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逆商」,安度難關
提高「逆商」,安度難關
陳兵
人生的道路多非平坦,有時難免會遇到難以越過的關隘。古人云:「人生逆境常十之八九」。生活中的各種突變和挫折,以喪偶、離婚、牢獄之災、突然失業、直系親屬的死亡等,對人的精神打擊最大。
當遇到挫折厄難時,一般會出現心理危機,不由自主地陷入悲痛、絕望、灰心、沮喪、失意、痛苦、焦慮、緊張不安的負面情緒旋渦中。精神打擊通常會影響身體,縮短壽命。
學會自我調節,闖過心理難關,是做人必須掌握的智慧和技術。當代心理學稱人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或擺脫困境和挫折的能力為「逆境商數」,簡稱「逆商」(AQ)。大量研究發現,事業的成敗、人生的成就,不僅取決於智商、情商,與逆商也有很大關係。提高應付突變的能力,培養適度耐壓力,從危機中尋找機遇,從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是衡量一個人心理成熟度的主要標準。
佛經中多處說,面臨任何挫折,都要保持自心的寧靜,猶如堅石、大山,不為風雨所動搖。大乘菩薩行六度中的忍度和精進度,更要求菩薩以無所得的般若智慧為導,忍耐、承受挫折、失敗和痛苦,面對挫折厄難毫不動心。《薩迦格言》曰:
聰明人即使受到挫折,也會更加機智頑強。
當獸王飢餓的時候,能迅速撕裂大象的腦袋。
佛教把挫折和厄難稱為「魔障」,降魔,是成道的必由之徑。《華嚴經》卷五四說菩薩應以魔宮殿為園林,降伏魔眾。
古人有「十大礙行」,教人在逆境中修行,磨練自心,有云:
處世不求無難,以患難為解脫;
究心不求無障,以障礙為逍遙;
立行不求無魔,以群魔為法侶;
謀事不求易成,以事難為安樂;
於人不求順適,以逆人為園林;
被抑不求申明,以受抑為行門。
藕益大師《十大礙行跋》謂佛祖聖賢未有不以逆境為大爐韝者,佛四聖諦,苦諦居初,又稱八苦為八師。「美玉不琢不成器,頑金不鍛不致精,鐘不擊不鳴,刀不磨不利。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欲為聖賢佛祖,必受惡罵如飲甘露,遇橫逆如獲至寶」,若稍存喜順逆惡之情,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間!傑克康菲爾德《心靈幽徑——冥想的自我療法》說,不可避免的困難,會成為覺醒及加深智慧、耐心、平衡、悲憫的根源。困難和弱點常引導我們到最需要學習的事情上。處在最大困境中時,新事物往往會出現。在最脆弱之處,最易覺醒到生命的神秘。應如藏密所說,「與困難同行」——有意識地去經歷不願面對的痛苦、悲傷、掙扎:
當我們明白我們所受的痛苦只是所有生靈分享的更大痛苦的一部分時,心靈的力量就產生了。
當代佛教心理學家教人對待挫折和危機的招數有:
1、為突然的變故和挫折留出充分的心理迴旋餘地。平時應有「最壞打算」的心理準備,有臨急應對的方案,危機到來時便不會手忙腳亂。
2、坦然接受。認識到某些讓人失望、不愉快的事情難以改變時,應坦然接受,變痛苦為品嘗的體驗,避免沒用的苦思冥想和憂鬱憤懣,以節省心理能量。學會適應不可避免的事實,英國諺語云:「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與其讓無可挽回的事實破壞我們的情緒,還不如對其坦然接受。
3、努力保持良好情緒。須知挫折、厄難、不幸有定業所感、人力難以改變者,而自己的心情、情緒卻可以自作主宰。詩云:「芭蕉葉上無愁雨,只是聽時人斷腸」。人言:「生活像鏡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事情本來就不幸,不應再加上不良情緒來折磨自己,不要把自己封閉在有害情緒的包圍圈裡,白受痛苦憂傷的煎熬。聖嚴法師教人應懷著「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的觀念看待挫折失敗。林清玄《菩提人生》說:
你以什麼樣的目光看世界,世界就以什麼樣的目光看待你。人世間的許多事,……往往是因自己的心態而改變的。人有時只要改變一下自己,便會有很多快樂和興趣。當無法改變環境時,不妨改變一下自己,便會擁有另一番風景。
4、積極迎戰。認真分析挫折的原因,找准消除它的突破口,爭取在自己現有的條件下能抓住機會妥善處理好問題。喚醒曾經成功的經歷,運用遷移原理(成功經驗可被複制、遷移)進行類比,達到認同,提高自信。吸收環境中激發生命活力的因素,化為戰勝挫折的助緣。應感謝挫折,它如一貼清醒劑,在我們出現偏差或脫離實際之時向我們亮出紅牌警告,促使我們調整人生坐標;它猶如加壓泵,促使我們調集全部力量去奮鬥,走向成功。應將失敗看得與成功一樣有價值,當我們從挫折失落中學會理解自身價值時,預示著它已經被轉換,可貴之物的失去,會帶來新的可貴之物。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俗話說:「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5、觀一切無常。佛法的無常觀,為當代人尤其是當代佛教徒,提供了提高心理應變能力的智慧。「諸行無常」,乃佛陀三法印之第一印,一切絕對無常,一切皆在發展變化,不會永遠停滯不動,本是世間的真相,如《維摩經·弟子品》所言:
一切法生滅不住,如幻、如電,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從消極的態度去看問題,無常可以使人悲哀、無奈,從積極的態度順應本來無常的現實,則可以促使人積極應變,或者以不變應萬變,在外界的急遽變化中保持內心的寧靜。因為一切本來無常,本來不住,故我人應時時如實觀察無常,不應依據自己的主觀意願,把無常的事實有常化,讓自心「住著」於過去、現在、未來的暫時穩定相而不能與時俱進。無常雖然本質是苦,但對如實認識無常者來說,又是一件好事。有無常才有變化,才有發展,才有由凡而聖的可能。一行禪師說無常是解脫的一個工具,「沒有無常,一切都將成為不可能;有了無常,每一扇門都為變化敞開著」。星雲和尚《無常的真理》說得好:
無常不是完全消極的,本來沒有的,因為無常,也可以改變一切現象。我貧窮,因緣際會,我發財了;我愚笨,我勤勞苦讀,一變而成聰明的了。……吾人要當體悟無常,在無常里找尋自己的未來;未做完的事情要趕快做好,免得無常到來,未萌其志,未盡其願;如果你要做的事,趕快積極去完成,因為你不積極完成,不知隨時無常一到,所謂終身遺憾啊!
無常,真是美妙啊!所謂壞的不去,好的不來。無常的損壞是痛苦的、是凄慘的;但無常的新生,也是喜悅、慶賀的。
6、用自他交換法,發願為別人代受痛苦,祝福他人幸福。
7、用「無住」為訣,儘快忘記挫折與失敗,往前看而不往後看,提高取得成功的自信。如:「我雖然失戀了,但我還會得到更好的愛情,我的生命將會更有意義。」「我雖然失去了雙親,但我還有十三億親人。」「我雖然失去了財產,但我將會創造出更大財富。」心理學家教人:將此類語言加以誇張,大聲反覆地說出來,進行自我責問,可以消除失敗感,增強自信心。
8、將困難包容於禪修中。佛經中說,若見毒樹,有砍倒、給予慈悲、用毒果製藥三種態度,第三為上,應以智慧代替爭戰,化困境為財富。《心靈幽徑——冥想的自我療法》介紹了一種度過困境的禪思:靜坐,讓自己平靜而樂於接納,想一個困難,注意它如何影響身體、心靈、心智,小心去感覺它,問自己:我如何處理它?如何被自己的反應所傷?何種困難無法解決,它能教導我什麼?其中隱藏著什麼寶藏?注意傾聽答案。念世間充滿佛,感覺他的教誨,感謝他。
對受挫折、災難者進行心理輔導和治療,是心理學家的重要工作。佛教以教人安度挫折磨難、醫治受挫者為己任,佛陀及其弟子曾多次進行對受挫者的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增一阿含經》卷二四載,波羅奈國文荼王因寵愛的第一夫人死亡,「極懷愁惱,不食不飲,不治王法,不理王事」,那羅陀尊者勸解說,佛說世間有不死亡等五法最不可得,非憂愁便可以轉變,憂惱只會使外敵得便。當思惟:
我今所失,非獨一己,餘人亦有此法,設我於中起愁憂者,此非其宜。或能使親族起愁憂,怨家歡喜,食不消化,即當成病,身體煩熱,由此緣本便致命終。
如此思惟,是名「去憂畏之刺、便脫生老病死、無復災患苦惱之法」。國王如說思惟,「所有愁苦今日永除」。
推薦閱讀:
※寶寶發育標準全揭秘,不達標的請提高警惕
※如何提高舞蹈演員的柔韌素質
※轉變與提高
※工科女怎樣適應文職工作?
※補氣是提高免疫力最快的方法!按這幾個穴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