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柏大師的念佛方法()
06-20
---------------------------------------------------------------------------------------------------------------紫柏大師的念佛方法發布:欣求極樂 [] 日期:2011-7-28 16:32:00紫柏大師問僧海州:「你念佛常有間斷嗎?」「合眼睡時便忘了。」海州回答說。「合眼就忘了嗎?!」大師震威一喝,說:「這樣念佛,念一萬年也沒用!從今以後,直須睡夢中念佛不斷,才有出苦的希望。「若是睡夢中不能念佛,忘記了。一開眼時,應該痛哭起來,直向佛前叩頭流血,或念千聲萬聲,盡自己力量便罷。這樣做了二三十次以後,自然能在大昏睡中念佛不斷了。「世上很多念佛人,有的念了二三十年,有的盡一生都在念佛,可是到了臨終,卻是沒有用。「為什麼呢?這是由於在睡夢中不曾有念佛的念頭。要知道,人活著如覺,人死了如夢,所以夢中念佛的人,臨死自然心不散亂,一心往生了。「念佛的心真不真,勘驗關頭,須在歡喜、煩惱中取得證明。這時,真假的心,很明顯地可以辨別出來。「大抵上,真心念佛的人,於歡喜、煩惱中,必然還是念念不間斷的。因為歡喜動他不得,煩惱也動他不得。煩惱歡喜既然不能動,那麼,死生境上,自然不會驚怖。「現在人念佛,遇到一些微小的或喜、或怒景象,就把『阿彌陀佛』撇到腦後去了,怎麼能得到念佛的靈驗呢?「如果依照我的方法念佛,真的能於愛憎關頭不忘失這句『阿彌陀佛』,假使在目前日用中得不到受用,臨終又不得往生,我的舌根必然壞爛!」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1289.htm)--------------------------------------------------------------------------------------------------------------- 蕅益大師:念佛一時信心不足不要緊發布:wwdxk [] 日期:2011-7-29 11:22:00蕅益大師 示玄著 佛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現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內外中間;非三世所攝,非四句可得;只不肯諦審諦觀,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便成眾生知見。若仔細觀此眾生知見,仍不在內外中間諸處,不屬三世,不墮四句,則眾生知見當體原即佛知佛見矣。倘不能直下信入,亦不必別起疑情,更不必錯下承當,只深心持戒念佛;果持得清凈,念得親切,自然驀地信去,所謂『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也。此棒打石人頭,曝曝論實事。若要之乎者也,有諸方狐涎在,非吾所知也。偈曰: 眾生知見佛知見,如水結冰冰還泮; 戒力春風佛日暉,黃河坼聲震兩岸。 切莫痴狂向外求,悟徹依然擔板漢。(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1337.htm)---------------------------------------------------------------------------------------------------------------蕅益大師:一舉一動,皆可迴向極樂世界。發布:wwdxk [] 日期:2011-7-29 10:46:00蕅益大師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貴真實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其體無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養的可歸,熾然欣厭。次信現前一舉一動,皆可迴向西方;若不迴向,雖上品善,亦不往生;若知迴向,雖誤作惡行,速斷相續心,起殷重懺悔,懺悔之力,亦能往生。況持戒修福,種種勝業,豈不足莊嚴凈土?只為信力不深,勝業淪於有漏,又欲舍此別商,誤之誤矣!但加真信,一切行履,便不須改也。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1325.htm)---------------------------------------------------------------------------------------------------------------蕅益大師:佛不可不念,切勿自欺欺人!發布:wwdxk [] 日期:2011-7-29 11:13:00蕅益大師 示陸喻蓮 超生脫死,舍凈土一門,決無直捷橫超方便;而生凈土,舍念佛一法,決無萬修萬去工夫。近世盲禪:妄謂彌陀不必念,凈土不必生,儱侗□突,墮塹落坑。夫夜卧之頃,枕席不安,猶必安置;以三界火宅,而不思出離,可乎?若漫云:悟心之士,此間即寂光。何不曰:惡罵是稱讚,惡打即供養,糞穢即栴檀,塗炭是天宮寶殿乎?儻未能啖糞卧炭,則凈土決不可不生。設果能,亦豚豕雞犬耳。何若老實念佛,導之以信,要之以願,徑登九品蓮台,與觀音、勢至、海眾為眷屬。回視空頭惡見邪禪,博一時假祖師之虛名,墮萬劫拔舌犁耕之實苦,何啻雲泥也哉!莫論散心定心,只勉課程終身不缺,日勤日切,凈土華棻,晝夜增榮矣。(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1330.htm)--------------------------------------------------------------------------------------------------------------- 達真堪布:為什麼要念《普賢行願品》發願做迴向?發布:悉以諸音而說法 [] 日期:2011-7-5 11:00:00 《普賢行願品》有什麼功德?為什麼修法儀軌的後行部分要念《普賢行願品》發願、迴向? 達真堪布解答:普賢菩薩的願力最大最廣,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願望,都包含在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望里。《普賢行願品》的內容,就是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望。我們念誦《普賢行願品》,跟隨普賢菩薩發願、迴向,我們的願力就能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願相應;我們的發願、迴向,都能達到最清凈、最圓滿、最殊勝。所以我們一定要跟隨普賢菩薩,按照《普賢行願品》的內容發願、迴向,這樣是最如法的。我們念誦普賢行願品的時候,不要只在嘴上念,一定要邊念邊思維,邊念邊觀想,發自內心地念。普賢菩薩發的那些大願非常殊勝,我們跟隨普賢菩薩一起發大心、發大願,才能斷除我執我愛,才能斷除自私自利。我們沒有自私自利,沒有我執我愛了,就不會有這些私心雜念,也不會有這些煩惱痛苦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78140.htm)---------------------------------------------------------------------------------------------------------------念佛,什麼都不用擔心發布:念佛人 [] 日期:2011-7-28 10:15:00那個女孩說,她的腦中總是會冒出一些惡念,比如有殺眾生、殺父母甚至殺佛菩薩的念頭,她非常害怕,老是問我:「我有這樣的惡念,如果仍然念佛,阿彌陀佛還會救我,接我往生嗎?」雖然這是一個所謂有精神疾病的女孩,雖然我知道她的那些惡念可能來自某些其它因素,但我不說別的,總是這樣告訴她:「你只是妄念多一些而已。其實所有的罪障凡夫都是這樣,整天妄念不斷,更多的還不如你,因為你念佛,他們不念佛。所以,不要總是以為自己有病!只要你念佛,你的身心就處在在康復之中了。在佛菩薩眼中,所有的罪障凡夫都是病人,都亟需救治啊!」我一再對那女孩說:「你記住——除了南無阿彌陀佛是真實的,其它的念頭都是虛妄的!阿彌陀佛知道你腦中出現那些妄念甚至惡念都是不由自主的,所以阿彌陀佛絕不會責怪你,反而因此更要救度你呢!」她每次都會松下一口氣,說:「哦——這樣我就放心啦!」今天,女孩又打電話來問:「我所在的這個縣城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念佛。萬一到我臨終的時候沒有人為我助念,怎麼辦?」我說:「你就放心大膽地只管念佛,阿彌陀佛會為你安排好的。如果你到那時候已往生決定,必然預知時至,便不需要別人助念了;如果阿彌陀佛觀察你需要助念,到時候一定會派人去為你助念的!所以,你只需老實念佛就行了!」她聞言開心地說:「哦我知道了——我就念佛,什麼都不用擔心的,阿彌陀佛會安排的!」(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1246.htm)---------------------------------------------------------------------------------------------------------------凈界法師:他念佛數目念得不多,但是他強調一心不亂髮布:念佛人 [] 日期:2011-7-30 14:22:00他念佛數目念得不多,但是他強調一心不亂 凈界法師 在《凈土聖賢錄》裡面講到一個公案: 宋朝有一個人叫馬圩,這個馬圩居士是杭州的一個地方官,他的父親也是做官,他的父親是拜慈雲遵式大師做師父,就是慈雲懺主,就是創造十念法門的。 他父親首先學佛以後,就鼓勵大家學佛。但是他剛開始學佛的時候,並沒有了解到凈土的殊勝,後來馬圩居士遇到廣初法師講《凈土十疑論》,他聽了以後對凈土生起信願,就專修十念法──早上起床的時候,拜三拜、做功課,做完以後就念十念,也就是說你不管做了什麼功課,一口氣把佛號全部念完,再吸一口氣把佛號念完,就念十口氣,然後再迴向。 看文的意思,他一天也沒有修幾次,大概一天二次至三次;後來他臨終的時候,在大家助念之下安詳往生。往生以後的第二天,全家都夢到他現前、在夢境現前,他跟家人說:我已得生凈土,來作一個印證。 這個諸位在《凈土聖賢錄》可以找得到,宋朝的馬圩居士。你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居士,他數目念得不多,但是他強調一心不亂,就是這個佛號在他心中念的時候,產生一個強大的正念力。 我希望我們在修本尊相應法的時候,一些基本觀念要了解,你一念心中歸依的法門當然不可能一個:你心中可能有〈大悲咒〉的功德、你有時候也念地藏王菩薩、有時候也執持什麼咒,都可以的。 如果你有志於往生,你必須把你心中的法寶,要有一個主跟伴的差別,也就是說你心中要認定──心中的佛號是你的根本所依,這個非常重要。 一個凈土的人,最怕的是到臨終的時候,三心兩意,念幾句佛號沒有感應,改念觀世音菩薩;念念觀世音菩薩也不對,改念地藏王菩薩:完蛋了,就表示你心中根本沒有栽培一個根本所歸依的境。 雖然你佛號可以念的不多,但是佛號在你心中的地位,是所有法門不可以取代的,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叫做信願具足。 好,這個叫做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我們回到經文。這段經文等於是把凈土的因果加以說明:凈土的因,就是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凈土的果,就是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1505.htm)---------------------------------------------------------------------------------------------------------------徹悟禪師: 凈土門中,以願為最。凡有願者,終必能滿。發布:wwdxk [] 日期:2011-7-30 12:21:00徹悟禪師,凈宗十二祖。"他是在禪宗大澈大悟之後,回過頭來專修念佛法門"(凈空法師語)。凈土門中。以願為最。凡有願者。終必能滿。如郁頭藍弗。習非非想定於水邊林下。每定將成。多為魚鳥所驚。因發惡願曰。吾他日後。當作飛狸。入林食鳥。入水食魚。後非想定成。遂生天上。壽活八萬大劫。天報既終。遂墮為飛狸。入林水以食魚鳥。此惡願也。與性相違。尚有大力用。八萬劫後能滿。況稱性之善願乎。神僧傳。載一僧於石佛前。戲發願曰。如今生生死不了。願來生作威武大臣。後果作大將軍。此戲發之願也。尚終得遂。況至誠所發之願乎。復載一僧。博通經論。所至無所遇。乃咨嗟嘆息。傍一僧曰。汝學佛法。獨不聞未成佛果。先結人緣。汝雖明佛法。其如無緣何。其僧曰。我即終於此乎。傍僧曰。吾代汝為之。問其僧有何所蓄。曰。無他。僅餘一衣料耳。曰。此亦足矣。遂變價置買食物。引其僧至一深林。禽鳥昆蟲甚多之處。置食於地。復教以發願。乃囑曰。汝二十年後。方可開法。其僧如所囑。至二十年後始開法。受化者多少年。蓋皆受食之禽鳥昆蟲也。此願力之不可思議也。尚能以他人之願。攝彼蟲鳥。脫異類而入人道。豈自願不能自度耶。佛以四十八願。自致成佛。而我所發之願。正合佛攝生之願。此則直以發願。便可往生。而況佛有不思議大慈大悲。如瑩珂。酒肉無擇之人。後閱往生傳。每讀一傳。為一首肯。遂斷食念佛。至七日。感佛現身慰之曰。汝陽壽尚有十年。當好念佛。吾十年後來接汝。珂曰。娑婆濁惡。易失正念。願早生凈土。承事諸聖。佛曰。汝志如此。我三日後來接汝。三日後果得往生。又懷玉禪師。精修凈業。一日見佛菩薩滿虛空中。一人執銀台而入。玉念曰。吾一生精進。志在金台。今胡不然。銀台遂隱。玉彌加精進。二十一日後。復見佛菩薩徧滿虛空。前持銀台者易金台而至。玉遂泊然而逝。劉遺民。依東林。結社念佛。一日想念佛次。見佛現身。劉念曰。安得如來手摩我頭乎。佛即手摩其頭。復念曰。安得如來衣覆我體乎。佛即以衣覆其體。於戲。佛之於眾生。無所不至。真可謂大慈悲父母矣。欲速生即令速生。欲金台即易金台。欲手摩頭即摩頭。欲衣覆體即覆體。佛既慈悲一切眾生。豈獨不慈悲我乎。佛既滿一切眾生之願。豈獨不滿我之願乎。大慈悲心。無有揀擇。安有此理。是以真能發願。則信在其中。信願既真。行不期起而自起。是故信願行三種資糧。唯一願字盡之矣。世之最可珍重者。莫過精神。世之最可愛惜者。莫過光陰。一念凈。即佛界緣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動一念。即十界種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一寸時光。即一寸命光。可不愛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則不浪用。則*念念執持佛名*。光陰不虛度。則刻刻熏修凈業。倘置佛名而別修三乘聖行。亦是浪用精神。亦是千鈞之弩。為鼷鼠而發機。況造六凡生死之業乎。倘置凈業而別取權乘小果。亦是虛度光陰。亦是以如意寶珠。而貿一衣一食。況取人天有漏之果乎。如是珍重。如是愛惜。則心專而佛易感。行勤而業易精。果得真生凈土。親見彌陀。時承開示。面奉慈音。妙悟自心。深證法界。延一念為長劫。促長劫為一念。念劫圓融。得大自在。得非自食其珍重愛惜之報乎。徹悟禪師語錄(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1487.htm)---------------------------------------------------------------------------------------------------------------凈空法師法語:這叫修凈業發布:心慧 [] 日期:2011-8-25 11:28:001 我們這個世間,是染凈混雜的一個世界,所以是苦多樂少。2 無始劫以來,我們在這個世間生死輪迴,既然沒有辦法超越輪迴,我要告訴諸位實實在在的狀況——你決定在三惡道的時間多,在三善道的時間少,這是一定的。3 如果你不相信,你反省一下,你這一天當中,頭腦裡面動的念頭,是善的念頭多,還是惡的念頭多?必定是惡念多,善念少!一天當中如此,何況一年,何況一世,何況生生世世?4 善念感三善道,善念既然少,住三善道的時間短;惡念既然多,惡念的念頭強,那決定三惡道的時間住得長久,這是一定的道理。有因必有果,非常可怕!5 古德告訴我們,三惡道是眾生的故鄉,住得久;你到三善道是出來旅遊觀光,沒多久又要回去了。我們想想,這個話實在是有道理。6 縱然是修善業,與善相應,也不是個辦法,為什麼?出不了六道,出不了輪迴。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積極去修凈業。什麼是凈業?斷惡修善,不著斷惡的相、不著修善的相,永遠保持自己的清凈平等覺,這叫凈業。7 我們要想超越輪迴,了斷生死,唯一的妙法就是佛號相繼,不要叫它中斷。你這個佛號一分鐘不間斷,你得一分鐘的清凈;一小時不間斷,你得一小時的清凈;你一天不間斷,你得一天的清凈,要努力,這叫修凈業。8 我們無始劫以來,阿賴耶識裡面習氣種子太多了,這一世能控制,難保下一世還能控制。如果不能控制,這又墮三途,所以不修凈業,不求往生,確實沒有第二個辦法。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5259.htm)---------------------------------------------------------------------------------------------------------------達真堪布:在因地不能亂髮願嗎?發布:悉以諸音而說法 [] 日期:2011-6-15 8:21:00 在因地不能亂髮願,尤其是不要發不能實現的願。這樣說對嗎? 答:在因地不能亂髮願,這是對的。要考慮好,自己有沒有這個必要,能不能發。必要的,該發的一定要發;不必要、不該發的絕不能發。要把握適度。 不能實現的願是可以發的。為什麼呢?你看地藏王菩薩發的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獄沒有空的時候,那地藏王菩薩是不是沒有成佛的時候?其實地藏王菩薩早就成佛了,他的心的力量大啊!當時地藏王菩薩他母親的業始終沒有消盡,他就發這樣一個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時業就徹底消了。 《普賢行願品里》,好多都是無法實現的。但是我們發願的時候,心量越大越好,心胸越寬越好,這也是修鍊這個心的一種方法。你就心量能開那麼大,心胸那麼寬廣,這些小的障礙自然就消失。 願不能亂髮,發願是很重要的。我們為什麼要跟隨普賢菩薩發願?普賢菩薩的願是正確的。歷代上師都是這樣要求,我現在也跟大家這樣要求,發願的時候一定要按發願文。迴向的時候也要按迴向文。這都是金剛語,這都是正確的願。我們跟隨普賢菩薩,跟隨這些佛菩薩發願,那是不會有錯的。若是自己隨便發願,就不一定到位,就不一定正確。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74641.htm)---------------------------------------------------------------------------------------------------------------空法師法語:讚歎極樂凈土無比殊勝發布:居士 [] 日期:2011-8-12 10:47:00◎ 在所現的境界里,十法界的「佛法界」是最圓滿、最殊勝。佛法界也是由念佛而來,「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所以,菩薩要成佛,還是要念佛。我們現在念佛,是直捷作佛,不走迂迴之路。佛法界也有種種不同,這種種不同還是從心念變現的。(981115早餐)◎ 傳記里記載,隋唐時代的天台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所以他的話就等於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他告訴我們,佛有四種,就是天台四教:藏、通、別、圓,這四種佛的差別很大。藏教佛與通教佛還未見性,是十法界里地位最高、福報最大,但還沒有突破十法界。別教佛破十二品無明,相當於圓教二行位菩薩,但與圓教佛還相差很遠。因為二行位菩薩還有八個位次,才能修到十行圓滿;而十行上面還有十迴向、十地、等覺,才能證到圓教佛果。而我們念阿彌陀佛,則是直捷證圓教的佛果,非常殊勝;所以一切諸佛菩薩無不讚歎念佛法門,這也是一切諸佛所修的。(981115早餐)◎ 《無量壽經》上,有很多菩薩想求此法門而不能得,因為他們沒有機會聽聞,也不知道有這個法門。他們為何希求這個法門?就是希望早一天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而我們在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是多麼慶幸、難得!倘若遇到了而不能相信,不能理解,不能認真依教奉行,實在太可惜了。有機會遇到,而當面錯過,真是無比的損失、遺憾。《彌陀經》中,世尊苦口婆心勸勉我們求生凈土,我們要能體會如來的大慈大悲。(981115早餐)◎ 《彌陀經》中,世尊三次勸導我們要發心求生凈土。六方佛勸勉我們當信是經,也是勸告我們要相信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話。六方佛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由此可知,世尊勸導我們求生凈土,也就是十方一切諸佛都勸我們求生凈土,這個勸告是真實不可思議,懇切至極。佛為何如此勸導?佛教化眾生,無非是令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而往生極樂世界才是圓滿的破迷開悟,得究竟樂,永不退轉,直至成佛。此是一切諸佛成佛道、度眾生的圓滿大願,所以一切諸佛才苦口婆心的勸告。我們讀經研教要能深深體會這個意旨,認真努力,老實念佛,才不辜負一切諸佛。(981129早餐)◎ 我們現在修學念佛法門,能幫助我們斷煩惱、長智慧,脫離生死輪迴,圓成佛道。在無量法門裡,這是第一希有殊勝的法門,很不容易遇到。尤其是現前這種共修的道場,不是人力所為的,是諸佛菩薩加持的,所以道場有諸佛護念、龍天擁護。大家在此道場修學,應該格外珍惜這份希有難逢的因緣,要認真努力,決定在這一生中圓滿成就。(981207早餐)◎ 人生最幸福的是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天在一起說經論道,這是無比殊勝的生活。這種生活環境,就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經上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來自十方、三際,他們放下舊習氣,來親近阿彌陀佛與諸佛如來。每天與同參道友,或在地上、或在空中、或是經行,都在說經論道。在修學環境上,西方極樂世界是第一完美,這是我們真正嚮往、羨慕的生活。所以,我們要樹立一個典型、模範,表演給世間人看,他們要是懂得了,也會發心認真來學習。(981215早餐)◎ 諸佛如來勸我們想佛、憶佛、念佛,把其它的思想全部放下。凈宗念佛往生不退成佛,就建立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古往今來,依照這個方法修行證果的人很多,這些人都為我們做了榜樣。若用一般宗教人士的說法,這些人是為我們做見證。在佛法的「三轉法輪」里,所謂是「作證轉」,他們現身說法為我們做證明,說明這是事實。(981224早餐)◎ 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們雖沒能親見往生的事實,但是聽到的卻不少。人家何以能自在往生?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尤其生活在多災多難的時代,自在往生對我們非常重要,真正是一生中第一樁大事。其實只要依照經論如法修學,就可以得到。特別是《無量壽經》,古德講《無量壽經》是凈宗第一經,因為《無量壽經》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概況,介紹的最完整,修學的方法說得最詳細,往生之後的果報也講得最圓滿。若我們真正希望自在往生,修學三個月到六個月就能成功,所以這個法門殊勝,為一切諸佛讚歎頌揚。(981224早餐)◎ 六道輪迴就是恩恩怨怨互相酬償而已,我們明白了就會放下,知道世間不好玩。諸佛菩薩看得清楚,為我們指出一條光明大道,就是大乘佛法,十方諸佛剎土。在大乘法里,又告訴我們一個特別的法門,諸佛剎土中,最殊勝的報土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不僅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有六方佛讚歎;玄奘大師譯的《彌陀經》,有十方佛讚歎;《無量壽經》也是十方佛讚歎。一切諸佛如來,都勸我們求生彌陀凈土。佛菩薩不會騙人,對佛菩薩的話決不能懷疑。經典自古代代相傳,確實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有翻譯的人,有翻譯的處所,證實經文可以相信。(981225早餐)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2953.htm)---------------------------------------------------------------------------------------------------------------徹悟禪師: 勸人念佛。業力由心轉變。善根在人栽培。發布:wwdxk [] 日期:2011-7-31 5:13:00眾生所以輪迴者。六道也。余趣眾生。為驚瞋苦樂所障。無暇向道。可以整心慮。趣菩提。唯人道為能耳。但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人身豈易得乎。人道眾生。從生至壯。以及老死。眼之所見。耳之所聞。無非世間塵勞生死業緣耳。佛法豈易聞乎。得人身已難。況得男子身。六根具足尤難。聞佛法已難。況聞彌陀名號。凈土法門尤難。何幸而得難得之人身。何幸而聞難聞之佛法。聞之而猶不肯信。不深為可惜也哉。不信姑置。即如信者。信而不願。猶不信也。願而無行。猶弗願也。行而不猛。猶弗行也。行之所以不猛。由願不切。願之所以不切。由信不真。總之生真信難。信果真矣。願自能切。願果切矣。行自能猛。真切信願。加以勇猛力行。決定得生凈土。決定得見彌陀。決定證三不退。決定一生補佛。既得生凈土矣。曠大劫來生死業根。則從此永斷。既一生補佛矣。至極尊貴無上妙覺。則便得圓成。此一念真信所關係者。豈淺淺哉。苟非障道緣薄。生死業輕。久種善根。宿因深厚者。何以能爾。然吾人無量劫來。業力輕重。善根深淺。皆莫得而知。但業力由心轉變。善根在人栽培。是故宏法者。不得不善巧方便。懇切開示。而學道者。不可不竭力奮勉。勇往直前。但一言入耳。一念動心。皆可轉變業力。皆能栽培善根。雖聞種種緊要開示。都無一言所入。雖遭種種逆順境界。曾無一念奮發。是為真業力深重。真善根輕尠。則亦莫可如何也矣。現前一念心性。本與佛同體。佛已久悟。而我猶迷。佛雖已悟。亦無所增。我雖猶迷。亦無所減。佛雖無增。以順性故。受大法樂。我雖無減。以背性故。遭極重苦。佛於同體心性之中。雖受法樂。以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念念憶念於我。念念攝化於我。我於同體心性之中。雖遭眾苦。不知仰求於佛。不知憶念於佛。但唯逐境生心。循情造業。曠大劫來。五逆十惡。種種重業。何所不造。三途八難。種種大苦。何所不受。言之可慚。思之可怖。設今更不念佛。依舊埋頭造種種業。依舊從頭受種種苦。可不愧乎。可不懼乎。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於念念中憶念攝化於我。則我今者深感佛恩。故應念佛。一向長劫枉受眾苦。欲求脫苦。故應念佛。已造之業。無可如何。未來之業。可更造乎。生慚愧心。故應念佛。同體心性。既曰本有。即今豈無。祗欠悟證耳。求悟心性。故應念佛。以求悟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慚愧心念佛。念佛必切。以畏苦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感恩心念佛。念佛必切。我不念佛。佛尚念我。我今懇切念佛。佛必轉更念我矣。大勢至菩薩雲。十方諸佛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子若逃逝。雖憶何為。若子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此大士親證實到境界。吐心吐膽相告語也。我今念佛。必得見佛。一得見佛。便脫眾苦。即開悟有期。果得開悟。便可一痛洗已往之慚愧矣。佛尚可不念乎。徹悟禪師語錄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1542.htm)---------------------------------------------------------------------------------------------------------------而不作,信而好古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解演義第23集 六道是真的不是假的,誰先發現六道的?不是釋迦牟尼佛,比釋迦牟尼佛至少還要早幾千年,古老的婆羅門發現的。婆羅門教就是現代的興都教,我跟他們有往來,我還參加他們的聚會。這些長老們告訴我,他們的教有一萬多年歷史,代代相傳,我相信,印度人不重視歷史。回想到我們中國,中國常說五千年歷史,這五千年是怎麼說法的?是有記載的,有文字記載的。文字是黃帝時候發明的,黃帝到我們現在是四千五百年,黃帝之前是神農,神農前面有伏羲,傳說八卦是伏羲畫的。這個當中,神農到黃帝五百年,神農到伏羲也是五百年,就是一千年,在中國正式使用文字一千年前,已經開始有這些符號,這是出土的甲骨文能給我們做證明。所以中國有用符號記載的,確實可以能推到五千年。五千年之前,連這些符號都沒有,有沒有人類?當然有,而且聰明的人不少。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古聖先賢留下來的,孔夫子是集大成而已。他老人家說的話非常誠懇,說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是我們現代人應當要學習的,你從這個態度上看出他老人家的謙虛、恭敬。這兩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夫子一生他所學的、他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不是自己的東西,自己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全是古聖先賢留下來的,他不過是用文字把它記載,流傳給後世。《論語》裡面許多的話,我們相信都是千萬年前古聖先賢傳下來的。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清涼大師告訴我們,都是古佛所說的,他說世尊曾經講過,世尊說,他從來沒有將古佛所說的經上加一個字,比孔子的態度還要嚴謹。東西方的聖人給我們做榜樣。 我們現在常常就想要創造、要發明、要出人頭地,這個觀念是什麼?這個觀念是煩惱!貪、瞋、痴、慢、疑,這幾個字裡頭你看看他犯了多少個字?比不上古人那種謙讓。夫子溫良恭儉讓,決定不爭名不奪利,自己的見解跟古人見解一樣,說是古人說的,不說自己說的,這叫德行,積德。不好名聞利養,這是世出世間做學問、養德行基本的條件。所以普賢菩薩教我們,他教我們修學十個綱領,第一個「禮敬諸佛」;天主教的《玫瑰經》,總共十五段,第一段叫我們學習聖母瑪利亞的謙卑;我們中國《禮記》,諸位翻開來,第一句「曲禮曰,毋不敬」。世出世間的聖人教我們從哪裡學起?從謙卑學起。中國人講禮,禮的精神是自卑而尊人,自己謙卑、尊重別人,這叫禮。自己得做出來,讓別人看到、接觸到有所感動,來向你學習,這才叫度眾生。世出世間聖人,度就是教化人、教導人,怎麼教法?先要做到,身行、言教。身行放在第一,就是身教,我要把它做到。別人看見了,想跟我們學,他發些問題,你再以言語教導他。一定是先把它做到。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5275.htm)---------------------------------------------------------------------------------------------------------------修行是調整心態,而不是挑選法門達真堪布 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心,調整自己的心態。現在我們這些人學佛修行就像到了超市一樣,挑這個選那個。今天覺得這個好,學一學,過幾天改主意了,又扔了,又選下一個。學佛修行哪有這樣挑挑選選的? 以前我們曾經講過一個藏地的成就者是如何成就的。他每時每刻都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調整自己的心態。相續中每生起一個惡念,他就放一個黑豆。相續中每生起一個善念,他就放一個白豆。就這樣觀察、調整,觀察、調整。剛開始的時候,大部分都是黑豆。但是慢慢地通過調整,通過改正,黑豆白豆一樣多了。到最後全是白豆,沒有黑豆的時候,他圓滿了,成就了。 所有的成就者都是這樣不斷地觀察、調整自己的心態,最後才成就的。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憑自己的感覺,今天選這個,明天挑那個。感覺不太好,一下就甩掉了。你們已經甩過多少個法門,甩過多少個上師了,還能有救嗎?這不是隨隨便便的,不是兒戲,都是有因果的。你做這些惡業的時候,對境是誰啊?對境是功德圓滿、福慧圓滿,三界所有眾生的怙主!還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因果就像秤,都給你們秤得清清楚楚,不會有一點點的差錯,到時候一定會報應的。不要再這樣了。 依止上師善知識,然後跟著他學修,這是一種緣分。自己能遇到、能得到就是緣分。憑緣分找上師善知識,憑根基找法門。所有具德的上師都是佛菩薩的化現,都是一體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脫離痛苦的方法。你只要能堅定不移的學修下去,都能讓你解脫,甚至讓你成佛。別分別、別執著、別排斥。如果你分別、執著,甚至排斥了,你就會失去三寶,失去佛法,那你還能學修嗎?你當時在上師三寶面前皈依的時候,皈依的是所有的佛,所有的法,所有的僧。不是一兩個佛,也不是一兩個法,也不是一兩個僧人。所以沒有必要分別。 你既然皈依了,修法了,就要堅定不移地學修,別再懷疑,別再尋找其他的路。今天依止這個上師,明天依止那個上師;今天修這個法,明天修那個法。按道理來說,這都不是如法的。你走上了這條路,沒有好好走放棄了,又走另外一條路,又走又放棄……你總是這樣,永遠達不到目的。這可不是好事啊!這樣緣起不好,這個後果特別可怕。如果以前有這樣的情況,多念點緣起咒,能恢復恢復。緣起也特別重要。(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5206.htm)---------------------------------------------------------------------------------------------------------------一切法皆有祕要凈空老法師 「今極樂菩薩」,這是講極樂世界的菩薩,「善談諸法秘要」,這個祕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頂尖的哲學、頂尖的科學,甚深祕要。所以學哲學、學科學的人,應當到極樂世界去找阿彌陀佛,你才能達到究竟圓滿;你要不到極樂世界去,永遠不能夠做到圓滿,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乃善能開演諸佛一切顯密甚深秘要」,顯是顯教的,密是密教的,我們講密宗,那就把一切諸佛所說的經典全部包括在其中。我們必須要知道,任何一部經都有它的祕要,祕要是什麼?通達自性。如果這個經有祕要,那個經沒有,那個經就不平等。佛在《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就曉得這個法門廣大,不只說是佛的法門,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門。連小朋友念的《三字經》、《弟子規》,你說有沒有祕要?有。甚至於說現在幼稚園小朋友念的課本,小狗叫、小貓跳,有沒有祕要?有。任何一切法,穿衣吃飯都有祕要。如果沒有祕要,香積國香積如來為什麼他不講經說法?他度化眾生請大家吃飯,人家一吃就開悟,就明心見性,可見得吃飯有祕要。樣樣都有,為什麼?它通自性。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心現識變,那個心就是自性,自性所現,唯識所變,識是分別執著,性是祕要。你說哪一法沒有性?眾生都有佛性,那些礦物、植物都有法性,那性是祕要。祕要一得到,全通了,沒有一法不通。你看宗門有棒喝,真有棒喝下開悟的,那個棒子一打他開悟,他明心見性了。打要懂得時候,一打就開悟,時節因緣沒到打死了他也不開悟。你就知道打棒的人不是凡人,凡人不會打,凡人把人打死了都不開悟。那是個開悟的人,他知道你開悟在什麼地方,那個關節沒通,用這種方法一棒把他打醒,他就覺悟。門道太多了,沒有一定的方法,大叫一聲也把人叫開悟了,那叫棒喝!所以佛法教學法善巧方便太多太多,不勝枚舉。(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5268.htm)------------------------------------------------------------------------------------------------------------------------------------------------------------------------------------------------------------------------------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刮痧的操作方法及補瀉手法
※第二章 得救的方法
※盤玩紫檀的正確方法
※起名的十六種方法
※軀趕負面情緒,讓自己快樂起來的幾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