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達警告
06-20
40多年前,一個名叫恩納斯托·米蘭達(Ernesto Miranda)的青年,因為對法庭認定他有罪並加重判處他20至30年監禁不服,上訴到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誰也沒有想到,這樣一個不起眼的案件,會產生不亞於里氏12級地震的強烈震動,深刻地改變了美國法律的審判程序,影響了世界上一些國家的法治進程。這就是被稱作「影響美國人生活的三大判例」之一的「米蘭達訴亞利桑那州案」,此案所確立的「米蘭達警告」或稱「米蘭達規則」,時至今日仍值得世人深思。米蘭達警告1963年3月3日,凌晨,亞利桑那州,非尼克斯市,一名弱智的劇場服務員、18歲的芭芭拉·約翰遜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一個陌生男人猛地推進了一輛小車內。這人捆綁了芭芭拉,把她劫持到郊外強姦了她。後來,他將芭芭拉扔在她家附近,然後揚長而去。芭芭拉向姐姐哭訴了她的不幸遭遇,在姐姐的陪同下報了警,並向警察描述了嫌犯的特徵:墨西哥裔男子,近30歲,戴著眼鏡,駕駛一輛50年代早期的福特或車夫羅利特牌車。一個星期後,芭芭拉和她的姐夫在街上碰到了劫持她的那輛車,車是1953年產的派卡德,車牌號DEL-312,註冊人是特維拉·N·霍夫曼。霍夫曼的夥伴,23歲的恩納斯托·米蘭達,這個有著強姦犯罪前科的青年人,就這樣進入了警察的視野。1963年3月13日,米蘭達在自己的家中被捕,警察把他帶到了警局,將他與另外3個身高、體重相同但不戴眼鏡的人集中在一起,讓芭芭拉辨認。芭芭拉不敢肯定是米蘭達,但她說米蘭達是與犯罪嫌疑人最像的一個。兩個小時後,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米蘭達選擇了向警方招供,在書面供認書上籤了字,上面有一句話是說他明白自己的權利。偵探們如獲至寶,在他們看來,一起惡性案件終於告破,足以向公眾作出交代。但事情偏偏壞在一個細節上,警察沒在詢問前告知他有沉默和取得律師幫助的權利。法庭根據「吉迪恩原則」為米蘭達指定的律師阿爾文·穆利,有著豐富的執業經驗,他在詢問和研究有關材料後,以警察沒有事先告訴犯罪嫌疑人的權利為由,申請將米蘭達的供詞認定為「非法證據」。但是,法官毫不客氣地駁回了穆利的申請,在當時,憲法修正案第五條規定的保持沉默的權利不適用於被警方拘留的嫌犯。1963年6月27日,法庭判米蘭達有罪,以綁架、強姦兩罪並罰處20年至30年監禁。米蘭達不服法庭的這一判決,一直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時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厄爾·沃倫,是一個著名的「自由派」法官,在他任期內,作出過幾次美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裁判,樹立了許多公民權利和個人自由的觀點。米蘭達一案所反映出的公民憲法權利在警察執法中的缺失,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1966年6月13日,聯邦最高法院以5比4的表決結果,判決米蘭達的供詞無效,將案件發回重審。沃倫運用司法審查權,對憲法有關沉默權的規定作出解釋,指出在警方審訊室里應該做和不應該做的:「在審問任何人之前,必須告訴他有保持沉默的權利;他的供詞將作為犯罪的證據,他有權委託律師,不論是聘請的還是指定的。」這就是著名的「米蘭達警告」。「可憐」的米蘭達這一經典案例,幾乎所有的法律從業者都耳熟能詳,一些專家和教授也津津樂道,把它看作是人權保護和正當程序的經典案例。「寧可放過真兇,不可冤枉一個」,與「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的思維大相徑庭,讓習慣或者熱衷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人們大惑不解:難道人權保護就是保護惡人,正當程序就是放縱壞人?其實人們大可松上一口氣,案件的發展證明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這條中國古訓在美國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米蘭達最終也沒有逃過法律的制裁。他曾經對他的前女友吹噓過自己的犯罪經歷,而且還懇求她帶著出生不久的女嬰去拜訪受害人,希望引起對方的同情,爭取撤銷刑事起訴。結果他的前女友出庭作證,1967年2月15日,米蘭達再次被認定為有罪,被判處20至30年監禁。1972年,在蹲了5年牢獄後,米蘭達被假釋出獄。因生計無著落,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靠自己「名人」身份致富的「高招」,即在警察攜帶的「米蘭達警告卡」上簽名,製造極品收藏。但遺憾的是,慕名而來的顧客寥寥無幾,生意極為清淡。常言道,物以稀為貴,在如今的收藏品市場上,1張有米蘭達簽名的「米蘭達警告卡」,價格已從當初的2美元暴漲到1萬美元。1976年1月31日,米蘭達在市中心的菲克斯酒吧喝酒時,與人發生爭鬥,被對方手持利刃,刺中腹部動脈,在被送往醫院搶救的途中氣絕身亡。警察趕到現場後,主犯已經逃竄,只抓獲了一個涉嫌向兇手提供作案兇器的嫌犯,在他的褲兜里發現了兩張沾滿血跡、尚未售出的「米蘭達警告卡」。警察依法向嫌犯傳達了「米蘭達警告」以後,嫌犯選擇保持沉默。警察無法得到其他證據,也沒有人為此而被起訴。數年之後,米蘭達哥哥的兒子戴維·米蘭達從軍隊退役後,到警局當上了一名警察,一天到晚,不厭其煩地向落入法網的嫌犯宣讀以其家族姓氏命名的「米蘭達警告」。此情此景,極具戲劇性和諷刺意味……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COCO-MAT直擊2018米蘭國際傢具展
※香車美人丹尼斯·米蘭妮 Denise Milani
※【米蘭設計周現場直擊】布雷拉 x 威尼斯門:米蘭大狂歡,城市夜未央
※到底什麼是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如何評價米蘭1-0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