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密宗皈依與灌頂。

一、皈依。三皈依和四皈依:不少人認為密宗的四皈依不對,認為應該是三皈依,說密宗把上師放到了佛的前邊,甚至有些學習藏密的弟子也以為密宗就是四皈依不是三皈依。不管是密宗還是顯宗,皈依受戒時都是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但是密宗的佛法實踐要求所有的密法都必須有師承,特彆強調了師父的重要性,強調修密法時沒有師父就不能從密法中得到佛法僧的加持,可以說密法里上師是所有加持力的中介,沒有上師就沒有密法。在藏密的儀規上,每修一法,必先觀想自己對面空中,有八獅子抬一高廣蓮花寶座,座上現出傳法上師,居坐於中。本尊、佛、菩薩、緣覺、聲聞、護法等一切聖眾,於其座下周匝圍繞。這是普通一定的軌則。其以上師居中者,即所以尊傳承重法統之義也。所以密宗在修法中專門要觀修四皈依,還有六皈依的念誦和觀想。所以密宗里三皈依是戒律,四皈依是修法。二者不能完全並列。這中間沒有矛盾。二、灌頂。灌頂是學修密法必需的第一道程序。「灌頂」一詞的梵、藏文含義是「授權」、「傳道」、「培育」等意思。灌頂分下密灌頂和上密灌頂兩種。前一種有水灌頂、佛冠灌頂、鈴杵灌頂、名號灌頂等五類和十一類灌頂;後一種有瓶灌、密灌、慧灌、語灌、殊勝灌頂等等。灌頂內容分入壇、宣戒、傳法加持三個部分。換句話說:灌頂就是傳密戒、傳授密法的義理和全部修鍊程序,對修密弟子的身、言、意進行與本尊三密相應的特殊加持。三、灌頂基本類型?灌頂有授權灌頂和隨許灌頂兩種類型。壇城中主本尊有授權灌頂,一般本尊和護法類只可隨許灌頂。授權灌頂分下密和上密兩種灌頂。前者有水灌頂、佛冠灌頂、法器灌頂等五類和十一類;後者有瓶灌頂、密灌頂等四類或五類。隨許灌頂也稱三密灌頂,灌頂程序比較簡便。灌頂方法上有一次性灌頂和階段性灌頂。一次性灌頂是對一般弟子的加持性灌頂;階段性灌頂是對學修弟子結合修鍊,按修鍊進度分段傳授灌頂。想獲得殊勝成就的弟子,必須要得到階段性灌頂。四、藏密灌頂威儀探秘藏傳密宗威儀是藏傳佛教禮儀中較明顯區別於其他佛教禮儀而獨樹一幟的一種宗教禮儀。而藏傳密宗威儀中又以灌頂威儀最具特色。因此,首先將灌頂威儀作具體介紹:灌頂威儀在藏傳密宗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因為它包含著「授予神力或權力」的神秘意義。從嚴格意義上講,藏傳密宗信徒或修鍊者在誦咒以至供養設壇等種種修行儀式上都有一定規範、不得任意妄為外,還必須經由傳法金剛上師給受法人舉行「灌頂威儀」,傳授密法,然後修鍊者才能正式進入密法的修鍊階段。所謂的灌頂威儀,簡言之,就是用聖水澆灌受法人的頭頂,這種以聖水澆灌頭頂的作法與基督教的洗禮以及為君主加冕的印度教禮儀形式極其相似。但藏傳密宗的灌頂威儀則具有特殊的功能,它能祛除修持者無始以來身心的無明煩惱之垢穢,引出本來具有的自性清凈心,同時還給修持者授予真言。秘印。秘意(明)。修持者如獲得這些秘訣,就可大大縮短修行成道的期限可以即身成佛。藏傳密宗修持者也有這樣的感覺,經灌頂後一種神通力便進入他們的心中;而且永固地停留在那裡。可見。灌頂的意義在於開發佛性,正如「一切眾生皆具佛性」,只是因為凡夫與佛的分別在於佛性的顯露與否罷了。根據佛教經典,在釋迦牟尼取得最後身(佛身)前,已是十地菩薩,經灌頂後成佛,而以化身示現人世。這種示現,已是佛的示現。由此得知,釋迦牟尼也是經過灌頂後才成為佛陀的。據大乘佛經,菩薩修行到達第九地時,十方諸佛為其灌頂,以手摩頂,視其「入諸佛界」,但並未形成一種現實的禮儀。佛教發展至密宗階段,才把灌頂禮儀化。後來灌頂在藏傳密宗中得到發揚光大,藏傳密宗視灌頂為最莊嚴、最神聖的宗教禮儀。藏傳密宗還強調未受灌頂者,不得聽聞受學密法,更不可擅自閱讀密教經典,否則,即使依法修持也不可能有所成就,甚至還有「盜法」之罪,死後會墮入獄。正如宗喀巴大師在《密宗道次第廣論》中所講:「欲成聞修大密之器,要得清凈灌頂,是故灌頂即是成就根本,若無灌頂,縱能了達教義精進修持,終不能得殊勝悉地(成就),非但有不得大悉地之失,縱得諸小悉地師資亦懼墮那洛迦(地獄)。」由此可知,修鍊藏傳密宗必須經過灌頂這一關。按一般傳統規則,為密法修持者舉行灌頂儀式時,首先要請一位金剛上師或根本上師作為儀式主持人,修持者向這位金剛上師宣誓:立志修持密法,永不向外人泄露,否則,願承受佛的懲罰。灌頂儀式必須在莊嚴的曼陀羅前舉行:第一步,受灌頂的密法修持者採取沐浴等方式清潔身體,並依照密宗禮儀身著嶄新的憎衣。其次,金剛上師用一個盛滿聖水的寶瓶,向受灌頂者的頭頂上灑少許聖水;之後,再用一個盛滿青稞的嘎巴拉(用)人頭蓋骨作成的碗),讓受灌頂者喝幾口。至此灌頂儀式算基本完成。灌頂儀式完成之後,金剛上師根據密宗修持者的性格、生理等特點,為他選擇一尊本尊(神),還要傳授如何修持本尊法,以及設立壇城或曼陀羅等密宗儀軌。然後,除了灌頂等特殊儀軌必須由金剛上師主持、指導外,密宗修持者可以自行修持密法自行修持密法時,修持者首先要清凈壇城,即選擇一處寂靜的場所,設立壇城,安置佛像、經卷和佛塔(以小銅塔於佛像前供養,此塔如法裝藏,不可供空塔),此三種供品代表佛、法、僧三寶,也是身、語、意三密的表義,三者缺一不可。壇城布置要求井然,每日必須清掃乾淨,這樣,使人肅然起敬,樂於久坐靜慮。為莊嚴壇城,則以白土或白米作形繪製在壇城正前方地面。在修持者的座位上鋪厚墊,其座後背須高二寸許。如此,修持者煉法時氣脈平安順暢。其供品用具也有講究,如所有供具以金、銀、赤銅為最佳,大小可隨意,但不能小或大到極限,就拿供聖水的碗來說,一般以能盛一二兩為標準。貢獻聖水以七碗為一份,多至可達上千。所謂八供包括閼伽、濯足水、妙華、燒香、明燈、塗香、飲食、音樂,如果修持者沒有條件或能力供養八供,可以聖水替代。七碗聖水,再以一枚海螺或鈴替代,合為八供。聖水必須整潔,每日換一次凈水,並念誦「嗡、阿、吽」加持凈水,成為甘露之後再倒入碗中,這就是所謂的聖水。碗中聖水既不能過淺,分量必須適度。否則,過滿感一切無厭足果,過淺感慳吝心增長及諸事不稱心果,而且聖水碗要排正,不可偏斜,如聖水碗偏斜,感心不正果;聖水碗相距過疏,感不與大德相近果;過密感常與上師相近。覺察上師習氣過失,不見上師功德果。聖水供完後,到晚間將碗中聖水倒入凈水桶中,倒時自左至右、向內勿外,同時作觀諸佛福德智慧、一切悉地皆攝入自己身內,如向外則感貧乏果。將倒入桶中的聖水可用於洗臉或手,或灑於乾淨的地方。密宗修持者除了貢獻八供之外,還要加供朵麻(漢意為食子),它是用糌摻加三白(牛乳等)三甜(白糖、紅糖和蜂蜜),並加少許六香(草藥、花等),揉成三份食子,其食子形式,隨各法不同或由上師傳授定製。之後,食子正中一份供本尊,右邊的供護法神,左邊的供地神。同時準備一個凈水壺,壺上插孔雀羽毛,凡加持供品食子時,一面念誦咒語,一面用孔雀羽毛浸凈壺內之凈水,向食子上面揮灑,消除食子上的邪魔。如按無上瑜伽密法,則須準備一個天靈蓋,即人頭蓋骨製成的形狀似碗的供具,還要準備鈴和杵,以及一個小手鼓。從無上瑜伽的角度看,這些法器或供品是每一位修持密法的人必不可少的法器。由此可得,藏傳密宗的禮儀不僅豐富多彩,而且每一項、每一種禮儀都有各自不同的嚴格規定,修持者必須嚴肅認真對待。這說明修持藏傳密宗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在舉行灌頂威儀時,密宗修持者將從他的金剛上師那裡接受一個新名,這是修持者用於修鍊密宗中的法名。密宗修持者在完成近兩年的加行修持之後,他不再是一位純粹的弟子或信徒,而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密宗修持者。但是近兩年的修持只是基礎性的訓練,如果修鍊成為一名真正的金剛上師或根本上師,密宗修持者需要花費二十多年的艱辛修持過程,在這漫長的時間過程中尚須敬請金剛上師舉行多次灌頂威儀,每次舉行灌頂威儀之後,金剛上師對修持者還要「授記」,即金剛上師向修持者傳授今後可允許研讀的秘密經文。這一儀軌要在連續一個星期內每天持續近八小時,金剛上師的親自「授記」具有特殊的意義,而且這種傳授方式持續數年或更為長久。作為一名密宗修持者在他的密法修鍊過程中需要接受多次不同的灌頂,如瓶灌頂、密灌頂、智慧灌頂和名詞灌頂。這是密宗修持者從初入密宗到最高密法,即依照密宗次第步步提升時所要進行的不同級別的灌頂,因為不同級別或不同形式的灌頂具有不同的功能。五、藏密大乘要道密集雲;灌頂有四。一,瓶灌。二,密灌。三,慧灌。四,辭灌。灌頂是修密人必須舉行的儀式。是最莊嚴,最神聖的。未受灌頂是不能修密法和閱讀密宗寶典。否則不僅得不到成就,死後還會墮入地獄。這是傳統說法。灌頂作用,舉例說明,一堆乾柴沒有火源讓之燃燒很難。灌頂就好比上師傳送火種一樣。通過灌頂,打通經脈是非常必要的。六、綜上所述;佛教密宗灌頂的作用很大很實用,非常殊勝,必不可少。佛教密宗傳統說法,金剛上師給初學者灌頂後,上師給功,即金剛上師有多大能量,徒弟就有多大能量,佛祖有多大能量,徒弟將來就有多大能力量。金剛上師給初學者灌頂後,就會有護法神跟隨初學者,保護幫助初學者。這是一種迷信說法,可以不信。只做對佛教的了解而已。以後再有佛教傳統說法,均同此理解。人體科學,中醫理論而言,人體的基礎,營衛氣血,宗氣元氣,精氣神缺一不可。中醫經典理論,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得神而生,失神而亡,養生學講,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煉神還虛。氣分,元氣,先天之氣,術家講的內氣,丹田氣。宗氣,呼吸吐納之氣,後天之氣,練後天補先天。營氣,運行於血脈之中,氣為血帥,血為氣母。失血即失氣,補血先補氣。乃水谷精微化生。衛氣,運行於體表,抵禦外邪侵襲。衛氣足,身體壯。人不易病。衛氣弱,身體虛,人經常感冒易患病。衛氣既是術家講的外氣。輸血,血紅色行於管中顯而易見,氣行於體表,色淡微光不易見,所以,氣息的傳遞是不易被人察覺的。而是客觀存在的。生物磁場的感應,敏感體質易感知,非敏感體質不易感知。感知與否是客觀存在的。氣息的傳遞,磁場的感應。能夠打通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中醫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氣脈通,神清氣爽,力氣足,思路精。金剛上師給初學者灌頂後,由於打通二十條經脈,會使初學者煥然一新,收益非淺。這是有科學道理的。應該相信。換言之,金剛上師給徒弟灌頂的過程,就是把上師本身的能量=營衛氣血、精氣神、功能智慧傳送給徒弟。所以,徒弟的誠心與否直接影響灌頂的成功與否。七、接受灌頂的態度  接受灌頂需要親身參加,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方,接受金剛上師傳授的東西,而且,要一心專註。要能夠放下一切,接受新的體驗,不要不安又分神。因為,這儀式當中包含了很多觀想、禪修,它是一種帶領我們得到圓滿體驗的過程。  一個有效的灌頂,必須由上師與弟子共同參加完成,創造出適當的氣氛。上師的責任是引導這個灌頂,使它真正接觸到弟子的心靈。弟子必須抱著一種開放的、廣闊的心胸,使自己的心處於包容的境界。如果你的心過度執著感官事物,或是緊抓住事物存在的外相,你將失去獲得證悟的空間。但是,如果你已得到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性慧的充分訓練,將很容易在灌頂中去除錯誤觀念的的負擔,而能獲得真加持。  當上師與弟子都具備了真誠,信任和包容,灌頂就充滿了喜悅與智慧。灌頂不但是進入密續必須完成的事項,它本身已具備了修行的超凡喜悅與體驗。如果我們的觀想起初只是停留在想像的階段,而不是真實的體驗,在廣大的意識田裡埋下種子,這些種子終將成熟,變成真實的證悟。這是一種自然的過程。  因此,應該永遠保持開放與輕鬆,對發生的一切都感到滿足。才會得到證悟與正覺。達到殊勝的成就。
推薦閱讀:

皈依意味著什麼?如何皈依?
皈依以後,對佛教反而產生疑問?
[一年期加行]2011百日共修 皈依(七)
皈依要略
皈依菩提心

TAG:密宗 | 皈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