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被碰疼,剖析背後隱秘的教養理念

探尋你的內在寶藏

這是希言在「小孩有理」自媒體平台的第9篇原創文章,本文歡迎轉載,請加以下文字:

「小孩有理」是關於「兒童/青少年/情感/關係/婚姻/成長」的年輕自媒體平台。公號ID:xiaohaiyouli ;重拾孩子般的未知與好奇,探尋你的內在寶藏。

1

小喵對一個粉紅色塑料凳子來了興趣。她左看看、有看看,並準備把凳子翻過來,研究一下凳子腿兒,可就在此時她的腳踩滑了,沒站住,摔倒在地上。一道紅印立即浮現在臉上,是被凳子腿兒刮的。

這突如其來的摔倒打斷了她,讓她受了皮肉之苦,哭聲隨即排山倒海,響徹屋頂。

家長A:你怎麼這麼調皮,沒有一點安靜的時候,摔倒了吧!

家長B:你把凳子弄倒了,自己也摔倒了吧。凳子要正著放,不能倒著放,凳子腿不幹凈,手摸它不衛生。

家長C:寶貝摔疼了,都怪這個凳子碰了我們,把寶貝的臉弄疼了,「piapiapia」媽媽打它,不哭了啊。

家長D:寶貝的小臉有點疼,媽媽看到了,媽媽抱抱(拍著後背),寶貝在研究凳子呢,突然摔了一跤,嚇了一跳,是嗎?(抱著她允許她哭,逐漸情緒釋放,哭聲漸停)

媽媽有時候也會不小心摔一跤的,你看就像這樣(演示走著走著,突然被絆了一下的情景)(孩子看著,破涕而笑,明白原來媽媽也會和她一樣不小心摔一跤),

來,我們看看,剛才是什麼,讓寶貝摔倒了?(兩人一起觀察地面)哦,原來地上有一些水,有水的地方,容易滑倒,對嗎?下一次地上有水的話,我們要當心一點好嗎?再來看看小臉是怎麼回事,哦,原來是凳子腿颳了一下,颳得有點疼,對嗎?(孩子點點頭),媽媽幫你吹一吹。

家長E:不就是摔了一下嗎?堅強一點,沒事沒事!

家長F:不要哭了,太讓人心煩了,不要哭啦!

如果對號入座,我們會有哪一種或哪幾種反應?以下來逐一剖析每種反應背後隱藏著什麼。

2

A:增加孩子內心的恐懼感

認為小喵把凳子翻過來倒過去太調皮、太好動、不安靜。我們潛意識期望孩子乖一點,給孩子傳遞的信息是:好動調皮會惹禍、不安全。

小喵因好奇而動,又摔倒受挫,而後接收的反饋是:惹禍、不安全。那麼他的好奇探索心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下一次,當他再對什麼事物感興趣的時候,儘管很想琢磨個究竟,也許會猶豫不絕,不知道該不該繼續探索。

保護自己是孩子的本能。當得到的反饋使他對不確定感到害怕和恐懼時,他會本能地抑制內心探索的渴望。

B:強調正確與否的道理

我們看重是否正確、是否應該——凳子應該正著放,我們不應該摸髒東西。

聽起來一點兒沒錯。但因為太正確了,才限制了孩子去發揮創造性。

誰說屋頂一定是平的,走遍世界各地的街頭巷尾,你會發現圓形的、尖形的和各式各樣的屋頂。誰說水一定往低處流?在電、風的外力下,水可以朝上、朝東、朝西,甚至跳一個圓圈舞。誰說考上大學就一定成才,成才的因素很多、成功的道路千萬條。

我們的思維方式因長期身處固定的環境而被塑型。依照那樣的環境我們有一些價值判斷——什麼是正常的,什麼是不正常的。

而孩子的思維是發散的,他們帶著全然的自然屬性來到這個世界上,與大自然的千差萬別連接在一起。小苗把凳子倒過來,也許正在思考:凳子一定要正著座嗎,倒過來座在裡面,好像一輛四面有護欄的小車子呀,真有趣。

從古至今,正是那些發散的、打破常規的創新思想,引領著人類不斷發展的腳步。

C:歸因於外界,對負面情緒過分焦慮。

我們把一種不期待的後果歸因於外界。似乎在傳達:你摔疼了,並不是你的原因,是凳子不好,地板不好。媽媽為你出氣,你開心了吧?

我們不能忍受孩子受委屈而感到不開心,太過在意孩子的開心。把開心當成愛孩子的最大標準。

孩子得到的反饋,一方面會認為我的開心最重要,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什麼讓我不開心,他們都得變,我不需要改變。

另一方面,孩子會覺察到父母對自己不高興的焦慮,他們也有可能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只在父母面前表現開心,以滿足父母的需要。有時也會拿不開心無意識地控制父母,達到一些不合理的需求。

D:接納的態度,接納後從中學習

孩子摔倒了,父母首先關心孩子的感受:身體感受和內心感受。是不是摔疼了,抱一抱、拍一拍,試著描述他的感覺:正在專心研究,卻被嚇了一跳。

當孩子感到被理解,他的不安就會舒緩。但仍然允許孩子用哭來釋放他的情緒:沮喪、氣餒甚至生氣。哭是天然的自我調節劑,有時候我們不用做什麼,只要允許並陪伴孩子哭出來,就已經足夠。

當孩子的心情得到安撫,情緒得到釋放,再和他一起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雖然摔倒了,看似不太好,卻增長了常識:怎麼摔倒的,下次注意些什麼。

摔倒被碰疼,幾秒中的事,卻對孩子的意義非同一般,如果反饋恰當,他得以在這件小事上學會如何面對自己的感受(疼、嚇了一跳),學會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緒(哭出來降低沮喪、受挫感),學會如何總結經驗(這次是怎麼回事,下次如何避免)

這是多麼寶貴的人生財富!他不僅有了額外的收穫,最重要的,原本的探索心得以保護,他將更有把握地進行人生中的其他探索,而寶貴的創造力就是在這樣的小事中悄悄地發展。

E:忽略小事

我們總以為小事扛過去,大事更堅強。恰恰相反,當小事被忽略,孩子沒有機會在小事中鍛煉並逐漸學會面對情緒、了解情緒,獲得成長。當遇到大的攔路虎時,他們往往措手不及。

如果期望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面對大困難大挫折更有力量的話,就要抓住身邊的小事,帶著孩子從中學習:如何感知自己的感覺、如何接納自己的情緒、如何面對並從中獲得成長。

F:不允許孩子哭

我們對孩子哭的忍耐力通常都比較弱,彷彿只要孩子一哭就意味著一個大麻煩。有些也把孩子哭當成懦弱的表現。

實事上,一個不敢放心哭的孩子更令人擔心。連這個內在的與生俱來的情緒消化器都不太了解,你怎麼期待他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有勇氣向外尋求呢?

當然我們需要識別有些孩子用哭無意識地控制家長達到自己的小目的,不過這種現象其實並不多見,越小的孩子越不會那麼有目的性。

如果我們真誠地面對孩子的情緒,真誠地願意理解他,無論方法是不是最恰當的,孩子都會領略到,而很少會拿哭當武器尋求點什麼。

3

當我們在親子關係中遇到困擾的時候,可以從這兩方面問自己:第一、我自己怎麼了,我的期待是什麼,我為什麼有這樣的期待。第二、我是否信任孩子,是否信任他原本就是個好孩子,是否信任他能為自己負責。

你足夠放下自己信任孩子,孩子就會盡其所能發展自己。

end

------------------


推薦閱讀:

從「搖頭擺尾去心火」到「背後七顛百病消」
孩子不聽話,背後有玄機
【特稿】塵埃落定——講述海昏侯墓發掘背後的故事
三星Note7失敗背後:權威治理模式病灶凸顯(圖)
流傳千古的名句背後,都有一個被「致敬」的原作

TAG:孩子 | 教養 | 理念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