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道家(微國學10)
故我在17期:微國學,每個人都能了解的國學
第一章 儒釋道
二、道家
總論
道家是先秦時期出現的一個哲學流派,首先對他做出權威解釋和定義的是東漢的班固。他在《漢書·藝文志》裡面寫過這樣一段話:「道家者出,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道家思想的出現比儒家還要略早一點,但在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它即使算不上默默無聞,但也沒有大放異彩。當時的「顯學」並不包括道家。這時因為當時正是諸侯混戰,生靈塗炭的時代。不管是儒家還是墨家,都主張積極入世,改變社會,穩定世界秩序。而道家主張出世,儘管道家也有政治思想,但它更注重的是處世方式。道家的「無為而治」也不能為當時的統治者所接收。
經過戰國紛亂、秦皇統一、楚漢爭霸,直到漢朝的建立,道家的思想才慢慢被人們接收。這一時期國家已經基本穩定,需要的正是一種拯救百姓生活與社會經濟的良方。從漢高祖起到漢景帝,統治者都採用了道家的「無為」思想,沒有對國家的政策做大的調整。也正是因為如此,出現了漢朝令後人無限神往的盛世——「文景之治」。從此以後,歷代開明的統治者,每逢大亂或開國之初,大多都會採用這種修養生息的政策。正是從漢朝起,道家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一躍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思想意思形態之一。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道家思想全面傳播普及,一度超越了儒家的影響力。
西漢疆域圖
魏晉之後,道家思想就很少出現引人矚目的創新,而且被嚴重扭曲,與道教逐漸混雜,最後道家在權利世俗中的地位被道教所取代。唐朝的皇帝姓李,故而尊奉老子為先祖,表面上看,是把道家抬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實則唐代所尊奉的更多是道教的種種儀式觀念。直至後來的宋元明清也是如此。雖然唐以後道家逐漸衰弱,但並未斷絕,它的思想仍然影響著人們並被代代的傳承下來。
道教人物圖
故我在,你想看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發什麼
微國學:每個人都能看懂的國學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 妙法蓮華經(第八集) 台灣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大慧宗杲論「儒釋道的為學為道」
※儒釋道的性論
※儒釋道三教對死亡觀的比較
※楞嚴經(第122集 文字/mp3)凈空法師講於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