用。 《洛書》有五無十啊,這是一個關鍵點。我在這裡面給你們講,你們不要當做兒戲,這是一個文化傳承,這是一個奧秘,有五無十代表著我們這一脈,就是說,黃元御鄭壽全先生,尤其是黃元御先生這個治病的觀念。雖然黃元御先生沒這樣講過,我給大家這樣講,這也不是我這樣講,這是有高人理解的,當然就是說他們通過易經中這麼闡述出來的,我通過看他們的書然後理解了,然後再運用到醫學上給你們講出來。可能有人說你這講的對不對呢?我說沒有對也沒不對,這就是一個現實。即使仲景來了,我也這麼講。大家再來看,所謂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洛書》代表成,代表後天的陰,它講的是地道右旋的道理,己土外潰了以後克陽水,就是說陰土克陽水。陰水呢?水克火,陰水克陽火。陰火,火克金。在這裡面呢,大家看《洛書》啊,它都是以相剋,水克火,火克金。天一生水,這個六位數,就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你看這個土克水,這克的是陽位的水。水克火,這個是陰水,這個天一與地六這兩個都分別代表水,一個代表陽水,一個代表陰水,這個水氣呢?就是陰水來克化陽火,整個陽火後面跟的是什麼?跟的是陰火,陰火呢又來克陽金,陽金後面跟著陰金,陰金又克陽木,陽木後面跟著什麼?陰木。就是天三生木,地八成之,這個陰木呢,又克伐中土的陽土。這裡面它關於疾病的克化與治療,對於很多高血壓、糖尿病,都可以從裡面得到理論性的指導,但實踐上的東西呢,你必須結合實踐。可以得到啟示,但不能完全依靠這個。這樣大家看完一周了以後你就會發現,《河圖》是五行順生,《洛書》是以陰制陽。就是說以陰氣來壓制陽氣,這個陽氣就會逐漸消伐的,這代表了後天生成,這個成啊,後天我們這個身體,逐漸在長逐漸成,陽氣是逐漸在消退,這個形質逐漸在長成,然後隨著這個形質逐漸長成,逐漸用壞掉,這就是人從生到死這個過程。這邊是講究五行順生先天的道理,先天無為啊,後天有為呢,以已繼承的東西來克伐先天的變化,以陰五行來克伐陽五行,逐漸地這個由生到滅的狀態。先天無為生化,後天由生到滅。在這裡面啊,關於《洛書》裡面複雜的運用,我在這裡面關於土跟水之間的道理講,我再給大家舉個例子,講一講這個金木關係。大家看這裡面就是陰金克伐的是陽木,在我們的臟腑裡面,陰金配金,陽木是膽氣膽火,所以說是少陽之氣,少陽升達之氣,這個陰金肅殺之氣來制約少陽升騰之氣,既然陰金克伐陽木,怎麼樣治療呢?在我們這個臨床之中呢,《內經》裡面講了一句話,就是說,乙庚合化為木。肝氣受制約了以後,肝氣不治,怎樣使肝氣來又回到升發這個道呢?這個時候一個方面就是說,從乙庚合化為木的角度,乙是乙木,庚是庚金,陽金,從這兩個角度,來治療的話,臨床來指導這個,對於高血壓,肝氣不治,來指導,我們臨床來治療高血壓很多人就是什麼,養肝,養土木,比如說用一些歸芍枸杞,山茱萸之類的葯,然後再配合上陽金一些葯,參芪啊,這些益肺氣的,益陽明之氣的幾味葯,來補庚金之氣,這樣乙庚合化為木來治療高血壓,在臨床還是有一定的效果。這個事我在臨床上體會到的一些,我給大家簡單講一下,至於說關於水土,己土外潰克伐壬水,這是一個關鍵點。這是慢性疾病很多虛損疾病的一個根,這點是一個必須要把握的,其它的變化在這之上,所以黃元御先生諄諄教導我們,暖水燥土,在治療之中十有八九的病人的治療,暖水燥土是根本。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的這個理論基礎,一看就說:「陰陽不是各半嘛,為什麼溫陽占這麼多,養陰占這麼少,陰陽一定是各半。黃元御提出這樣的理論肯定是錯的。」所以例代對黃元御先生,評判和批判的人很多,但是大家仔細看哪,都不值一提。這是我今天從《河圖洛書》一個講生化,一個講制化。黃元御先生所講的理論,從《河圖洛書》上,給大家反映出來。為什麼必須要套在《河圖洛書》上講,因為《河洛》是我們文化的起源,我今天所能理解的,也是非常不全面的一點點,把這一點點知識,投射到《河圖洛書》上反映出來,就是要叫大家,博極醫源,從《河圖洛書》中能體會出來更豐富更深刻的道理,這個時候中醫學理論才能夠有本有源,才能造就真正的一個個醫學大家出來。大家對於今天這輪講課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問題僅限於今天講的這個《河圖洛書》,其他不相關的問題,這個到行者精舍或者到諮詢室裡面回答,或者短消息裡面。這裡不講。 所謂天道左旋,這個位置是怎麼講的呢?我們這個人啊,古人觀象的時候,是利用什麼方位呢,是面南背北,為什麼要面南呢?因為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北半球,是不是?然後沿著這個赤道的運行呢,我們是有角度的。所以說面南背北,然後是左東右西這樣,我們觀察的是什麼?太陽是從左邊升起,在右邊落下,左升右暮,這個時候呢就產生了這個,周天在觀察星象的時候,周天28星宿,也會產生穿插的排列,排列的現象,這個時候黃道產生了,然後是太陰,根據太陽升降方向產生了由左向右,左旋就是講的東升西落。這個方位要搞清楚,古人一旦講方位,中醫一旦講方位,就是面南背北、東升西落,搞清楚了。這個要體會,這個方位要是分不清楚,「內經」裡面很多關於左右前後的內容就無從談起。左旋右轉,這個右轉呢,還要根據這個月亮,月亮在每一月它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位置它產生不同的排列現象,根據這個月亮由月初,然後到月末,他不斷轉移位置,看這走向,然後產生右轉這種現象。 黃道啊,是周天運行的這個角度,赤道啊,是我們在這個地球自轉產生的一個角度,大家學地理就知道,地球運轉的這個方向,自轉的角度是有傾斜的,這個傾斜正好產生出來黃道跟赤道的夾角。 陰五行克制陽五行嗎? 這個問題不應該問,沒有什麼克什麼,就如我跟大家講的道理一樣,金克木,金能克木么?在臨床上到處都是木克金。就是木火刑金,木氣克金,肝木盜泄,四處伐逆,這個五行啊沒有什麼克什麼,只有他們之間相互制約,為什麼陰五行要制約陽五行啊,這是因為我們後天由於陰土一潰乏了以後,陰氣用事,他很多成見,很多繼承的東西來克伐靈動不變的,就是說,剋制限制先天的東西。是我們自己用後天陰五行來克制陽五行,是我們在用。它本來是互相制約的,就是陰陽之氣,一陰一陽之謂道,這陰陽是怎麼產生的呢?本來這個世間沒有陰陽,對不對?我們邁了一步子,這一動,產生了陰陽,朝一個方向去邁呢,我邁去的方向是陽,我們背離的方向叫陰,就產生了向背,產生了陰陽,我們這一步又抬起來,抬起來走入屋的方向呢就叫陽,有背離的方向和落下去的叫陰,根據這一動一靜一勢,體用陰陽就都產生出來了。不能說用陰五行來克制陽五行,陰陽是沒有對立存在的,只能是共同存在的,就是說,提起陰就有陽,就像我們人一樣,就是說我們一跳,跳到高處落下來,落下來是屬陰跳起來就是屬陽,你不能說,落下來的時候克跳起來的時候,這不對,不管是說他往下走還是往上走,都是代表的是我們這個人,先建立在一元之氣上,這個陰是說的誰陰,陽是說的誰陽,他們代表什麼狀態,然後在合一的狀況下,來體現各種狀況。己土外潰克壬水這個,非常常見,就像現在我們臨床上很多病人,中焦脾土寒濕,為什麼寒濕,脾土寒濕的病人,己土肯定少,你來看一些農村那些勞碌的人,光勞力不勞心的人,他己土不會外潰,他往往是陽土與戊土用勢化燥的比較多,脾主意,這意不能少,五臟又叫五藏,藏匿精氣,現在己土不能藏精氣了,這個精氣外耗,就產生濕土瀰漫,土克水。土不單是克水,土也養水,這個怎麼講,土能堤水,就像堤,堤壩的堤。就是防著水,防著水就是養著水,就是要相輔相成,為什麼呢?就像我們挖個坑蓄個湖一樣,你堤壩不把這個水好好地護住,這些水一流開了,你就沒湖了,是不是?你想在這個湖裡頭養魚,湖裡頭水氣想凝聚,想成勢的話,成不了了,水氣已經瀰漫了,所以呢土能堤水,這個腎氣要足腎氣要豐富起來,靠什麼靠土來制約它,當然土氣不能太過,土氣太過呢?這個腎氣就被壓制住了,這個時候也會產生壓制太過就是腎氣虛,土氣適當的話精氣就會收藏,就是說,脾土啊,化生水谷精微,一身的水谷精微。五臟收藏全身的精氣,然後腎氣又把五髒的精氣全部收藏了,然後又靠土把這些精氣固住,不使它外散。這個己土一外潰,精氣就外散,精氣一外散,這個水氣泛濫了以後,大家知道這個水中一點真陽是怎麼來的?是陰勝則生陽,這個水呢收,到極點,它陰中生一點真陽,現在水氣呢不能收,它泛在外面到處都是虛火,三陽也不降了,都是虛火,上熱下寒,外熱內寒,這裡面也就沒有真陽了。它講的是陰五行克陽五行,這以前有人問過,這個需要體會,需要不斷去想,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今天還是跟大家講,就是取類比象,取類比象的功夫怎樣練習呢?要達到一種排斥掉固有的成見,排斥掉攀援心,以一個特別寧靜放鬆的心態去體會,大家聽過音樂嗎?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大家能否聽到音樂的歡快,聽出音樂的壓抑,聽出音樂的這種宣透感覺,當然我建議還是聽東方的音樂,西方的音樂走的是攀援的路子,而東方音樂走的路子是明靜清脆的,聽東方的音樂合乎東方的文化。最簡單的,大家聽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也分悲哀的這種感覺,也分歡快的,當然這種比較粗糙,但也能感覺到。所以,聽音樂時我們肯定是以放鬆的心態來聽的,這種以放鬆的心態去感應體會,這和我們看事物一樣。有些人過來,哎,這個人很和氣,看他非常放鬆,有些人你看著非常壓抑,有城府,深不可測,這種人吧,就是說封藏比較足,就是每個人的狀態不一樣。有的人若無其事,這種人秉性中和,五行制勝之氣非常淡。有的人城府比較深,比較壓抑,這種人屬水,容易寒濕。有些人感覺特別歡快,像麻雀一樣,蹦蹦跳跳的,這種人容易氣虛,為什麼呢?金氣不斂,金氣容易浮在上,心肺之氣浮的話,這個肺臟精氣想斂不能斂,所以容易氣虛。舉個例子,西方人色白,色白屬金,金主氣,金主斂,所以西方人氣比較盛,比較高大,就是氣質比較好,是其他種族不能比的,然後呢,金氣容易化燥,所以他們比較喜歡喝水,講究代謝快,所以,現在咱們中國人不要跟他們學,不要講究每天喝八杯水,不要聽電視上那些無知的西醫講,這個每個人應適可而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根據自己的養生環境。你看我們東方人,中國人是黃種人,為什麼歷來叫中國呢?不是我們自己以為自己「中」,咱們黃種人,這套文化傳承下來,我們就有中土的這種秉性,我們通過鍛煉,通過修養,就是固土、燥土,就像高山一樣,有自己淳厚的秉性。但是呢,我們如果己土盛的話,走陰的的一面而不走陽的一面,就會出現己土流下,比較卑下,為什麼說中國人的漢奸也多呢,各種文化的弊病也多,就是因為這樣。再說濕土主要流於下,土能容萬物,外來的文化只要一進中原,立刻消失,這就是土藏萬物,土能解百毒,可以含藏一切。泰國、印度所謂的紅種,還有靠正南方那些火氣比較盛的,它們那些人短矮,心氣比較浮躁一些,心肺之氣比較浮,然後他們的腦子比較快,反應也快,然後思維東西敏捷,耳目比較聰明,但是他們的秉性是流動,不善於形成特定的道德品德。你遇到北方人,都說北方人比較講義氣,北方人是陰精所奉,精氣含藏厚重,就是有根。南方北方有他的區別,講秉性涵養,要崇尚北方,講思維文化,就是文化外在的,要崇尚南方,所以說是一個是在內的修養,一個是表現在外面,都要具備。剛才就是取類比象,但前提是「學醫之道,虛靜為寶。」這點靠大家仔細體會,能夠不攀援外物,能夠仔細沉浸在個人的天地之中,這樣的話,假以時日,才能有所成、有所學。要不然的話,暫時感覺好像能看好幾個病,時間長了,連自己都會迷路。合乎道,怎麼合乎道,要合乎岐黃秦張之道,岐伯、黃帝、秦越人、張仲景,他們的書還在,我們可以學,古人的書還在,我們可以根據這上面來學習,領會天地自然的道理,去跟自然相互參照印證,這叫法象。但是古人的書並不一定對,有時候古人的東西過於陳舊。有時候在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東西,自己的框架,自己沒有領悟到的時候,因為都是自己的妄解、錯解,要跟當代現在對這方面有研究的人來討論,直到自己建立起不疑之見,這時候你感覺,學問學到今天,已經不可能再前進了。有哪一天,有人學到這裡,跟我說一聲,這個時侯,證明你開始學習道,不是因為你不需要前進,而是你領會了,我們學習什麼呢?學習天地之道,天地之道就擺在這裡,你自己去領會吧,你領會到了你會發現,你不需要去前進,也沒有路去後退,也沒有什麼可以得到,也沒有什麼可以丟失,只需要時時刻刻把自己的成見,慢慢地拋棄,放鬆下來,仔細體會,這是學醫的根本。得到這個以後,大家的精力不斷集中,醫學才能出來一大批真正的能明醫道的人,不會流於術,流於術的話,像明清後期,雖然百家齊鳴,但那是一種文化要衰敗的現象。 以下內容為行者老師答聽者提問: 1?¢ 關於凈空法師說每天早晨喝一杯涼水的問題從兩方面來講一下,第一個就是在我們做學問時,不要崇拜名人,凈空法師作為佛教的知名人士,他以他很好的道德心,就是說他的道德為人、閱歷方面,但這並不代表他關於佛學的見解,達到了很高的造詣,這需要我們自己去體會,至於他關於醫學上的東西,可以說不懂。既然他不懂,就不要把它拿來作為即定成事實的東西來討論。你像南懷瑾先生,他是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家,還有一些關於易學的基礎理論,但是談到醫學具體的理論的時候,他還是不懂,他只能勉強談一些,至於勉強談的部分,我們可以不必追究,也不必認為他說的話就非得怎麼怎麼,不必要的。早晨起來是陽氣生長的時候,這時候人體經過一晚上的休息以後,腸胃之氣、內在五臟之氣有滯氣,這是肯定的,這時候如果喝一點水,然後對著太陽數息,進行數的方法,默念來喝這個水,確實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平常人本來脾土就濕,早上陽氣不容易升動,早上很多人就不容易起來,對這類人早上喝涼水絕對不適應。對於你說的出家人平常心境淡泊,早上起來的話,他自然就醒了,陽氣自然升動,喝一些水利用陽氣升的力量把六腑的濁氣滌蕩滌盪,這是好的。 2?¢ 五行生化體現在氣血陰陽怎麼理解? 首先你要知道五行是什麼,五行代表一元之氣運行的五種方式,五行,行者,運行也,代表五種方式。氣血又是什麼?你不要把一個名詞互相揉在一起,在我們人體五行對應五臟,五髒的精氣又藏於五神,由於五臟精氣對應著五行,代表著五種精氣含藏的方式,心臟藏的是火精,火精是升騰之源,還有腎精,肝的精氣,怎樣談氣血呢?氣血是由五髒的精氣,由精氣化生氣血,由氣血表達為周流於人體經絡中的營衛之氣,氣血本來就是兩方面的,氣以煦之,血以濡之,血液就代表著陽氣遲緩盈縮的狀態,氣代表著浮散的狀態,氣血本來就是自成體系,它是陰陽在人體的一種體現,你不能直接拿來五行化生,陰陽如何體現氣血的陰陽,這個詞被你搞亂了,生長化生藏,是一元真氣的盈縮,那體現在氣血上,你問的這個問題,在我這沒辦法給你解釋,作為我們人體來說,這個胃,中土是氣血化生之源,飲食精微,游溢精氣,入於胃以後,上奉心神,化赤為血,然後是血氣周流一身,這個時侯,血氣周流一身,藏於五臟為精,精傳於腎,腎氣滿而溢瀉,歸於奇經八脈,這是氣血運行的道路。至於在《內經》上關於三陰三陽經血氣的多少,這種分判方法對於現在臨床黃元御這套思路的辨證來說,沒有太實際的意義。你說的這個問題很多人也有疑問,就是思維方式不能這麼小,你現在突然把它兩個概念拿在一塊,融合在一起的話,首先是理論基礎上融合,而且要有對應性的,對應著哪個病證上。在我們人體,你看很多人,有血虛的病人,有氣虛的病人,對於一元盈縮來說,凡是不管血虛還是氣虛,只要談到一個虛字,就代表一元真氣已經虧了,一元真氣虧了以後,盈縮必然受損,所以說在氣血的虧耗上,一元真氣就不能談盈縮了,只能談一元真氣的盛衰。但是一元真氣弱了,為什麼很多人雖然體質弱,但是具體又看不出來什麼病,這是因為一元真氣弱了,它的盈縮還能正常,但是元氣弱了,這是為什麼很多年輕人他熬夜也行,他怎麼折騰也行,他不生病,他一元之氣比較足,但是損耗到一定程度以後,就容易出現六氣運行的異常。 今天就講到這裡,關於怎樣取類比象,下節課我再給大家講一下,怎樣取類比象,就是說關於陰陽類比的問題,因為取類比象怎樣取,像我們臨床當中觀察病人的時候,講的是脈合陰陽,怎樣合陰陽,最簡單的現象就是說,任何病治病都應求本,本於陰陽,怎樣以陰陽去類比,所以說下節課主要還是講陰陽,今天就到這裡,再見!
推薦閱讀:
※梁中堂:推動「二孩政策」的先行者
※逆說東亞史- 國家社會主義的德國(中國的部分先行者應讀)
※萬事如意作者:一念行者
※王雷泉:菩薩行者甘當如來使
※行者老師講座錄音整理文稿:20080924消渴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