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訣》—沒有俠的存在
如果說金庸小說里有一本被嚴重低估的書,那就是堪稱異數的《連城訣》。
《連城訣》並不以講述主人公練成絕技神功的離奇經歷為主,也沒有對江湖兒女間愛恨情仇的濃墨重彩描摹。它一反之前金庸對宏大江湖圖景的描寫,對大俠形象的塑造。僅通過敘述鄉村少年狄雲深陷誤解與掙扎的成長曆程,為讀者展現丑與美兩種人性的尖銳對立,以及人在物慾橫流世界裡的精神突圍,集中揭露了貪慾所導致的人性之惡,從而影射出人性的弱點和整個人類社會看似深藏不露的生存本質,小說篇幅不長,但情節曲折,技法圓熟,讓人不忍卒讀。
?
正如倪匡先生所言,如果說《神鵰俠侶》是一部「情書」,那麼《連城訣》就是一部「壞書」。「情書」寫盡天下各色人等的情;「壞書」則寫盡天下各色人等的「壞」。人性的壞、人性的惡在《連城訣》里被描寫得露骨徹底,令人看了不寒而怵茶飯不思。我至今記得第一次讀完全書掩卷時遍體生寒的恐懼,直到多年後還清晰可感。從那以後和別人聊起書籍,我都會說:《連城訣》會讓你更懂人性,但也會讓你對人性失望。它是本好書,但你要慎重。
《連城訣》寫於20世紀60年代。此時西方文學普遍在二戰後進行對人類自身的深刻反思,而大陸還在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中曲曲折徘徊,「17年文學」如《艷陽天》這樣粗淺的歌功頌德作品大行其道。而港台地區則選擇緊跟世界潮流,掀起一股介紹西方現代派文學的熱潮。金庸的《連城訣》正是借傳統武俠文學題材,將傳統武俠寫作融入西方創作理念的一次大膽嘗試。
在《連城訣》之前,金庸先生已寫出了《射鵰英雄傳》等規模宏大、更具影響力的作品,之前作品無一不是以正統思想為基礎,頌揚正義、忠義、俠義等傳統美德。陳夫龍先生對「俠」的精神內涵有這樣的解讀:「扶危濟困、舍己助人;路見不平、挺身而出;見義勇為、懲惡揚善;慷慨赴死、重義輕生」,這也是金庸之前作品的主題,是我們對武俠、對江湖的印象。行俠仗義是以金庸為代表作家的「新派武俠小說」一貫寫作的主題。在《連城訣》之前,金庸小說顯然沒有走出這一貫的格式,缺少對人性複雜的聚焦洞察,對主人公的角色定位和成長曆程也沒有突破性描寫,而《連城訣》則邁出了這關鍵的一步。
?
《連城訣》集中展現了人性惡的一面,對俠的形象有了徹底顛覆,過去一味的經過成長便能獲得好運與成功的大俠形象一點點淡去,人性的複雜一步步彰顯,江湖社會的正與邪展露本相。
小說寫盡了社會各個層面的人在各種關係下的本性。大俠梅念笙因識破三個徒弟心術不正,傳授劍法時故意將招式變得更加花哨無用,不將獨門絕密「連城訣」劍譜傳給徒弟。而他的三位虎狼徒弟萬震山、言達平、戚長發合夥將師父殺害,欲奪取「連城訣」。此後三人便在十多年的爾虞我詐,明爭暗鬥中刀兵相見。萬震山以祝壽為名引戚長發上鉤,而戚長發明知是圈套,卻禁不住「連城劍法」的誘惑進荊州城,被萬震山狠下殺手,砌進夾牆。戚長發在遭師兄暗算後死裡逃生,對外佯稱已故,卻潛伏多年,以靜制動。言達平為了得到劍譜,喬裝成乞丐,在萬震山家附近觀察,後來又在戚長發的住處蓋起豪宅,以尋聚寶盆為名僱傭人在屋內深挖大坑,欲探究竟。梅念笙傳藝時故意將徒弟引向歧途,而萬震山、戚長發在授徒時變本加厲,有意無意地引他們在歪路上走得更遠,更好看,更沒用。同樣,除了淳樸耿直的狄雲,他們的弟子也個個心狠手辣,見利忘義。
如果說師徒、師兄弟之間的陰暗鬥爭還尚可接受的話,親情、愛情的崩塌卻讓人無法言說。萬震山、戚長發傳藝時不僅誤導徒弟,也一併將兒女引向歧途。戚長發逃走後,明知女兒被萬震山的兒子萬圭掠去,卻置之不理。被譽為「鈴劍雙俠」青梅竹馬的汪嘯風和水笙,在小人的挑撥下輕易起疑,分道揚鑣。荊州知府凌退思為了從丁典那裡得到連城劍譜和《神照經》,不惜利用丁典和女兒凌霜華的愛情,將女兒活埋,引丁典上鉤。萬震山、萬圭為了封鎖劍譜的秘密,萬圭要殺掉妻子戚芳,萬震山連親生孫女也要一起除掉……
?
人與人之間倫理、信任、感情的脆弱得以集中展現,這是作者所要揭示的人性弱點,親人之間的不信任必將波及社會。「連城訣」的秘密暴露後,全城人都發了瘋的購買藏有秘訣的《唐詩選輯》,與萬家弟子寸步不離,欲分一杯羹。這種鬥爭、貪慾就不僅限於武林,而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物慾」始終左右著人們的觀念和行為。
查老先生在《連城訣》後記中說,小說主人公狄雲的原型是他海寧老家一個名叫合生的長工。合生為人老實卻歷經冤屈,最後為金庸祖父所救來到查家。小說雖然有具體原型,但又更像是一個巨大的寓言,憑藉對虛構江湖的描摹來映襯生存的荒謬。而這眾多人物里,最荒謬、最精彩的莫過於花鐵乾的人品顛覆,以及他與狄雲的正反逆轉。
花鐵干是以一代大俠的形象出場的,「一生行俠仗義,並沒有做過什麼奸惡之事」,然而他卻在三位兄弟慘死後,對已經不堪一擊的血刀老祖跪地求饒,大獻諂媚,甚至為了苟活吞食兄弟屍體。在滅口不成後,肆意侮辱狄雲、水笙的名譽,使前來搭救的眾人將矛頭指向無辜的狄雲。更具小人意味的是,他極力掩蓋事實,拚命彌補自己的光輝形象。「只是今日一槍誤殺了義弟劉乘風,心神大受激蕩,平生豪氣霎時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再受血刀僧大加折辱後,數十年來壓制在心底的種種卑鄙齷齪念頭,突然間都冒了出來,幾個時辰之間,竟如變了一個人一般。」金庸以極其敏銳的眼光發現了在正常秩序下被壓抑和窩藏著的卑劣人性在特殊情況下驟然爆發的可能。花鐵乾性情的前後巨變不僅袒露出人性中所固有的弱點和複雜,同時也是對社會中普遍認可的文化道德的一種質疑。
?
更令人感到深思的是花鐵乾和狄雲的正反逆轉。狄雲本是善良淳樸,受盡冤枉和折磨也沒有想過要報復社會的人,卻被別人認為是無惡不作、淫蕩毒辣的血刀門老祖的徒孫,變成眾人口中的「小淫僧」,被水笙用馬踩斷大腿,處處提防辱罵,被看似充滿正義感的俠士們追殺輕賤。而花鐵干在雪谷做盡壞事,卻憑几句話便將醜事推得乾乾淨淨,成為眾人眼中勇斗血刀老祖的好漢。按照《烏合之眾》中的觀點:群體人易因情緒傳染,接受暗示而從眾,群體是自我人格消失的野蠻人。真正推動好戲演下去的是眾俠身處群體中的從眾心理和固有觀念。我們之前對於大俠形象也或多或少有「臉譜化」「程式化」的弊端,花鐵乾和狄雲讓我們看到了更為立體真實的江湖。人性是複雜的,普通人身上也有豪俠氣,而看上去優秀正義的人,他們在某一時刻也會做出不道德的舉動,也會生出陰暗的心理,甚至沉淪崩塌不可言說。
陰險、壓抑是《連城訣》整部作品的基調,程度之深甚至壓得人喘不過氣,而陰暗中最動人的亮點是丁典和凌霜華之間的愛情。丁典與凌霜華因菊花一見鍾情,他們明知彼此都是凌退思為了得到連城訣的砝碼和工具,卻沒有因此玷污愛情的清白。丁典被凌退思陷害進大牢,穿琵琶骨,受盡拷打,唯一的慰藉是每月可以看到凌霜華在窗台上為自己準備的菊花。凌霜華為了對抗父親的利用和對丁典的迫害,自毀容貌,並承諾願用一生的監禁換丁典在牢獄中的平安。雖然他們最終沒有敵過凌退思的毒手,一個被活埋,一個殉情,卻讓我們感到了難得的溫暖,成為整部小說最絕美華麗的一章。金庸先生並不是要將我們引向黑暗,就像羅曼羅蘭說的:「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併依然熱愛它」。我們在認清人心險惡生活殘酷的同時,心中要依然相信美好的存在,依然懷有希望。
?
《連城訣》 是一個沒有俠的江湖,這不僅表現在花鐵干、戚長發等眾生上,在主人公狄雲身上也是這樣。狄雲的形象是從曾蒙冤入獄、受盡折磨的老實長工合生身上脫胎而來,是種種人性醜惡的直接經歷者和受害者。他經常處於失敗的圍困中,師父傳藝時的欺瞞,被萬圭陷害入獄,穿了琵琶骨,斬斷手指,又得知心儀的師妹戚芳的成了仇人萬圭的妻子。剛與丁典成為至交,又要面臨生離死別;被血刀老祖要挾,被眾俠追殺,被困在雪山,被水笙誤解;剛挽救出的初戀又甘願被仇人所殺……他是一個命運掌握在他人手中的人,他不停地忙著衝出誤解冤屈,殘酷的現實對抗著原始的人生觀,但他始終沒有動搖自己善良、堅強的底線,反而在一系列的非人折磨中使自己的境界得以提升,就像他在雪谷中的吶喊:「你們這些惡人,天下的惡人都來打啊,我狄雲不怕你們。你們把我關在牢里,穿我琵琶骨,斬了我手指,搶了我師妹,踩斷我大腿,我都不怕,把我斬成肉醬,我也不怕!」與花鐵干不同,現實的困頓沒有使狄雲喪失原有的道德準則,反而在嘗遍世間辛酸後,逐漸由一個土頭土腦、憨直拙樸的傻小子變成一個獨立的人。他主動去營救水笙,雖然不盡如人意,卻最終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消了她的誤解,也在返回雪谷時看到了等待自己的水笙。
儘管如此,客觀條件的限制卻使他很難能成為大俠。狄雲與郭靖不同,郭靖雖然也木訥,但他遇高人指點,事事逢凶化吉,又有聰明機靈的黃蓉陪伴左右。楊過也和同樣不知世俗深具叛逆精神的小龍女相知相愛,還有大雕陪著他。狄雲周圍沒有理解他、幫助他的人,縱然和丁典成為知己,也轉瞬即逝,只能成為精神寄託。他始終是陰暗和誤解中的,外面的世界還比不上潮濕昏濁的牢獄,這種折磨和孤獨,使他無法打開內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再加上,他的生活目標始終是和師父師妹在一起和和美美的種田、習武。在面對萬震山、萬圭等惡人時,他存有善良軟弱的一面,不能痛下殺手,甚至禁不住師妹的一聲哀求。這些糾結壓抑,優柔沉悶使讀者感到絕望,也使狄雲註定無法成為一位大俠。
?
但仔細想想,相比郭靖,或許我們大多數人的命運更貼合狄雲。我們很難有郭靖那樣好的時運,天生便在江湖有深厚的人脈,我們更像是狄雲,隻身一人,在種種不適應與考驗中磨礪自己,不一定會成功,卻總能在殘酷的經歷中成長並提升自我,活出自己的價值。狄雲是在經歷了這一切後,用自己成長出的力量將仇恨、屈辱都消散,回到人跡罕至的雪谷,回歸最為原始單純的生活。起碼,這時的他不再受人擺布,可以自己選擇生活。
不讀《連城訣》不知人性惡之深,《連城訣》所表現的荒謬現實和生存本質,所揭示的複雜陰暗人性,正是我們大多數人很少願意直面的。我們都更願意跟隨武功高強,行俠仗義的大俠們闖蕩江湖成就一番事業,在功成名就,抱得美人歸後體會一笑泯恩仇的痛快瀟洒。我們總願意在這樣的想像中強大自己,提高自己的光輝形象,尋找希望和安慰。我們總是相信邪不壓正,從而在無意間放大人性「善」的一面,忽略人性「惡」的一面。而《連城訣》,它與我們的期望正好相反。也正因如此,它有著獨特的價值和存在的必要,它讓我們徹底看清了醜惡,也看清了人在面對醜惡時的不同選擇。
《連城訣》對人性之惡的描寫,拋給讀者一個簡單而難以回答的問題:如果善無善報,如果人性如此惡,我們還要行善嗎?
?
狄雲的善,讓他蒙受冤屈,遭受虐待,身落殘疾,痛失所愛;戚芳的善,使她給了丈夫一次悔改的機會,卻得到了丈夫一把鋒利的短刀;凌霜華的善,讓她與戀人先是生離,而後死別,殞落於親生父親之手;菊友的善,讓她死在冷箭下,只為成全自家小姐,讓獄中的丁典看見窗台上那盆鮮花;丁典的善,讓他努力變強,逃脫困境,終於有機會救出心上人,卻只看見棺材一具。而那棺材上還被施以金波旬花的毒,劇烈的毒性也奪走了他的生命。無論如何反抗,終究是徒勞一場。
即使是相對幸運的水笙,也眼睜睜目睹父親之死,硬生生承受表哥之疑。雖然最後能與狄雲攜手度日,畢竟再也回不到無憂無慮的青春歲月了。
那他們一定要守住內心的善,是為了什麼呢? 善,一定要有善報嗎?如果沒有,我們就只能拋棄善嗎?
我想,無論是凌霜華,還是狄雲,即使事先知道後果,也會作出同樣的選擇,而且無怨無悔。
因為善,本來就是無緣無故的東西。
不是所有的好人都有好報,有時候,有好報的反而是壞人。如果做一個好人,是為了有好報,那這樣的好,還不夠好。 我想做一個好人,什麼也不為,就為了做一個好人,僅此而已。
哪怕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懷著善意,孤軍奮戰而身死,也好過同流合污而苟活。
《連城訣》原本的名字叫《素心劍》。
真正價值連城的是什麼?是珍寶?還是素心? 在歷盡千帆後,你是否還初心如故,讀完全書,或許每一個讀者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
推薦閱讀:
※「勞苦命」的手相,一生沒有財氣,忙碌一生,也是碌碌無為!
※走過的歲月沒有回程,錯過的情感不能再來
※假如你想要一段沒有任何瑕疵的婚姻
※海邊度假,沒有這6件單品怎麼吸引住男票?