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模塊教學思想

唐山市丰南區教研室主任、特級教師/李萬嶺

學習是每個人自己的實踐活動,是別人不可替代的。「模塊教學」能充分讓學生完成學習實踐活動,能很好地體現「自主體驗學習」的教學實質,是值得倡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思想。

「模塊教學」這一概念,是針對「線式教學」而提出的。所謂「線式教學」就是教師把問題串成串,教師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問,學生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答。問完了答完了,一節課上完了,回答問題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解決問題不給學生自己學習分析的實踐機會。知識是在灌輸中獲得,能力只是停留在理論上。這樣的課堂模式反映的教學實質是「問答灌輸式學習」。

一、「模塊教學」的基本框架和模塊

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用「模塊式思路」來安排教學,一般由三至六個「模塊」進行結構。「模塊式思路」表現出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課堂學習思路,清晰的學習活動表現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目標意識、問題意識、探究意識,表達意識,一個個踐行,一個個向前推進。第二,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構成完整的教學板塊,即「一塊一塊地來落實」,將全課的教學模塊連綴起來看,呈現出一種層進式的教學造型。此類教學設計,不管是三步、四層,還是五塊、六點,都顯現出鮮明的「分層推進」的特點,都顯得思路清晰,目標紮實。

1、「模塊教學」的基本框架

這個基本框架是自主高效課堂在操作中的一個主魂,從整堂課來看,是課堂整體的三大部分,從一個教學環節來說,也是問題處理的三步,是基於認知規律來確定的。因此要透徹領會,靈活運用。基本框架如下:

目標、問題定位引出

互動、合學自主體驗

交流、共鳴拓展應用

目標、問題定位引出。教學目標和導學問題設計,是指教師在整體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制定出具體可操作的教學目標,並設計出有思維含量的問題來導出教學目標。可以教師提出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更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總之是通過老師的引領培養學生提出目標和問題,培養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互動、合學自主體驗。這個環節重在突出四點:自主學習、親歷體驗、互動交流、合作共進。中心是讓學生根據問題主動思考,經歷體驗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生生的互動,師生的互動,在思維碰撞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交流、共鳴拓展應用。這裡的「共鳴」,是指教師針對學生闡述的觀點,進行有效地引領和更深入的思考,最終使大家的觀點達成共識,使所有的人都知曉正確的觀點。關於拓展,不僅是對知識在深度和廣度上拓展,也要在活動和積澱上擴展,使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豐滿豐厚。對於「運用」,指的是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問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以致用」落到實處。

2、一堂課的重點五個模塊:

第一個模塊--------「整體感知,提出問題」

第二個模塊--------「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第三個模塊---------「交流表達,彙報收穫」

第四個模塊--------「整體收穫,收穫整體」

第五個模塊--------「擴展鏈接,遷移應用,」

「模塊教學」要反映「自主體驗學習」的教學實質。它的表現形式為按認知規律把課堂分幾個模塊,基本上是提出學習問題模塊、解決問題模塊、交流彙報模塊、收穫升華應用模塊。每個模塊放手讓學生體驗學習,交流互動。讓學生自己實踐解決問題,體驗學習獲取知識的過程;體驗情感在內心的變化;體驗能力形成的磨練。

按認知規律構建課堂教學模塊,有的學科可能涉及到三個模塊,有的可能涉及到四個模塊,不要僵化,要根據學科不同確定模塊,要根據教材不同而確定,依據實際情況設計一個完美的圓。但是最基本的幾個模塊不能丟,這是我們的堅守。

二、「模塊教學」的主旨思想

學習問題讓學生提出、發現;遇到的問題、疑惑讓學生動腦動手解決;認識、感悟讓學生自己體驗表達抒發;這是是模塊教學的主旨思想。

要改變課堂串問式的模式,就必須把學習交給學生,諸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彙報表達。讓課堂呈現: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問題----學生合作解決問題----小組彙報表達收穫的階段性模塊學習過程。

教師心中一定要清楚,自主學習、體驗表達,是教學的目的,是目標;合學、交流是過程,是方法,是手段。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捕捉問題(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三、對「模塊」的準確理解和使用

「模塊」是整個認知過程中一個個階段塊,它反映的是一個學習階段。是認知學習過程中,階段性呈現的模塊。

「模塊」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學習塊,它相對完整地完成一個學習過程,每一個塊都有相對的任務、目標。是一個或一組問題的集中學習解決或體驗表達。

「模塊」是相互關聯、遞進的塊,模塊之間相互關聯、順次遞進,共同完成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打造學生的思維品質,落實學習目標。

課堂中「模塊教學」的使用,「模塊」的擬定、組合,要遵循認知規律並結合本課學習內容實際進行。基本上的「提出學習問題」、「解決問題」、「交流彙報」、「收穫升華應用」四大模塊,每節課都應該進行周延的塑造,但結合具體的課堂情況,模塊也可增可減,不求僵化。「模塊」的學習,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彙報為主要形式及內容。通過「模塊教學」,把課堂由教師的「教堂」,真正變成學生的「學堂」。

四、「模塊」學習要成功的完成三個任務

「模塊」學習要完成以下三個任務

1、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實現。學生把學習變成了自己的事,通過自學自悟,合學交流,請教補充,完成學習目標。

2、是學生學習思路、學習方法,捕捉信息能力的實現。學生通過模塊教學,能形成自己的學習思路、學習方法,逐漸提升自己的捕捉信息能力。

3、是學生體驗理解表達的實現。

對人物的認識,對學習目的的理解,對事理的感悟,對情感的抒發,要通過模塊的教學,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完成。實現在學習中吸收養料,在學習中成長。

五、「模塊教學」的幾個操作點

(一)關於自主合學

新課程改革提倡了三種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就要求我們要全面、正確的來理解學習方式,不能機械的、片面的把學習方式理解成就是小組合學,整節課都是小組合學。基於這樣的現象,我們首先要弄清學生學習的基本流程:

個體自主學習、感悟-------人人學習、思考、感悟、理解,記錄自己的體會、問題。

組內交流合學補充---------相互傾聽、展示、補充、評價。

班內展示、提升、共鳴------各組進行重點展示彙報,達到共鳴共識。

組內各人重複記憶鞏固-------個人鞏固、再現學習結果。

接下來我們再要回答怎麼學,學什麼的問題:

怎麼學,教師必須教給學生具體的學習方法,也是具體的學習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有:讀、悟、勾畫、批註、理解、質疑、感悟、傾聽、交流、抒懷、認同、補充、辯論、完善。

學什麼,教師要輔導學生知道學習的內容有如下方面:整體感知;提出學習問題;解決具體問題;整體概括;感悟抒懷;應用擴展。

以上這些流程和學習實踐,老師一定要教,一定要訓,接班的頭一個月要反覆培訓,直至學生形成能力。

關於課型問題

學習的內容是綜合的,學習的方式也必須是綜合的,我們外出學到的,看到的,很多都是一兩個亮點,一兩個特色的展示,我們不能因此就斷定那是人家的全部,那是我們要學的全部,要學會窺一斑而知全豹。從看到的一種課型,設計出自己教學的種種課型。

圍繞課程、學習內容綜合設置課型為:

習慣培養課、學法指導課、基礎知識課、總結梳理課、閱讀活動課、實踐探究課。

以單元為單位設置課型:

自主學習指導課、前置學習交流課、基礎要點互評課、階段複習梳理課、閱讀實踐展示課。

(三)關於教師的主導問題

有的學者公然讓教師在課堂上退出,什麼有困難找學生。讓學生當先生,一節課教師就說4、5句話,認為這樣把學習交給學生了,這是典型的教師無用論。

我們說強調自學,主張讓學生去實踐去學習。但不是不要教師的主導。教師在關鍵處的點撥、提醒、升華、糾錯,時刻關注學情,把握理解學習的方向和深度,是學生情感得到培植,生命得到成長的重要因素,這點往往僅靠自學自悟是完不成的。

教師是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導師,這就意味著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個性化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把「啟發」「點撥」「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閱讀」「理解」「領會」「體味」「品味」「感悟」還給學生,切實的讓學生展開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潛心會文」,「切己體察」,把握文本的蘊蓄,得到思維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和智慧的引領。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體現在如下具體方面:

學習問題的得出,既導出本課的學習目標。

時刻對學情的關注,隨時進行幫扶、糾錯。

對學生交流的方向、深度做適時、適度的引領。

對問題共識的提升、對情緒感染的助燃。

一點一滴處關注孩子的一生成長。

(四)關於整體意識與學習思路問題

我們的課堂又出了一種現象,由過去的老師問問題,變成了老師答出問題。學生是在一個個的問題中找答案,至於為什麼學這個問題不知道,按怎樣的思路學習的也不知道。只注重學習方式的的變革,只注重一個個問題的研究,而忽略了問題從哪得來,不關注整體意識的培養,不關注學習的思考線路,不研究問題之間的聯繫。如朗讀背誦時就是朗讀,不考慮理解感悟,就是單純的讀背。讀就是讀,背就是背,不參與理解,不參與感悟,不納入整體的多元的身心成長的整體生命教育推進中。

這裡提出的「整體意識」,我們強調的是------整體教育,生命教育。可以用五種意識來具體體現:

一、整體意識------生命意識、成長意識、發展意識。

二、學習意識------問題意識、研究意識、感悟意識。

三、程序意識------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教學,且講練相融。

四、實踐意識-------聽、說、讀、寫、看是一個整體,應同時抓。

五、人格意識------習慣、情感、意志、性格的綜合培養。

教學思路,也可以說是學習思路,是指教師對課堂教學所醞釀、所設計的教學流程,即這節課從什麼地方出發,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動筆之先所勾勒出的一個大致框架一樣。就閱讀教學來說,我們用「思路」一詞來概括對學習進行思考、進行安排的過程,也用它來分析已經完成的教學過程表現了一種什麼樣的思維走向。

教學思路,有2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在組織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教路、導路;二是指在接受知識、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過程中學生的學路、思路。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就往往體現在這教學思路上。由於教學思路講究教學過程的流暢之美,講究教學內容的組合之美、講究教學時空的造型之美,講究教學雙方的活動之美,所以不管是從「科學」還是從「藝術」的角度,我們都應該從「思路」上再現我們教育者的水平、風格、特色,並時時的給學生以思維和方法的培養,讓學生的智能健全發展。

六、「模塊教學」的操作

一節課的每一個點,每一個塊,單看、孤立地看,可能都對,都沒有錯。肯定師生都在圍繞一個問題活動。就如同人的五官一樣,單看一個人的眼、嘴、耳,都很好看,都是沒有缺陷的。但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各色各樣的人,就有的好看,有的不好看,上課亦如此。把各個模塊,各個點組在一起,有的就很成體系,很有框架,很有思想。而有的就很不成體系,很沒有框架,很沒有思想。

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除學習本課提供的知識、價值觀外,還要完成對學生認知的培養,做事的培養,做人的培養。要完成對學生學習思路的引領;思維方法的引領;情感變化的引導。

這裡我提出一個基本操作思路:整體抓----抓整體----整體感知。

1、整體抓:體現認知結構的構建規律。是指帶著整體觀去思考、觀察、發現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思考一件事情要先謀大局、謀框架、理關係、理思路,而後才是研究具體的操作點,研究細節。參觀一個景點,要先看景點分布圖和遊覽路線,才能不丟重要景色,不走冤枉路。去一個大商場購物,只有先看或問購物指南,才會省時省力,準備購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從小訓練學生認知思維框架,知道按整體到局部的規律去思考問題,就會養成嚴謹的思維品質,說話、辦事全面,有思路、有邏輯。不會不知大局,抓不住重點,思維混亂。

2、抓整體:是指對問題解剖研究的實踐行為。有了整體認知思維,那麼,無論是學文章、辦事情、解決問題,就應該遵循先抓住事物或事情整體的思路。如讀一篇文章,就應該先從文章的人物、事件入手,先抓住人物的品質,事件的主旨,抓住其要領、要害;寫文章,確定了主題,不要拿起筆就從頭開始寫,而是先構思,先布局謀篇,先構想整篇文章的寫作提綱和寫作結構。辦事前先把握事件的主流方向。

3、整體感知:是指理解、感悟問題的全面性、深刻性、要害性。做到有聯繫的感悟,有本質的認識,有全面的綜合。整體感知是捕捉信息能力的再現。人捕捉信息有的很准,很深刻。而同樣的信息,有的人捕捉不到,捕捉歪了,不夠深刻。這都表明一個人捕捉信息能力的不同,水平不同。所以,整體感知要訓練學生要聯繫中心想問題,聯繫重點想問題。要站在大局看問題,站在高處看問題。教師要抓住整體感知這個環節,進行強化訓練,讓學生能發現問題,能概括問題,能思考問題。提出學習的目標,提出學習的思路。問題的出現可以有三種形式:學生自己提出學習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學習問題,教師給出學習問題。但我們最終是通過一定過程的訓練,讓學生自己提出學習問題,實現學生捕捉信息能力的提升。

張素蘭老師說過,課堂教學要「走走,停停,知識落坐」。我以為,走走----體現的是思路;停停----體現的是自主學習;知識落坐----體現的是彙報、表達、體驗、吸收。反過來,思路------就是走走;自主學習------就是停停;彙報、表達、體驗、吸收------就是知識落坐了。
推薦閱讀:

《李論》課堂教學篇第八
歷史教學中如何打破思維定勢
國標舞教學 交誼舞 教學 倫巴 5、可變化的基本步 6、阿...
齊志峰探戈教學
閱讀教學中的「有效識字」方法談

TAG:思想 | 教學 | 模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